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規劃

對於楊方略巡撫說的山西鎮財政困難及屯田問題,黃來福當然心知肚明。

不論是從歷史中的瞭解,還是到這個時代自己所知的,山西鎮的屯田,早己是名存實亡。

早在明中期的宣德年中,鎮內各處的屯田膏腴之地,就大部分爲鎮守官及各衛豪橫官旗所佔,俱不報輸糧。間有報者,十僅得一。

正統年後,軍屯制更爲益弛,屯法盡壞,屯軍逃亡,屯糧越來越少。到了嘉靖以降,官豪勢要之家紛紛求田問舍,廣置田產,土地兼併之風更爲盛行,軍屯之制進一步走入了死衚衕。

明初時,遼東鎮的屯糧數達.七十萬石,現今只得十七萬石。明初時甘肅鎮屯糧數爲六十萬石,今只得十三萬石,餘者各鎮更少。

軍屯制在明初時是解決大明軍.隊糧餉的一個重要手段,眼下各鎮屯田無望,只得指望中央了。幾十萬軍隊都是張口要糧要餉,這也成爲朝廷今後數十年內一個沉重的負擔,直到大明財政破產。

黃來福明白萬曆皇帝任命自.己爲兩鎮總督的殷勤希望,如果自己也如那些巡撫、總兵一樣,張口就向朝中要糧要餉,那與原先的官員一樣有什麼區別?

所以兩鎮的糧餉問題,只得自己想辦法了,做出點.成績,讓萬曆帝及各大明上下官員們好好看看,也不負了萬曆帝對自己的所託。

還有鎮內各處將官們的吃空餉,喝兵血問題,黃來.福同樣是心知肚明。

侵吞軍餉問題,早在嘉靖年間時,在大明各地的.軍隊中,己是非常嚴重。每年戶部所撥下來的軍餉,截流幾層後,落到各地將領手中時,本己不多,又被貪污了大部分,再到士兵手中時,己是普遍不能養家活口。

除了剋扣士兵.軍餉外,各處將官們還普遍的冒領軍餉,並鼓勵士兵逃亡。在士兵逃亡後,將官們不但不及時上報,還將其錢糧據爲己有,就是所謂的吃空餉。

這種現象非常嚴重,僅在山西鎮內,吃空餉的數額就達軍隊數的近半左右。

除此以外,各地將領們還有衆多手段繁多的腐敗行爲,如收取士兵們的買閒錢,免去他們的操點,或是私自役使軍士等等……

如此一來,軍隊哪還有戰鬥力?

黃來福以前雖是山西鎮總兵,但其實權力大多在巡撫的手上,自己也只得看着乾瞪眼沒有辦法,眼下自己成爲總督了,這些陋習,自己自然得好好治理治理。

黃來福不動聲色,在楊方略巡撫彙報完後,他看了看廳內臉色難看的鎮內文官武將們,並不發表自己的意見,只是讓楊巡撫坐下。

……

楊巡撫談完自己鎮內的大小諸事後,接下來是山西鎮各個兵備們向黃來福及楊巡撫彙報自己道下諸個事務。

依大明朝廷的尊卑儀節,百官以品秩高下分尊卑。品秩相越二三等者,卑者拜下,尊者坐而受禮,有事需跪白。凡司屬官品級亞於上司官者,稟事則跪。

這個廳中以黃來福品秩最高,又是節制各人的上官,所以這些兵備們都需要一一跪在他面前彙報道內諸事。

在衆人的注目下,寧武道兵備劉堂生上前向黃來福及楊巡撫彙報道內的事務。他跪在黃來福面前,楊巡撫坐在一旁旁聽。

衆目睽睽下,劉堂生臉上有些火辣辣的,這是典型的文人向武人區服啊。放在以前,前山西鎮總兵劉明安都曾向他下跪,沒想到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他以一個文人高官,也要向黃來福跪拜了。

廳內各人的神情也是各異,文官們臉上不好看,武將們也是臉上神情精彩。

接下來又是岢嵐道兵備楊盛洪及冀寧道兵備郭國曹向黃來福跪拜,彙報工作。有了楊巡撫及劉兵備的前例在前,二人跪拜時就神情自然些了。

最後是山西鎮雁平道兵備黃宗良上前向黃來福彙報工作。只見他上前只是對黃來福略一拱手,傲然道:“下官雁平道兵備黃宗良,見過總督大人!”

