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絕世高手

一曲過罷,楊玉環朝着李隆基的方向行了一個謝場禮,便重新隱入扇中,在宮女的簇擁下離開了舞臺。

跳了一曲,出了一身的汗,衣服上有些地方已經被浸溼了,畢竟跳舞不能穿的太厚,不然施展不開動作變形,她體重又高,自然容易出汗,不像其她五名舞者,基本都是九十一百斤,就她一個一百三。

她溼身的模樣自然是不能被人看到的,會讓人浮想聯翩。

她得回去洗個澡。

李隆基仍然回味其中,閉目回想着方纔的整首新曲,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

他已經記住了。

羣臣沒有出聲喝彩,因爲貴妃跳舞,喝彩不合適,你可以稱讚貴妃的其它方面,但是不能稱讚她跳舞跳的好,那是聖人才能說的話。

「太真啊太真,今夜實在是讓朕刮目相看,她比平日裡舞的更好,」李隆基撫掌感嘆,與一旁的妹妹玉真公主說道:

「不能依你,這三章清平調得算上,否則太真不樂意。」

玉真公主頓時皺眉:「王維不擅此道,他的詩裡很少會出現女子,你就不怕他亂作一番?」

是的沒錯,王維的詩裡確實很少描寫女性,但也不是沒有。

比如那首當下在長安非常膾炙人口的《洛陽女兒行》。

這首詩描述的是一位家在洛陽的貴族少婦的日常生活,寫盡了嬌貴之態,本來沒什麼問題,結果王維偏偏在最後一句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反轉: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這最後一句,完成了整首詩的終極反諷,一貴一賤的超級反差,被稱爲「雖語不涉諷,但諷意存焉。」

至於另外一首《西施詠》也是一首諷詩。

所以玉真公主知道,王維寫女人,一個不好就會加點諷刺進去,這是王維的一貫尿性,今夜是上元宮宴,王維如果一下收不住,那真是要了命了。

李白就很少有諷詩,是因爲出身不好,得罪了人要捱打,王維不怕啊,來來來,你打老子試試?

「他又不是蠢貨,敢在今天亂來?」李隆基沉聲道。

玉真公主內心一嘆,不再勸了,雖然李白是她舉薦的,但是她希望王維贏,

感情嘛,也是講究個先來後到的。

「召王維,」李隆基淡淡吩咐一聲。

隨着一名內侍前往王維所在的方向,大家的心思已經從剛纔的樂舞中脫出,

心知今晚的重頭戲來了。

王維的職位,是殿中侍御史兼太樂丞,這個級別對於李白來說,已經是高不可攀了,但是李白其實還看不上。

今年已經四十一歲的李白,就算中了進士,還能咋地?當個候補老老實實排隊吧。

就算是榜首頭名,職位多半也是什麼縣丞縣尉,想要往上走也是不可能的。

崔圓的年紀還沒他大,中了武舉,還是博陵崔,都只是一個看大門的,要不是李瑁,他現在還是一個看大門的。

何況崔圓的政治嗅覺,壓根就不是李白能比的。

「看你的了,精神點,不要憂,你能行的,」裴迪爲好友不停的打氣道。

他是李瑁的幕僚,也是王維的至交,王維好多詩裡都描述了與裴迪之間的友情,所以人家裴迪肯定是向着王維的,也對王維有信心。

「臣王維,拜見聖人,」王維在主看臺下,朝着李隆基躬身行禮。

李隆基微微一笑:「愛卿起身,李白的新詞,你覺得如何?」

王維道:

「答聖人,第一句雲想衣裳花想容,當中兩個『想』字,正應填詞『若非』,爲兩個平調,『會向」是一個滑調,更添整首美感,第一章詠貴妃,重在二「想」,次句自不能以人接出,因爲沒有哪個女子還能襯的起貴妃,於是李太白便映花說,堪稱絕妙,其後詠花,脫胎烘染貴妃之如花芳豔,實乃造化之工,

臣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什麼叫專業?這就叫專業,李隆基微笑點頭,朝周圍道:

「這便是朕的太樂丞,惟有七絕之豪,才能品味李白詩中真意。」

說罷,李隆基看向王維,半開玩笑道:

