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又震動

公元1591年9月。

初秋,天氣微有些寒意,道路兩旁的白揚樹和響鈴樹,己經開始脫落樹葉,不過天氣卻是非常的晴朗,萬里無雲,清朗得讓人精神快美。

從空中望下去,往不同方向去的路面上,都是如蟻般的車馬。大豐收後,五寨堡內又是米商雲集。眼下的五寨堡大東街,作爲晉西北的糧米交易中心更是名副其實,而且這個糧米交易中心的名聲還越來越響,不但傳遍了山西全省,還遠遠地傳到外省去。沒辦法,五寨堡連續兩年的大豐收,太顯眼了。

進入九月後,每天中,都從五寨堡大東街的各個牙行米鋪中,運出大量的糧米。這些載運米麪糧油的車馬,絡繹不絕地,經由五寨堡的四個城門後,或往偏關,或往河曲,保德,或往岢嵐州,或往神池,寧武。更遠的,甚至到了大同鎮,延綏鎮等地。

糧米交易的興旺,商賈的雲集,讓五寨堡這個新興之地,市面的繁華,早己超過了岢嵐州,保德州,寧武關等地,隱隱有“小太原”之稱。年初五寨堡的擴城後,讓五寨堡內可以容納更多的人口,而堡內的整潔與軍戶們的昂揚風貌,也讓每個到五寨堡來的人,有種與別處軍堡不同的感受。

9月初時,經過衆屯丁們的努力,加上幾臺的新式五寨堡馬推收割機的輔助使用,五寨堡各個農場中的秋糧早己搶收完畢,繼續運入五寨堡內的糧倉中囤積。

大豐收的慶功大宴早己完成,一大批優秀的屯丁們又受到嘉獎,也讓各農場的屯丁們凝聚力越來越高,對黃來福的敬頌心越來越重。

對於今年收到的九十萬石糧中,黃來福的盤算是,眼下五寨堡的軍戶屯丁們,加30個農場,加各大畜場,加各個果園菜園中,有近萬人。而這些人中,有一大半的人是有家屬。此外還有一營兵近三千人,這些人,也是大半有軍屬。

近萬戶屯丁,按每人每月五斗糧算,一年基本需求爲六萬石糧。還有三千軍士,每月一兩銀或是一石糧,一年需要糧近四萬石。

所以黃來福今年決定留糧20萬石,因爲他的糧倉中,還有去年留下的幾萬石糧沒吃完呢。這樣,就有70萬石糧可以出售。按黃來福和渠源銳等商賈們的約定,這些餘糧,黃來福以每石糧銀6錢的價格賣於他們,得銀42萬兩。

對於現在渠源銳來說,他是意氣風發,因投資黃來福及時成功,他己經成爲五寨堡最大的糧商,就是在大明北方這些大糧商中,他也是數得着的。怪不得他現在的嗓門,在家族中越來越大。就是出門遇到那些大商賈們,也是要恭恭敬敬地向他打招呼,稱他一聲:“渠大掌櫃。”

不過今年五寨堡產的糧米實在是太多了,渠源銳一人是吃不下的,所以這需要他和那些晉商們的廣泛合作,合力將糧米賣到各地去。

此外,五寨堡糧食秋收豐產後不久,五寨堡各個菜園,果園,各大畜場,也繼續產出了,加上現在五寨堡內外各大工廠作坊生產的產品,單單五寨堡一地,黃來福產的糧米物品,就可養活山西鎮數萬官兵綽綽有餘。這還不算黃來福在八角堡和神池堡的經營產業。

京師,文淵閣內。

看着手中的奏報,內閣首輔申時行,戶部尚書王遴,兵部尚書石星,禮部尚書許國等閣臣們,都是相對無語。

良久,戶部尚書王遴才滿足地嘆道:“你說說,這黃來福是怎麼做到的?去年他的五寨堡產糧43萬石,我己是驚爲天人了,沒到……今年竟產糧達90萬石……這,這真是讓老夫從何說起……”

不過他話是這樣說,他臉上的笑容,卻是燦爛無比,似乎是從屁眼裡笑出來一樣。他顯是想到了,去年時內閣議定的五寨堡三地十萬兩的稅銀,看來是沒問題了。

十萬兩白銀啊,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歸於太倉庫房時,可以辦多少事啊?而對於戶部尚書王遴來說,眼下的他,對錢的渴望,己經達到了一個驚人的地步。

大明各地,需要用錢的地方多啊。

而似乎除了五寨堡外,這個大明天下,總是充滿了不幸,不是旱災,就是水災,就沒一會消停。

不說北方連年的旱災,六月時,南方的蘇、鬆、常三府發生大水,淹死傷害莊稼人畜不計其數。這三地本是富足之地,眼下收不上稅不說,還要撥款賑災。好容易戶部打掃庫房,擠出了一點銀兩。

八月下,泗州又是大水,淹沒公署三尺,溺死居民無數,且浸及祖陵,又河決山陽。江都、邵伯因湖水下注,田舍俱爲浸傷。

這裡又是損失不小,又需要大筆的賑災銀子,可戶部又有多少銀子呢?有時候,王遴總覺得自己這個戶部尚書做得累啊。

最後,在一片報喪的奏摺中,總算看到了一個讓他喜氣洋洋的奏摺。王遴盤算着,趕快發一個文書下去,讓山西戶部管糧主事張文保下去五寨堡,趕快將十萬兩稅銀運到戶部來,以解自己用錢的飢渴。

兵部尚書石星對申時行笑道:“閣老,看來此次內閣,對五寨衛指揮使黃來福的嘉獎又是少不了的了,如此下去,這黃來福的成就不可限量啊。”

收到五寨堡又是大豐收的消息後,石星的心情很好,黃來福作爲他的下屬,黃來福受賞,他的臉上當然也有光。以石星的老而彌辣,他當然看得出黃來福將來的成就。石星己經下定決心,將黃來福這顆政績新星,勞勞地抓在手中,以增強自己的影響力。

申時行微笑道:“國有良吏,大明之幸。這五寨堡黃指揮使今年屯田顯著,自然是要嘉獎的了,皇上那邊,肯定也是這個意思。”

大明皇宮內。

“人才啊人才!”

