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

萬曆皇帝外憨內精,自六歲時便已接觸經典,略知大義。歲登基後日講不斷,博聞強記,舉一反三,可以與講師們談經論道,不失精髓,是個絕頂聰明的君皇。

萬曆帝非常喜歡讀書,他除了命令大學士們將本朝祖宗的“實錄”抄出副本供他閱讀外,還命令宦官在北京城內廣泛收購新出版的各種書籍,包括詩歌、論議、醫藥、劇本、小說等各個方面。

在歷史中,他雖長期不上朝,但大明朝每一個角落,每一個人的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默默注視的眼睛,他敏銳的目光,穿透了萬里。沒有高明的手腕,他不可能在四十八年中,都穩穩地做他的皇帝。

他不上朝,不等於不辦事,只相當於將辦公地點從朝堂轉回後宮,開闢了大明版的在家辦公soho一族,即避開了朝臣無聊的紛爭,又有效率地辦了事,理念非常先進。

日本人的野心,他一眼就看透了,他知道日本人的野心絕不僅於朝鮮,一旦朝鮮滅亡,日本人下一個對付的目標肯定是大明,到時中日必有一戰。既然要打,早打比晚打好,在國外打比在國內打好,因此萬曆帝第一個作出了作兵朝鮮的決定。

而且就在此時,豐臣秀吉要求琉球,呂宋等地臣服納貢的消息傳來,更是激怒了明朝君臣。萬曆帝對朝臣道:“平秀吉之圖朝鮮,意實在中國。我救朝鮮,非止爲屬國也。朝鮮固,則東保遼東,京師鞏於泰山矣。”

明廷上下,很快形成了“迎敵於外,毋使入境”的共識。

萬曆二十年七月,大明向朝鮮派出第一支援軍。由遼東遊擊史儒率領騎兵二千爲前鋒,副總兵祖承訓率騎兵三千繼後。

在遼東巡撫郝傑身旁,朝鮮使節李德馨屢次上書大明朝堂。請求出兵,並在巡撫帳下日夜痛哭不走,郝傑感其忠義,又接到朝廷的命令,便急令祖承訓出兵。

不過這裡事情出了一些問題,領兵的二人。不論是史儒還是祖承訓,都對日軍不瞭解。當時明軍過江後,朝臣柳成龍歡天喜地地在鴨綠江邊迎接祖承訓,不過隨後他發現祖承訓兵力太少,便對他道:“倭兵戰力甚強,望將軍謹慎應對。”

祖承訓答道:“我曾以三千騎兵大破數萬蒙古兵,小小倭人,何足道哉?”

祖承訓原爲李成樑家丁。隨同李成樑四處征戰。勇猛善戰。確實有自傲地本錢。不過他不明白。當時日軍非常精銳。是遠比蒙古人更爲可怕地對手。

事實地結果。遼東遊擊史儒率領地兩千騎兵行進到平壤附近。由於道路不熟。誤中日軍埋伏。又逢大雨。火器無法發揮作用。結果全軍覆沒。史儒戰死。

而隨後而來祖承訓率領地三千騎兵。先是因爲天雨馬蹄紛紛潰爛。加上祖承訓領兵輕率進入平壤城內。被七百日軍鐵炮手伏擊。明軍死傷兩千餘人。祖承訓大敗而歸!

消息傳回。明廷如炸開了鍋一般。羣情激昂。紛紛要求大明出重兵遠征朝鮮。豐臣秀吉聞訊。則是欣喜若狂。他認爲明軍地實力正如他所瞭解地那樣。根本不堪一擊。日本國內也是精神大振。

八月。以兵部右侍郎宋應昌經略備倭軍務。總領抗倭事宜。並詔天下督撫舉將材。

十月。令還在回家路上地李如鬆總理薊、遼、保定、山東軍務。充任防海御倭總兵官。爲東征提督。總體負責軍事。由其弟李如柏、李如梅。還有平寧夏時表現良好地黃來福同爲副總兵官。一同開赴朝鮮。

最後。大明從全國調集了四萬多精兵,主要爲:遼東鎮騎兵一萬。宣府鎮,大同鎮各選精騎八千。山西鎮選精兵三千。薊鎮,保定各選精銳步兵5千。江浙選步兵3千。最後是四川副總兵劉率川軍5千,做爲後續部隊向朝鮮進發。