「你爲朕所鍾愛,又領太樂署,今日能不能挫了李白銳氣,就看你了。」

王維點了點頭:「臣願以舊樂作新詞,以接太白三章。」

「好,」李隆基拂了拂袖子,王維緩緩退下。

眼下很多人都爲王維捏了一把汗,本來說好的鬥詩,現在好了,鬥詞了。

毫無疑問,王維需要臨場發揮,但是李白三章雖是新出,卻已經深入人心,

王維能不能幹得過,其實當下大多數人並不看好。

連李瑁也不看好,沒辦法,王維遇到的,是華夏史上詩賦一道的金字塔尖,

值得慶幸的是,李白眼下還未攀頂。

真要是處在巔峰的李白,誰來了都是白送,

自古文章憎命達,詩人不幸詩家幸,李白現在還不慘,他是越慘越牛逼,跟杜甫一樣,當然了,王維其實也是。

那麼王維出場,陣仗就大了,單是負責抄錄詩詞的官員,就多達十二個。

因爲王維一般應制作詩,句子都很長,而且極盡華麗之辭藻,文學水平不高的,都沒辦法記錄,會卡字。

詩人作詩,你不能拘束他,而是他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換成別人,興許會四處溜達尋找靈感,但是王維不用,這小子坐禪功夫相當牛逼,就這麼枯站當場,閉上雙目,展開了他內心的宇宙世界。

半響後,王維左手微擡,打出一個手勢,手持詩板的官員們頓時聚精會神,

因爲他們知道,王維要開始了。

「此民間俗樂曲牌,臣作七首,以一「靜』字,接太白之「動」,以六言對七言。」

說着,王維深吸一口氣,緩緩吟誦道:

「厭見千門萬戶,經過北里南鄰。」

「官府鳴珂有底,散發何人。」

「再見封侯萬戶,立談賜璧一雙。」

「勝耦耕南畝,何如高臥東窗。」

「採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姜姜春草秋綠,落落長鬆夏寒。」

「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

「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鬆。」

「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梁夜春。」

從第一句開始,人們便已經被王維帶入了一種悠然之田園風光的場景之內,

彷彿置身於山野之中,正在躬耕細作。

田野丶山澗丶花樹丶孤煙丶村莊丶孩童丶渡口丶鳥鳴丶牛羊丶幼童丶夕陽..:

盡是一片怡然自得的山水田園。

這便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雙絕的王摩詰。

但是......這首詩在今夜很難有人共情。

王維年輕時候,本來也是一個積極向上的青年,又極富才學,起點又高,這輩子的成就,本該是可以達到中樞級的,他的弟弟王縉,歷史上就做到了宰相。

但是人一旦有所偏好,勢必影響其它方面,做官的人信什麼,都不能信佛,

那會讓你心慈手軟,清新雅淡丶不與人爭。

王維信佛之後,性格逐漸出現變化,加上妻子過世,逐漸使他心境淡泊丶閒遠自在,一意追尋意趣之妙,再也不想仕途之事。

但是今天在座的,大多數可都是官,他們的心境和王維正好是兩個極端。

他們喜歡的王維的詩,嚮往詩中的田園風光,但絕對不會生出歸隱之心。

所以王維的詩,給了在座的人一種不切實際的幻境,那樣的生活無疑很美好,但是我永遠不會選擇那麼過。

包括李隆基。

他是非常瞭解王維的,也知道的王維的詩歌風格比之從前,有着極大的變化,正所謂詩爲人之意,從這首詩當中不難看出,王維有隱居的念頭啊。

怎麼?在朕的治下做官,不順意?

但這並不代表李隆基不高興,正好相反,王維的這七章詞,展現出的全都是美好的事物,確實是一篇完美的田園樂詞,容易在民間普及成歌謠。

「很好,朕非常喜歡,不愧是朕的御用詩詞大家,賜金魚袋,」李隆基並不吝嗇自己的稱讚,而且確實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這首詩。

李白只能是銀魚袋,但是人家王維肯定是金魚袋,因爲王維級別雖然還不到,但人家本來就有金魚袋,還有金魚符,這是早年間聖人額外賞賜的。

「百姓怡然自得,山水由園令人豔羨,這便是聖人治下的盛世景象,」李林甫藉着李隆基的稱讚,站出來道:

「臣以爲,此番王維勝出。」

賀知章聽到這句話,頓時不滿,他不是認爲王維作的不好,而是相比李白那首,確實是差了些,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

無論是用詞丶音韻丶想像丶生動,都是王維輸了一籌嘛。

「右相不擅詩詞,你來評價優劣,不太合適吧?」賀知章明顯是在維護李白人家有傳世名詩啊: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李林甫呢,一首都沒有。

專業的事情確實需要專業的人來評判。

李林甫呵呵一笑:

