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

公元1591年5月16日。

經過一番波折後,太平莊當地的礦山建設之事,終於開始了。

太平莊一帶煤田衆多,劉家也在這裡經營多年,不過說實在,他們所建各礦眼的規模,還是太小,而且多是一些露天小採場。這些小採場,全部合起來,煤的月產量只有幾百噸。

這樣的規模產量,當然不能滿足黃來福和各商賈們的需求,黃來福需要的是,那種月產量過萬噸規模的大煤礦。雖說這種規模,放在後世,只是一些村鎮小煤礦的規模,但放在此時的大明,也算是煤礦界大鄂了。依此時大明煤炭每噸三兩多銀子的價格,月產量過萬噸,克除成本後,每月能有一萬多兩銀子的淨收入,也算是非常可觀了。

從16日開始,黃來福便吩咐礦工們對現有的各礦眼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完善技術,儘量往地層縱深處採掘煤炭,除此之外,還要多尋礦眼採場。

大明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上對煤炭的需要量急劇增加,所以當時的找煤採煤等行業,有着非常豐富的經驗,當時不僅在地面找煤的豐富經驗,就是在地層深處找煤的知識,也非常豐富,當時民衆已懂得煤系地層的斷層和煤尖滅現象,可以將地底深處的煤開採上來。後世中國探明的各煤田中,明後期差不多都已進行了大致的開採。

黃來福此前來神池堡時,未雨綢繆,便高價從大明各地礦山,特別是大同等地尋來了二十多個有經驗的煤田礦師,這些人在找煤採煤上,都有十幾年的經驗。

16日起,他們便領着衆多的五寨堡礦工們,沿着太平莊一帶。四處尋找新煤田。此外還有原太平莊的幾百礦工們,也全部被黃來福以月銀一兩的價格所聘請。全部加入到新煤礦的建設中來。聘請後,太平莊一帶地人民,衣食無憂,情緒更是穩定下來。

18日,來自大同的楊祥瑞師傅正凝神看着前面一塊光禿禿地山坡,楊師傅是個四十多歲的壯年人,身上穿一件厚實的布衫。髮髻紛亂。臉上常常是到處黑黑一片,手上,還有種洗不去的深黑,典型的一個老礦工形象。他雖只有四十多歲,但在各個煤山上,卻己經有三十幾年的工作經驗,可以說是找煤經驗非常豐富。

他凝神了良久,對身旁的黃來福道:“大人,經小地察看。這山坡下,就有一個非常大地煤眼,裡面有煤石怕不少於百萬擔之多。”

黃來福聽了很興奮。同時又非常感興趣,他道:“何以見得?”

楊師傅拱了拱手,道:“回大人,查探石煤,有視石,查苗,察表裡各法。此山坡表土烏黑,又不生草木。此皆爲山下有煤之兆。再視其山石。數石則行,顯示其山下皆爲優質之明煤。小的在此恭賀大人了。”

黃來福聽了大笑道:“好好,楊師傅你尋礦有功,本官要重重獎賞你。”

楊祥瑞師傅大喜,忙道:“謝大人。”

說實在,黃來福雖從後世帶來衆多的科技資料,但這些科技資料,也需要配合當時的生產力,才能散發出效果。而且黃來福雖說“理論”知識豐富,但要具體化成成果,也只能依靠此時的科技人才。讓他親自來做,不論做什麼,都比不過此時的大明任何人。

對於此時的大明來說,在煤礦開採上,各種手工操作技術已經非常完善,沒有後世的設備條件,黃來福雖然有大把先進的後世資料,但對他來說,目前能改進地技術非常少。他唯一能做的,就是重金投入,大規模化經營。

這也是黃來福的特點,也是他成功地地方:大氣。不論做什麼,都是比旁人多達十倍的資金和規模投入。當然這種投入,最後的回報也是非常豐厚的。

25日,主體以這座山坡的礦山建設開始動工,黃來福親自將這塊地方命名爲神池堡大煤礦。上千名礦工們在這裡挖坑採取,開鑿井筒,並在附近建房屋,以爲煤場。

這處的礦山,在山坡下的十幾米處,當挖到煤的時候,爲了避免毒氣灼人,礦工們在礦師地指揮下,用一些巨大地竹子,鑿去中節,插入煤中,毒氣就從竹中透出。這種排除井下毒氣的方法,比宋時地躲避法有了很大的進步,就是在20世紀初,也是常常使用這種方法。

除此之外,神池堡大煤礦,在各礦師的指揮下,在巷道的部署上,也是非常的科學。這時已經懂得根據煤層的走向,佈置上山下山,還有運輸與通風的巷道,最後建成的密密麻麻的各種巷道,讓黃來福看得讚歎不己。

此外神池堡大煤礦,在井下的支護上,也有獨到之處。在楊師傅的指揮下,礦工們採用了二柱一樑的木支架方法,最大地防止了巷道和工作面塌落冒頂。至於煤窯中的排水問題,使用了牛拽轆轤的方法。

還有礦井的照明,此時挖煤多用明火油碗,油盤。但隨採深增加,瓦斯增多,極易引起爆炸,楊師傅的解決方法是給燈加罩。加了罩的燈,即可做照明工具,又可檢測通風的情況。

而關於礦井的通風情況,此時多采用人工通風的辦法,如用風車、風櫃、風扇、牛皮囊等往井內扇風。不過這種人工通風法只對淺部採煤有效。只是依黃來福的計劃,神池堡大煤礦,當然不能只滿足於採一些淺部的煤,只是深厚的煤,如何擺除這種礦井的通風呢?

