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寄於厚望

然大明也設過總督宣大、山西諸鎮軍務兼理糧餉的些職位歷來都是文人官員擔任,很多還是加有大學士銜的六部大員,如果黃來福的任命成真,那他將成爲明末第一個以武人身居如此顯赫高位者。

如果說僅僅讓黃來福總督兩鎮軍務,而不兼理糧餉的話,或許文官們的內心還會好受些,但萬曆皇帝讓黃來福總督兩鎮軍務的同時,還兼理兩鎮的糧餉,這就由不得他們強烈不滿了。

眼下的大明,文官地位之所以遠遠居於武官之上,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控制着地方各鎮衛所武將們的命脈——糧餉財政。如果如明初一樣,大明的武將們在糧餉上大體都能自足,文官們自然沒什麼能實質控制武將的地方。

不可否認的,文官們的嗅覺是靈敏的,在萬曆皇帝詔擬黃來福總督兩鎮的消息一放出來,他們就想到了那可怕的前景,如果此例一開,武將們都能主理各鎮軍務與糧餉的話,那他們的權勢將大大增強,到時各鎮文官們怎麼辦?

一想到那個暗淡的前景,衆人是不寒而慄。一時間,反對這個任命的人潮絡繹不絕,甚至很多人還喊出極爲誅心的言論:“此例一開,唐季武**國,藩鎮割據就在眼前!”

在這種反對的浪潮下,內閣與兵部的官員們都表現出了自己的骨氣,不願意在萬曆皇帝發下來的聖旨上副署。這讓萬曆皇帝大怒,他是個極爲堅持地人,而且有一個脾氣,如果看誰順眼地話,便會自始至終地維護他。

當年李如鬆人稱武將中囂張跋扈第一人,幾十年中,百官彈劾他的奏疏超過一千份,不過萬曆皇帝始終袒護他。不論李如鬆在活着還是死去,他都享盡了哀榮,眼下萬曆皇帝對李如鬆這種維護又轉到了黃來福身上了,他非常相信黃來福對自己的忠誠是不會改變的。

萬曆皇帝放出話來,如果各部還是不肯副署自己任命旨意的話,他將利用中旨的形式直接下令,而且那六百萬兩曰本人賠款也將考慮遲些轉交給戶部百官。

在萬曆皇帝這種威脅下,各部官員屈服了。他們現在不想與皇帝鬧得這麼僵,他們互相安慰道:“事情還不是那麼糟,黃來福只是個異端人物,不代表整個大明武將都是這種人物!他是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對於他,以後有的是方法應對。”

六月十日,內閣與兵部官員副署了萬曆皇帝的聖旨,任命黃來福爲總督山西大同兩鎮軍務糧餉,併兼領山西鎮總兵之職,還兼顧塞外屯田等事等。

這天中。兵部還發給黃來福到任勘合。還有一些御製到任須知等。

在眼下地大明。凡除授官員。都要給於到任勘合。天下各軍鎮。各布政司等。都編一字爲號。山西是午字號。

此外還有官員們地到任須知。這是明太祖時就親自敕諭地。好讓上任地百官明白一些爲官之道及到任所知地。

黃來福匆匆翻了一下。光授職文冊上地須知目錄。就有數十條之多。到了地方上需要盤點掌控地政務。更達百條之多。顯見做官這個東西。說簡單也簡單。說起復雜來。也是非常複雜地。

木已成舟。黃來福身爲兩鎮總督己成事實。百官們退而求其次。就等着看黃來福地好戲了。以一武人總督兩鎮軍務。還要兼理兩鎮地糧餉。這可不是個簡單地事。

山西。大同這兩鎮中。都設有巡撫。還有各鎮內各道地兵備們。緊緊地控制着地方上地軍隊。糧餉。倉堡。屯田等物。以往以黃來福之能。山西鎮總兵之貴。也只能影響五寨堡。寧武關。神池堡等區區數堡之地。眼下兩鎮數百個城池堡壘。無數地文官們刁難。他忙得過來了嗎?

