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

在衆人心神領會的眼神和笑容中,顧雲娘臉兒紅紅的,隨黃來福及楊管家出了千戶宅。江大忠和楊小驢趕忙將各人的馬匹牽了出來。

顧雲娘也有一匹小紅馬,她隨顧千戶來五寨堡時,便是和衆人一樣騎馬。明時女子出門,有能力的,所用交通工具多爲車橋等,大冷天的,一般還使用暖轎,連一些軍將世家的女子也不例外。

顧雲娘和衆人一起騎馬,顯然在此時的女子中,頗爲的與衆不同。她在廳中各大人面前還有些乖寶寶的樣子。出了千戶宅後,便現了原形。

她一雙俏目看着黃來福,神情似笑非笑,嬌聲對黃來福說道:“喂,黃來福,你真的是要去屯田查看嗎?不會是借這個名頭,跑哪去玩耍吧?我只記得你會舞槍弄棒,什麼時候幹過正事了?你說吧,要到哪去玩耍,正好我也閒着無聊,就一起去吧。”

如果按往常,她這一說,黃來福已經是乾巴巴地跑到她身邊,儘可能地向她討好解說了,更不會在意她語氣中的諷刺。以前兩人在一起時,顧雲娘總說黃來福是一個粗漢,粗鄙無名,更不滿黃來福動不動就欺壓五寨堡內的軍戶家屬,這也是閒書看多的結果。

不過此時黃來福只是微微一笑,道:“我當然是要去屯田查看了,不然你認爲我閒得沒事幹,跑到堡外去吹風啊?”

他翻身上馬,對顧雲娘道:“這樣的天氣,你還是陪我孃親和姐姐們在宅內烤火說話吧,到處跑,成什麼事?”說着就要策馬起身。

江大忠和楊小驢想笑又不敢笑,也連忙翻身上馬。二人都知道這位顧家大小姐可不是好相與之人,惹惱了她,二人都要吃不了兜着走,只好強忍着笑,將眼睛轉到別處去。同時心下奇怪,以前的少爺在顧家小姐面前可不是這樣的,那戰戰兢兢的樣子,他們看着都難受,難道出去一趟變個樣了?

楊管家也是騎上了馬,看着這兩個小的作兒女之態,只是微笑不語,同時也有些奇怪黃來福在顧雲娘面前的改變,畢竟黃來福是他從小看着長大的,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嘛。

顧雲娘怔了一下,沒想到黃來福竟和以前完全兩個樣,對她愛理不理,她不由惱怒地哼了一聲,又覺得在幾個下人面前很沒面子的樣子,她叫了一聲:“黃來福,你……你好沒良心,我大老遠來看你,你竟這個樣子。我要去和姨娘說,說你欺負我。”眼眶一下紅了,泫然欲泣的樣子。

黃來福笑了起來,柔聲道:“我不是看你大老遠來看我,不忍心你在外面吹風嘛,既然你要來,就一起跟上吧。”這等小女兒的情形,他以前見多了,自是掌控自如。

顧雲娘臉一紅,小聲道:“誰要你忍心了。”見黃來福答應了她的要求,也是轉嗔爲喜,連忙翻身上馬,卻不知不覺情緒的控制權已是轉到了黃來福手上。

黃來福一馬當先,策馬向堡城外而去,幾人忙跟在後面。街上的人見到黃來福等人騎馬前來,都是忙不迭地閃避而開,一時呼兒喚女,大街上頗有雞飛狗跳的味道。

顧雲娘策了策馬,和黃來福並轡而行,她說道:“黃來福,你看你,你一出來,這街上的人多怕你,聽說你在五寨堡的名聲可止小兒夜啼,是不是真的?”

黃來福微笑不語,顧雲娘沒趣地哼了一聲,小嘴一扁,不理黃來福了。心下卻是鬱悶,以前的黃來福對她可是百依百順的,哪敢象現在這樣冷落她?也不知這人是怎麼回事,出去一趟,象變了個性子似的。一下子讓她不知該如何是好。

顧雲娘和黃來福從小結親,自小相識,兩家常有往來,也算是青梅竹馬。只是顧雲娘從小就愛看些才子佳人的傳奇小說或是戲劇,如《玉嬌梨》、《好逑傳》、《琴心記》、《鸞鎞記》、《陳情記》等。這是當時明朝的流行時髦,不說她,就連當今的萬曆帝,都是傳奇和戲劇的愛好者。

少女心性,這類書看多了,便免不了幻想。只是幻想歸幻想,現實總是讓人失望的,以前的黃來福一看上去就是一副粗魯的樣子,不但不似書中那些才子書生,也不似《運甓記》、《雙烈記》、《忠孝記》、《大刀記》等戲劇中那些抵抗外侮,忠孝節義之士。相反,倒還很似書中那些如紈絝惡少般的反角,讓她反感不已。

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當時的大明朝,不可能有別的結局,她這輩子註定是要和黃來福在一起了。現實和幻想的差距,加上她深受兩家溺愛,也是個有脾氣的人,讓她平時在黃來福面前總不會給他好臉色。

