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團兵初成

“殺——”

隨着二十名團兵的齊聲吼叫,舉起手中的長槍,呈一排橫列直線衝向二十步(約三十米)開外豎立的一排木人,刺向木人的目、喉、心、腰、足五處。

“撲通、撲通”二十個木人都被刺倒在地,團兵們豎起長槍,有的人槍尖上帶出了在命中部位放置的布團,有的人槍尖上空空如也,立刻就有人過來統計,刺中與刺不中,然後團兵們退後回出發線上,隨着發令員的發令,在次發出吼聲,衝刺。

在另一側,同樣是二十名團兵站成一排,高舉的大砍刀,對着一排木樁,不斷的擡刀、斜劈;擡刀、斜劈反覆練,嘴裡也在不停喊着:“殺!殺!殺!” 動作整齊一致,刀光閃閃,寒氣逼人。

而在沂水河邊,則是弓箭手在訓練,蔣義屈拎着一根棍子,在一排舉起長弓的團兵面前走過,發現姿勢不對的,就先給一棍,嘴裡還罵罵咧咧:“怎麼像豬一樣笨,教了十幾天,還是做的不對。”

偵察隊則在隊長周奇和吳漢生的帶領下,練習着上樹,匍匐,等訓練。整個訓練場上都練得熱火朝天。

商毅提着雙截棍,在場上四處走動,尋視着團兵們的訓練,也十分滿意。開始進行拳術和武器訓練之後,也有十幾天的時間了,團兵們現在總算也都練得有那麼一點樣子來。

在這十幾天的時間裡,童方和魯石帶領着村裡的鐵匠、木匠日夜不停的趕工,打製着武器。

童方領頭的鐵匠鋪打製出來三十把大砍刀,四十把單刀。還有六十把雙刃短斧——這是商毅仿照西方古代雙刃戰斧的樣式畫出的圖紙,但縮小了尺寸,用打製大刀、甲冑剩餘的廢料打製。再加上一尺二寸長的手柄,即可以用於近距離作戰,也可以作遠程武器,扔出去呈旋轉狀飛舞,在三十米左右的距離,殺傷力是非常大。

而魯石帶隊的木匠作坊又製出來六十張長弓,二十張短弓,長弓用箭一千多支,短弓用箭六百多支。長槍槍桿三百多條,同時還製造了六十面木圓盾和六十個供訓練用木人,訓練用刀槍三百多件。

在民團成立之初,雖然商毅從強盜那裡得來了四五百件兵器,但還是不足以準備整個民團。儘管優先考慮了主力團,但也只是保證毎人手裡有兵器,不過樣式類形也是千奇百怪,各不相同。

但經過鐵匠鋪和木工坊近一個月的努力,至少主力團的武器能夠全部裝配齊全, 看上去也整齊多了。不過也把商毅前期購買的生鐵基本都消耗殆盡。

主力團的五個小隊,全都統一了使用武器,商毅帶的第一隊由十名長弓手,十名刀牌手、四十名長槍手組成,黃震的第二隊是全長槍手隊,趙英傑的第三隊是大刀隊,由三十名大砍刀手和三十名刀牌手組成,蔣義屈的第四隊是弓箭手隊,由四十名長弓手,二十名短弓手組成、鮑銅鋼的第五隊由十名短弓手,二十名刀牌手,三十名長槍手組成。

而偵察隊的十六名團兵毎人裝備長槍、單刀、盾牌、飛斧,六把長弓、十把短弓。

本來商毅還打算組建一支騎兵,但三個村加起來,雖然到是也有七八十匹馬,但這些馬大多是用來挽乘拉車,能做戰馬用的並不多,因此商毅只能暫時放棄這個想法。但還是給偵察隊的每名成員備配了一匹戰馬。

另外三名副總教師,六名隊長,以及**、尤洪亮兩人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打製各自的武器,不過每人都配一把單刀、一張長弓和一匹馬。

多佘下來的武器,基本都裝配了清水村的團兵,因爲一來這些武器都是商毅帶來的,二來主力團用的武器也是商毅自己掏銀子賣材料,淸水村的鐵匠鋪和木戶坊打製,並沒有動用民團的經費,因此另外兩村也沒話可說。不過清水村還是分別贈送給其他兩村各二十把短弓,三十把舊單刀。而八角臺村和十里屯村也組織自己村裡的工匠們加緊打製兵器,總算是給村裡的所有團兵都配上了武器,雖然也是參差不齊,但也總比拿着鋤頭鐮刀上戰場要好得多。

武器配齊之後,也就要開始正式訓練團兵們使用這些武器。

中國流行的所謂十八般武器,在宋朝就以成形,但在軍隊裡,士兵們基本還是以刀槍兩種爲主,畢竟在戰場上不是比個人的武藝,而且整體作戰。[紀效新書]就曾說過:斧、鉞、錘、戈、戟、鉤、鐮等膽大藝精者可用,用於獨馬衝殺敵陣,卻不可教隊兵,不可堂堂當大敵。就是這個道理。

團兵們基本也都沒有沒學過武藝,因此練習繁雜多變的招式武功,不僅費時間,也收效不大。因爲在戰場上,神馬複雜、花哨的招式都是浮雲,根本沒有多大作用。招式越簡單越直接,往往就越有效。只要反覆練習,強調團隊的作用,同樣可以發揮出巨大的威力。

說得簡單一點,槍就是刺,只有兩個動作:側身握槍,用力突刺。刀就是劈,也只有兩個動作:擡刀,斜劈。其他的一概都可不管,只要反覆練習這兩個動作,練得標準,練得飛快,練到全隊整體統一,甚至是練到條件反射爲止。