接着有些挑戰性地看了黃來福一眼,就這樣站着,拿出手中的文冊準備彙報。

見他並不跪拜,還神情囂張,黃來福不動聲色地看了他一眼。楊巡撫及劉兵備等人則是神情一怔。餘者廳內各官見黃宗良如此,都是一下子來了精神。

只有五寨堡諸人神情陰沉了下來,只是看着黃來福的臉色。

黃宗良己是打開手中的文冊開始彙報,楊巡撫咳嗽了一聲,正要說話。

這時黃來福己是冷冷地開口道:“黃兵備,你是在幹什麼?”

黃宗良昂然道:“總督大人,下官正要向大人敘職,大人難道看不出來嗎?”

他神情傲然,語氣生硬,看着黃來福的眼神中隱隱中充滿了不屑。

雖說滿廳的文官武將們都向黃來福屈服,以一文人之尊向黃來福這個武夫跪拜,沒有絲毫的氣節。但對於黃宗良來說,他是決對不會這樣做。

雖說這樣做,以後有被黃來福打壓的危險。不過黃宗良並不介意,比起以後自己可得到兩鎮文官的心,並獲得不畏強權的聲名,這點危險算什麼。

再說了,自己身爲高級文官,身後有戶部尚書陳蕖給自己撐腰,這個黃來福還真的敢對自己怎麼樣?

就算黃來福以後要給自己小鞋穿,他畢竟是個武人,這個鎮務上,向來是由文人把持的,他敢給自己小鞋穿,自己以後就敢對他陽奉陰違,讓他所有的政令都在自己道內推廣不下去。

他心中盤算己定,更是站得昂挺如鬆,只是傲然地看着黃來福,並偷偷地打量周邊衆人的反應。

見黃宗良如此,黃來福臉色陰沉的同時,眼中卻是閃過了一絲笑意,自己初上任兩鎮總督,正想找個重量級的人物來殺雞儆猴,豎立自己的威信,這個黃宗良就跳出來了,真是來得好啊。

他淡淡道:“向我敘職?你還知道要向我敘職?我看黃大人連官場上最基本的儀節最己忘記,還以爲你己經不知道要向我敘職了呢?”

黃宗良傲然道:“下官不明白總督大人所言。”

黃來福猛然厲聲道:“黃兵備,我問你,你一個四品的兵備官,在向我這個總督稟事時,該當如何所爲,官場儀節,你又放在哪裡?”

黃來福這一喝,立時廳內的氣氛緊張起來。

黃宗良神情不變,仍是對黃來福淡淡道:“下官仍是不明白總督大人所言,下官自認並無官場失儀!若是總督大人認爲下官需要向總督大人跪拜……”

他哼了一聲,道:“百年來,從未有文人向武人跪拜者,若是總督大人認爲需要如此,恕下官不能從命!”

廳內衆人神情各異,楊巡撫咳嗽了一聲,道:“黃兵備,你不可放肆,依我大明的尊卑儀節,屬官向上司官稟事時需跪白,不論文武。你己有違儀節,快快向總督大人認錯!總督大人寬厚仁懷,定會免了你的過錯。”

同時楊巡撫內心有些不舒服,這黃宗良來這一套,搞得他象是不畏強權人物,而自己則象是掐媚武人,沒有氣節的小人一樣,這讓他對黃宗良的好感直線下降。

這時卻聽黃來福猛地一拍身旁案桌,一聲巨響,廳內衆人都是嚇了一跳。

只聽黃來福喝道:“大膽,你區區一個兵備官,在我兩鎮總督面前,膽敢如此放肆?”

