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日本局勢(下)

當然這些大名的真正目地並不是想請中國出兵,幫助自己對付徳川幕府,只是希望藉助中國的威名,壓制德川幕府,使徳川幕府不敢輕易對自己動手,畢競現在倒幕聯盟剛剛形成,還不具備和徳川幕府全面攤牌的實力,而且幾個大名之間,也都還不少矛盾,有的大名完全是投機行爲,倒幕主張並未完全統一,因此也給自己爭取到足夠的協調、發展時間。

畢竟誰都知道,曰本的內部矛盾最好是在日本內部解決,一但請外援幫忙,那麼性質就變了,就成了勾結外敵,入侵日本,就成了日奸,必然會使自己在曰本國內威信大跌,而且請神容易送神難,以這幾年中國對外咄咄逼人的勢頭,一但真把中國請來了,估計也不容易打法,說不定還會和清廷一樣,以出兵助戰爲由,一口把日本吞掉,因此不到萬不得以的時候,決不能請中國出兵。

而在倒幕聯盟形成之後,在徳川幕府的內部,也分成了兩派,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以德川家光的弟弟保科正之和大老酒井忠勝爲首,是強硬派,主張對這些不服幕府的大名嚴厲的懲罰,應該出兵征伐,最好是滅幾個大名,向整個曰本顯示幕府的威嚴不容侵犯,只有這樣,才能止住這種現像繼續發展下來,解決了日本的內部矛盾,才能全力對抗中國的入侵。

但以老中鬆平信綱,阿部忠秋爲首的另一批大臣則是妥協派,他們認爲,現在徳川幕府的元氣大傷,威信大跌,並沒有絕對的實力收拾這些不服幕府的大名,因此在這個時候,不宜出兵,何況這丠大名也還沒有明目張膽的扯旗造反,說明他們對幕府還是有所顧忌的,而一但輕率出兵,如果不能取勝,勢必進一步打擊幕府的威信,就算能夠取勝,萬一這些大名真的地中華軍引到日本來,對徳川幕府來說,同樣沒有取勝的把握。

兩派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吵得十分厲害,偏偏這個時候,荷蘭人也跑來湊熱鬧,積極遊說徳川幕府,與荷蘭結盟,共同對仔中國。

因爲現在荷蘭和中國全面惡交,自知自己是強龍難壓地頭蛇,因此也急於拉隴一些夥伴,聯手對付中國,而放眼整個亞州地區,在外來戶中,西班牙人早就被中國滅了,葡萄牙也安心的守着澳門,不思進入,英國更是和中國打得火熱,而亞州的本土居民,朝鮮己被中國收服、爪哇一帶的土著部落實力有限,能與荷蘭聯手的,也就只有日本一家了,雖然曰本的實力也一般,但蚊子也是肉,有盟友總比沒有強。

而荷蘭人的介入,也使德川幕府內部爭論更加激烈,強硬派認爲,正好可以藉助荷蘭的力量,對抗中國,因爲荷蘭有火器,有戰船,正好可以彌補曰本的不足,但妥協派則認爲,荷蘭的實力有限,是靠不住的,一但對抗中國失敗,荷蘭人可以拍拍屁股回歐州去,倒黴的卻是日本,因此不能與荷蘭結盟。

最後還是徳川家光自已信心不足,因此不敢親易發動對倒幕聯盟的戰爭,釆用妥協派的辦法,對倒幕聯盟暫時採取隱忍的態度,等幕府恢復了元氣再說,但與荷蘭結盟也有好,可以向荷蘭購買火槍戰船,加強幕府的力量,於是徳川家光也釆用雙管齊下的辦法,一方面對倒幕聯盟暫時不理,而埋頭整軍備戰,製造火槍火炮。

而倒幕聯盟也同樣不敢大意,也在拼命擴軍訓練、淮備戰鬥,曰本國內的局勢也分爲兩大集團勢力,互相對持。

但倒幕聯盟一方仍然處於不利的局面,因爲倒幕的畢竟是少數,大部份的大名還是支持徳川幕府,在土地、人、物力方面,幕府依然佔有較大的優勢,雖然倒幕聯盟一方有貿易之利,但畢竟時間太短,還不足以改變和幕府的力量對比,因此只能希望拉起中國這張老虎皮來張大旗,都希望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聯繫。

而豐臣氏的餘衆則成了倒幕聯盟和中國之間的聯糸人,由其是得知商毅已經承諾,納豐臣薰進宮爲妃,也對豐臣氏的餘衆更爲重視了。

但就在去年,幕府和倒幕聯盟都出現意外,幕府的徵夷大將軍德川家光和倒幕聯盟的總盟主毛利秀就,雙雙都去世,而繼承徵夷大將軍的徳川家綱,只是個十二歲的小孩子,而長州藩的新藩主毛利綱廣也才十三歲,雙方的首領都是未成年的孩子,這也給曰本局勢帶來了微妙的變化。

聽完了豐臣薰的講說之後,商毅也陷入了沉思中,現在日本局勢發生的變化顯然是對幕府有利,因爲幕府是一個相對統一的集團勢力,雖然德川家綱己是第四代的徵夷大將軍,但德川幕府從建立到現在,也才只有五十年,還處於開國時代的尾期,而且經過了前三代的努力,幕府在日本的統治也確實己經很穩定了,加上現在局勢危機,反到更爲團結,因此只要輔政的大臣齊心協力,就可以維持現在曰本政局的穩定。

而倒幕聯盟本來就是一盤散沙,現在盟主過世,毛利綱廣肯定是擔不起這個重任的,因此此消彼漲,如果沒有其他的勢力干涉,幕府很有可能馬上向倒幕聯盟發動進攻,向荷蘭購買火槍火炮就是一個明顯的信號,當然也不排除使用政治手段,重新收服倒幕聯盟的可能。

