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平壤城破

西城的日軍確實頑強,明軍一直從辰時猛攻到巳時,他們還是死戰不退。

此時不論是明軍還是日軍,都是殺紅了眼。在激戰中,薊鎮都督僉事楊元領軍攻城,被日軍擊傷。李如柏頭上捱了一銃,好在頭盔厚實,未有受傷。

連督戰的李如鬆,他的坐騎也被城上日軍鐵炮手擊斃。不過兄弟二人都是毫無懼色,繼續督戰。主將如此奮勇,何況士卒?

在五寨堡火銃手的掩護下,明軍一個個爬上城去,與城上的日軍展開肉搏戰,西城的戰鬥越發激烈。

與此同時,在北城的牡丹峰之地,也是進行着一場殘酷的血戰。

牡丹峰地形險要,是從鳳山到平壤的必經之路,又可與平壤城互爲支援,是個要點。日軍在這裡經營日久,修有大量的土堡,還設置有大量的鐵炮弓箭。不論是日軍還是明軍,都覺得想要攻克這裡,是非常困難的事。

在這裡防守的是第一軍團日將後藤加義,在明軍攻打平壤城時,他曾派人前往鳳山求援,不料鳳山守將大友義統領軍剛到平壤,聽明軍攻城時震天的炮響,竟嚇得逃了回去,並往漢城方向逃去了。後藤加義得知道消息後,除了大罵,沒別的辦法,只好加強牡丹峰的防守。面對山上日人嚴密的防守,吳惟忠卻是毫無懼色,領着三千南兵,向山頭上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吳惟忠領的南兵,和日軍有着豐富的作戰經驗,以一隊隊的鴛鴦陣攻擊。衝鋒時,兩名藤牌手在前,用藤牌掩護一隊12人,抵擋日軍的鐵炮弓箭。藤牌手後是兩名狼筅手,再是兩名長槍手。然後是兩名鳥銃手,最後是兩名短兵手,還有一名火頭軍。隊長則是站在隊伍前列中央。

日軍鐵炮弓箭雖烈,但在藤牌手的緊密掩護下,雖付出一定的傷亡,但吳惟忠還是很快領着將士們打到了山上。

戚家軍當年軍法嚴酷。如果作戰不力而戰敗,主將斬首。主將戰死,所有偏將斬首。偏將戰死,手下所有千總斬首。千總戰死,手下所有百總斬首。百總戰死,手下所有旗總斬首。旗總戰死,手下所有隊長斬首。隊長戰死,士兵沒有斬獲,十名士兵全部斬首。

不過斬敵賞賜也非常豐厚。斬敵一級賞銀40兩。這也理解了當年戚家軍爲什麼所向無敵。往往殺敵千人,自身傷亡不到十人。

戚繼光雖然不在南兵中多年。而且也在幾年前去世了。不過南兵作爲戚家軍地嫡傳。很多地光榮傳統。還是保存了下來。他們作戰還是一樣地勇猛。而且江南之地。現在雖沒有了大股地倭寇。還是零星有一些小股地倭寇來犯。這正好給了南兵們練兵地機會。讓他們與倭寇地作戰經驗豐富無比。

見明軍很快攻到了山上。日軍焦急無比。使出了他們地招牌戰法。短兵相接。

後藤加義一揚手中地摺扇。一隊隊地日軍從土堡中衝出。舉着長刀竹矛等。口中狂叫着。往明軍們衝來。

日軍短兵作戰時向來非常瘋狂。衝鋒在前地。都是各隊中最勇猛地武士。這些人精於刀法。他們地武士刀非常鋒利。刀鞘內寬。抽收間非常方便。特別是衝在最前面地曰本武士們都非常善於跳躍。他們雙手握刀。一衝一跳之間。刀光己在眼前。第一次見到曰本武士地戰法。確是會被奪去士氣。往往一不小心。或是膽小稍差。就被斬成兩載。

跟在這些武士們後面地日軍戰鬥力稍差。手上或拿着弓箭。或拿着標槍。或拿着竹矛等。不過他們也懂得與周旁地戰友隨時保持聯繫。協同作戰。

見這些曰本人哇哇而來。吳惟忠看得明白。心下冷哼了一聲:“這些倭人地戰法。還是和以前騷擾江南時一樣。一點沒變。”

對付曰本人的戰法,吳惟忠己是熟練得不能再熟練了,但在牡丹峰的日軍二千人,卻是對南兵地作戰方法一點也不瞭解。

在吳惟忠的一聲令下,衝鋒在前的南兵各小隊陣形紛紛一變,盾牌手們退下,狼筅兵們上前,長槍手緊跟,鳥銃手又在後,盾牌手和短刀手護衛兩側。各隊變陣後,繼續向前衝去。

很快,雙方就衝撞肉搏在一起。

“板載!”

