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

(汗,晚八點無意中一看,又封推了,不知是哪位大俠擡愛老牛,給我二次封推的機會。我的感激之情如滔滔江水,綿綿不絕,今晚加更一章。)

李如鬆當場責打祖承訓,對衆將的心理威懾力是非常大的,不過在第二天近中午,也就是2日時,李如鬆卻是領着衆將,一起迎接最後一支來到的隊伍---浙兵吳惟忠部四千人。

除了黃來福因爲知道歷史,所以有心理準備外,餘者的衆將都是目瞪口呆,什麼樣的大神,能讓一向傲慢,將誰都不放在眼裡的提督李如鬆大人親自領着衆將出來迎接?好象只有昨日的山西鎮副總兵官黃來福享受過這種待遇,沒想到又來一個了。

衆將交換着眼神,竊竊私語着,李如柏、李如梅兄弟二人也是低聲議論着,討論着大哥的轉性。

天寒地凍,冰風刺骨,如果沒油脂,只要肌膚裸露在外,很快便會被寒風拉開一道道口子,不過李如鬆還是如一尊雕塑一般,一直挺立不動,好象他的皮是牛皮,再冷的風對他也是無能爲力一樣。衆將見提督大人如此,也是不敢稍動。

一直到了中午時,只見遠方的地平線上,出現一杆杆旗幟,慢慢的,一隊隊整齊的兵馬向城下而來。越走越近,一片血紅,黃來福看得很清楚,只見這隻軍隊身着統一的紅色鴛鴦戰襖,官兵身上攜帶的武器和五寨堡軍隊極爲相似,狼筅,長槍,鳥銃,藤牌,長牌等,簡直就是五寨堡軍隊的翻版。

不,應該是說。五寨堡軍隊是這隻軍隊的翻版,因爲黃來福的練兵方法,就是來自這隻軍隊的前身----戚家軍!

這隻軍隊整齊而來。帶着一股強悍的威勢,雖從軍官到士兵,每人都是步行。然後那股氣勢,卻是決對不會輸於任何披甲的騎兵。

走到跟前。就可以看到,這隻軍隊地全體將士,個個都是滿臉的風霜之色,很多人的臉上,眉毛上。鬢髮上,還有身上地衣裳。都結了一層薄薄的冰霜。每人的口中,都是吐着濃厚地白氣,還有很多士兵的衣鞋破損,顯然可以看出他們地辛苦。也是,這隻軍隊,一直從浙江,步行幾千裡,最後到了遼陽城,這其中的辛苦,真是可想而知。

李如鬆的神情略現出幾分激動。帶領衆將官。大步迎了上去。

那隻軍隊,在幾十步外全體停了下來。那種令行禁止的樣子,決對不輸入黃來福的五寨堡軍隊。

見李如鬆這邊迎了上去,很快,那邊軍隊中出來一個全身披甲,神情忠厚地中年將領,他急步迎了上來,走到李如鬆身旁時,他一撩自己身後猩紅的斗篷,向李如鬆單膝下跪,雙手抱拳,朗聲施禮道:“末將浙江遊擊將軍吳惟忠,見過提督李大人。末將領浙兵四千,奉命前來,全軍四千一百六十五人,全員到額。”

李如鬆扶起他,感慨地道:“雲峰不必多禮,你鞍馬勞頓,一路前來真是辛苦了。”

吳惟忠凝重地道:“爲將者,當上報皇恩,爲君解憂,末將領軍前來,乃是本份,末將不辛苦。”

李如鬆點了點頭,拍了拍他地肩膀,道:“來,雲峰,我來給你介紹列位東征將軍。”

李如鬆帶着帶着吳惟忠,首先來到黃來福面前,爲吳惟忠介紹黃來福:“雲峰,這位是防海御倭副總兵官黃來福將軍。來福,這位是浙江遊擊吳惟忠將軍,你們二人惜英雄重英雄,相互認識一下。”

李如鬆之所以爲先爲吳惟忠引見黃來福,除了李如鬆賞識黃來福外,還因爲黃來福和李如柏、李如梅一樣,是此次的三位御倭副總兵官之一,按官職,也理應如此。

黃來福首先抱拳施禮道:“來福見過吳將軍,久聞吳將軍大名,今日一見,真是三生有幸。”

吳惟忠看着黃來福驚訝地道:“原來你就是黃來福……久聞黃將軍屯糧有功,又在五寨堡及石溝城大敗虜人,惟忠早恨不得一見黃將軍,今日一見,惟忠同感幸會。”

他心下暗暗感慨,沒想到名聲己是傳到江南的黃來福這麼年輕,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二人客氣了幾句,李如鬆感慨地對黃來福道:“來福你是不知道,我早年在戚帥手下當差,那時候,雲峰就己經在戚帥手下十幾年了。現今戚帥雖然不在,然雲峰還是領着戚家軍在江南打倭寇,對倭人,有着豐富的作戰經驗。此次徵倭,還要依重雲峰及浙兵將士們。”

吳惟忠想起幾年前去世的戚繼光,也是黯然神傷。

接下來,李如鬆又爲各將介紹吳惟忠,各將都是機靈之人,李如鬆的話,他們都是聽個滿耳,哪還不識趣?個個都是對吳惟忠非常親熱。

接下來李如鬆又親自爲吳惟忠等部準備紮營之所,又爲他們調配糧草冬衣等,讓他們好好調休,看得各將都是眼熱非常。只有黃來福覺得理所當然。

不過說實在,他所部的糧草,此次還是自備。在昨日五寨堡軍隊在太子河邊紮營後,由於供應糧草的五寨堡商賈們落隊了好幾天的路程,所以五寨堡的各輔兵後勤兵們,昨天起,就大批地進遼陽城購買糧米肉菜等,他們出手大方,衣着保暖華貴,又個個高大魁梧,引起了遼陽城內外軍民們好一陣地議論。連宋應昌與郝傑二人聽了都是吃驚不己,只有李如鬆,李如柏兄弟二人見怪不怪。