他歷聲喝道:“來人,給我將這個藐視上官,不尊禮法的狂妄之徒重責三十杖!”

立時廳內幾個家丁氣洶洶地走了出來。

見黃來福如此,廳內衆人都是嚇了一跳,沒想到黃來福如此的大手筆,這時不論是楊巡撫,還是劉堂生等兵備,還是大同鎮的文官們,就算他們再對黃宗良先前的舉動不舒服,這時也不得不出來求情,請黃來福饒了黃宗良一把。

連黃宗良也是不可思議地看着黃來福,這黃來福竟敢如此的不留情面,公然在衆人面前重責自己這個文人大員,他連戶部尚書陳蕖大人也不放在眼裡嗎?

沒想到黃來福竟敢做得如此過份,如此的囂張跋扈,自己一個四品的文人高官,說打就要打。一時之間,黃宗良有些後悔,同時內心中也涌起了一股恐懼之意,自己今天跳出來,難道真的合適嗎?

只有廳內的武將們震驚地看着這一切,同時內心中隱隱有些興奮之情,要當衆杖責一個文人大員,這總督大人真是好大的手筆啊。

對於楊巡撫等人的求情,黃來福並不理會,他一擺手道:“不必多言,如此藐視上官的狂妄之徒,若不加以懲罰,本官威信何在?以後如何處理兩鎮軍務政事?”

他歷聲喝令家丁們動手,立時幾個粗壯的家丁上前,一下子掀翻黃宗良兵備,將他按照在地,粗粗的木杖毫不猶豫地打了下去,讓黃宗良慘聲叫天。

三十杖打完,黃宗良己是皮開肉綻,鮮血淋漓,只剩下一口氣,眼神有如歷鬼般悽歷與怨毒。

不過還沒完,黃來福喝令將黃宗良趕出大廳,並將他停職待參,他將上書朝廷彈奏他藐視上官,不尊儀節之罪。

如此一來,不說黃宗良以後官位保得住保不住,就算有戶部尚書陳蕖保住他,以後在黃來福手下,他可有苦頭吃了,除非他不在山西鎮與大同鎮做官。

黃來福這個大手筆,震懾住了廳內所有人,讓他們想起了黃來福以前是個什麼樣的人物,自己的文官身份,在黃來福眼中可是不值一提。而且他還有萬曆皇帝撐腰,想在他手下謀事,最好還是恭敬點。

同時間廳內的武將們,也是對黃來福佩服得五體投地,好一個黃總督,連一個四品的兵備都是說打就打,百年來可說是第一份,這怎麼不讓他們對黃來福服氣?

……

接下來的事情順利,不說山西鎮所有的文官武將們都是恭敬地向黃來福跪拜彙報工作,就是大同鎮的文官武將們,同樣是恭恭敬敬。

大同鎮巡撫魏允貞也向黃來福彙報了大同鎮的一些情況,基本情況與山西鎮差不多,一樣是鎮內錢糧不足,屯田落敗,吃空餉,喝兵血,軍隊戰力差等。

相對山西鎮,大同鎮更是九邊大鎮之一,駐守在大同鎮的馬步官兵達到13萬餘人之多,另有馬、騾、驢等大畜生五萬多匹。

這些軍隊馬匹,需要的糧餉草料是巨大的,僅每年的屯糧就需要五十餘萬石,乾草十六萬餘束,秋青草176萬束,還有米、麥、豆等四十餘萬石,鹽八萬餘引。

除此外,還有中央每年的京運年例銀近四十萬兩。

這些供應,都是中央及地方上一個沉重的負擔,放在明初時,鎮內的屯田可以解決軍隊的一部分需求,但現在屯田落敗,眼下大同鎮的軍隊糧餉,八成之上,同樣需要朝廷的供應。

但眼下朝中庫貯匱乏,又哪有能力足額供應九邊軍隊所有的開支?這就造成了邊軍糧餉的累累拖欠,幾年前的寧夏之亂,根源其實也還是邊軍欠餉之故。

雖說今年黃來福從日本國要來了大批的賠款,不過卻是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大明的財政依舊困難。