「老夫不擅作詩,並不代表不擅品評,詩有六義:一日風,二曰賦,三日比,四白興,五白雅,六白頌,李白爲比,以彼物比此物也,王維爲興,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今屬改元之年,老夫覺得,王維詠的是太平之年的民間景象,要比李白高出一籌,當然了,若只論詞不論意,那是李白贏。」

裴耀卿也在一旁跟着點頭道:「詩重在一個意字,王維之作更有意境。」

見到臺下衆臣開始爭論,李隆基笑了笑:

「既有爭執,捎帶再論,不以一時判輸贏,朕還要給他們出題呢。」

說罷,李隆基朝身後小聲吩咐一番。

押寶正式開始了。

這完全就是耍賴,李白王維都已經鬥了一場了,而大多數人都覺得王維輸了一籌,這個時候纔開始押寶,押注王維的肯定不多。

到時候基哥如果判王維贏,會大賺特賺既是莊家,又是裁判,太不公平了。

「這可怎麼押啊?」蓋卿肯定是懵逼的,雖然他是第一次參與宮廷押寶,但人家本身也是一位賭道高手,心知當下非常難以判斷。

因爲心裡有了偏倚,他也覺得李白勝了一籌,當一個人已經佔據優勢的情況下,那麼你選擇押注另外一個人的可能性,肯定就小了。

但是蓋擎覺得,王維又是具備反敗爲勝,絕境反轉能力的,所以纔會猶豫不決。

這特麼怎麼押?

正如股市一片綠,你肯定不會進,股市一片紅,你就要猶豫了,進還是不進呢?不進吧,錯過機會,進吧,擔心被套。

蓋擎眼下的心境就像是一位股民。

他的十根金鍵,這可是自己的,不是河西進奏院的,進奏院的錢他不會私用,都是用在了正途。

『蒙吧,我也不知道該押誰了,」李瑁苦笑道,聖人玩陰的啊。

韋妮兒卻在一旁疑惑道:

「李白的詞譜了新樂,王維卻沒有,是不是代表聖人屬意李白?」

蓋擎頓時恍然大悟:「是這個理,我怎麼就沒有想到?」

「是個屁!」張盈盈直接粗口道:

「這是宮宴,田園樂乃民間俗樂,難登大雅,聖人自然不會令教坊在興慶宮演奏,不是看好李白,是王維的詞,不應景。」

像她這樣平時鬥雞走狗,喜好賭博的,偶爾激動之下蹦出來一句髒話,是很正常的,韋妮兒鬥雞的時候也難免。

習慣說髒話和說髒話,這是兩個概念,沒有哪個人一輩子都不說髒話的。

李瑁點頭笑道:「二孃說的對,此番二人所作,沒有題目約束,都是即興而爲,接下來聖人要出題了,而王維最擅應制,李白在這方面還是要差一些。」

「不管了,押王維,」蓋卿掙扎半響,終於做出了決定。

張二孃一臉鄙夷的臀了蓋擎一眼,十根金,至於這樣嗎?

只見她接過內侍遞來的毛筆,在單子上寫下了自己的押注:崑山潤毛髮玉撥一支,藍寶石簪頭一支,金銀絲四蝶釵一支,水精鸚鵡釵頭一支.....,

看她的押注,不難想到,她現在真的很窮。

度之後就是一個出家人了,家裡的錢也不能隨便要了,平日的花銷都是她從前的積蓄,可謂坐吃山空。

如今做了女冠,平日裡身着道袍,髮髻是以木製釵飾固定,所以她的那些珍貴寶釵,確實用不上了。

押寶是什麼都可以押的,人家會以公平的兌換價格,給你折算成硬通貨,別的地方公平不公平不知道,宮宴押寶的賠付機制,絕對公平。

李瑁也隨便押了一些,他現在不需要靠押寶掙錢,但是非常擔心靠押寶賠錢,所以押的不多。

但韋妮兒押的狠啊,人家有嫁妝,那是一筆龐大的財產,李瑁都不能動的。

這又跟股市一樣了,當爹的圖個謹慎,慶幸自己撤出來的及時,回家一看,

兒子加槓桿入市。

看臺下,李白王維各賜席位,兩人就這麼相對而坐。

除了起初的揖手見面禮之外,兩人的目光再也沒有接觸過,看着跟仇人似的,但其實並沒有什麼仇。

李隆基在臺上,與一衆嬪妃貴戚私聊一陣後,看向李林甫道:

「朕先不出題,讓朕的臣子們來設題,你與李適之商量一下,選一個出題之人。」

我特麼和李適之商量?李林甫表情不變的起身答應,他算是看出來了,聖人絕對有心扶持李適之,不然對方有什麼資格跟我商量?

