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

萬曆二十七年九月初七日。

山西鎮各地豐收的喜悅慢慢散去,而在五寨堡,各地的畜場果園,很快又迎來了另一波收穫,同時各地的工廠也更忙碌起來。

在這種熱鬧又繁忙的景象中,各地來五寨堡拜見新總督的文官武將們也陸續來到了堡內。

早在黃來福回五寨堡後,便招集兩鎮文官中通判、同知、兵備、巡撫以上的人物,武將中游擊、參將、副將、總兵以上的人物前來五寨堡商議政務。

進入九月後,這些文官武將們便陸續來到了五寨堡內。

在這些前來五寨堡的各地官員中,山西鎮的文官有:山西鎮巡撫楊方略、寧武道兵備劉堂生、岢嵐道兵備楊盛洪、冀寧道兵備郭國曹、雁平道兵備黃宗良、山西鎮戶部管糧主事張文保。

還有鎮內各道一些重要州府的同知、通判等人。

這是山西鎮的文官,鎮內武將來的還有:寧武關參將劉全利、河曲縣參將朱召強,利民堡參將許鎮、偏頭關參將陳健雄、神池堡遊擊田大付,北樓口參將孫瑞俊,代州參將李茂雄等人。

這是山西鎮,此外還有大同鎮的文官武將們。

大同鎮是九邊大鎮,境內有城堡六十四座,敵臺八十九座,墩臺七百八十八座。萬曆初時,兵冊上一共有定額馬步官軍一十三萬五千餘人,定額馬騾驢等五萬一千餘匹。是九邊中防禦蒙古人的重要所在。

與山西鎮一樣,大同鎮內也設有巡撫一員,兵備四員,戶部管糧郎中一員,鎮守總兵官一員,副總兵一員,參將九員,遊擊五員,此外,還有數十個的城堡守備。

在接到黃來福的公文傳令後,大同鎮的各個有資格來晉鎮的兵備將官們,也在巡撫魏允貞的帶領下,由大同鎮城匯合後出發,坐船由桑乾河而上。

到達山西鎮寧武關後,經由二地的水泥路,在九月初七日這天,進入了五寨堡之地。

……

中午時分,從寧武關到五寨堡的水泥路上,一行旗牌儀仗浩大的車馬正在行進中,周邊隨行護衛的隨從家丁親兵衆多,看他們的旗號打扮,正是此次從大同鎮來的文官武將們。

這行人中,都是文官坐橋,武將騎馬,每個參將遊擊,都是恭恭敬敬地伴隨在各自的兵備官車橋身旁,隨時聽候車馬內文官們的吩咐。

與山西鎮不同,大同鎮當然是文武界限森嚴,武將們在文官們的壓制下,早己是覺得文貴武賤是理所當然的事,絲毫不敢逾越。

此時大明各處的道路非常難行,多爲坑坑窪窪的土路與沙石路,不比後世平整的國道與高速公路,千里迢迢一路行來,衆人都是風塵僕僕,疲倦己極。

不過一踏上這寧武關到五寨堡的水泥路時,衆人不由精神一振,嘖嘖稱奇的聲音不斷從各個車馬內發出。

各人在大同鎮見慣了那種坑坑窪窪的難行土路,哪裡見過如此平整整潔的水泥路的?

路面堅硬平整,兩邊綠化很好,上面沒有灰土,沒有土坑,非常的好走,車馬一踏上這種路面,那種平穩一點也不顛簸的感覺,便讓衆人全身上下都是舒服無比。

這種感覺當然不單只是他們,再看旁邊路上的行人,都是這樣的表情。路面的好走,當然帶來流通的便利,商業的興盛,衆人可以明顯感覺到,這種水泥路上行走的車馬,比別的地方人流興旺了太多。

各樣的竊竊私語聲從車隊各處傳來,一直傳到了大同鎮巡撫魏允貞的耳中,此時他正眯着眼,似睡非常睡,坐在一輛馬車內養神,聽到若隱若現的議論聲,也不由自主地將目光投向了馬車外。

坐在他身旁的大同鎮分巡冀北道兵備林道霽也是隨之望向外面,看了半響,他才冷笑道:“這山西鎮好大的手筆,修建這種什麼水泥路,怕是所費不菲吧?”

魏允貞淡淡道:“邸報上不是言,山西鎮只是修建從寧武關到岢嵐州的百里之路,便費銀達三萬兩之多嗎?”