看着廳內一雙雙望着自己神情各異的目光,黃來福知道自己必須解決兩鎮的錢糧問題,這樣才能收服這些老官吏,老軍將們的心,讓他們心服口服,甘心受自己驅使。

自己雖說可以以不尊儀節之名,重責那個兵備黃宗良,不過自己現在身爲兩鎮總督,手下們問自己要糧要餉,自然是理直氣壯了,這也是自己逃避不了的責任。

總不可能手下們問自己要糧餉,自己也重責他們吧?放在朝廷中,萬曆帝之所以將自己放在這個高位上,也是爲了讓自己幫他解決這一難題的緣故。

如果自己也如以前的總兵巡撫一樣,顯而易見,萬曆皇帝會多少的失望,文官們又有機會大肆地彈劾攻擊自己了。

年初時自己從日本國帶回來的賠款,己經被大明各部瓜分一空了,而且還有許多窟窿沒有填上,指望戶部撥款多少,是不用指望了。

更不用說自己重責了黃宗良,戶部尚書陳蕖,肯定對自己滿懷惡意,多方制裁,兩鎮大部分的糧餉,還是自己想辦法吧。

不過黃來福有信心,自己肯定能解決這一難題的,想到這裡,黃來福環視廳內衆人,沉穩的聲音緩緩響起。

……

兩鎮政務的商議在總督府一連進行了幾天,其涉及事務的規模宏大,讓於會人等都是熱血沸騰。

黃來福宣佈將在兩鎮實行大規模的新政,稱爲山西鎮,大同鎮“五年規劃”,每年該如何做,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都是清清楚楚。

十年來,依五寨堡的經驗,黃來福麾下己經有了大批的相關人才,從屯田到商事,到政務管理,應有盡有,雖說他們個人水平不是很高,但有了相關的制度,卻能激發他們最大的效用。

這樣一來,各樣具體事物的實行,己經不需要黃來福的操心,也不需要求助於各地的文官們,這也打破了文官們對行政人才的壟斷。打破了他們又一個掌控武將們的命脈。

五年規劃洋洋灑灑,規劃的重中之重是屯田與農事,依黃來福在五寨堡的經驗,也依古代社會中,發展農業都是放在首位的政務。

糧食夠吃了,百姓們纔會安心生活,而農業發展了,纔可以爲商業等提供豐富的原料及市場,商業纔有機會發展,這樣的商業也纔是腳踏實地的,不是明末歷史上那種空中樓閣似的商業。

所以回到過去,首先發展農業纔是最根本的,優先發展商業,則是本末倒置,也不可能有市場,這樣的商業,也是建立在沙堆上的城堡,不堪一擊。

在農業規劃中,發展軍屯,興修大規模的水利,又是重點,黃來福計劃五年來,在山西鎮的汾河,沱河等流域,大同鎮的桑乾河,御河等流域,修建至少二十個大型的水利工程,十條大型的水渠等,至少可以新增開墾灌溉百萬畝的田地。

眼下兩鎮的屯田都被各地的官將豪強們瓜分完畢,實際的軍屯所剩不多,且多是貧瘠之地。不過由於小冰河災害數十年來在大明各地的肆虐,古時這種精耕細作,一家一戶的耕種方式顯然難以抵禦天災的危害,在北方種田己是賠本的買賣。

不說很多農田小戶,就是許多大戶們,由於得不償失,都是大規模的將田地拋荒,所以僅在山西鎮,各地荒廢的田地也是極多。

這個現象,在此時的大明各地其實也是非常普遍。在後世的崇禎年間,就有戶部官員稟報僅在天津到遼東一帶,就有廢棄的荒田達數百萬畝之多。

黃來福的打算是,新增的軍屯,則從這些廢棄的荒地中開墾,只要水利灌溉跟得上去,這些新增軍屯,完全可以成爲良田。就算畝產一石,百萬畝的軍田,完全可以解決兩鎮軍隊的需求。