萬曆帝將內閣的奏摺票擬,還有五寨堡馬久英公公的密摺,還有五寨堡錦衣衛千戶楊大爲的密摺等扔在御案上,興奮地站了起來,仰天舒了口氣,在閣內高興地走來走去,只覺心情快美無比。這幾份奏摺,他己經看了幾遍了,每看一次,便是大笑一次。

旁邊還坐着他寵愛的鄭貴妃,見萬曆帝如此,她也是很高興,同時,她也對五寨堡這個年輕的指揮使,產生了興趣。對鄭貴妃來說,只要是能讓萬曆帝心情愉快的官員臣子,她都會留心心上。

五寨堡又大豐收,產糧達驚人的90萬石,此外還有五寨堡各種工產作坊等,又將獲得極大的利潤。這些收穫,除可以改善五寨堡及周邊的面貌外,又可上繳戶部豐厚的稅金,還有帶給萬曆帝本人豐厚的利潤,這怎麼能不讓萬曆帝興奮呢?眼下的大明,不說國庫中,就是皇宮內帑中,也是極度缺錢啊。

就在昨天,萬曆帝還是滿心的疲倦之意,這幾個月來,大明朝上下盡是壞消息,己經有些讓萬曆帝麻木了。

前不久的蘇、鬆、常等地大水,還有泗州大水,這些壞消息不說。就在九月初,京營的武官譁變,羣聚入長安門,直衝內閣,在路上遇到工部尚書曾同亨,便圍住他毆打。直到兵部尚書石星聞訊趕到,才傳旨解散。

雖說事後掌管後府的定國公徐文璧被奪俸半年,守門官也由法司提審問罪。但這個事情,還是讓萬曆帝心驚,京營武官譁變,直衝內閣,這可是發生在京城之內,腹心之疾啊。

其實京營武官譁變的事情緣由也很簡單,主要是曾同亨上書萬曆帝,請求皇上清理皇城內府的工匠,他的弟弟,監察御史曾乾享也上疏萬曆帝,請求裁冗員以裕經費。京營各武官聽信流言後,誤以爲工部尚書曾同亨要減他們的俸糧,才譁變鬧事。

雖說表面上是各人聽信流言,但萬曆帝卻知道這一切的緣由都是大明朝財政緊張的緣故。早在去年六月時,戶部尚書王遴就奏請裁革冗員,節省開支,裁革錦衣衛帶俸官役,禮部鴻臚寺譯字生、通事、序班,光祿寺廚役,各監局工匠等人,奏請傳出後,引起了各方強烈的反應。

站在那些冗員的角度上,他們如被裁革,一家人就斷了衣食,自然反應強烈了。不過站在戶部尚書王遴的角度上說,他的奏請也不是沒有道理,國度財政緊張,需要節省開支嘛。反正雙方的焦點都是集中在一個錢字,如有了廣泛的新財源,這些問題,就可以得到妥善的解決了。

對於財政,萬曆帝本來認爲不再有辦法,不過來自五寨堡黃來福的消息,如一汪清泉,讓萬曆帝看到另一種希望。

他神采奕奕地在閣內來回走動一會兒,心中想到:“看來,應該找機會給這個黃來福更多的地盤了。”

其實在眼下的大明中,黃來福升官算是快的了,朝廷中也爲他破了一些例子,如神池堡和八角堡交於黃來福的經營,這是別的官員所享受不到的。眼下黃來福這麼年經,官就這麼大了,將來接着快速升官,怕是勢力越來越大。

不過對於黃來福將來勢力的可能增大,萬曆帝並不放在心上,在大明朝,沒有任何人,可以逃過他的手心掌控。事實上,在原來的歷史中,萬曆帝可以幾十年不上朝,但整個國家,還是勞勞地控制在他的手裡,天下間任何人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他對國家的掌控,實在是到了爐火純青,以無聲化有聲的地步。

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96章 連升三級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84章 蒼涼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246章 談判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2章 家人溫馨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08章 決戰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209章 冗濫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30章 軍糧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52章 還鄉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63章 勾結第134章 慘烈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61章 成親(2)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94章 歡聚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65章 規劃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3章 期望第141章 感嘆第61章 成親(1)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68章 迎接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193章 除夕日第56章 收稅第75章 大過年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30章 軍糧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61章 成親(1)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8章 德潤布莊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78章 大移民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233章 威力第19章 行商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
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75章 走狗開路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96章 連升三級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84章 蒼涼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202章 新收割機、糖廠、溫室栽培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246章 談判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2章 家人溫馨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08章 決戰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209章 冗濫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30章 軍糧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252章 還鄉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156章 火銃對射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263章 勾結第134章 慘烈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4)第61章 成親(2)第16章 比軍戶還慘的匠戶第94章 歡聚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65章 規劃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3章 期望第141章 感嘆第61章 成親(1)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140章 塞外經營、大軍路過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77章 城建成、菜園果園雞食第168章 迎接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193章 除夕日第56章 收稅第75章 大過年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30章 軍糧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61章 成親(1)第137章 寧夏平、論功行賞第159章 所向披靡第28章 德潤布莊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78章 大移民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233章 威力第19章 行商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