林道霽吸了口氣,語氣中有掩飾不住的嫉妒:“百里之路,便費銀三萬多兩,聽聞那新任總督黃來福有意繼續在山西鎮內修建水泥路,他哪來的那麼多銀子?”

魏允貞淡淡道:“那黃來福向有財神之稱,東征之戰時,發行什麼債券,籌銀便高達四百萬兩之多,區區幾萬兩銀子,對他不是問題吧?”

林道霽哼了一聲,道:“早聽聞這黃來福十年前只是個千戶,以屯田起家,在五寨堡搞什麼大農場出名。不過依卑職以爲,他能有今日,怕都是惟意所爲,以勢凌辱商民,抽取重稅纔得到的結果!只可恨皇上偏偏寵信這等好貨成癖之輩。”

黃來福在寧武關到五寨堡的地面上設有收費局,過往的車輛都需要交稅,這些從大同鎮前來的文官武將們,才進入了寧武關水泥路頭,便每輛車,每匹馬都被收取了不等的通行費與養路費,這讓許多人不滿。

特別是林道霽更是不滿!

再想起黃來福以前做的一系列事情,對商人抽取重稅,慫恿萬曆皇帝開礦榷稅等,林道霽更是口出惡言。

魏允貞嘆了口氣:“倒也不然,那黃來福還是有些能力的,他在五寨堡的屯田產量,就是老夫也佩服不己。可惜啊,他屯田有功,又數立軍功,原本是國之重將,可惜他不行正道,違祖宗之法,誘使天下萬民開礦爭利,這是走了歪路啊!”

魏允貞原本是進士出身,於萬曆二十一年時,以右僉都御史的身份巡撫大同鎮,說起來他也算是爲官清正,愛惜民力。在大同鎮的幾年中,裁革浮費,講求戰備,奏減役銀,招民復業,算是個有能力的官員。

不過他出身於河南大地主之家,奉行的是小農經濟的耕讀治國,雖然家族中沒有人所行礦業商事之務,然而他這種傳統文人出身的人,更是與黃來福所行的大農場,大商業,大礦事等思想格格不入。認爲黃來福這種舉動是誘利『惑』人心,會嚴重導致世風日下。

在萬曆皇帝決定開礦榷稅的時候,魏允貞就立時上疏論稅監之害,以後並數裁抑大同鎮稅監張忠、孫朝等人,當時他的父親年過九十,魏允貞曾二十次上疏請回家侍養老父。

不過當時內閣廷議以魏允貞是地方得力大員,當地稅使非允貞不能制,所以一直留任他爲大同鎮巡撫,是地方上反對萬曆皇帝開礦榷稅的急先鋒。

那林道霽作爲大同鎮分巡冀北道的兵備,管理北東北西二路的二十三個城堡兼屯牧,不過他一直駐在大同鎮城內,算是魏允貞的心腹,還極有可能是魏允貞去後的下一任大同鎮巡撫。

此時他嘆道:“確實,現今各地競先開礦,民生困苦,國勢危急!只是小人得志,我輩徒之奈何!”

轉眼他又低聲道:“魏公,現朝中開礦榷稅之事我等只能緩緩圖之,不過現那黃來福以武人身份高居兩鎮總督之位,就是以魏公大才,也要深受其節制,武人禍國,這纔是眼前的大事,不知魏公可有何應對之法?”

黃來福總督山西大同兩鎮軍務糧餉後,兩鎮的武將似乎翻了身一樣,對他們上頭的文官們己不如以往那樣的恭敬,這讓很多文官們心下非常不舒服。

特別是以後鎮內的錢糧之事要由黃來福主理,他們上下其手的機會大大減少,這更是讓他們忍受不了,當然表面上他們不能說出這個理由,只能大喊武人禍國等。

除了在輿論上大喊外,他們還不斷地私下串通一氣,以圖將來應對這一局勢。

這林道霽更是大同鎮內文官反黃來福的急先鋒,他不但聯絡了大同鎮內的許多文官們,甚至還聯絡到了山西鎮的一些文官們,意圖同仇敵愾,共同應對。

不過現在就是大同鎮巡撫魏允貞態度不明,所以現在趁着這個機會,林道霽要探探魏允貞的口風。

對於林道霽的心思,魏允貞自然是瞭解,不過對於這個問題上,他倒是不以爲然。

他撫須緩緩道:“爲國效力,不分文武!這黃來福得皇上信任,任他爲總督兩鎮事務,自然是忠孝之心不容置疑,只要他能造富兩鎮軍民百姓,老夫就是受其節制,又有什麼?”