不過弓箭手的訓練就難了,儘管有吳漢生這個神射手,商毅如果用他的弩弓,也能算是另一個神射手,唐鎮、蔣義屈等人的箭法也都還算不錯,但全部的民團裡也僅僅就這麼幾個合格的弓箭手了。

商毅知道陪養一個合格的弓箭手,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至於神射手,除了天賦之外,就是用時間來堆積,正所謂神槍手都是用子彈喂出來的,神射手也不例外。好在弓箭手裡有相當一部份人是獵人出身,這批人上手還快比較快,但對其他大多數村民,商毅也不做奢望,只要求他們能夠把箭按照正確的方向射出去就行了。畢竟在真正的戰場上並不太需要什麼瞄準,一般都是亂箭齊發,方向射對了就行,有那麼幾個優秀射手也就夠了。

另外長弓的射程雖然遠,但所需的拉力也大,一般人拉上五六次滿弓,手就沒勁,必需休息一會兒緩勁。就連吳漢生最多也只能拉到十一二次滿弓。因此弓箭手不僅要訓練射箭,而且還要煅煉臂力,腰力。經過了近一個月的苦練之後,弓箭手們的準頭雖然進展不大,但臂力卻有了明顯的提高,所有人一口氣都能拉出十個滿弓以上,絕大多數人能拉到十五六個滿弓,而吳漢生最多一口氣能連拉二十三個滿弓。

由於前一段時間團兵們都經過了基礎訓練,爲了讓民團迅速形成一定的戰鬥力,因此商毅也減少基礎訓練的時間,把大部份時間都留出來訓練團兵的武藝和演習作戰。

大體上從毎天早上七點半開始訓練,先練一個小時的隊列和身體素質,然後練兩個小時拳術和武器,最後留一個小時爲自由訓練時間,團兵可以跟據自己的情況,增加練習,或者跟據自己的喜好,練習其他的武藝。周少桓等一批少年人就是趁着這段空隙,纏着商毅教他們武藝。而商毅也把自己過去在部隊裡學的格鬥技術都教給他們。當然自然也少不了雙截棍。

鐵匠鋪裡以經爲少年團打造了二十多把雙截棍,還是供不應求。而在早晚,滿村都可以看到少年們一邊揮舞着雙截棍,一邊哼哼着:“快使用雙截棍,哼哼哈嘿;快使用雙截棍,哼哼哈嘿。” 的聲音。

而中午休息一個半小時,吃午飯、睡午覺。下午從一點鐘開始,就進行兩個小時的演習作戰訓練,內容包括埋伏,衝鋒、佈陣、拒馬、撤退、箭陣、遭遇、渡河、搜索、紮營、夜戰等等。一方面是商毅根據自己的經驗,另一方面也是參考唐鎮他們幾人過去從軍的經歷,搗騰出來的這些訓練科目。

致於能有多大效果,其實連商毅自己都說不準備,畢竟基本訓練他還可以參考自己的過去在部隊中的訓練,但演習作戰訓練就不行了,畢竟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作戰模式和指導思想以經完全不同了。不過團兵們都喜歡下午的訓練,可比上午有意思多了。

三點以後,一天的訓練就完全結束,但商毅還不打算放過這些團兵,組織團兵們進行一些體育對抗賽,而選擇的項目,自然就是在競技體育中,最接近戰爭模式的足球。當然在古代中國,管這個叫“蹴鞠”。不過商毅還是完全盜版了全套的現代足球規則。

在後世的中國,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口號,叫“是爺們就應踢足球” 說得一點也不錯。團兵們很快就喜歡上這個運動。沒有幾天的功夫,就不用商毅組織,毎天完成了訓練之後,團兵們立刻就自發的組織起蹴鞠對抗賽來。而沒有上場踢球的人,也都自覺留下來,爲各自的球隊加油助威,儘管按後世的標準,都屬於“臭腳”一級的水平,但也都樂此不疲,一直踢到太陽下山,才各自散場回家。

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48章 皇太極(上)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85章 夜襲(三)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3章 趕集(上)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74章 完成包圍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45章 貨幣第134章 開業(一)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268章 變數(四)第136章 開業(三)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97章 決議南征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280章 辭職(上)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2章 李巖入鄂第29章 授藝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242章 勸降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98章 廷議(上)第85章 夜襲(三)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72章 清廷進京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92章 返程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81章 洋人(下)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35章 超級戰艦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24章 南京使臣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61章 國事家事第6章 家事! 公事!第49章 大獲全勝第406章 國策(下)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61章 飛剪船
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100章 清軍的援軍(二)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48章 皇太極(上)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85章 夜襲(三)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3章 趕集(上)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27章 煙雨杭州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74章 完成包圍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233章 訪歐船隊歸來(一)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45章 貨幣第134章 開業(一)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268章 變數(四)第136章 開業(三)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97章 決議南征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第280章 辭職(上)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2章 李巖入鄂第29章 授藝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42章 龜山島海戰(二)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242章 勸降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98章 廷議(上)第85章 夜襲(三)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69章 中原三策(下)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72章 清廷進京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92章 返程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363章 進駐三寶顏第81章 洋人(下)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35章 超級戰艦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92章 技術革新(三)第116章 慶賀勝利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24章 南京使臣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61章 國事家事第6章 家事! 公事!第49章 大獲全勝第406章 國策(下)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99章 清軍的援軍(上)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164章 大戰之前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161章 飛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