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再說就封了

安人城拿回來,開心的人很多,不開心的人也不少。

因爲與安人城奪回一起送回長安的軍情當中,有一件更令人不安的事情,李隆基並沒有當着兒子們的面說出來。

突破安人軍防線的那支吐番軍,分出大部主力南下直奔石堡城。

那麼眼下隴右的情形,如果從沙盤上來看,這支孤軍深入的吐蕃軍已經成了甕中之鱉,只要隴右各鎮兵馬協作得當,有機會全殲這支軍隊。

但問題在於,眼下正在強攻石堡城的,是尺帶珠丹的大將乞力,魔下通頰十一個東岱丶象雄十東岱,以及多康六崗,總兵力在十萬之間。

加上南下夾擊石堡城的這支敵軍,總人數超過了十五萬之衆。

而石堡城的駐軍加上杜希望的鎮西軍,只有一萬六千人。

蓋擎臉色凝重的與自己的幕僚盯看進奏院大廳的沙盤,心情非常不好,因爲西北傳來消息,主攻安人軍的這支敵軍,損傷大概在四方之衆。

如此大的傷亡,仍然能夠整頓兵馬繼續南下,可見統帥的實力。

「看樣子敵軍是鐵了心不顧傷亡,也要拿下一處關隘,府主猜測的沒錯,他們的目標多半就是石堡城南邊的積石城了,」幕僚慕容賓沉聲道:

「皇甫若不能及時援助,石堡城必丟,若是派人支援,湟水一線就空了,難以抉擇啊,蓋帥不救,恐出大事。」

蓋擎點了點頭,他其實已經寫信給他爹,既然李光弼在赤水軍難以服衆,偏偏這個人又是聖人親自任命,乾脆從赤水軍調撥出八千人給他,讓李光弼帶着南下,去支援隴右。

眼下隴右形勢可謂萬分危急,石堡城一旦被打穿,吐蕃主力大軍便可以堂而皇之的進入隴右,屆時可集中主力攻鄯州,亦可分兵拿積石城,隨後揮軍西進,

禍患無窮。

河西的職責,就是防禦吐蕃,一旦讓賊軍進入隴山,甚至直逼關中,西北沒有人可以逃脫朝廷的追究。

「怎麼打成這樣?」蓋擎頗爲惱火:

「要奪安人城,必然要牽制敵軍主力,勿使其分兵,如今任其南下,奪回一個安人城有什麼用?」

攻打安人軍的敵軍,統師爲慕容阿波謁,十一萬兵馬折損嚴重,傷亡加上逃兵,損失高達近四方之衆,但仍是分出兩萬人牽扯河源軍,剩下的五萬人直奔石堡城,與大將乞力南北夾擊杜希望。

安思順要是過不了這兩萬賊兵的防線,石堡城的杜希望就要完蛋了。

歷史上,石堡城被蓋嘉運搞丟之後,哥舒翰以六萬三千兵馬強攻這裡,以傷亡三萬多人的代價,拿回了只有四百人駐守的石堡城。

其實不是這樣的。

四百人就是斯巴達勇士,也扛不住六方人,事實上,石堡城的戰略意義,不是因爲這座小城銅牆鐵壁牢不可破,而是圍繞它形成的一整個防禦體系。

很簡單,山頂上的一座小城,你完全可以將其包圍,時日一久,困也能把他們困死,何必強攻呢?

因爲你不攻不行啊,外圍的敵軍,不會讓你對石堡城形成包圍,城內四百人,城外方圓幾十裡,分佈着數萬人呢。

我們耳熟能詳的雁門關丶娘子關丶虎牢關,並不只是一座關城,而是非常複雜一整套防禦體系,只不過後世留存下來的只有關城而已,那些城牆都被毀了。

杜希望如今鎮守這裡,城內的駐軍也就一千多人,大部主力都是分散在外圍的各個關鍵位置,就連杜希望本人都不在城裡。

幕僚高季褚道:

「形勢有點不對,攻打積石城的,是尺帶珠丹之子琅支都,魔下一定是衛如的精銳大軍,積石軍七千人,若是死守,應無問題,但若是知道石堡城危險,怕不是會動搖軍心,安思順這一次必須不惜代價南下救援,但是此人與皇甫不和,

會不會藉機坑皇甫一把?」

「你也太瞧不上安思順了,」蓋擎皺眉道:

「他不是那種人,這種時候,正是建功立業之時,爲了自己,他也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我要去求見右相,朔方必須立即南下,隴右這一次比我們想像中要更爲嚴重。」

夫蒙靈察丶安思順丶蓋擎,並稱西北三大虎將,不單單因爲其能征善戰,而且都是非常顧全大局的人。

如今大唐與吐蕃的紛爭,由於邊境防禦做的非常完善,所以處在絕對的主動但若是石堡城或者積石城任意一個丟了,那就是主動防禦轉爲被動防禦,日後的損耗會非常大,軍費劇增,這不是朝廷想要看到的。

一城之得失,無所謂,但因爲這座城,導致朝廷要花費更多的錢來補這個窟窿,這就不行了。

打仗嘛,就是打錢。

正月初三響午剛過,從長安的明德門進來一個人。

準確來說是七個。

他們風塵僕僕的住進了都亭驛。

長安和洛陽各有兩座都亭驛,長安的一座在敦化坊,也就是盧奐原來那個家所在的裡坊,一座在通義坊,就在皇城南邊。

李嗣業,就是住進了通義坊。

帶他進城的,就是金吾衛,將他安頓在都亭驛的,正是李瑁。

這小子要訓練太子的飛龍軍,跟李瑁魔下的河西兵打一場。

所以李瑁今天特別帶上了河西兵當中最能打的兩個人,王人傑,徐少華。

王人傑的形象,是特別噓人的,威武霸氣,武力值90,徐少華有一對酒窩,

笑起來特別的好看,但整個人卻是不怒自威,武力值88。

李嗣業一見到這兩人,就知道不是長安本地的,好奇的打量了兩人一遍後:

「河西來的?」

「總不會是地裡蹦出來的,」王人傑淡淡道。

兩撥人剛一見面,就已經是劍拔弩張了。

王人傑在軍中的級別,跟李嗣業一樣,都是衙內突將,但李嗣業的年齡要小很多,所以王人傑不服氣。

李嗣業也不是好說話的主,聞言道:

「我聽說過你,此番若有機會,你我不妨下場對壘,決個高下。」

「正中下懷,」王人傑道。

一旁的徐少華笑嘻嘻的看着兩人,他似乎天生就是一張笑臉,但事實上在五十名河西兵當中,此人是唯一一個,王人傑不敢管的。

不單單是因爲人家救過蓋嘉運兩次,而是太能打了。

李瑁一直都在打量着李嗣業,果如傳聞一樣,壯勇絕倫,基本上和蓋擎丶王人傑丶徐少華丶馬敦是一個路子,都是走剛猛路線。

但是這小子年輕啊,拳怕少壯,王人傑不一定能幹過人家。

而李嗣業是非常尊敬李瑁的,表現的規規矩矩。

「飛龍軍在東宮,明天會有吏部和兵部的人來找你,辦理一些入宮的流程,

屆時你們就可以入宮了,吃住也都在那裡,」唯一坐着的李瑁微笑道。

李嗣業恭敬道:「敢問隋王,我們入宮之後,是不是不可以出宮了?」

李瑁點了點頭:「那是自然,如果你們在長安有些什麼事情要辦,最好在入宮之前都辦妥。」

「喏!」李嗣業叉手道。

他帶來的六個人,都不是外人,要麼是同鄉,要麼就是親族,是當年一起跟着他從軍的。

這種現象在軍中極爲常見,因爲普通士卒周圍若是沒有自己人,很容易受欺負。

而朝廷和藩鎮,也是非常鼓勵這種行爲,因爲這樣的小團伙,非常有凝聚力剛剛離開都亭驛,老黃狗便湊過來道:

「他們來長安能有什麼事?我看吶,肯定是去找女人。」

「你以爲誰都跟你一樣?」徐少華笑道。

老黃狗頓時不服氣道:「嘿,你個娃子,是不是不信?要不咱們賭一賭?」

「賭就賭,」徐少華冷笑道。

「算我一個,我也不認爲他們會去找女人,」王人傑笑道。

李瑁也覺得有趣,道:

「重在參與,來來來,大家下注吧,我賭他們不找女人,押寶二十貫。」

「我押兩貫!」

「我押五百錢!」

一時間,二十來個人開始對賭了,老黃狗這邊只有四個,剩下的全都傾向於李嗣業不會去找女人。

「無傷和良器去盯梢,看看他們究竟在長安要做什麼,」李瑁吩附道。

差不多傍晚時分,李無傷和李晟找到了正在巡查的李瑁等人。

「看起來一表人才,堂堂正正的,結果還沒入夜便鬼鬼崇票的去了北曲,跟做賊似的,」李晟忍痛從搭中掏錢道:

「一路上的驛站就沒有下了火嗎?非跑長安來泄火?」

老黃狗嬉笑着挨個收錢,道:

「這你就不懂了,長安的小娘子,豈是其它地方能比的?錢要花在刀刃上,

你信不信,他離開安西的時候,上面絕對給了他們不少盤資,一路上舍不得吃捨不得喝,就戀着到了長安耍呢,我從軍幾十年,一聽他說話,就知道他要放什麼屁。」

他那次被李瑁做東,在北曲瀟灑了一回,對那裡的消費水平大致有了一個判斷,如果李嗣業不是帶了足夠多的錢,根本不敢往北曲鑽。

老黃狗蹲在路邊數着贏來的賭資,粗略一算,夠他再去北曲耍一次了,甚至都夠到中曲了。

他雙眼冒着精光,彷彿找到了一條來錢的好路子。

王人傑見狀大笑,看向李瑁道:

「老黃狗臉皮薄,上次在北曲,他怕自己的模樣嚇着人家小娘子,所以讓人家蒙了面,他才上的。」

「那多沒意思,」徐少華皺眉道:

「我就喜歡上的時候盯着女人的臉,她越痛苦我越有勁兒。」

「閉嘴吧,你們還沒完了,」李瑁伴怒笑道。

衆人相繼大笑。

好色,是非常正常的,絕對算不上不良嗜好。

李瑁尊重每一個好色的人,因爲你展現出了做爲一個男人,最正常的生理需求。

當一個男人不近女色的話,這種人喲,你可千萬小心了。

禁女色比戒菸還難。

有句話怎麼說來着,珍惜你的嗜好,因爲這可能是你熱愛生活的最主要原因。

王人傑他們這幫河西兵,每日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女人,但因爲古代階級森嚴,他們不會去惦記世家的千金女子,那麼想要玩到高端的,最好的地方就是平康坊三曲和東市。

相當於天上人間了。

試問,如果你有實力去天上人間玩一趟,你去不去?

李嗣業反正是去了,老黃狗猜的沒錯,他們臨出發的時候,來曜給了李嗣業五根小金魚兒,單是一根,就足夠他們在平康坊揮霍了。

身邊的幾人又都是過命的弟兄,李嗣業不可能只讓自己吃飽,別人餓肚子。

他們在來的路上都商量好了,到了長安的第一時間,就是讓小弟弟吃點好的,至於其它方面,他們不挑,一日三頓乾巴的胡餅,最劣質的酒水,他們完全無所謂。

還是老黃狗最懂藩鎮軍土,猜的透透的。

「在長安,是非常樂意收黃魚的,但凡有顧客用黃金來結算資費,那都是最搶手的客人,」

達奚盈盈將手裡的這根黃魚遞給李瑁,道:

「大食國經商,喜歡將金銀熔了做成長條形狀,類似魚兒,易於遠行收納,

長安的貴人們又喜歡金銀飾物,所以我平日裡常會以高價收金銀,這不,人還在北曲,我這邊就已經拿到東西了。」

說是黃魚,其實就是金鍵,西域那邊的國家,都是以金銀爲貨幣,安西都護府不缺這玩意,個頭小值錢又方面攜帶,所以來耀賞給李嗣業這種東西,比給錢合適的多。

唐朝民間有時候會稱呼金爲黃,是因爲基哥三番五次在詔書中提到過:金者應五行之數,有肅殺之威,去金稱黃,理或未當。

但效果一直都不理想,人們私下裡還是習慣叫黃金。

達奚盈盈做慣了惡錢生意,最喜歡的是什麼呢?就是黃金這種硬通貨。

整塊的黃金熔了之後做成首飾售賣,利潤非常可觀,李瑁也是今天才知道,

達奚盈盈在長安有一座金飾鋪着,是完全屬於她一個人的生意。

「這麼晚來我這,就不要走了,我伺候你,」達奚盈盈已經吩咐下人準備洗澡水了。

顏令賓因爲那件事頗受打擊,所以達奚盈盈讓她好好休養,什麼都不要管,

李塌來過幾次,都沒有見到人。

「明日就要搬家了,今後在南曲,你最好安排一個固定的人在此巡查,方便我隨時與你聯繫,」

達奚盈盈換了一身輕紗長裙,捲起袖子來到浴桶旁,探手查看水溫。

李瑁點了點頭:「那就徐少華吧,你記住這個名字。」

「好,」說罷,達奚盈盈揮退女婢,上前來幫李瑁脫衣服。

兩人上一次,差一點就突破了最後的那條紅線,該碰的地方,李瑁也都碰過了,但最關鍵的時刻,達奚盈盈停手了。

說什麼要鄭重其事的將自己獻給李,約好了讓李瑁今天來。

所以李瑁來了。

這就是爲什麼,李瑁並不會鄙夷那些好色的男人,因爲他也好色。

好色不丟人,丟人的是好色而不得。

長安今年的冬天,依舊是溫暖的,當然了,是從整體來看,早晚溫差還是比較大的。

晚上不生火,照樣直哆。

李瑁今晚是不回去了,軟香入懷,就躺在達奚盈盈的香榻上。

因爲動作過於激烈,腦子特別亢奮,所以壓根就睡不着。

發生了肉體關係,兩人之間的話題也更爲深入了一些。

達奚盈盈的父親叫達奚瑋,達奚珣的親弟弟,死的特別早,但是生前的官職不算低,朔方節度使判官,中山郡公王唆的人。

王唆當年的勢力是非常大的,按理說做爲他的絕對心腹,應該是可以保住的但是沒辦法,王唆當年牽扯進了造反的案子裡,調查他的是張說和源乾曜兩個頂格大佬,最後沒查出什麼證據,但是李隆基還是以王唆曾經違詔的罪名,貶官了,但是達奚瑋直接被抄家。

「我小時候,曾跟隨阿爺在靈武住過一年有餘,尤記得那裡山花爛漫,漫山遍野綠草成蔭,我最喜歡踏着苔蘚去採蘑菇,」達奚盈盈彷彿陷入了幼時的回憶,眼神閃爍流轉。

李瑁並沒有去過朔方,甚至後世都沒有去過寧夏,但是他從電視上看到過,

寧夏不是這個樣子。

但是他又知道,當下的朔方,確實是這個樣子,千里沃野之地,塞北糧倉,

牧馬的天堂。

究其原因,就是因爲雨水多。

他的歷史知識還是還紮實的,據說河南以前還有大象,說明什麼,說明古代一些時期,降水線是在北邊。

這就是爲什麼黃河老是改道,因爲上游的寧夏地區雨量充沛,致使黃河水量暴增,沖刷着下游地區。

降水線在北邊,那麼南邊肯定非常乾旱和炎熱,這就是爲什麼北方的人口是南方的數倍之多。

「你剛纔不是還說,你是三歲在靈武嗎?這都能記得?」李瑁好奇道。

達奚盈盈轉過臉來,愣道:「你難道不記得自己三歲時候的事情?」

「不記得,」李瑁道。

他是真不記得,不論今世還是後世,他都不記得,由此可見,有些人就是天生的腦子好,記性強,怪不得惡錢那麼複雜的事情,主管的竟然是個二十六歲的女人。

達奚盈盈樓着李瑁的脖子,將大腿放在了他的小腹,小聲道:

「我可不是賤籍,是可以嫁人的,如果將來有一天,我能安安穩穩的將這副攤子交出去,你就帶我走,好不好?」

從良?李瑁道:「至少我現在不敢打你的主意,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吧。」

牽扯那麼大,李瑁要是敢收下,無疑將矛頭全都轉到他身上了,事實上,達奚盈盈的身份,將來最好的結果就是死。

死了最乾淨。

這應該也是所有人給達奚盈盈準備的最後結局,達奚盈盈爲什麼不敢現在放手?就是因爲心裡清楚,沒有安排好退路之前,放手就是死。

「你的甲冑,是從范陽來的?」李瑁問道。

達奚盈盈撇了撇嘴,掐了李瑁一下,道:

「人剛給了你,便什麼都想知道了,隋王利用我的心思,是否也太明顯了一些?」

李瑁笑道:「那你肯不肯說呢?』

達奚盈盈幽幽一嘆:

「既然選擇了,我也就認準了你,將來就算下場悽慘,也只能怪自己不識人了。」

說着,她繼續道:

「我說過的,各大藩鎮都有這種買賣,我的路子主要是范陽和平盧,但跟裴寬沒什麼關係,這種事情都是下面人在偷偷的做,節度使是不知情的,知道了就會制止,除了軍械,還有皮貨丶馬匹丶牛羊等等,都是沒有過關繳稅的私貨,你需要什麼都可以告訴我,我幫你張羅。」

「韋堅是京兆尹了,你知道嗎?」李瑁突然轉移話鋒道。

達奚盈盈點頭道:

「隋王只知其表不知其裡,韋堅之所以可以兼任京尹,是因爲朝廷缺錢,而他能弄來錢,當然了,眼下這個時候,他也只能弄來惡錢,明年長安的物價一定會飛漲,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西北戰事落下的虧空,總是需要分攤給下面的。」

債務轉移嘛,我懂,李瑁又道:

「你在都水監是不是也有人?」

「當然了,沒人的話,能將禁品送入長安嗎?」達奚盈盈道:「我的貨可是坐官船進來的。」

李瑁放心了。

韋堅的運河,要在太極宮西邊的禁苑開個口子,屆時貢品可直接送入皇宮,

如果達奚盈盈能夠給他提供足夠多的軍械,也省的他打武庫的主意。

武庫有六個部門拿着鑰匙,打通六個關口,實在是難於登天。

李瑁在想,勳一府中郎將,級別還是太低了,他得混個更高的職位才行。

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284章 融合劑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310章 沒的選第298章 國家隊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277章 李亨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228章 讖書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342章 天塌了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82章 恩怨兩消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七十四章 左右巡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361章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119章 小畜生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190章 賜名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91章 國寶郎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318章 枉爲宗室第76章 上架感言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386章 契丹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385章 棺材板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315章 反間計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90章 美輪美奐第154章 偃月堂第102章 忠王友投票第91章 國寶郎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327章 護短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42章 天塌了第82章 恩怨兩消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81章 文壇元帥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157章 忠義第96章 莊嚴一家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147章 豪蕩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40章 三五七言
第305章 三大理財官員第284章 融合劑第19章 那多不好意思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310章 沒的選第298章 國家隊第329章 能幫就幫第280章 白羽大箭第277章 李亨第320章 以夫爲天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382章 武家二虎第228章 讖書第370章 豪情壯志第186章 再無兄弟第342章 天塌了第101章 既要馬兒跑第82章 恩怨兩消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242章 前因後果第337章 進去容易出來難第七十四章 左右巡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121章 無心與物競第184章 歷史最大變數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140章 我只是欣賞他第105章 丟朕的臉第111章 你說誰錯就誰錯第165章 當家三年狗也嫌第232章 報喜不報憂第七十五章 隆基白第118章 萬壽仙君第128章 三代之內必出興家之子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361章第五十二章 一千個韋堅第8章 他敢不認朕?第119章 小畜生第六十八章 家國永安第190章 賜名第31章 誰給你的多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212章 這個小老頭太壞了第91章 國寶郎第10章 誰給你賣命第188章 我也是受人之託第338章 聖人心疼你第244章 意見不合第339章 一襲紅衣第318章 枉爲宗室第76章 上架感言第216章 內聖外王第138章 無情無義的孽障第324章 和平使者第1章 朔方節度使第386章 契丹第六十三章 這是朕的家第371章 聖人英武第385章 棺材板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353章 入京述職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315章 反間計第182章 胡思亂想第374章 你們不高興嗎?第258章 你怎麼這麼賤?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90章 美輪美奐第154章 偃月堂第102章 忠王友投票第91章 國寶郎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327章 護短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308章 官職小,衙門大第233章 七絕聖手第77章 太子的怨念第342章 天塌了第82章 恩怨兩消第七十一章 武功蘇氏第81章 文壇元帥第276章 莫以當代論古人第172章 勳官十二轉第99章 給你封個國公第157章 忠義第96章 莊嚴一家第七十二章 蹭飯第147章 豪蕩第189章 左領軍將軍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285章 五大巨宦第282章 兒媳之爭第四十三章 延興客棧第240章 三五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