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關注及反應

巡按意識到了《五寨堡新聞報》的力量。以及對文官的挑戰。不過李巡按忽然覺的自己沒有對付這種報紙的手段。

大明的報紙分邸報(官報)及民報。邸報由通政司管理及發行。直接受皇帝管轄。而民報則是在各府官的監督下。由民間自設報房。編選一部分從內閣等地抄來的邸報稿件公開發售。報房多設在北京。相對的。出於統治的需要。不論是邸報還是民報。都較爲刻板。除了政治上的東西。餘者事物很少。也很少能自己做主編選新聞。

不過雖《五寨堡新聞報》有許多不合理不合法的地方。但黃來福乃是一鎮總兵。深受萬曆帝寵愛。就算以此彈劾黃來福。在內閣及萬曆帝看來。也是屬於小事。不過李巡按認自己爲民作主。不管如何。他都要彈黃來福。

他撫須沉吟。一條條。一件件事情涌上心頭。最後寫下了《請旨嚴行查究山西鎮總兵黃來福疏》。

……

現在的黃來福。不知什麼時候。他的一舉一動己是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前些時間五寨書院一些不聽話文人被趕走。還有商賈被清理的事。在山西鎮各地鬧的沸沸揚揚。

一些時間裡。許多被驅文人們到李巡按治所處哭訴。成爲了寧武關當地的一景。對這個事情。除了一部讀書人外。大多數人都是抱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閒談後就算了。對他們來說。緊跟着黃軍門幹活賺錢。纔是最重要的。

當然。這些事情發生後。也讓黃來福更成爲各人注意的焦點。不久後。他搞出了《五寨堡新聞報》。又引起了更大的關注。這種報紙的形式。讓各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受到各階層的歡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邸報從唐時興起。發展到明朝後。制度己經非常完善。-天裡。批章奏傳下後。六或通政司把這些章奏經過篩選編輯後。形成統一的稿。然後發佈消息。-天抄傳-期邸報刊登的消息最少在1條左右-期字數至少在500上。最後站每五日集中送報一次。

明初中時。邸報由各省派駐京城的提塘官抄錄。然後傳送回各省。幾乎每個府州。每年都需要抄報銀近百兩。以專僱在京抄報人的支出。還有卒的送報費支出。

也確實。邸報抄報的傳遞速度總是快過正式的公文運轉。如海瑞尚未接獲調令。卻先從邸報上的知了將換一個崗位的消息。當然了。由於通政司負責傳抄邸報內容的官員們受到嚴格的控制。沒有自行採寫新聞與評論的權利。而且由於朝廷控制邸報的嚴厲。禁止抄報。在大明。邸報的讀者羣並不廣。多爲一些地方官員。一些京官們與貴族。還有一些士大夫及地方官的幕僚座上客親友等人。普通百姓是很難看到邸報的。

當然了。百姓商人們獲知朝政消息的渴望是強烈的。只是大家苦於沒有相關的渠道。許多不差錢的百姓富戶們就結交官員。希望能獲的邸報。如西門慶就有本事從從巡按衙門那弄來邸報。雖說拿到手後。這類手寫抄傳的邸報價格不菲。

而且。這也是違法的。又不知道經過幾手。邸報在層層下傳的轉抄傳報中。其中的內容也相應的受到某種程度的刪節和篩選。因爲各級官員在邸報的傳抄過程中。往往只抄傳與自己有關係的和自己感興趣的消息報道。無關的和無興趣的。他們就不會抄傳。

到了萬曆時。民間出現了許多民報商人。專門販賣邸報。形成了很大的售賣網點。還出現了許多印局和報館。這些商人相互競爭。甚至直接買通某些官員的小廝或司禮監的太監。將奏章內容提前透漏出來以供販賣。如此一來。邸報獲取的容易度流通範圍增加了許多。

不過還是有很大限制。比如民報館只能轉載及販賣官報。禁止自己編寫新聞及評論。讀者羣也多爲讀書人。價格也不菲。

如《五寨堡新聞報》?如此的肆無忌憚。視律法爲無物。自己採寫新聞與評論不說。還登商人的廣告。還連載傳奇小說。還有各樣的商事及農事信息?