而那些己被官將佔據的軍屯田地,自己暫時不管,這也避開了原先那些盤根錯節的利益糾葛,爲自己贏得了時間與精力。

當然了,爲了避免這些新增的軍屯又被當地的文官,武將及豪強們蠶食鯨吞,黃來福將會在每個屯田之地,都派出自己的幕僚作爲巡察員,監督當地的屯田情況。

黃來福將會給這些巡察員極大的權力,隨時可以查驗各地的屯田文冊,同時黃來福還規定,將對屯田境內的各地兵備及管屯官,進行每年的考覈。

每年的屯糧任務完成者,將會有優厚的獎勵,不論是私人物質上還是政績官位上,自己都不會吝嗇鼓勵。如果有拖欠屯糧者,有貪佔軍屯者……

黃來福語氣嚴厲,只要自己在位一天,這些官員們日子就不要好過,降級降俸的日子將會如影隨形的跟從着他們。什麼升官發財,他們是想都不用想了。

黃來福這種作法,自然是引起了許多兩鎮官員們的非議,特別是黃來福將要派出巡察員的做法,更是讓許多人不滿。

作爲文官,他們向來有自己的優越感,認爲自己是道德的化身,你黃來福一個武人,派出一些不入流的小吏,也想來監督我們?

這不是拿我們當賊看嗎,這是對我們的不信任!更不用說你手下的幕僚們,大多是沒品沒流之人,怎麼也想來分享我們這些朝廷幾品大員的權力?

作爲各鎮各道的兵備們,各人多是管理道內軍務糧餉,兼理屯田事物,黃來福的做法,擺明就是防着他們。不過黃來福強硬,讓他們不滿硬壓了下去。

當然了,軍屯要發展,兩鎮的民屯也要發展,不過這五年規劃中,軍屯己經佔據了絕大部分的精力與金錢,所以在民屯上,不可能投入太多。

黃來福只打算在兩鎮各道中,先仿效山西鎮寧武道,成立某個考覈司,推廣寧武道己編寫的《蠶桑淺說》、《種棉教科書》、《牧羊教科書》等一些教材,同樣成立某些屯田所,農桑廠,棉業試驗廠,模範畜牧場等示範基地,再盡力興修一些公共水利,爲以後的大規模發展打下基礎。

當然了,依五寨堡的經驗,黃來福理想中的農業還包含林牧漁、養殖業等,不論是軍隊還是民戶,都可以進行。

這是五年規劃中最重要的農業,依兩鎮現有的資源,還將大力發展礦業,山西省的煤鐵等資源非常豐富,其中有着龐大的利潤。

雖說幾年前,萬曆皇帝就下令開礦榷稅,派出稅監到各地開礦收稅,不過顯然的,各省大部分的礦山資源被各地的豪強官員等佔據的情況還沒得到根本的改變。

黃來福如果要發展礦業,自然首先要將這些資源從兩鎮這些非法礦主手中收回,這背後牽涉到了龐大的利益集團,很顯然的,如果這樣做,這將引起一場連綿的血雨腥風。不過黃來福決意己定,決不退縮。

不出所料的,黃來福的規劃提議當場引起了許多官員們的反對,計多人言辭激烈,當然明面上都是道貌岸然的“與民爭利”之說,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

就是大同鎮巡撫魏允貞,他對黃來福的農業規劃大手法,也是非常贊成,深感黃來福的魄力。黃來福的農業規劃可以快速地豐富軍屯,又避開復雜的利益糾紛,可說是一舉兩得。

當然了,這種規劃建設需要天文數字的錢糧,放在大明各地,沒有一個官員有能力這樣做,當然這不是需要魏允貞考慮的,那是黃來福的事。

不過對於黃來福要發展礦業,他則是大力反對。

理由一是與民爭利,再衆礦事者都是青壯,容易聚衆禍亂,三是容易誘利惑人心。比起農業,商業與礦業當然獲利較爲容易,不過逐利之風一起,民衆便容易重利而輕義,從而使人心變壞。