最前面的一些曰本武士們哇哇叫着,他們雙手舉着鋒利的武士刀,身後跟着一隊的人。到了近前時,他們藉着衝力,一奔一跳之間,躍起數米,手中的武士刀閃着寒光,當頭向南兵們劈來。

他們的形象很嚇人,但哪嚇得住在江南與無數倭寇打過仗的南兵們?在他們奔跳之時,狼筅手後面地盾牌兵己是紛紛投出了厚重的標槍。

這讓那些衝鋒在最前的曰本武士們氣勢猛地落了下來,一部分曰本武士當場被標槍釘死在地上。一部分曰本武士們連忙閃避,不過他們的衝鋒立時不成章法。

眨眼時間,南兵們己是衝到他們眼前,狼筅手們手中的狼筅都是用桐油泡過,上面扎滿鐵枝和倒刺。一叉過來,如大掃把一般。那些曰本武士們慌忙舉刀就砍,但哪有絲毫作用?狼筅手們一纏一甩,那些曰本武士們手中的武士刀,己是被甩落在地,在他們還沒有反應過來時,狼筅手後面的長槍手己是衝了上來,將他們刺死在地。

一眨眼時間,衝鋒最前的曰本武士們,己是死傷大半。這些人都是各隊中最勇猛的戰士,他們一死,各隊地普通曰本士兵不由一陣慌亂。不過日軍確實是兇悍,慌亂過後,他們很快又回過神來,又亡命地與南兵們衝殺,雙方混戰一起。

日軍竹矛手在前,而他們中的一些弓手,手持八尺長的竹弓,在陣後連發急速,不時偷襲,雖竹弓威力小,但普通的南兵們,身上並沒有披甲,還是很多人紛紛受傷。還有日軍中的標槍手,不時在陣後投出標槍,也是給南兵們造成一定的傷亡。他們的鐵炮兵,也是不時射擊,這些鐵炮手,傷害最大。

而南兵中的藤牌手,也是不停地向日軍方位投出標槍。弓箭手,鳥銃手們,不斷射擊,爲最前面的狼筅手及長槍手作掩護。短兵手們,也是保護在側,防守日軍從旁攻入。

吳惟忠還將軍中地一些虎蹲炮調到最前,頻頻轟擊日軍陣形,給曰本人很大地殺傷。不過由於地利問題,明軍自下仰攻,很是吃虧,加上日軍確是非常頑強,戰事一時陷入僵局。

酣戰中,在前指揮的吳惟忠胸口中彈,好在他身上地鐵甲防護好,只是胸口滲出血,還沒有大礙。部下要給吳惟忠包紮傷口,吳惟忠不理,還是挺立着,大呼指揮攻戰。

連繼三次衝鋒後,最後牡丹峰被攻破,日軍傷亡千人,餘者潰逃,日軍指揮後藤加義自盡。牡丹峰惡戰,這才結束。

平壤城西,城北在激戰,城南之地,也是戰事進行得如火如荼。

城南含毯門,是神機營參將駱尚志領着自己三千部將,還有精銳南軍兩千在攻打。

神機營於永樂時組建,作爲京軍三大營之一,擔負着內衛京師,外備征戰”的重任,裝備有大量的火炮,火槍,火銃等。明成祖在親征漠北之戰中,就提出“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

到了明萬曆初時,神機營發明了銃手分三排站中間,刀手和長槍手分站兩翼的戰法,而且神機營中的火器都是由內府管理的兵仗局專門製作,質量上有保障,更顯出火銃的威力。

此時在含毯門外,一排一排的神機營銃手不斷地向城頭射擊,掩護南兵們攻城。猛烈火銃下,日軍死傷不少。不過日軍確是非常頑強,死戰不退,明軍幾次攻上城頭,幾次都被打下來,戰事非常激烈。

神機營參將駱尚志武藝高強,臂力驚人,人稱“駱千斤”,見戰事一直不利,熱血上涌,領先攻城,城上日軍用滾石塊向他打來,駱尚志腹部被滾石擊中,仍然忍痛登上城去。餘下明軍見他如此神勇,很受鼓舞,紛紛跟上城去。

正在這時,城南的南蘆門忽然爆出震天的呼喊,原來是遼東副總兵祖承訓,領明軍一千,混在攻城的朝兵中。守護南蘆門的五千朝鮮新軍,見攻打己門的同樣是朝鮮人,有些不在意。

щщщ¤ttКan¤¢○

沒想到祖承訓率領的一千明兵將朝鮮軍服一換,露出明軍的衣甲,朝鮮軍頓時心生膽怯,措手不及下,明軍大隊己是趁機紛紛登城,不斷爬上城去。很快,城上的曰本軍旗也被劈落,換上大明的軍旗。在明軍們響徹雲天的歡呼聲中,南蘆門被攻破。

一門失守,六門皆驚,日軍的意志瞬間崩潰。而明軍深受鼓舞,很快,李如鬆主要督戰的城西七星門也被攻破,接下來,李如柏也攻破了不遠處的普通門,大隊的明軍,紛紛殺進城去。

平壤城破!

第93章 軍議、回家第218章 劉二妞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75章 大過年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67章 播州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3章 期望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257章 新戰陣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61章 成親(2)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22章 過節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19章 平叛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209章 冗濫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17章 大幹第228章 入朝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21章 商議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2章 過節第81章 武裝開礦第112章 老營堡第92章 分功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94章 歡聚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84章 蒼涼第234章 城破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27章 探獄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31章 蔚山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89章 激戰第234章 城破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7章 謀劃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33章 離別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86章 商路第265章 規劃第92章 分功
第93章 軍議、回家第218章 劉二妞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75章 大過年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32章 進京替職(3)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67章 播州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3章 期望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257章 新戰陣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61章 成親(2)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22章 過節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19章 平叛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209章 冗濫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17章 大幹第228章 入朝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21章 商議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2章 過節第81章 武裝開礦第112章 老營堡第92章 分功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94章 歡聚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84章 蒼涼第234章 城破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27章 探獄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3章 大農莊計劃第231章 蔚山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89章 激戰第234章 城破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7章 謀劃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33章 離別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86章 商路第265章 規劃第92章 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