這多麼讓人新鮮?因此《五寨堡新聞報》發行後。不說五寨堡各人爭先購買。就是堡外各州各縣的讀書人。商人。還有一些識字的百姓們。都是爭先恐後購買。

特別是那些文人們。一邊罵着報紙內容噁心。因爲上面多爲拍黃來福及萬曆帝馬屁的內容。一邊罵黃來身爲總兵。知法犯法。一邊罵報紙低俗。雖然這份報也是用邸報所用的“宋體字”。但因爲

邸報都是文言文。只有《五寨堡新聞報》用白話文。俗易懂。但還是不免讓讀書人們鄙視。

不過雖說如此。文人們還是爭先恐後地購買。一邊罵噁心。一邊卻是以讀《五寨堡新聞報》爲榮。現在大家見面都是說。今天你看《五寨堡新聞報》了嗎?

最重要的是。《五寨堡新聞報》新鮮不說。還便宜。厚厚的一大疊報紙。才一文錢。就算升斗小民們。買的起啊。這也是黃來福只用於宣傳的目的。不差錢的緣故。明末雖然木活字印刷己經起步。但此時報紙的主流仍然是手抄。時而也有雕版印刷。黃來福則是用金屬活字印刷。速度快的不的了。

《五寨堡新聞報》內容新鮮。又滿足各階層的求知慾。知情慾。己此傳播速度的飛快地可以理解的。民報商人們都是爭先恐後地販賣該報。一個多月後。《五寨堡新聞報》己經傳出山西。走向外省了。

對於黃來福的各樣奇怪作爲。山西鎮各文武官員己是見怪不怪。特別是楊巡撫與劉兵備二人。更是深深瞭解。只不過黃來福搞事的同時。似乎都可以預見將來似的。每每化險爲夷。這讓楊巡撫二人不的不服。雖說李巡按這些天一直在忙活。不過楊巡撫知道的。他將來定是在做無用功。

黃來福整理報紙。楊巡撫自然知道黃來福的一些用心。這涉及到文武之爭。不過他現在與黃來福站在同一條船上。自己應該怎麼辦?看着手中的報紙。他的心情很是複雜。同時又不的不佩服黃來福的本事。這樣的事物也整的出來。

只有劉兵備拿着當天的報紙——現在的他。己經養成了每天觀看《五寨堡新聞報》的習慣。仔細地看完上面的內容後。才酸溜溜地對楊巡撫道:“黃來福這個武夫。也知道如此邀買人心。控制言論。不過朝廷法制這黃來福也不顧了嗎?”

楊巡撫道:“算了。這事情。還是看閣中的意見。還有皇上的意思吧。我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五寨堡新聞報》飛快地傳出了山西。傳到了京師。立時成爲京官文人們的新寵。大家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看多了刻板的官報。原來報紙可以這樣辦的。而且上面的內容也太肉麻了吧。哪有這樣吹黃來福與皇帝的。要知道。在大明朝。各人都是以罵皇帝爲榮的。這是第一家這麼狂熱的吹捧萬曆帝的。

立時黃來福被京師文人們集體鄙視。好一個奉承小人。不過罵歸罵。卻絲毫不影響《五寨堡新聞報》的廣受歡迎。由於便宜加上銷售渠道廣就是許多商賈百姓們。也是紛紛購買。許多茶樓酒肆中。紛紛出現了唱報人。

同時京師的官員文人們也是佩服黃來福的大膽。身爲一鎮總兵。未經許可。私辦報紙。這沒什麼。不過中的私自採用新聞及評論。這可是一大罪名。就不知道皇上及內閣大臣們如何看了。大家都在觀望。