“倒是那黃來福身爲國之重將,不行正道,這是非常可惜的事,老夫見了他後,定要對他勸誡一二。”

不說黃來福開礦等事帶來的蝴蝶效應,就是五寨堡的大農場之風,現在己經刮到了大同鎮城一帶,許多大地主紛紛遣散佃農,大規模耕種起來。

那些失去田地的佃農們大部分成了流民,聚於鎮城一帶,只有少部分往塞外而去,增加了社會上的不穩定因素,這讓魏允貞非常的擔憂。

歸根究底,這都是黃來福帶來的,所以魏允貞決定將這些事,好好對黃來福說說。

至於武人高居於自己頭上,這一點魏允貞與別的文官不一樣,他倒覺得沒什麼,只要黃來福真有能力,能爲國爲民謀福,他並不介意。

聽了魏允貞這樣說,林道霽心下失望,暗罵這魏老頭幕氣。

他表面上唯唯諾諾,心下卻是打定了主意,不管怎麼說,以後定要聯絡衆官,對那黃來福陽奉陰違,他不相信以那黃來福一個粗野武人,沒了他們文官們的支持,以後兩鎮事務能順利展開。

……

Wωω● тTk án● CΟ 二人在馬車內竊竊私語,此時在巡撫車馬不遠處的,大同鎮總兵麻錦正策馬而行,在他身旁的,是他標下的參將,侄子麻承勳。

麻錦是麻貴的兄長,此時麻家與李家一樣,都是當時大明的武將世家,盡出知名的將領,時人將麻家與李家並稱爲“東李西麻”,後人也稱讚他們:“將門有將,得無愧乎”。

麻錦幾年前因功,因爲資歷榮升爲大同鎮總兵,他因爲自己的弟弟麻貴與黃來福交好,他們兩次出征都曾並肩作戰過,可謂是戰火中錘鍊出來的友情。

因此在黃來福總督山西大同兩鎮軍務糧餉,成爲自己的頂頭上司的消息一傳來。麻錦就寫寫信給麻貴,聽聽他的看法。

此時麻貴頂着都督同知的銜頭,還是任着自己的延綏鎮總兵,不過正在忙着榮休的事,他回信讓麻錦緊密團結在黃來福身旁,總歸是有好處的。

依自己與黃來福的交情看法,麻貴認爲,黃來福這個人,還是很念舊情的,也頗厚待部下與友人。不過爲人還有頗有傲氣的,與他難過的人,都很少有好結果。

自己的哥哥最好還是順着黃來福點,否則可能很有苦頭吃,將來如有那天,因爲黃來福是自己哥哥的頂頭上司,官大一級壓死人,自己也不好說什麼。

再說了,黃來福以武人身份總督兩鎮,這對鎮內的武將們來說,不也是個好消息嗎?

不說此後武將們身份地位的可能轉變。就是以黃來福的大方,將來各堡武將的糧餉裝備發放,也會寬鬆些,這些年來,各處武人的糧餉被文官們剋扣,可是普遍嚴重的事。麻貴在這點上也是吃盡了苦頭。

弟弟麻貴的意見,麻錦還是重視的,雖說黃來福以不到而立之年身居總督高位,而自己己經年近花甲,纔是一個總兵,心下對黃來福不無嫉妒或羨慕之意。

不過黃來福任總督,這對兩鎮的武官們來說,總是一個好消息,麻錦也決定緊緊跟隨在黃來福身旁,當然,他也是有自己的矜持與要求的,要自己跟在黃來福身旁可以,至少也得保證以後每年自己的糧餉足額發放不是?

