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

九月中,大明朝庭對五寨堡的屯糧成績大力嘉獎,給於考評優等,還通過大明發達的邸報系統明發天下,一時間,讓五寨堡的聲名更是遠揚。

由於現在的五寨堡己經擴兵一營,黃來福稱之爲來福營。不久後,兵部拔給五寨堡一些兵器裝備,有鐵甲二百副,大弓千張,大箭二十萬只,長槍腰刀藤牌若干,馬鞍仗兩百副,此外還有軍服三千套。

相應的,黃來福領取裝備時,也付出了一筆錢。此外,前幾天時,山西戶部管糧主事的張文保也前來五寨堡,眉開眼笑地押解走了十萬兩的稅銀。

黃來福說話算話,並沒有找什麼藉口留難拖欠稅銀。當這筆稅銀運送到京城戶部後,戶部尚書王遴對五寨堡及時納稅,不拖欠的行爲表示了讚賞。他私下感慨,如果大明官員都象黃來福一樣,那何愁戶部庫房枯竭呢?

現在的五寨堡有錢有糧,財大氣粗,軍戶們待遇好,氣勢高,比起以前的窮苦之地真是天壤之別。又有朝中閣臣及萬曆帝的肯定嘉獎,聲名遠播,對周邊地方的很多人,特別是一些邊鎮軍士們,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很多原先從五寨堡逃出的軍戶們,都產生了強烈的迴歸念頭。

山西鎮,寧武關。

寧武關是山西鎮駐守總兵所在地,周七裡,南北狹,東西長,城池猶如鳳身,向有鳳凰城之稱。關的四周炮臺,敵樓星羅棋佈。城守堅固。不過雖是鎮城。這時的城牆仍是爲黃土夯築,歷史中,寧武關磚城要到萬曆三十四年纔開始包砌。

寧武關下就是恢河,在往年,恢河斷流的時候,來自漠北草原地遊牧騎兵就會沿河谷揮師南進,直抵關下,成爲三關中歷代戰爭最爲頻繁地關口。

不過自隆慶和議後,百年來蒙古人的大規模入寇就基本停止。算起來。寧武關己經太平了十幾年。多年邊地無戰事,讓城內外的軍民們都有些懶洋洋的。

和外表的雄偉不同,走到寧武關裡面,只見街道骯髒污穢,路面坑坑窪窪。到處是身着破舊衣甲的軍兵們到處亂晃,中間夾着許多衣着華貴的大商賈與軍官們。顯得那樣刺眼。

在各個街街角角,還有衆多的饑民乞丐,饑民們大多來自周邊衛所,還有寧化,靜樂等更遠的地方。他們癱坐在路邊,不時伸出手,向各人乞討。特別是那些熱氣騰騰地包子攤和麪條攤面前,總是圍聚着衆多地乞丐。攤主一不注意,乞丐們搶上幾個包子就跑,讓攤主追趕不及,只能請求軍爺幫忙,自然,這好處費又是少不了的了。

不過讓各小攤販們稍稍鬆口氣的是,這幾個月中,鎮城內的饑民乞丐們己是少了很多。聽說他們大部分都去什麼神池堡。五寨堡了。特別是五寨堡,聽說那地方越來越繁華。需要的人工也多,大家都跑那麼去了。那地方真那麼好?種種消息,聽得各個攤販們心動不己。

作爲鎮城,寧武關內外駐守着近萬官兵,這些官兵中,除了一部分的軍戶外,大部分是拿餉地營兵,每月餉銀一兩,萬人的大城,也吸引了衆多的商賈們在這裡經營,特別是近總兵府邸和監軍府邸的七百戶街上,更是商鋪星羅棋佈,賣什麼都有。

這條街上,河北河南的棉花,淮北山東的食鹽,江南的茶葉桐油生漆布匹,還有華蓋山下,恢河裡不斷從大同鎮等地運來的煤鐵等,都匯聚到寧武關來。不過這段時間,恢河裡運來煤鐵地船隻越來越少,現在的寧武關,越來越多的,使用的都是來自神池堡的煤鐵。畢竟神池堡離這裡更近,價格也就更便宜。