由於東征朝鮮各軍己經全部到達,因此當天李如鬆和經略宋應昌仔細商議此次入朝大軍地部署,並於第二天,也就是萬曆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59年1月27日,向各將公佈。

在李如鬆和宋應昌的佈置中,援朝全軍四萬多人,共分爲中左右三軍。

其中,以宋應昌心腹,薊鎮都督僉事楊元領中軍。

中軍下統,參將楊紹先率領寧前等營馬兵三百三十九人。都司王承恩領薊鎮馬兵五百人。遼鎮遊擊葛逢夏領先鋒右營馬兵一千三百人。保定遊擊樑心領馬兵兩千五百人。大同副總兵任自強,還有大同遊擊高異,大同遊擊高策共領大同馬兵五千人。薊鎮遊擊戚金領車兵一千人,中軍共一萬零六百三十九人。

以李如柏統左軍。

左軍下統,遼東副將李寧,遼東遊擊張應種各領遼東親兵共一千一百八十九人。宣府遊擊章接領馬兵兩千五百名。李如梅領義州軍八百四十三人。參將李芳春領馬兵一千人。參將駱尚志領南兵六百人。薊鎮都司方時輝領馬兵一千人。薊鎮都司王問領車兵一千人。宣府遊擊周弘謨領馬兵兩千五百人。左軍共計一萬零六百三十二人。

以遼東副將張世爵統右軍。

下統,遼東遊擊劉崇正領兵馬一千五百三十四人。原副總兵祖承訓領海州兵馬軍七百人。原副總兵孫守廉領兵馬七百零二人。原副總兵查大受領兵馬五百九十人。吳惟忠領浙兵三千人。都司錢世禎領薊鎮兵馬一千人。真定遊擊趙文明領兵馬兩千一百人。大同遊擊谷燧領兵馬一千人。右軍共一萬零六百二十六人。

至於黃來福地三千二百山西鎮兵馬,由李如鬆直統。雖是三千二百人,不過李如鬆卻是一眼看出,黃來福還有兩千的輜兵輔兵們,決對可以當作戰兵使用。

中左右三軍,加上還有朝鮮軍隊四千人,全軍共計四萬三千餘人。

在這些軍隊中,遼東鐵騎一萬人,還有薊鎮,保定各五千人,以及宣府,大同騎兵一千五百人,還有山西鎮三千餘人,算是精銳部隊。餘者,算是一些雜牌部隊,還有一些是沒有作戰經驗的臨時招募民兵,配上馬匹兵器而以。

在武器裝備中,此次援朝大軍,裝備了大量的火炮,有各種佛郎機火炮,大將軍,二將軍等,還有大量的集束火箭,還有虎蹲炮數百門。以明軍的大將軍炮爲例,炮長兩米,重五百斤,可發射七斤重的鉛彈,用一輛戰車可運載,可在戰車上直接發射。援朝大軍中,這樣的大將軍炮就有百多門,此外還有滅虜炮等兩百餘門。

這些大炮,是歷史中明軍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

吸取了七月時明軍進朝作戰的失敗教訓,李如鬆和宋應昌二人,詳細地研究了日軍的作戰方法,他們的武器裝備等。

根據朝鮮方面傳來的情報,還有祖承訓的彙報的情況。李如鬆認爲,日軍的火銃非常厲害,他們在作戰時,都是他們稱之爲鐵炮軍的火銃隊在前突擊。有情報認爲,明軍的火銃除了黃來福的火器手外,餘者火銃手,其射程和威力,似乎不如日軍的鐵炮隊。

還有日軍的刀劍,鋒利無比,除了戚繼光原爲南兵配置的戰刀外,餘者明軍,似乎也是不如。而且日軍此次入朝的軍隊,都是精兵,又人數衆多,不可小視。

最後李如鬆定下了以大炮對付日軍的鐵炮隊。以黃來福的山西鎮兵,還有吳惟忠領的南兵的鴛鴦陣,來對付日軍鋒利的刀劍。對騎兵衝擊應對日軍步陣的方法。

一切計議己定,當天下午,李如鬆和宋應昌領着衆將祭天誓師,正要下令全軍出發。這個時候,突然一員親將來報李如鬆,說遊擊將軍沈惟敬營外求見!

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41章 徵日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166章 上任第234章 城破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75章 大過年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94章 歡聚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26章 不滿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8章 德潤布莊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133章 掩護第229章 王京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33章 離別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82章 血腥鎮壓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3章 期望第241章 徵日第51章 軍歌(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61章 成親(3)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26章 踊躍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00章 又震動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45章 威赫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1章 附身邊軍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35章 顧家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272章 大災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257章 新戰陣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113章 發糧餉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186章 商路第14章 開始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33章 掩護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232章 豎儒第218章 劉二妞
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44章 納妾程序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241章 徵日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166章 上任第234章 城破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1)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75章 大過年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94章 歡聚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26章 不滿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28章 德潤布莊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2)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133章 掩護第229章 王京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33章 離別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82章 血腥鎮壓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二)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3章 期望第241章 徵日第51章 軍歌(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90章 收穫與成本第61章 成親(3)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26章 踊躍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100章 又震動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45章 威赫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114章 改造問題第36章 親家合夥賺錢第1章 附身邊軍第201章 萬曆帝的陶醉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35章 顧家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272章 大災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257章 新戰陣第45章 交權、招兵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113章 發糧餉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186章 商路第14章 開始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33章 掩護第50章 列隊、號令、軍紀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232章 豎儒第218章 劉二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