魏允貞其實是小農經濟,小國寡民的擁護者,與當年的海瑞一樣,都是非常讚賞明初太祖高皇帝時的民風純樸,認爲眼下人心變壞,就是因爲商業與礦業的發展之故,最好是回到以前那樣子纔好。

黃來福認爲魏允貞本質並不壞,爲官也算是清廉,反對自己開礦,與那些背後代表着各色利益集團的官員們不同,自己與他是理念之爭,所以對於別的官員們的反對,黃來福理都不理,只是強硬地壓了下去。

對於魏允貞,他則是耐着性子與他辯論了一番,魏允貞自然不是輕易被說服之人,最後他保留了自己的意見,不過黃來福的政令他還會一樣去辦。

五年規劃中排在第三位的是道路的修建,要想富,先修路,這是後世的真理名言。農業與礦業發展起來後,面對的就是流通的問題,如何將各地出產的糧食畜牧,還有大量的礦石等運往四面八方,自然就是需要非常順暢的道路。

在黃來福的打算中,他準備在五年計劃中,修建從五寨堡到太原城的水泥路,修建從五寨堡到大同城的水泥路,修建從五寨堡到塞外歸化城的水泥路。

如果可能的話,兩鎮每道道城之間的水泥路,他也打算修建。這是一筆龐大的花費,按後世鄉村水泥路的標準,修建一百里水泥路需要花費三萬兩的銀子。

這麼多路修下來,加上先期的礦業建設,農業建設,還有兩鎮的軍隊花用等,總共怕要達到幾百萬兩的銀子!這些錢,從何而來?

……

在黃來福的規劃中,兩鎮的軍隊建設,自然是排在首位。

黃來福己向兩鎮的所有武將們保證,每年每月的發糧餉之日時,會發給他們足額的糧餉,提供優良的軍械服裝武器等,讓他們慢慢過上與五寨堡軍隊一樣的好日子,這點他們不用擔心。

不過對於軍中的各樣弊端,他也將嚴厲糾察。

首先就是針對各軍中的吃空餉,喝兵血問題。眼下不論是山西鎮還是大同鎮,各軍中軍士與馬匹的空額都達到近半左右,而且這留下的軍馬大半還是老弱居多。

這些人訓練薄弱,不堪一擊,不過領餉時還是按照兵冊上全員領取,所得歸那些吃空餉的將官們所有,這是黃來福決對不能容忍的。

眼下大明的九邊軍隊共有八十六萬之多,由於費用日增,戶部支出感到非常困難,將官又多以空名冒支軍餉,對部下卻是多加克減,致使邊民、邊軍多次發生譁變。

萬曆帝非常擔憂局勢難以收拾,早在去年正月時,便下詔戶、兵二部覈實九邊軍隊人數,以制止將官冒名支餉,安定民心。不過詔下後弊端如故,毫無效果,就是因爲背後牽涉到龐大的利益需求,還有盤根錯節的關係網。

不過黃來福卻是打算來真格的,並用鐵血推行自己的施政,他不介意某些不開眼的官員武將挑動什麼譁變之類的東東,他有總督兩鎮的名義,有萬曆皇帝的支持,手下有着近萬強悍的嫡系軍隊,他不相信兩鎮內有什麼自己鎮壓不下去的亂軍!

所以在總督府商議政務時,黃來福己經對於會的各地官員武將們說得清楚,今年年底時,不論是山西鎮還是大同鎮,每堡每營的士兵及軍官們,都將獲得幾十年來第一次的足額糧餉,相關的冬衣軍械等,同樣也會補齊。

不過相應的,總督府也會隨員都司衛所,巡撫巡按,糧郎中等有司官員,一起派同下發糧餉,唱名給散。這次可不是按名冊上發給,而是按實際人數發給。

那些吃空餉的,最好回去趕快將人數補上,而且老弱還有一定的比例,否則,回來造冊覆命後,以後發糧餉就按此次覈定的人數了,以後他們想吃空餉,門都沒有。

不但如此,黃來福還決定對兩鎮全部軍馬進行挑選,劃分等級,分爲甲等軍,乙等軍,丙等軍三等。甲等軍裝備待遇最好,以後他們不需屯種,專事訓練,用於兩鎮的防秋防冬,或是對外征戰等。