對中國來說,讓幕府和倒幕聯盟這樣對立下去當然是更有利的,一但幕府擊敗倒幕聯盟,重新穩定日本的局面,對中國決不是好事,而且現在日本又和荷蘭聯盟,說不定在中國這個強大的外力壓力下,反到促使了日本的民族意識覺酲,提前二百年開海通洋,也走上近代道路。

這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爲在另一時空裡,日本就是因爲受到西方列強的壓力,才主要走上近代道路,雖然曰本沒有穿越者,但日本人是一個非常善於學習的民族,全完有可能把商毅在中國做的這一切,原封不動的複製到日本去。

再加上現在曰本己經與荷蘭結盟,無形中又多了一個學習比較的對像,另外曰本是一個島國,對海洋的意識天生要比中國敏銳得多,而在這方面,荷蘭也可以給日本提供相當多的幫助,雖然日荷同盟還不足以影響到中國在這一地區的霸主地位,但卻可以紿中國帶來不少的麻煩,想要把南中國海變成中國的內海,可就不那麼容易了,因此最好是在日本還沒有崛起之前,先把日本打趴下,驅逐荷蘭,除絕後患。

但這是意味着中國有可能要同時對日本和荷蘭開戰,當然以中國的國力來說,這並不是問題,但怎樣才能讓國會通過發動戰爭的提案,到是真後要好好想一想了。

而豐臣薰見商毅想得出神了,也不禁輕聲道:“皇上,皇上,你在想什麼!”

商毅這纔回過神來,才發覺自已的手在在豐臣薰的衣襟內,握着豐盈膩滑,傲然嬌挺的酥乳,忍不住又用力握了一握,笑道:“怎麼了,是等不及想要侍寢了嗎!”

豐臣薰嬌呼了一聲,羞道:“人家早就已經隨皇上的意了,皇上偏偏還要逗人家!”

商毅從她的衣襟內抽出手,但另一支手仍然還摟着她的纖腰,道:“你們和長州藩有多深的聯繫!”

聽了這句話,豐臣薰也不禁猛然一醒,想起了這趟進宮自己的真正任務,立刻道:“我們和長州藩的各家老、老中、支藩都有來往,皇上打算要我們做什麼!”

商毅道:“現在該你們出場了,首先你們要盡力說服長州藩,其他倒幕各藩,不要再倒向幕府,還是應該聯合起來,一起對抗幕府,毛利秀就雖然死了,但也可以選出一個新的盟主來,另外你們也可以正式加入倒幕聯盟裡去!”

豐臣薰道:“勸說他們,我們可以做得到,但是否能夠說得動,那就不敢保證了,現在日本的局勢眀顯對倒幕一方不利!”

商毅道:“如果你告訴他們,有中國支持他們倒幕呢!”

豐臣薰的眼睛一亮,道:“如果真是這樣,妾身到有七成的把握,說服他們,但說中國支持倒幕,又以什麼爲證呢!”

商毅道:“只要他們能夠立刻明確舉旗,我可以賣給他們一萬支火槍,而且保證全部都是烼發,另外還有五百門炮,毎門配五十發開花彈,但必須是眀確舉旗倒幕!”

豐臣薰也吸了一口氣,她當然知道一萬支火槍,三百門炮,在中華軍來說最多也就是一個師的火器配置,但在日本卻是一次舉足輕重的力量,因爲屢敗給中國之後,日本各大名也都開始注重火器的製造和使用,但曰本的製造技術還很落後,只能造出老式的火繩槍,和中華軍的火器相比,當然是差得遠了,因此這批火器對倒幕的大名來說,絕對是有吸引力的,可以改變雙方的實力對比,因此也立刻道:“皇上放心吧,現在妾身己經有九成的把握了!”

商毅也點了點頭,道:“很好,但還有一件事情,要你們去辦。”說着,伏在豐臣薰耳邊,低低的說了幾句。

豐臣薰聽完之後,立刻道:“皇上放心吧,這件事情我們一定能夠爲皇上辦好的!”

商毅這才放了心,另一支手立刻抄到豐臣薰的腿彎處,將她橫抱起來,道:“好了,現在正事都說完了,下面是不是就該是我們的私事了。”說着,站起身來,向內殿寢室走去。

豐臣薰只覺心跳又加速了,但卻沒有抗拒的意思,反而伸出雙手,勾住商毅的脖孑,輕聲道:“妾身尊旨。”

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224章 洞房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86章 出獄第84章 夜襲(二)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2章 清廷(下)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403章 新年第101章 守城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28章 計劃(上)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251章 調兵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92章 返程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146章 亂攤子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57章 火船(三)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101章 備戰(三)第89章 交易(下)第10章 婚姻(上)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381章 喜迅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45章 內外夾攻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90章 金陵風月第184章 襲擊(上)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33章 餘波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123章 造船(下)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62章 剃髮令(上)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72章 求和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198章 困境(下)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8章 軍備第25章 作戰原則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3章 反擊(一)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35章 追擊
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224章 洞房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86章 出獄第84章 夜襲(二)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103章 突襲盛京(二)第2章 清廷(下)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403章 新年第101章 守城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216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下)第28章 計劃(上)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251章 調兵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92章 返程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146章 亂攤子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57章 火船(三)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101章 備戰(三)第89章 交易(下)第10章 婚姻(上)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74章 南明的行動(上)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381章 喜迅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45章 內外夾攻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90章 金陵風月第184章 襲擊(上)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9章 挺進大別山(三)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33章 餘波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123章 造船(下)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62章 剃髮令(上)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17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72章 求和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198章 困境(下)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8章 軍備第25章 作戰原則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3章 反擊(一)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35章 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