不過她是個很有心計的女孩,在兩家大人面前總是一副乖寶寶的樣子,平時人前和黃來福在一起時,也是表現得嬌羞,婉約,乖巧,很得大人們的歡心,只有在黃來福面前纔會顯出原形。至於黃來福身邊的江大忠和楊小驢等知道她作派的人,自不敢到旁人面前說什麼。

也不知以前的黃來福是自慚形穢還是什麼的,不論顧雲娘怎麼對他,都是遷就忍讓,還甘之如飴,讓顧雲娘讓黃來福面前越發驕縱。

習慣了以前黃來福對她的百依百順,今天這個愛理不理的樣子,這樣的反差讓顧雲娘好不適應,只好悶聲生氣不說話,畢竟她也只是個16歲的女孩,在情緒控制方面哪是黃來福的對手。

黃來福看了顧雲娘一眼,這種小女兒的作派,他可沒好氣多花時間去理會,自己忙着盤算大事業呢,哪能將精力浪費在這等糾纏上?

加上他素來喜歡的是那種溫柔可愛,小鳥依人似的女孩,這顧雲娘雖然在大人前一副乖寶寶樣子,但自己卻知道她那刁頑的性情,不管以前的黃來福品性多不堪,讓顧雲娘多不滿,自己都不想多花時間放在這小兒女的情緒上。

很快,一行人便出了五寨堡城,往西北方向來到了清漣河邊,這裡分佈着一些五寨堡軍戶的屯田。百年來,這裡的軍戶和家屬們就是以此爲生,寓兵於農、守屯結合,放眼整個邊鎮,也皆是如此。

大明立國後,實行衛所軍屯。一般說來,邊地衛所,三分守備,七分屯田;內地衛所,二分守備,八分屯田。

普遍來說,衛所內世襲軍戶每戶可分得田地15-50畝,同時還發給耕牛、農具等。

一般而言,每年屯田軍士所收穫的穀物,自己留糧六石(明一石=188.8斤),納糧上交12石,存在屯倉中,供本軍自己支配,其中約70%爲軍士月糧半餉等,其餘30%爲軍官俸祿。

軍戶發給的月糧中,不拘口數多少,馬軍給米2石,步軍總旗1石5鬥,小旗1石2鬥,軍士1石。不過這裡還有區別,如守城的軍士月糧如數發給,屯田者半數發給。民匠充軍者8鬥,牧馬千戶所1石,民丁編軍操練者1石。削籍充軍者家4口以上給1石,3口以下給6鬥,無家口者4鬥。至於月鹽,軍士有家口者每月給2斤,無家口者1斤。

明初屯田取得良好的效果,軍隊基本可以自給。只是到明中葉後,特別是宣德以後,軍屯制度已開始遭到破壞,致使軍田拋荒,明政府不得不減徵屯糧。明初,延綏、甘肅、寧夏、宣府、大同五鎮原餉額中屯糧154萬石,到嘉靖初年屯糧已下降到57萬石,下降53%。

到了嘉靖後期,所徵屯糧越來越有限,政府不得不免軍田糧食歸倉,另外設法籌餉。特別是小冰河時期後,各軍鎮衛所的軍糧更是多仰仗國庫撥給。

五寨堡千戶所定額旗軍1120名,合軍士及軍官,原有屯田六萬多畝,園七十二畝,坐落在五寨堡所附近,很大部分,是位於這清漣河一帶。

按軍屯制規定,五寨堡軍戶屯田每畝約需上繳屯糧二斗強。這樣一來,五寨堡年屯糧總收入約在一萬二千多鬥,按1鬥20斤算,約合後世的24萬斤,120噸。

不過這都是明初期的事了,明中葉後,五寨堡大部分靠近水源可以灌溉的部分,已經被千戶黃思豪及五寨堡的一些軍官們所佔有,大部分軍戶都成了軍官們的佃戶,加上這些年旱寒災不斷,這五寨堡的產糧是一年不如一年。

特別是近幾年來,大旱大寒的,整個五寨堡的每年產糧更不過數萬斤,還大部分是軍官們的田地所出。這和五寨堡整個千戶所每年需求百萬斤糧食相差太遠,更不要說這軍鎮衛所的人口繁衍也不是明初所可以比的。

屯糧不足,月糧只得仰仗上面撥給,不過按例都是層層上下剋扣,月糧到了五寨堡普通軍士手上,餘者不過三分之一,每個軍士家中都是有妻小子女數口,這微薄的月糧如何餬口?怪不得整個五寨堡看起來就象一個乞丐窩。

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71章 毛紡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6章 這一年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263章 勾結第186章 商路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193章 除夕日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22章 過節第15章 火熱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241章 徵日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93章 軍議、回家第141章 感嘆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241章 徵日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269章 海龍第17章 大幹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71章 毛紡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113章 發糧餉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225章 朝會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89章 激戰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8章 轟動第107章 糧盡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87章 大鐵廠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35章 顧家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
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71章 毛紡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6章 這一年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263章 勾結第186章 商路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193章 除夕日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160章 日軍圈套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22章 過節第15章 火熱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241章 徵日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93章 軍議、回家第141章 感嘆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241章 徵日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269章 海龍第17章 大幹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58章 火銃兵與長矛手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71章 毛紡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113章 發糧餉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225章 朝會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89章 激戰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8章 轟動第107章 糧盡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87章 大鐵廠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35章 顧家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