乙等軍需要有一定的勞作,不過也有好幾月時間的訓練。至於丙等軍,己經算是專業的屯田兵了,只需每年有少量的訓練時間就可。二者待遇都不能與甲等軍士相比。

眼下山西鎮兵冊上有軍馬五萬餘人,大同鎮兵冊上有軍馬十三萬人,當然實際兵員差得太多。黃來福準備兩鎮闔鎮上下,不拘馬步,挑出四萬人強壯的軍士成爲甲等軍,給最好的待遇及裝備,每月勤奮訓練,隨時準備征戰。

當然了,這樣一來,成爲甲等軍的軍士及將領,就是非常讓人羨慕的事情,不過事情不是決對的,黃來福決定實行淘汰制,每年軍士們都要進行考覈,乙等軍,丙等軍中的優秀軍士可以入選甲等軍。而甲等軍中的被淘汰者,也會落選到乙丙軍中去。

黃來福對軍隊的各項糾察事宜發佈後,自然是讓各個官員將領們有喜有憂,黃總督承諾以後軍隊糧餉都會足額,自然是讓於會人等精神一振,不過隨後的各項事宜,又讓他們心中產生了各式各樣的危機感,以往那種優哉的日子算是過去了。

不管怎麼說,黃來福決定的事情,己經是鐵板釘釘的事,大家只能順着黃來福的意思去做。

在政務會議結束後,黃來福還請各地來的文官武將們參加由來福營及五寨營舉行的兵馬操演。操演上,兩營將士的軍陣軍威看得各人是震驚不己。

五寨堡軍隊士兵們的裝備,他們戰力的強悍,燧發火銃的威力,看得各人是心神嚮往,羨慕不己。千里鏡及刺刀的使用,也讓各人好一陣議論。

特別是久經沙場的麻錦等人,感受更是強烈。他們意示到,自己手下的軍隊與黃來福手下的軍隊比起來,不論是哪一方面,都是天差地遠。

黃來福言道,在此後的軍士考覈及挑選中,如果能選入甲等軍的,很快都能擁有如五寨營一樣的待遇及裝備,聽得某些將官們熱血沸騰。

最後懷着各樣複雜的心情,於會的文官武將們都回去了,在五寨堡的這幾天,各人心情都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許多人靈敏地意示到,山西鎮與大同鎮,將要產生巨大的變化了。

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91章 大勝、斬首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83章 破家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147章 面聖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226章 踊躍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269章 海龍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269章 海龍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5章 火熱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34章 慘烈第93章 軍議、回家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28章 德潤布莊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193章 除夕日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87章 大鐵廠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5章 火熱第51章 軍歌(1)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22章 過節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53章 各方反應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233章 威力第6章 這一年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100章 又震動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18章 轟動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30章 軍糧第237章 提督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119章 平叛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09章 潰敗、殺俘(3)
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91章 大勝、斬首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2)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83章 破家第130章 軍醫、爭功、李如鬆到來147章 面聖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67章 餘波、軍士武藝等級第226章 踊躍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269章 海龍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2)第269章 海龍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15章 火熱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62章 大同鎮巡撫到來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3)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34章 慘烈第93章 軍議、回家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28章 德潤布莊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193章 除夕日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87章 大鐵廠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79章 東林黨議始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1)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239章 三路進軍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15章 火熱第51章 軍歌(1)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1)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2)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第181章 黃來福出塞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2)第22章 過節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53章 各方反應第95章 田園風光美第196章 要想富、與民爭利?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233章 威力第6章 這一年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100章 又震動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18章 轟動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09章 潰敗、殺俘(3)第230章 軍糧第237章 提督第49章 編伍、練兵(2)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4)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119章 平叛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23章 又入京、石星的期盼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3)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09章 潰敗、殺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