……

各人心思中,車馬一路向前而去,一路的景『色』讓各人看得驚訝,特別是神池堡一帶的廠礦作坊興旺,工人商人的密集,更是看得衆人咋舌不己,真想不到,這裡原來只是晉西北的一個窮苦軍堡。

當然了,衆人看到的只是這裡的工業繁忙,當地的工業污染他們是集體忽視的,事實上,這種工業污染,就算有注意到這種現象的人,也將是幾百年後的事了。

魏允貞也是撫須沉『吟』,他承認,因廠礦之事,有使當地富足了一些,解決了一些民衆的吃飯問題,不過他堅持認爲,廠礦商事是禍『亂』之源,讓人心逐利,道德喪『亂』。

特別是這種大規模的工廠礦山,由於聚集的都是青壯年,更容易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煽動鬧事,造成當地的民『亂』,最後只會得不償失。

目前他的眼光侷限『性』,還看不到當地的環境污染問題,否則他還會加上這一條罪名。

越近五寨堡,路旁所見,便越是富足,新蓋的磚瓦房越來越多,路上的行人臉『色』也越來越紅潤。就算是一行人中對黃來福再有偏見的人,也不得不承認,黃來福那治理地方的能力。

車馬進入一個水泥路口時,路旁出現一個雄偉的石砌牌樓,上面寫着幾個大字:“五寨堡歡迎您!”

從這裡開始,便算是進入五寨堡地境了。

這個石砌牌樓上的幾個字,也讓魏允貞等人回味了好久。

在牌樓旁邊,一隊數百騎的五寨堡騎兵己是傲立在路口正中,數十面的旌旗飄揚,獵獵聲響。每面旗上,都有一條的麥穗與馬推收購機,這是黃來福標兵營來福營的標誌。

黃來福以農起家,爲了紀念,便將自己的家丁營標旗搞爲麥穗與收購機。這種與衆不同的標旗,也成爲遠近聞名的議論話題。

此時這些騎士們人人鐵甲鐵盔,身上都是披着猩紅的斗篷,個個身上揹着隧發火銃,腰胯馬刀或騎槍,騎在披着甲葉的強壯戰馬上,加上他們南征北戰後得來的銳氣,雖是數百騎,但那種氣勢,卻是讓所有見了的人心旌搖曳。

雖說車列中的家丁早己來報,前面相迎的的是五寨堡的軍士們,不過魏允貞與麻錦還是看得暗暗心驚。這種軍威,是大同鎮軍士們所沒有見過的。

麻錦策馬來到魏允貞車旁,恭恭敬敬地道:“魏大人,五寨堡的軍馬們,己在前面相迎,可要下車一見?”

魏允貞道:“那是自然,我等不可『亂』了禮數。”

他與有些不情願的林道霽一起下了車馬,此時車隊那些文官武將們也是紛紛來到二人身旁,在魏允貞的帶領下,聚集在馬車前,等着那個迎接的五寨堡將領拜見。

此時來迎接的人正是楊小驢,他按劍站在馬首前,見衆人己到,大步來到各人面前,看魏允貞的官服及官威,知道他是大同鎮的巡撫,當下他對魏允貞抱拳施禮道:“總督大人標下游擊官楊小驢,奉命在此迎接巡撫魏大人,魏大人鞍馬勞頓,一路前來辛苦了!”

見楊小驢只是隨便地抱了抱拳,並不行叩拜之禮,就是單膝下跪的半禮也沒有,魏允貞眼睛一閃,不過還是撫須微笑道:“總督大人召見,此仍公務,談何辛苦,倒是有勞楊遊擊相迎了!”

站在他身旁的林道霽忍不住出口道:“楊遊擊,見了上官,你怎的不行全禮?”

楊小驢看也不看他,昂首看天道:“請恕末將甲冑在身,不能全禮!”

魏允貞淡淡道:“罷了!”

林道霽怒火直衝腦門,不過念在這是別家的地頭,話說打狗看主人面,只得忍了下去,低聲嘀咕了一句:“跋扈武夫!”

麻錦雖然是大同鎮總兵,但也只得站在魏允貞與林道霽的身後,這個情形他看到眼裡,心下卻是暗暗羨慕,久聞山西鎮武人日子過得滋潤,果不其然。就是他身後的武將們,將這個情形看在眼中,也是各有心思。

……

很快,衆人便繼續上路,來福營騎士們一分爲三,一部分在前開路,一部分殿後,一部分隨楊小驢隨在魏允貞車馬的兩旁。

行進過程中,這些來福營騎士們整齊而行,鐵蹄敲擊在水泥路面上,發出有節奏的轟鳴聲。

不說魏允貞與林道霽等文官們對這些挺胸凸肚,傲然策馬而行的五寨堡軍隊看了又看。特別是林道霽,心下又是恐慌,又是驚畏,他與許多大同鎮文官們都感到一股自己難以掌控的力量,似乎讓他們喘不過氣來。

