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

聽聞了眼下士兵們的待遇後,那些老營堡農場屯田兵都是聽呆了眼,他們現在也能每天吃飽,也有青菜吃,本以爲日子很不錯了,滿足了。不過再聽說現在老營堡軍隊的待遇後,又眼紅了。這才覺察到以前自己當兵時的可貴,不過此時他們想回的話,己經不是那麼容易了,先過挑選那關吧。

當然了,現在的老營堡鎮虜營待遇好,訓練也是非常嚴格,都是照搬五寨堡全套的訓練條例。各種列隊,認旗,拼殺,野外負重行軍等訓練課程,一系列下來,讓很多原老營堡士兵們有些人受不了。

有些人要逃,不過逃到哪去呢?逃到別處去,有鎮虜營過得這麼舒服嗎?再說了,黃來福對軍隊的軍紀規定極嚴,對逃兵,抓回來後,處罰是極爲嚴酷的。退下來當屯丁?看着老營堡屯丁們那羨慕的神情,自己有臉退下去嗎?看人家五寨堡來的兄弟都能堅持,爲什麼自己不能堅持?

最後,各人還是堅持了下來。這些原老營堡的士兵們,本來他們身爲營兵,底子就在,再經過嚴格的訓練,很快,那戰力就如火箭般提高,而且那軍容軍姿,也是讓人刮目相看。

眼下的老營堡軍隊走到外面,軍官有鐵甲,頭戴紅纓鳳翅,繫着大紅披風,威武不凡不說,就是普通的士兵們,一身的呢絨面料製成地戰衣。一個個穿戴整齊,英姿不凡,加上刻苦訓練後的那種鋼鐵男人氣質,看得老營堡內的一干大姑娘和小媳婦,個個都是嘖嘖稱讚不己。

就是走到妓院,那些青樓大姐們。偶爾兩次不花錢也願意讓他們上啊。

在鎮虜營嚴酷訓練的同時,老營堡的屯田工作也開始。

雖說這些屯丁們,有一部分是營兵們退下來的,不過這些人還是很高興。至少比起以前。他們每天能吃飽,每月地糧餉也是實在的,不會再象以前一樣。動不動就半年一年的不發餉。他們都打聽清楚了,五寨堡各農場中,只要努力幹活,會有什麼樣的待遇。對他們來說。幹活算什麼呢?對未來,這些人。都是充滿了希望。

特別是原來老營堡地那些軍戶們,他們本來過得就比營兵們還慘,眼下自己和家中的老婆孩子人人能吃飽,他們己經別無所求了。

偏關境內,後世約有耕地五十萬畝,很大部分,是位於關河的兩岸。雖然這兩岸地田地,不象五寨堡清漣河邊那樣的平坦,不過畢竟靠近河邊。相對引水來說會方便些。由於田地支離破碎。這裡不好搞大農場,不過只要水利灌溉系統修建上來。黃來福估計到時這裡田地畝產一石,還是會有的。

當然,沿關河兩岸的土地,有一半是位於偏關境內。不過眼下地偏關堡,依朝廷的意思,其治下地土地,都是歸了黃來福治理。這些時間老營堡原軍隊的變化,偏關堡的軍隊們也都是看到眼裡的,很多人都是羨慕。很多人心中打了主意,逃到老營堡去。

在黃來福放出治理二堡田地的風聲後,偏關堡的新任參將和兵備官,也是拜訪了黃來福,希望多多合作。黃來福也是樂見其成。

雖說偏關堡的土地,現在都是歸黃來福治理,不過由於屯田的人力問題,還是需要偏關守將協助,畢竟他們手下也有幾千的人力。況且偏關一帶,和蒙古人開有多個民市,很多商人來往貿易,老營堡將來要經營貿易,就要和偏關守將合作。

關於偏關,由於黃來福是老營堡副總兵,平時有照應偏關安全地義務,有戰事時,還可節制偏關軍隊。當然在平日裡,依大明軍中大小相制地潛規則,黃來福並不能對偏關的內事指手劃腳,只能商議合作。

黃來福答應偏關參將及兵備官,如二堡合作,每年黃來福將分潤多少銀兩給他們,不過他們必需出人力,一下子,偏關參將及兵備官,都將自己治下地軍隊趕到田地裡去了。反正在黃來福在,對於偏關的防務,他們都是很安心,很有安全感。

畢竟黃來福手下的軍隊戰力強悍,威名遠揚,有幾千首級擺在那,就算蒙古人來了,又擔心什麼呢?