「請吧,李憲臺,你屬意何人呢?」李林甫隔空問話道。

李適之今晚的酒興極高,就在李林甫問話的時候,他還在舉着杯喝酒呢,而且不在自己的座位上,與一幫酒友在一塊。

宮宴風氣開放,座位不是定死的,否則哪是參加宴會,分明就成了開會了。

「不敢,右相爲中樞魁首,您拿主意即可,」李適之起身笑道,態度頗爲恭敬。

完蛋了.::::.李林甫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小子絕對是要上去了,故意表現得尊敬自己,就是做給聖人看的。

因爲聖人對左相的位置只有一個要求,不要跟我李林甫對着幹。

「那好,老夫就不推辭了,」

只見李林甫離開座位,在場內環顧,目光在一個一個的大臣身上游視,實則是在思考,聖人爲什麼要讓臣子出題?

但是他的自光落在武明堂身上的時候,便什麼亂七八糟的念頭都沒有了。

眼下貴妃更衣還沒有回來,不正是聖人與武氏見面的好時光嗎?

既然猜不透聖人心思,那便挑一個聖人肯定會滿意的選擇。

實際上,李隆基什麼心思都沒有,他是習慣了故作玄虛,讓大臣們遐想,他們猜不到,就顯的朕高深莫測,這是心術。

「裴夫人新來長安,不如就請下場,爲李丶王二人出題吧?」李林甫笑呵響道。

武明堂微微一笑,爽利的起身,邁着六宮之主的步伐進入場中,朝着看臺上的李隆基納福道:

「外甥武氏,願爲二賢出題,請聖人恩准。」

「準了,」

李隆基笑了笑,目光落在武明堂身上,他終於可以正大光明的審視這位美人兒了。

得不到的總是令人騷動,以前有武惠妃擋着,現在有楊玉環攔着,朕何其不幸?

武明堂的氣質,在今晚的宴會上,那也是數二數三的,貴妃不在,她便是最耀眼的,尤其喜歡素色繡裙,更是襯托的仿若仙子。

她並沒有走向李丶王二人,而是繼續道:

「今我大唐健兒正值隴右與賊人拼戰,昨日有王昌齡丶王之渙邊塞二篇佳作,臣妾有幸在場,今日得見李王二賢,自是生出一份小心思,便將二王也算進來,四篇共論,慶吾皇之改元,慰藩鎮之兒郎。」

「說的好!」李隆基撫掌起身,環顧場內,正色道:

「長安之樂,邊塞之苦,皆是人間,汝等居於安處,當不忘朕之守疆兒郎,

就以邊塞爲題,處安而思危,九州則安。」

所有人全都起身,做出雙拳交擊的手勢,以敬邊疆將士。

「我先來,還是太白先來?」王維擡手看向李白。

這兩人都是邊塞詩高手,王維去過隴右好多次,李白次數少一些,但是人家想像力牛逼啊。

王維覺得今晚這樣的場面,由不得他有更多的時間思考,而且武明堂將王之渙和王昌齡給算進來了,而他和李白,都聽過那兩首了。

兩人壓力大呀。

那兩篇可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比下去的。

李白笑道:「賢者在前,兄先請。」

王維也不客套,點了點頭,隨即陷入沉吟,腦中回憶起自己當初幾番奔赴隴右的所見所聞。

只是片刻,王維便起身吟誦出來,不過這一次,節奏有些慢,可見是邊思考便作,難度非常大,類似於曹植的七步作詩。

他的腦海中只是起了一個大致的框架,便純靠超強的臨場應對及超絕的靈活思維,詠出一個大長篇:

「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爲君飲,繫馬高樓垂柳邊。」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敦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一身能肇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臺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好啊.....」無數人開始擊桌慶祝。

大唐不流行鼓掌,擊打桌面就等於是鼓掌,一時間,整個興慶宮啪啪啪啪的聲音響徹不絕。

因爲王維這一次,沒有用什麼華麗的辭藻,只要你聽入耳中,便已知其意。

少年俠少,英雄本色,勇武殺敵,天子論功。

高手便是這樣,我要保證我作的詩,大家都能聽明白,別看王維是應制高手,人家不按應制的格律來,也是高手高高手。

「真神人也,」蓋卿感嘆道:

「李太白定要焦慮了。」

李瑁笑了笑,焦慮?李白?