對於黃來福,萬曆皇帝是寄於厚望地,放在以往時,黃來福鎮守過的軍堡地帶,慢慢都能自給自足,不但不再需要國家撥款不說,有時還可以向上面交納大批地稅銀,萬曆皇帝希望黃來福鎮守大同鎮與山西鎮後,也同樣能如此。

雖說眼下黃來福帶回來了首批千萬兩的倭人賠款,然而大明庫貯匱乏地情形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轉,這筆錢並用不了多長時間。眼下大明九邊軍隊共有八十餘萬人,他們一年地額餉就超過四百萬兩白銀,還有大批的民運糧、民運草等,這是國家的一個沉重的負擔,有生生將大明拖垮的趨勢。

加上現在很多邊地文官武將以空名冒支軍餉,而對部下軍民多加克減,致使邊民多次發生譁變,萬曆皇帝很擔憂將來的局勢,他希望邊鎮之事,改變能從黃來福開始。

不過萬曆皇帝也明白黃來福將來面對局勢的困難,他賞賜了黃來福尚方寶劍與御賜金令箭,就是下面的巡撫、兵備,還有總兵,副將之等人,如果不聽從他的調令,他也可以將他們先行免官收押,然後專折稟奏萬曆皇帝,這是個巨大的權力。

同時黃來福還請求萬曆皇帝

己在山西鎮造炮,還有將總督府設在五寨堡之地,|意了。

對於萬曆皇帝對自己的信任與重用,黃來福是心下感激的,自己辛辛苦苦了這麼多年,不就是爲了這一天嗎?同時他也是心情激奮,準備大幹一場,全力施展拳腳,好好地在兩鎮之地,描繪心目中的藍圖。

……

六月十五日,黃來福拜別萬曆帝與在京的父母黃思豪與楊氏,領着山西軍,浩浩蕩蕩地出了京師阜成門,往山西鎮而去。

連五寨營與來福營三千戰兵,還有後勤營一千的輜兵,此次朝戰時,黃來福出兵四千人。不過由於幾年朝戰時,有上百人地傷亡,此外還有親將阿智領了五百火銃兵留在對馬島,所以此次黃來福回去,自然不可能有四千人地滿員了。

不過戰爭中的傷亡是常事,吃了軍旅這晚飯,將士們都有傷亡的心理準備。而且黃來福的軍中對於軍功與撫卹條例完善,每次戰後,黃來福手下的將士都得到大批的好處,此次朝戰同樣如此,大批的將士立下軍功,得到升遷封賞,所以對於戰爭的渴望,山西鎮明顯地比餘者諸鎮強烈了許多。

萬曆皇帝親自在午門城樓上相送,大軍浩浩蕩蕩出京時,街道兩旁圍滿了京師的百姓,對於這隻強悍的軍隊,京師百姓們早己是耳熟能詳了,他們站在街地兩旁歡呼,歡送這隻英雄的軍隊,這讓山西軍上下將士更是昂首挺胸,人人目不斜視,一本正經的樣子。

對於百姓們的歡呼,黃來福倒是神情平靜,當日聽聞自己總督兩鎮軍務與糧餉時,他也是高興不己,不過事情過後,自己心境很快就平和下來,人都是如此,最高興時就是達到巔峰地那一刻,過了那一刻,也覺得事情不過爾爾。

現在的黃來福,早己把心思提到如何處理將來地政務上去了。

……

華北大平原一直延伸到天的盡頭,舉目望去,都是一片的空曠。

官道上,黃來福的總督旗牌儀仗走在前軍的最前面,密密麻麻的旗牌上寫着“誥贈榮祿大夫”、“中軍都督右都督指揮使”、“總督山西大同兩鎮軍務”、“總理山西大同兩鎮錢糧官”、“總理山西鎮兵務官”“加太子太保銜”等榮銜。

隨在後面地,又是如雲的旌旗,一干精壯魁梧地山西鎮軍士,皆是策馬披甲隨行在後,在他們身旁,大多有一匹配換的空置戰馬。在中軍位置,一杆巨大地中軍大,獵獵地隨風飄揚着,那猩紅的赤旗,也表現出主人正如日中天地氣度。