商議後,老營堡沿偏關關河一帶,熱火朝天,己是開始了屯田之事。

經過幾年的發展後,五寨堡內,己經有了豐富的屯田經驗。黃來福從五寨堡各農場中,調來了一些經驗豐富的屯丁,屯長們,來老營堡一帶擔任管理工作。相信有他們在,老營堡屯田之事,很快便可以上了軌道。

和五寨堡一樣,老營堡及偏關一帶,主要問題就是缺水,特別是眼下大旱連連的情況下,關河的水,水量己經減少了許多,很多地帶,河岸都是高出河沿許多。

還是老辦法,黃來福讓人制作黃來福大水車,將一些能屯田地帶的關河之水引上岸來,並大修水利水渠,讓河水可以直接流到田地旁。

在老營堡屯丁及偏關軍士們的努力下,一丈一丈的水渠不斷修建出來,當然,那些大水車及大灌井水車,都是從五寨堡運來。眼下的五寨堡民器坊,製作各樣水車,己經是非常成熟了,除了滿足五寨堡的需要外,還遠銷各地。

往常,這樣的大工程,需要大筆的財力,不論是老營堡,還是偏關堡,都沒有財力建設,但對黃來福來說,這當然不是問題。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他的錢財還是豐厚的。

特別是有成功地經驗在前。那些五寨堡的商賈們,可說是非常樂於投資。黃來福走到哪,他們都是跟到哪。這不,黃來福剛在老營堡站穩腳跟,就有大批的五寨堡商賈們,紛紛涌入了老營堡。特別是渠源銳這個急先鋒。早跟了過來,他現在是黃來福走到哪,他也就跟到哪,不單是他。很多晉商們,都是這個心思。

原來在五寨堡時,很多晉商只是家中的掌櫃。或是偏房族人才到五寨堡去經營,但到了現在,很多家族,己經是家中的重要人物。在五寨堡設號,重點關注了。

有五寨堡的先例在。商賈們都相信老營堡將來也會建設得如五寨堡一樣。而且老營堡靠近蒙古部落,每年都有着大量地貿易量。近水樓臺先得月,在這裡設店,對將來的貿易,都方便了很多。

他們來到老營堡後,或是和黃來福商議屯田地事,或是在老營堡內開設店鋪。老營堡內原來只有幾家商店,才十幾天後,就變成了幾十家。

商賈們想得很清楚。眼下的老營堡可不比以前。有副總兵黃大人的軍隊在,這消費能力。可是猛地提高了一大截,特別是他們很看好老營堡以後地發展前景。連原來一些在偏關設店的商賈們,來趕來湊熱鬧。這些偏關的商賈們,當然都聽過黃來福地大名。五寨堡的發展,還有隨之那些商賈們的發財,他們都是羨慕不己的。眼下黃來福這個財神來了,他們可不能錯過。特別是一些延綏鎮地商賈們,也是紛紛趕來。

按黃來福的規定,只有投資地商賈們,將來纔有權購買五寨堡的糧食,投資越多,將來的價格就越優惠,眼下最優惠的就是渠源銳,每石糧,僅以六兩銀的價格賣給他,餘者的商賈們,都是七錢,八錢,或是九錢不等。眼下大明的糧食,一直都是供不應求,無論是運到哪裡去,都可很快銷售一空,可以預見,在未來大明的很多年裡,賣糧,都是非常有利可圖的一件事。

在大量財錢地投入下,老營堡各地屯田地水利,以極快的速度修建着。除了安裝河邊地水車外,就是打井以安裝不近河邊的灌井水車了。

要提高農田的產量,最不好就是提水灌溉農田,灌井水車,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中國從唐代開始應用水車提取井水。明代徐光啓在《農政全書》的《旱田用水疏》中,根據不同的砌護材料將水井分爲石井、磚井、葦井、竹井和木井等,並明確提出井以深、大爲佳。

依五寨堡的經驗,五寨堡大灌井是晉西北最好的選擇。灌井水車,早在五寨堡就使用成熟,只要照搬過來就是了,而且由於水泥的使用,眼下的五寨堡各農場大灌井,可以打得更深,更減少了塌方的危險。

除此之外,黃來福也考慮過,偏關之所以缺水,除了降水量少外,境內缺少樹木,也是原因之一,爲了將來老營堡等地的長期,這種樹,也要提上議事日程。

不過按傳統的方法種樹,怕是難成活,偏關這個地方,本來降水量就遠遠少過髮量,可說是樹一顆,死一顆。不過黃來福查看過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後,找到了後世有效的一種植樹方法。

20日時,在關河邊,在視察老營堡屯丁們的屯田情況時,黃來福對老營堡千戶石澤道:“石千戶,經我搜尋有關資料,發現要在旱地植樹成活,有一個良方,那就是,可將樹苗劈頭剁腳成一個光桿,留芽,頂部抹上漆,以防止水分蒸發,然後將樹根浸於一個空罐之中,以防止根部滲水。然後將罐中置水,連罐帶樹一齊放在樹坑裡埋好,來年一定成活。”