還有最大樣的,還是從五寨堡運來的糧米食油,寧武關內外駐守着近萬官兵,他們大多不是軍戶,領取餉銀後,就要購買糧食。萬人的軍隊,需要地糧草不少,這就吸引了衆多地米商在關內經營。

進入秋後,那運糧的車馬,便從五寨堡源源不斷而來。不單如此,五寨堡除了糧米外,五寨堡還有衆多地商品在鎮城內銷售,如各種豆乾、鹽蛋、魚乾、火腿等副食品。還有各種毛紡品,不論是昂貴的羊絨品,還是價格相對低的呢絨品,在寧武關內都有販賣,大大擠壓了從各地來的貨品市場。如果這種現象放在後世,很多人腦中便會現出一個詞:傾銷。

這種現象,讓關內的軍兵們很是驚異,你說那五寨堡只是一個小軍堡,哪來的這麼多糧米?還有那麼多的商品?而這些東西,連自己的寧武關都製作不出來。*各人談論時,語氣中都隱隱有些酸意,就類似一個省城,被一個縣城所比下去的心理落差。畢竟在很多人心目中,寧武關怎麼說也是一個鎮城,而五寨堡不過是一個所城,雖說現在成爲了衛城。現在差距顛倒了,自然讓很多人內心不舒服。

不過也這引起了很多寧武關的人,對五寨堡的注意。多少了解五寨堡的人,都內心中產生了一些嚮往,而那些原來從五寨堡內逃出來的軍戶們,更是內心百味夾雜。

在寧武關的西門城樓上,齊大牛靠在牆邊,摟着自己的長槍,看着城門外來往的人羣,和遠處破爛的街道,呆呆地在想着自己的心事。

前幾天,他在五寨堡的一個好友又託信過來了,談起他現在在五寨堡的待遇,話中都是掩不住的自豪。這信是齊大牛請一個街上書信先生讀給他聽了。信中交待,這信可是那好友親自寫的,齊大牛不知道這個好友什麼時候還會識字寫字了?

不過這不要緊,最重要的是現在的五寨堡,讓齊大牛很是心動。這些時間來。關於五寨堡地一切,齊大牛己經聽多了,聽說現在變化很大,不再是以前那個窮破不堪地小軍堡了,而且現在還升任爲衛城,就是寧武鎮城內,己經有很多人往那兒去謀生。

這讓齊大牛有些後悔,當年自己到這鎮城來,似乎不是明智的選擇啊。不過記得當時自己調到鎮城來時。五寨堡軍士中。可是羨慕的人不計其數,餉多不說,還可認真操練,一展自己一身武藝。當時自己到鎮城後,可是得意洋洋地捎信回去炫耀,哪知今時不同往日了。

到了鎮城後才知道。這裡也不比五寨堡好多少,除了總兵直領的標兵和家丁們外,普通士兵的生活也是艱苦,每月的一兩餉銀,七扣八扣,拿到手的,最多幾錢。而且鎮城內暮氣也是極重,由於多年沒有戰事。平時的操練都非常鬆懈,自己的一手好槍法,毫無用武之地。

這讓齊大牛很是喪氣,聽着信上地好友勸齊大牛回去,再聽他信上說地五寨堡軍隊良好待遇,而且此次他在神池堡大戰馬賊,斬首一級後,就賞銀40兩。拿到手的都是足打足。絲毫不克扣。聽到這裡,齊大牛不由羨慕了好久。40兩銀子。自己在寧武鎮城內,需要掙多久纔可以掙到?