在裝備方面,遼東鎮,宣府鎮和大同鎮的騎兵們備有輕甲、馬刀和長矛,同時也備有火銃。薊鎮、保定的步兵則來自明軍的神機營,以火銃和火炮爲主要武器。江浙兵擁有豐富地抗倭經驗,熟悉戚繼光傳下的鴛鴦陣。劉的川軍多年來一直與西南夷族作戰,山地作戰經驗豐富,而且擁有一個車炮營。

至於山西鎮,黃來福的兵多爲馬上步兵,要作爲騎兵使用,也不是不可以。

兵部軍令傳下後,於農歷十一月二十四日傳到五寨堡,黃來福緊急動員起來。黃來福本來就熟知大明歷史,又有筆記本電腦可以查閱資料,所以他早料想到了此次戰事。

他也知道兵部極有可能還會讓他出兵,因此他從寧夏鎮回到五寨堡後,並沒有解除原來的軍備狀態。因此短短數日,他便做好了出兵的各種事宜準備。

相比於出兵寧夏,此次黃來福從來福營及鎮虜營選出了三千戰兵,而爲了爭搶出兵的名額,各兵又是打破了頭。

由於從山西鎮五寨堡,到朝鮮之地,行程超過二千里,而且到期時間緊,所以黃來福讓戰兵們每人配雙馬,以加快行程,他現在有的是戰馬,所以馬匹不是問題。而且是在朝鮮與日本人作戰,當地多爲山地,所以馬匹不再披甲,僅以戰兵披輕甲。又抽調輜兵輔兵兩千人,領二千多馬騾車輛,隨同後勤。

戰兵們的裝備方面,還是一半火銃兵,一半冷兵器戰士,每人披鐵甲。此外還帶上五十門虎蹲炮,用馬匹馱伏。至於輔兵們,則是每人配上腰刀。

在楊小驢地強烈要求下,此次黃來福的三百家丁們,由他來帶隊。

算上戰兵,輔兵,家丁們,事實上,黃來福此次共出兵五千三百人。

在後勤方面,黃來福還是與商賈們合作。由他們爲自己軍隊供應糧草,在前些日的黃來福出征寧夏時,與黃來福合作地商賈們個個都是賺得盆滿鉢滿,因此黃來福一放話,都是人人踊躍。特別是渠家,現在與黃來福關係大不相同。更是最積極的響應。

老規矩,出兵在外作戰,士兵們糧餉都是雙倍。再算上戰時損耗的軍器支出,事後的賞銀支出等。特別是數千匹馬吃的糧食草料更是個天文數字,黃來福估計此次自己沒有二十萬兩銀子不能下來。這讓他有些肉疼,得想個什麼法子,從別人身上撈回來。

萬曆二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公元1592年12月31日。

清晨!

這天是黃來福領兵出征的日子,就算天氣刺骨般地寒冷。零下多少度,各人都要將自己的身子頭臉包個嚴嚴實實。但還是阻擋不住五寨堡軍民們火一樣的熱情。

在人山人海地送別人潮中,黃來福拜別了自己的父母妻兒。拜別新納不久的小妾渠秀荷,逗弄過剛出生不久地三個新兒子黃二郎,黃三郎,黃四郎,一馬當先,策馬而去。

跟在他身後的,是如雲的旗幟,數千精銳的戰士。

此外,在大軍身後。還有滾滾的商隊車馬,此次出征,看來是要在外面過年了,不過有錢賺,對商賈們來說,在外過年又有什麼要緊?