此次行軍並沒有軍務,所以氣氛會輕鬆些,離黃來福前面不遠,顧大刀身着一身精良的千總級別盔甲,策馬坐在一匹戰馬上,雖然眼下正是六月,陽光猛烈,天氣炎熱,但顧大刀卻是絲毫沒有疲憊之意,神采奕奕的縱馬而行,就是坐於馬上時,也是耐不住地左顧右盼着。

此次朝戰,由於顧大刀斬下了一個倭將的頭顱,所以依勞而賞,顧大刀當升爲千總之職。黃來福將功勞薄報上去後,兵部也是全部依從,前些日顧大刀的賞職下來,他己連升兩級,從旗總升爲千總之職。

顧大刀自跟從了黃來福後,一心便想效仿姑父建功立業,眼下自己終於達成第一步了,自然是興高采烈,顧盼中,盡是豪情英氣。

似乎是感覺到了主人體內的激情,他身下的戰馬也是騷動起來,不時興奮打着響鼻,顧大刀先是極力控制着身下的馬匹,最後是哈哈一笑,慢慢地策馬在隊前隊後跑動起來。

“大刀這小子,年紀不小了,卻還是小孩心性!這次他回去,也該成個家了!”

看到這個情形,黃來福不由輕輕地笑罵了一句,雖說顧大刀只比他小兩歲,不過黃來福兩世爲人,又輩分比顧大刀大得多,自然是依老賣老地責罵了。

黃來福身旁的江大忠也是裂嘴一笑,道:“少爺,記得大刀今年也有二十五了吧,放在我們這個年紀,孩子都滿地跑了,他卻是絲毫不急,怕是功業之心太切了!”

江大忠原本是參將之銜,此次朝戰後,朝廷的評功下來,他升任爲副將之銜,以皇帝對黃來福的器重,身爲黃來福心腹大將的江大忠,將來極有可能升任爲山西鎮總兵。

或許是年紀大了些,又或許是隨着權位的高重,氣度豐重起來,江大忠己經比以前穩重了許多。

而且他桃花運不錯,眼下在五寨堡中,除了有一妻外,這些年他也納了數個妾室,現己有三子二女。

聽了江大忠的話後,黃來福笑罵了一聲:“功業要有,但家室同樣也要有,他如果再不成親,他姑姑第一個就不放過他!”

說到這裡,黃來福也想起了五寨堡中的妻小子女:“又是離家兩年了,雲娘她們還好嗎?”

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92章 分功第51章 軍歌(2)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84章 蒼涼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237章 提督第48章 商賈雲集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232章 豎儒第238章 援軍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225章 朝會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51章 軍歌(1)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18章 劉二妞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83章 破家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61章 成親(3)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34章 岢嵐州第168章 迎接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19章 平叛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230章 軍糧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237章 提督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225章 朝會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245章 威赫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89章 激戰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56章 收稅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35章 顧家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
第138章 回家、盤點收穫第92章 分功第51章 軍歌(2)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84章 蒼涼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1)第105章 不利、陰影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92章 軍隊武器收支,燧發槍?夏稅秋糧!第237章 提督第48章 商賈雲集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1)第232章 豎儒第238章 援軍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225章 朝會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3)第185章 想要撫賞?第51章 軍歌(1)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273章 賑災、清議第218章 劉二妞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54章 五寨堡手工工廠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83章 破家第210章 申明亭前第61章 成親(3)第4章 窮得讓人落淚的軍戶第34章 岢嵐州第168章 迎接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249章 總督兩鎮軍務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19章 平叛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149章 發行國債的構想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43章 回家、點將閱兵(1)第230章 軍糧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237章 提督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22章 到達、轟動(1)第79章 畜業興盛、火器人才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30章 外界的一些事情第211章 上林苑監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143章 賞雪、納妾渠秀荷之事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4)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16章 平板大玻璃、回五寨堡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171章 忠狗、夜宴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225章 朝會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55章 臘肉、火腿、加工業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57章 平壤城破第245章 威赫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1章 引水與大水車第89章 激戰第176章 分紅之爭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1)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2)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9章 大五寨堡水泥廠(1)第247章 賠款、搬師回國、封賞!第56章 收稅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35章 顧家第46章 一人入伍,全家光榮第117章 墾殖農場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236章 線形戰列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