雖說齊大牛有些不明白,爲什麼五寨堡那位黃大少會改變這麼多,對當年黃來福是什麼德性,齊大牛在五寨堡多年,不會不明白。不過這不重要,五寨堡既然變成這麼好,自己在鎮城內也無所作爲,不如找個機會回去算了。

慢慢的,齊大牛拿定了主意。

五寨堡。\

時間很快進入十月份,天氣慢慢冷了下來。

在前段時間五寨堡的糧食收穫後,陸續的,五寨堡的各個畜場,菜園果園,也開始相繼收穫。

五寨堡大果園中,果園有幾千畝,裡面種植了許多蘋果,葡萄,梨和櫻桃等物,入秋後,陸續收穫各種果物數十萬斤,折銀有上萬兩。一時間,五寨堡地各樣水果,遠銷各地。

還有五寨堡的各個菜地,進入十月份後,也相繼清理菜地,因爲這些菜地中,許多菜是不經霜打的。收穫的蔬菜中,除了一些食用外,五寨堡各地早挖了許多大菜窖。菜窖地面覆以爐灰,窖口加棉簾,用來存放白菜和捲心菜、蘿蔔等,可以一直存放到明年春。

此外,五寨堡和八角堡兩地,還種了大片的油菜、大豆、胡麻和甜菜等,這些作物,現在也開始大面積收穫了。這幾樣作物,除了莖葉可做畜生的飼料外,還可大規模地榨油和製作白砂糖。

一時間,五寨堡的各種榨油作坊,又是大大開工,榨出油後,專門用於製作五寨堡的各種油料。出了油後,便由工人們收集一處,運到庫房內儲藏,再由大五寨堡作坊地股東們或提供五寨堡內軍民食用,或運到各處販賣,每天人來人往,運油的車馬不絕,形成了一股繁忙的情景。

今年五寨堡收穫了很多甜菜,甜菜在後世是製糖的重要作物,不過在眼下的大明,所產的甜菜還不是後世那種高糖分的育種。現在在大明民間,也很少有人用甜菜來製糖。其實就是在後世,直到1786年,德國普魯士科學院纔在柏林近郊培育出塊根肥大,根中含糖分較高的甜菜品種。1802年,世界上第一座甜菜製糖廠纔在德國建立。

對於現在地黃來福來說,眼下產地甜菜,主要是用來作畜生飼料,因爲這可是良好的多汁飼料。就算眼下地甜菜,不是後世那種優質糖甜菜,但經過反覆培育後,總有一天,會培育出良種來的。

當然,甜菜收穫後,相關的製糖作坊,還是要上馬,黃來福反覆查找自己的筆記本,找出了一些甜菜製糖的手法和工序,雖說製出來的糖,不如後世的高產良種甜菜,但或多或少,總可以製出一些白砂糖來,在這眼下的大明,白糖就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而到了秋季,五寨堡各大畜場和牧場的豬羊雞鴨魚,又紛紛出欄出圈出塘,五寨堡圈養帶散養的方式,再加大量的獸醫,爲各畜場牧場豬羊的成活,提拱了雙層保險,到年底時,五寨堡各大畜場的畜生們成活率,都在九成以上。

加上岢嵐州的山羊養羊業,在飛快地發展,這也爲五寨堡大量的副食品加工廠,和五寨堡毛紡廠提拱了充足的原料。

進入秋季以來,又是大量的火腿、魚乾,豆腐皮,豆乾,豆瓣醬等五寨堡副食品。還有大量的羊絨毛紡製品被生產出來,遠銷各地。

眼下的大明,商業城鎮極多,特別是太原,北京等地,對肉食的需求龐大,據不完全估計,僅太原一地,每天就需要上千頭豬牛羊的肉食,更不要說北京城內,每頭更是需要數千頭豬牛羊肉的需求,市場極大。再說了,五寨堡生產出來的東西質量又好,皇上還專門誇獎後,將很多物品納爲貢品,有如皇上親自做廣告,轟動效應極大,因此不愁沒有市場。

而對於五寨堡出產出來的羊絨製品來說,那些製作精美,柔軟保暖的各種羊絨品,己經成爲了身份的象徵,衆多的高官富豪們,都是趨之若鶩,連京城的官員富戶們,也以使用五寨堡的羊絨製品而自毫,隨着天氣地寒冷,銷售越發火爆起來。