相比前一次,這次黃來福不再讓大軍步行,每日都是策馬行進,並且讓馬匹輪流馱伏盔甲兵器等。雖說這樣很損耗馬力。同樣爲了讓馬匹保持體力,需要消耗大批的糧草,不過加快了行軍地步伐,這也是值得的。

大軍行進的路線是先由五寨堡到太原,再從石家莊,保定府等地到京城,再從京城到遼東。一路過去,大多沿着驛道而走。由於途經地都是繁華之地,所以補給容易。只要白花花的銀子使出去。那些商賈們,就會樂顛顛地將大軍需要的糧草準備完畢。完全不用黃來福操心。

當然,這樣地結果就是黃來福隨軍運着的銀子如流水般花出去。

大軍一路而過,沿途留下了許多故事。路過太原時,當地軍民更是對五寨堡軍隊的軍容吃驚不己,早聽說過五寨堡軍隊地威名,果然是軍容強悍,名不虛傳,不愧爲虎狼之師地稱號。

不過長途行軍,慢慢的,軍中也有些軍士馬匹生病掉隊,這些人馬,都由當地地官府收留,養好病後,隨後追趕,黃來福己經留下了足夠的銀子。

十三日後,五寨堡大軍來到了北京城外,這天是萬曆二十年十二月初十日,公元1593年1月12日。

北京城爲大明的都城,天子腳下,首善之地,人民地生活一向安逸富足。雖然這些年來城外流民漸多,不過並不影響他們的生活節奏。

不過這些日來,由於經略宋應昌大人奉諭出師,往朝鮮國剿倭寇。那些京師的留戍軍紛紛調動,一隊隊的人馬出德勝門,街道上的步伐聲和馬蹄聲晝夜不絕。

開始衆百姓心中還有些緊張不安,不過時間久了,大家也就習慣了。皇城邊上的棋盤街中,還是那樣的繁華,城中各茶肆戲樓中,還是那樣的熱鬧。不過茶肆中的說書先生,近日來地說書內容,多了許多斬殺倭寇的內容,特別是戚爺爺在江南痛殺倭寇的事蹟,更是廣受市民們的歡迎。

此外,本朝中的各勇將事蹟,也是市民們喜歡的內容。比如那個有着糧神之稱的山西鎮副總兵官的事情,什麼他在五寨堡斬殺多少胡虜了,在寧夏城外又殺死多少虜賊了,都是讓市民們聽得津津有味。他們都說,有了李提督,黃將軍這樣的勇將援兵朝鮮國,定讓那些倭寇們有來無回。

在這樣地氣氛中,黃來福領着大軍來到了京城腳下。不說當地軍民驚訝地圍觀,哪來的一隻軍隊,竟比京軍還精銳。後來看旗號,原來是那隻山西鎮地軍隊,加上軍隊後面跟着的龐大商隊,更是讓京師衆百姓們好奇地圍觀,衆說紛紜。

黃來福與當地的留戍軍交換了公文,商賈們也趕緊聯絡當地商人,爲大軍補充糧草,並和當地商人交易,不用說,他們帶來的五寨堡商品,都是非常的受歡迎。

黃來福駐軍城外,打算休整一日,再領軍繼續上路。

正在這時,一個太監領着幾個錦衣衛來到他的軍營外面,傳下了旨意,萬曆帝要召黃來福覲見!

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43章 對馬島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267章 播州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32章 跋扈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07章 糧盡第51章 軍歌(1)第107章 糧盡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2章 家人溫馨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37章 提督第119章 平叛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70章 軍容、青磚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147章 面聖第93章 軍議、回家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26章 踊躍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7章 謀劃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84章 蒼涼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1章 附身邊軍第267章 播州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272章 大災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27章 變化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61章 成親(3)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7章 謀劃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19章 平叛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34章 岢嵐州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
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5)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243章 對馬島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98章 給部下嘉獎、擴一營兵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267章 播州第41章 渠秀荷、周文棟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32章 跋扈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152章 戚家軍後裔、兵力分配第107章 糧盡第51章 軍歌(1)第107章 糧盡第187章 寧武關年終盤點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2章 家人溫馨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37章 提督第119章 平叛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70章 軍容、青磚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147章 面聖第93章 軍議、回家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2)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03章 紅薯不如小麥?第96章 連升三級第226章 踊躍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14章 連鎖超市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7章 謀劃第260章 軍隊信仰、秋收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31章 獸醫王啓年(2)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53章 歡迎熱潮、義父第84章 蒼涼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32章 進京替職(2)第199章 情報帝國、報紙的力量第1章 附身邊軍第267章 播州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109章 潰敗、殺俘(4)第272章 大災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151章 妖言惑衆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27章 變化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61章 成親(3)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7章 謀劃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2)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第119章 平叛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34章 岢嵐州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