楊師傅是衆礦師中,經驗最豐富的礦師,但他卻沒有別的方法。

當晚,黃來福回去查看自己的資料筆記,經過一年多的記錄,他電腦筆記本中的科技資料,有用的東西,他己經全部記錄於幾個本子之上。\\\\\此次來神池堡,他便選擇了一個關於記錄煤與鐵部分資料的筆記本帶於身上。此時黃來福便翻看資料,力圖找到一個有用的地方。

忽然黃來福心中一動,在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中,便記錄了兩個自然通風的方法,分爲單井筒通風和雙井筒通風。

只要選擇在較高處,製作下一些出風井,便可以解決雙井筒通風的問題。至於單井筒通風,只要用片石砌一個三角形的迴風道,迴風道高出井筒,形如煙囪,就可以通風了。還有一種簡單的方法,用一種徑粗如碗的竹子,鑿去中節,放入井中,竹筒高出井口,便可形成自然風流,由竹筒抽出瓦斯等廢氣。

有了這兩種方法,便可以解決深層礦井的通風問題。

第二天,黃來福便招來了楊師傅,將這種方法告知了他,楊師傅半信半疑地看了黃來福一眼,不明白這種礦井的知識,爲什麼眼前這個年輕的守備大人知道。不過最後的結果卻是證明了黃來福這種方法的實用之處,讓楊師傅對黃來福佩服不己。此後,他有機會,便會纏於黃來福身邊,向黃來福請教各種礦山的知識,讓黃來福煩不勝煩。

經過上千人的努力,這處的礦山建設好了,煤炭,便大規模開始開採,單單這座礦山的日產量,便超過以前太平莊各小礦山的日總產量。當然,此處礦山及太平莊各地礦山的經營,也是借鑑於五寨堡各個農場的經營方式,獎罰分別,提高衆礦工們的積極性。

不過黃來福也看到了,此時的採煤工具,主要還是用鑿、錘、鎬、釺等手工方法,黃來福便吩咐楊師傅等人,集中精力,嘗識採用火藥爆破的開採方法。不過這消息傳出後,黃來福就發現許多礦工及家屬們臉色憂愁。

此外還有運輸問題,黃來福就看到了,當地的衆多礦工們,還有很多太平莊一帶的婦女小孩們,個個全身烏黑,人背肩挑的,從礦井下,背出一筐筐的煤,每背一筐煤,便可得到多少報酬。雖然工作辛苦,但是人人努力,對他們來說,一個月下來,便足以讓他們一家人豐衣足食了。

楊師傅告知黃來福,其實大明此時一些礦山中,還有一個拖筐運煤的方法。這種拖筐形似船形或長方形,用竹製或木製,下面還釘有鐵條或是拖條,使運輸煤更爲方便省力。使用這種拖筐後,可以比人工的肩挑身背方法,來得快捷,所費人工更少。

不過楊師傅對黃來福發出這種建議後,消息傳出,他遇到了一些問題……

當晚,他就被人打黑棍,用布袋蒙在頭上,不知道被多少人拳打腳踢,楊師傅模糊中聽到,那些毆打他的人罵他缺心眼,想讓大家失業。這不,他們罵他,使用拖筐運煤後,會讓多少人沒飯吃?

第二天,黃來福見到鼻青臉腫的楊師傅後,嚇了一跳,聽了他的哭訴後,黃來福也明白了一個高科技與工人飯碗的矛盾,也讓黃來福一系列的礦山技術的改進思路,暫時停了下來。

事實上,這種矛盾,黃來福在五寨堡就有體會了,在五寨堡毛紡廠,他不敢改進紡織技術,因爲一改進技術,就意味着衆多的女工失業。她們一失業,就意味着一家人失去生存的希望。在眼下大明這種流民滿地中,這種情況會增加嚴重的後果。

權衡輕重後,黃來福將嘗識採用火藥爆破的開採法,及拖筐運煤法停了下來。黃來福心想,科技的改進,還是等市場的需求到了一定程度後再說吧!

第244章 度種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46章 談判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218章 劉二妞第252章 還鄉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87章 大鐵廠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265章 規劃第6章 這一年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66章 上任第112章 老營堡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章 附身邊軍第2章 家人溫馨第113章 發糧餉第168章 迎接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67章 播州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269章 海龍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9章 行商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75章 大過年第87章 大鐵廠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244章 度種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61章 成親(3)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7章 大幹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75章 大過年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34章 岢嵐州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75章 大過年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63章 勾結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40章 大捷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5章 軍與兵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
第244章 度種第195章 規劃山西鎮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88章 無惡不作、迎戰馬賊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71章 改土歸流、封賞第246章 談判第205章 分兵出塞、清理河套第218章 劉二妞第252章 還鄉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31章 獸醫王啓年(1)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116章 目光要往外看第153章 議和鬧劇、大軍進朝鮮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39章 賞銀軍器問題第87章 大鐵廠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265章 規劃第6章 這一年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66章 上任第112章 老營堡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章 附身邊軍第2章 家人溫馨第113章 發糧餉第168章 迎接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67章 播州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269章 海龍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9章 行商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75章 大過年第87章 大鐵廠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244章 度種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27章 商隊到達、衆將羣星、朱巡撫有請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61章 成親(3)第148章 朱翊鈞與黃來福的問答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7章 大幹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75章 大過年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248章 賠款分配紛爭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183章 羊毛之誘、互市互利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34章 岢嵐州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75章 大過年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63章 勾結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97章 有了兒子、各方來賀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182章 與三娘子的商談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109章 潰敗、殺俘(2)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4)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40章 大捷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155章 三百門大炮、平壤血戰(1)第59章 共同利益圈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20章 晉商、大氣魄第5章 軍與兵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