萬曆二十三年七月初一日。文淵閣中。

孔子像下。幾位閣臣都是手上拿着一份《五寨堡新聞報》。聚精會神地看着。這份報紙進了京後。各位閣老己經成爲報紙的粉絲。每天追看。

上面轉載的一些官方邸報內容就不說了。大家都看過。不過餘者內容就很有意思了。在報紙筆下。各條新聞一一道來。好象整個山西鎮的政務官員的辛勞等全承現在各人眼前。在報紙筆下。萬曆帝成了有史以來第一大聖君。黃來福及楊巡撫等人。成了鞠躬盡瘁的典範。整個山西鎮。特別是五寨堡。成爲一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美好地方。

除了這些外。東家長西家短。寧武關及五寨堡的市民生活活靈活現。各作坊又如何。各商事又如何。還有許多商事資源及民用資源。也是活靈活現。想必報道後。會吸引了一大羣人前往五寨堡投資經營以及各人對五寨堡的嚮往。並將前些時間來的黃來福大肆驅逐文人商賈的陰影消散個無影。還有許多趣聞及連載的小說等。也吸引了讀者們每天追看。

好一份利器。這是內閣各人心中的話。

有這樣的宣傳利器。任是誰。都可以被宣傳成爲清官及忠於國事的典範。任何不利的言論陰影都將在這紛報紙的狂轟下被消散無形。他們文人們引以爲傲的話語權及輿論力量。將不值一提。

“好一個黃來福!”

內閣首輔趙志放下報紙後。緩緩撫須道。

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89章 激戰第272章 大災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28章 德潤布莊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87章 大鐵廠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12章 老營堡第61章 成親(2)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7章 謀劃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7章 謀劃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14章 開始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63章 勾結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232章 豎儒第72章 神池、馬賊第35章 顧家第6章 這一年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237章 提督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69章 海龍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265章 規劃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68章 討價還價第7章 謀劃第89章 激戰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235章 潰散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241章 徵日第34章 岢嵐州第35章 顧家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
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32章 進京替職(1)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06章 傷亡慘重第89章 激戰第272章 大災第104章 三岔堡初戰第219章 徵兵!小姨變小妾?第131章 李如鬆、梅國楨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1)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28章 德潤布莊第215章 陳於陛的感觀第165章 山西鎮總兵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第87章 大鐵廠第12章 養兵所需費用第112章 老營堡第61章 成親(2)第251章 三十年河西第7章 謀劃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80章 八角堡開荒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7章 謀劃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198章 不聽話文人不如狗第14章 開始第189章 五寨堡五年盤點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91章 五寨堡商稅達五萬兩?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63章 勾結第123章 三邊總督魏學曾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232章 豎儒第72章 神池、馬賊第35章 顧家第6章 這一年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237章 提督第124章 李如柏、李如樟第85章 紛爭、大水災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250章 寄於厚望第120章 五寨堡動員出兵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1)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65章 大辦工廠(2)第42章 馬久英公公第109章 潰敗、殺俘(1)第173章 明日閱兵,通知楊巡撫來第44章 一營兵要18萬兩銀子(2)第154章 平壤攻防佈置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254章 單一火槍兵?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47章 豐收的喜悅(2)第9章 帶着媳婦兒看屯田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264章 議事,問題多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162章 碧蹄館之戰結束、戰果第269章 海龍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49章 編伍、練兵(1)第265章 規劃第90章 虎蹲炮、淒厲第68章 討價還價第7章 謀劃第89章 激戰第57章 各人的五寨堡之行(3)第128章 經驗交流、開始攻城第266章 開發債券第146章 黃來福又出兵,萬曆帝召黃來福覲見第39章 去太原的路上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58章 各方爭功(1)第142章 先進經驗第184章 開市之爭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235章 潰散第150章 鄭貴妃、遼陽城第164章 斬首改革第86章 高科技搶人飯碗的問題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241章 徵日第34章 岢嵐州第35章 顧家第99章 又是大豐收、馬推收割機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