各類產品的供不應求,肯定五寨堡各個工廠作坊要擴大規模,擴大規模,就需要更多的人手。和去年比起來,今年的五寨堡名聲更是遠揚,現在己不止是官員們,很多附近州縣軍堡的百姓們,很多人都知道了五寨堡的名聲,知道到那裡就可以務工活命。

五寨堡越來越吸引外地的人工,現在對五寨堡附近州縣軍堡來說,到五寨堡來打工,成爲一個新興時髦的觀念。特別是農閒後,更是成羣結隊的人,前往五寨堡尋找機會。

此除之外,神池堡的一些煤礦和鐵礦,也開始爲黃來福產生效益。在外人眼中,別人嫉妒羨慕黃來福錢財滾滾的同時,也是在內心中驚歎五寨堡的飛速發展。

現在的黃來福,除了有“糧神”的稱號外,也隱隱開始有“財神”的稱號!

第61章 成親(3)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69章 海龍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33章 離別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33章 威力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272章 大災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8章 轟動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228章 入朝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233章 威力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108章 決戰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章 家人溫馨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242章 毆打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87章 大鐵廠第232章 豎儒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225章 朝會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56章 收稅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228章 入朝147章 面聖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232章 豎儒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83章 破家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113章 發糧餉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35章 潰散第19章 行商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65章 規劃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237章 提督第119章 平叛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94章 歡聚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
第61章 成親(3)第73章 地頭蛇、嚴酷拉練第169章 武將,就應該飛揚跋扈些第261章 關河口、圈地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69章 海龍第135章 黃來福獻計、三萬蒙古兵來援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52章 萬曆帝的震動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76章 三大徵前兆、化肥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6)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3)第33章 離別第194章 上元夜、舊情人?第45章 交權、招兵第233章 威力第188章 小姨子是姐夫貼心的小棉襖第177章 大規模建設、老婆來了第272章 大災第163章 停戰、談判、回國第8章 未過門媳婦兒第40章 農商之辯、太原(2)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102章 蒙古人來了第158章 各方傷亡統計第208章 宛平三宮第37章 指揮使大人第18章 轟動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2)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228章 入朝第63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233章 威力第58章 各方爭功(2)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74章 耀武揚威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125章 羨慕同食第26章 劉玉梅餵豬、黃來福盤點(2)第118章 寧夏之亂(1)第121章 行軍、一路反響(1)第23章 瘋狂開墾土地(5)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213章 天下開礦第62章 迎親、各方奏摺(1)第206章 皇帝有請、見爹孃、進宮第108章 決戰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5)第101章 鮮明對比、興旺第2章 家人溫馨第78章 產品熱銷、渠秀荷第242章 毆打第212章 大明皇家玻璃廠第87章 大鐵廠第232章 豎儒第66章 皇帝也來加股(3)第111章 葬禮、賞銀、分紅第207章 皇莊事宜第225章 朝會第118章 寧夏之亂(2)第69章 包稅十萬兩第56章 收稅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2)第204章 奇技局、農場效應起第170章 你頭殼被門板夾了?第129章 五路攻城第228章 入朝147章 面聖第256章 望遠鏡、紙殼彈筒第232章 豎儒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83章 破家第222章 朝戰烽煙起、石星革職第47章 豐收的喜悅(1)第64章 五寨堡五年發展計劃(2)第136章 石溝血戰、寧夏平(6)第197章 大臣打架?民郵、設報誘人心第113章 發糧餉第220章 齊人之福難享第235章 潰散第19章 行商第221章 復設東勝衛?第265章 規劃第47章 豐收的喜悅(3)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25章 播種、養豬、養鴨、餵魚(3)第237章 提督第119章 平叛第161章 碧蹄館血戰(1)第10章 看田莊唱情歌第122章 到達、轟動(2)第24章 萬曆帝、春耕第103章 一片恐慌第60章 姐夫們手中的資源第172章 官場奢豪、開發當地構想第65章 大辦工廠(1)第110章 反響、升官、撫卹第94章 歡聚第270章 血戰、播州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