石澤聽得眼睛都直了,種了一輩子田,植了幾十年樹,還沒聽說過這種方法。不過既然是副總兵大人說的,那自己就試試,至於情況怎麼樣,等以後再說。

在黃來福大力指揮老營堡的屯田之事時,老營堡內的修葺,也一起開始。

先,就是老營堡那條主街道的建設問題。坑坑窪窪的土路,要鋪上水泥路,餘者街道,等以後老營堡的田地搞好再說。當然,眼下進入老營堡的商賈們,這水泥的集資建設,他們必需出錢出力,只有出錢出力的人,纔有資格進入老營堡開業設店。

眼下五寨堡的水泥,己經使用普遍,不單是五寨堡內,就是附近的州縣,也多有購買,這讓大五寨堡水泥廠的建設,越來越大。此次老營堡內鋪水泥路,只是這應用廣泛的一個表現罷了。

此外,對於老營堡及偏關的防務問題,黃來福也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只單純防守的話,軍堡建設得再堅固,如有外敵入寇,也是被動。

去年冬天時的五寨堡保護戰就是如此。雖說斬敵甚重,也沒多少人員上的傷亡,但卻財物上損失慘重。這對黃來福來說不能忍受的。光防守,這不是黃來福的風格,要打出去,走出去,增加緩衝地帶,最少也要禦敵於國門之外。眼下的大明,因爲財力問題,己是無力攻入草原,但對黃來福來說,他這個問題不大。眼下,擺在黃來福面前的,可以境外防守的,就有兩個良好的地方,就是老營堡外及偏關堡外的兩個地方,一是偏關西方,也就是後世鄂爾多斯市的準格爾旗,一是老營堡前方,後世呼和浩特市的清水河縣。

這兩個地方,一左一右,位於二堡的前方,位於蒙古境內,只要佔了清水河及準格爾旗,對老營堡及偏關的安全,將形成極大的緩衝。眼下,這兩個地方,蒙古人的勢力都不強,天授不取,反受其咎!黃來福不佔,誰去佔?

而且,在黃來福心中,他有着極大的野心,關外的蒙古地帶,雖在大明人眼中都是些荒漠,但對黃來福來說,卻是巨大的財富之地。那裡有大片的耕地及草原。

從老營堡到清水河,再由清水河再往上,是後世的和林格爾縣,也就是明初的鎮虜衛,雲川衛等地,不過明中期後,這些地方都放棄了。從這些地方再往上,就是後世的呼和浩特,眼下叫三娘子城,大明稱之爲歸化城,爲此時蒙古順義部落的居住地。這個後世叫呼和浩特的地方,有土地約一萬七千多平方公里。

而從偏關西邊過去,經由準格爾旗到包頭,整個鄂爾多斯的面積達八萬多平方公里,而且這裡有西北最肥沃的河套平原,農業灌溉方便。

如果說黃來福現在在五寨堡及老營堡等地經營還只是小打小鬧的話,揚揚名的話,將來只有河套與包頭一帶開發起來後,才能真正影響與改變整個大明朝,實現黃來福農業救國的夢想。

在黃來福的打算中,他準備先佔清水河及準格爾旗,增加老營堡及偏關堡的安全防務,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黃來福會慢慢蠶食鯨吞,老營堡正前方,一直推到呼和浩特。偏關堡西前方,一直推到河套包頭一線。

當然,眼下黃來福不能親自動手,否則,他會有被彈劾挑起邊畔的危險,不過黃來福有自己的辦法。

第2章 家人溫馨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96章 連升三級第168章 迎接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1章 商議第38章 衛學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93章 軍議、回家第218章 劉二妞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68章 迎接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244章 度種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13章 發糧餉第5章 軍與兵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257章 新戰陣第75章 大過年第18章 轟動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6章 這一年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07章 糧盡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56章 收稅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5章 火熱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00章 又震動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14章 開始第51章 軍歌(2)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243章 對馬島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35章 顧家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67章 播州第35章 顧家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33章 離別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21章 商議第100章 又震動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78章 大移民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
第2章 家人溫馨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96章 連升三級第168章 迎接第145章 進門、得子、朝鮮之亂第21章 商議第38章 衛學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93章 軍議、回家第218章 劉二妞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2)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68章 迎接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244章 度種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13章 發糧餉第5章 軍與兵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257章 新戰陣第75章 大過年第18章 轟動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6章 這一年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07章 糧盡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56章 收稅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15章 火熱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55章 刺刀誕生第100章 又震動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14章 開始第51章 軍歌(2)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243章 對馬島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35章 顧家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67章 播州第35章 顧家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115章 樹活不了第33章 離別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21章 商議第100章 又震動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78章 大移民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