就是以麻錦爲首的大同鎮武將們,也是個個對這些騎士們看得羨慕不己。此等鐵騎,是大同鎮所沒有看過的,就是麻錦與巡撫標下的家丁們,也遠遠不能與之相提並論,怪不得五寨堡軍隊被譽爲大明第一強軍。

特別是這些騎士身上揹着的閃亮隧發火銃,更是讓麻錦看了又看,五寨堡自生火銃的威名,早己傳到了大同鎮,犀利,還不需火繩就可擊發。

不說普通的軍將們,就是貴爲大同鎮總兵的麻錦,也渴望擁有這樣的一隻全隧發火銃軍隊。

麻錦也多少收集了一些黃來福的信息,知道眼前這楊小驢是新任總督大人的心腹,他雖只是遊擊,而自己則是一鎮的總兵,但他還是滿臉笑容,刻意與楊小驢攀談。

在他的刻意交好下,楊小驢也是對麻錦充滿好感,兩人策馬並轡而行,熱烈地交談起來。

“……也怪不得麻軍門垂詢,這五寨堡隧發火銃,乃我總督府研製不久的利器,北擊北虜,東征倭奴,可說是赫赫有名,各營將士都是搶着要,現今也只是裝備了總督標下一營而以,就算餘者兩營嫡系,也只能裝備半數……”

“當然了,我聽說麻貴將軍與總督大人交好,麻軍門乃是麻老將軍的兄長,又是一鎮總兵,現今總督大人總管兩鎮軍務,一視同仁。如果麻軍門能得總督大人歡心的話,說不定大人也會擠出數百門的隧發火銃,增強大同鎮軍的武力!”

這話聽得麻錦大喜。

……

在楊小驢大軍的引領護衛下,大同鎮文官武將們一行進入了五寨堡境內。一路的情形,讓衆人看得驚歎不己,就是魏允貞,也是不時的撫須感慨,只有林道霽,是又羨又嫉,同時心下莫名的慌『亂』。

一望無際的連綿麥田,依稀可以看出曾經的豐收景象,田內不計其數的灌井,特別是河邊密密麻麻的上百輪大水車,第一眼看過去,充滿了強烈的震悍感。

還有各處星羅棋佈,如城堡般的農場,路旁到處是新建的瓦房,各地幾乎看不到流民與乞丐。

如果說從寧武關到五寨堡只有一條水泥路的話。進入五寨堡境內後,那水泥路就是四通八達了。行人車馬絡繹不絕,繁忙而充滿生機。每人都是行『色』匆匆,眼中滿是對未來充滿期盼的神情。

還有越近堡城,那越來越多的工廠商鋪,特別是一些『毛』紡工廠,個個都是龐大無比,內中怕有數千人。此時正是午後,上班的工人不斷,黑壓壓的一片人頭,各種口音都有。

現在的五寨堡,己成爲了附近軍堡州縣的務工首選之地,每年都有大批的民夫滿懷希望,到這裡及神池堡尋找自己的夢想。

這種大農業,大商業,大工業的力量,讓一行人中,有些人看得熱血沸騰,有些人則是看得惶恐不己,習慣了小農經濟的緩慢與老死不相往來,這種充滿生機與力量的景現,也讓許多人接受不了,感到害怕!

回到明朝做千戶相關作品

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84章 蒼涼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21章 商議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243章 對馬島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263章 勾結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38章 衛學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75章 大過年第229章 王京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252章 還鄉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141章 感嘆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38章 援軍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7章 大幹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84章 蒼涼第232章 豎儒第226章 踊躍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82章 血腥鎮壓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18章 劉二妞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186章 商路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25章 朝會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240章 大捷第126章 不滿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52章 還鄉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
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84章 蒼涼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21章 商議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243章 對馬島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263章 勾結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38章 衛學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75章 大過年第229章 王京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252章 還鄉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259章 火炮、軍校第141章 感嘆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38章 援軍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17章 大幹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84章 蒼涼第232章 豎儒第226章 踊躍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82章 血腥鎮壓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74章 鳥銃、年獎分紅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18章 劉二妞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186章 商路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25章 朝會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240章 大捷第126章 不滿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52章 還鄉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