李白會在別的事情上面焦慮,但在鬥詩方面,絕無可能。

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李白是遇強則強,完全是考試類選手。

「你瞧瞧他那副樣子,像是焦慮嗎?」李瑁指向遠處一臉悠閒,仰頭望月,

手裡還端着一杯葡萄酒,表情鬆弛的李太白。

王維剛作罷,李白當即起身,舉杯朝西,高喝一聲:

「敬我邊關兒郎!」

說罷,李白負手仰頭,吟誦道:

「涼州胡馬客,綠眼虎皮冠。」

「笑拂兩隻箭,萬人不可幹。」

「彎弓若轉月,白雁落雲端。」

「雙雙掉鞭行,遊獵向樓蘭。』

「出門不顧後,報國死何難?」

「天驕五單于,狼戾好凶殘。」

「牛馬散北海,割鮮若虎餐。」

「雖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婦女馬上笑,顏如棘玉盤。」

「翻飛射野獸,花月醉雕鞍。」

「頭四光芒,爭戰若蜂攢。」

「白刃灑赤血,流沙爲之丹。」

「名將古是誰,疲兵良可嘆。」

「何時天狼滅?父子得安閒。」

一面面詩板被分發各處,傳閱衆人,大唐王朝兩大絕世高手,決戰興慶之巔場內的王維聽罷之後,神態悠閒,沉浸於李白詩中,片刻後,他微微點頭,

手掌敲打在面前的長几上....

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190章 賜名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349章 烏龜第345章 翹tun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230章 韓珠團第218章 何所懼?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366章 白月光第307章 買房子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32章 空中樓閣第387章 隔閡第381章 錢監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261章 田舍郎第253章 撤軍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328章 不走尋常路第351章 鑰匙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284章 融合劑第278章 豹鬥犬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154章 偃月堂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342章 天塌了第261章 田舍郎第175章 狩獵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84章 牛李黨爭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81章 文壇元帥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361章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284章 融合劑第390章 有喜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35章 父皇聖明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90章 美輪美奐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12章 眼下富裕第32章 空中樓閣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30章 永徽律疏第7章 我排在第3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245章 某也一樣
第五十五章 白月光第190章 賜名第五十九章 挾私報復第349章 烏龜第345章 翹tun第五十一章 給他找個事幹第230章 韓珠團第218章 何所懼?第352章 顏值拉胯第202章 郡縣二級制第134章 她是你的相好?第366章 白月光第307章 買房子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15章 我是你姨第16章 這可不是1般的紅豆第2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第32章 空中樓閣第387章 隔閡第381章 錢監第158章 自然是打算造反了第261章 田舍郎第253章 撤軍第317章 好奇寶寶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204章 豪門與寒門第281章 我要喝健力寶第四十二章 以卑職舉劾高官第152章 右羽林軍右翊府右郎將第358章 還差三個月第六十七章 尚周遊不歸侍養第328章 不走尋常路第351章 鑰匙第208章 公主很平靜第252章 後顧之憂第284章 融合劑第278章 豹鬥犬第146章 漢中之於關中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297章 爲民除害第200章 願與諸君共富貴第154章 偃月堂第376章 宜稱陛下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六十二章 小心氣死他第342章 天塌了第261章 田舍郎第175章 狩獵第137章 公非人世之人第221章 唐,實亡於李隆基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五十三章 左衛勳一府中郎將第126章 騎驢的南方人第18章 戶房朝集使第229章 亡秦者胡也第四十四章 一個寫碑文的第22章 便下襄陽向洛陽第84章 牛李黨爭第311章 親戚關係第272章 應該扯平了吧第81章 文壇元帥第112章 三千怨女放出宮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六十一章 我的老父親第361章第162章 隴右道採訪處置使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七十章 婚假三十天第四十七章 古怪癖好第108章 不禁行走第25章 磧西節度使第132章 律疏上沒有這一條第246章 殺牲歃血誓神第284章 融合劑第390章 有喜第225章 生不怕京兆尹第35章 父皇聖明第384章 你不也有個好外孫嗎?第90章 美輪美奐第6章 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第235章 我乾淨着呢第250章 亮如白晝第12章 眼下富裕第32章 空中樓閣第268章 領地意識第209章 六味地黃丸第五十六章 三個女人第28章 這家人最是心狠手辣第174章 伊州大麴第30章 永徽律疏第7章 我排在第3第151章 是誰偷偷,偷走我的心第89章 今朝有酒今朝醉第341章 終極釣魚佬第123章 尿不到一個壺裡第17章 朕以孝治天下!第114章 你有意見第120章 忠心不是擋箭牌第245章 某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