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山東之變(一)

晚飯之後,商毅來到爲自己準備的房間裡休息,剛一回房,警衛營的營長吳亮和李鬆晨就來了求見,向商毅報告,剛剛收到從南京用飛鴿傳書發來青州的公文。 因爲南京和山東的飛鴿傳書聯絡點就是青州。

商毅當然知道,如果不是緊急的事務,南京方面決不會使用飛鴿傳書來傳遞消息,而且李鬆晨的神色十分張,一定是出了大事,因此也不敢大意,立刻從李鬆晨手裡接過送來的公文,打開觀看。

公文的內容是:就在商毅離開南京不久,安全部通過收集到的情報,找到了一個清廷設有南京的殘餘情報據點,雖然在查剿這個情報據點,清廷的情報人員事先得到了風聲,全都逃掉,但在清理殘留的信件文書時,在幾張尚未燒盡的紙片上,發現了一個十分消息。就是清廷一直在策動山東軍區的司令員周少桓反叛南京政府,在山東自立爲王,並且打算利用這次商毅到山東巡視的機會,盡全力策動周少桓,殺死商毅,然後正式在山東宣告獨立。

公文是用密碼寫成,使用的是商毅隨行所帶的母本,而不是山東軍區的母本,除了譯製人員之外,也就只有李鬆晨知道容,連吳亮都不得而知,因此並不用但心容泄露,而最後的署名是安全部和葉瑤,這也表示內閣和統戰部都不知清,但全篇的容都是以完全客觀的角度在敘述這件事情,並發表任何安全部或是葉瑤的意見,甚致在遣詞造句上也十分小心,連任何帶有感情勢向的詞語都沒有。全是平輔直敘,毫無花哨。

在剛看完公文之後,商毅也確實受到了不小的震動,如果公文的內容是真實的,那麼自己這次山東之行就等於是自投羅網,雖然自己帶的護衛人馬不算少,但山東軍區的正規軍隊不下十萬,再加上二三萬預備軍和地方民軍,總兵力不下十五萬,而且山東也算是周少桓的地盤,後勤供應源源不斷,而自己帶來的卻是一支孤軍,因此如果周少桓是真心反叛,自己是根本無法抗衡的。

而且就算自己能夠逃南京去,但山東軍區的背叛獨立,對南京政府來說,確實是一個致命的打擊,雖然還有到滅亡的地步,但確實是元氣大傷,無力再向廷發動進攻,如果周少桓再和清廷聯手,南京政府甚致還會被迫轉爲防守。那麼整個天下大勢的進程,也將發生極大的逆轉。

但商毅把公文的內容又看了兩遍,穩定了心神,仔細的想了一想,覺得這裡面的疑點有不少,則不說周少桓是否真的有反叛獨立的野心,在山東反叛獨立是否行得通,但這幾年來周少桓雖然一直坐鎮山東,是山東的最高行政長官,集軍、政、財於一身,但並沒有任何準備獨立的跡像。

首先是在任用官員或是擴充軍隊,還是財政支出,周少桓都會先向南京政府報告,獲得批准之後才進行,而對南京方面直接派遣到山東的官員、軍官也都有什麼排擠、架空的舉動,對山東省長孟宏恭付責的俱體行政工作,也進行干涉;其次周少桓在山東也並有過份強調自已的權威性,凡事都將商毅和南京政府放在前面,一直都是以商毅的下屬、南京政府任命官負的身份行事。如果是一個有意反叛的人,決不會這樣做的。

最後一點就是周少桓的父兄都在南京,周少桓真要反叛,不可能不考慮父兄的安全,雖然這一次周世奇隨商毅一起來到山東,但周少卿乃在南京,而且周世奇是屬於商毅一行的人員,一直都在商毅的控制之中。

因此僅僅憑這幾份遺留的文件,並不能證明周少桓就真會反叛獨立,商毅也初步斷定,這是清廷的情報機構,實際也就是魔門設下的一個局,用於離間自己和周少桓之間的關係,一但自已對周少桓生出猜忌之心,就算不動殺機,但也必然會設法解除周少桓的兵權,乃至消減整個周家的權勢,這一來對南京的軍政兩方面可就是一次大的震動,雖然說影響動盪比真的反叛要小得多,但有二三年的時間,是難以穩定下來,而且還會造成整個南京政府的其他官員人人自危,甚致可能從此人心渙散。

而清廷也可以得到難得的喘息之機。這麼看來,這一招也不可謂不狠毒。如果換了是別的人,到是真有可能中了這個圈套中來,幾乎所有的帝王面對這種局面,都會抱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不過想騙過自已,這條離間計還太簡單一點,既然是被自已識破了,當然也是不會上這當了。

不過商毅也能夠理解葉瑤和安全部這樣的處理方式,畢竟這件事情的關係實在太大了,涉及的不僅僅是周少桓這一個人,或者是山東軍區,而是南京政府的一個大家族,誰都不敢妄下定論。而更爲棘手的是,商毅現在並不在南京,而是在山東,這件事情也不是一句兩句就分柝得清楚,只能商毅自己來判斷並決定行動,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安全部和葉瑤確實都不便發表意見,影響商毅的判斷力。而商毅也不希望安全部不問青紅皁白,就懷疑一切,當誰都有問題。

吳亮只知道是緊急事情,但並不知道公文的內容,但李鬆晨卻是知道的,見商毅反覆看了幾遍,但一言不發,心裡也不禁有些着急,輕聲道:“大王,您看我們現在應該如何行動。”

商毅將公文摺好,收進自巳的口袋裡,道:“告訴破譯人員,這份公文的容,決不許向外透露一字。”

李鬆晨道:“那麼我們……”

商毅道:“天的行程依舊,啓程去濟南。”

李鬆晨怔了一怔,趕忙道:“大王不可。”

商毅笑道:“李先生,你的想法我明白,但僅憑清廷的一面之辭,就做出決定,未免太過武斷了,而且居我看來,這多半是清廷使用的離間之計。”

李鬆晨道:“大王所見極是,但此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萬一是真有其事,大王這次去濟南豈不是自投羅網嗎?”

商毅沉吟了一會兒,道:“那麼依你的意思,又當如何?難道說馬上離開山東,轉回南京?”

李鬆晨搖了搖頭,道:“大王這樣做,當然是最爲穩妥,但這麼一來,萬一就算廷是使得離間之計,也有可能弄假成真。此舉並非上選。”

商毅心裡一動,李鬆晨說得不錯,這一點自己也考慮到了,如果自己就這麼放棄巡視山東,逃回南京,那麼和周少桓,仍致周家之間,也同樣會產生一絲裂紋,會讓周少桓本來沒有異志,但覺得不受信任,而漸生他心。不過就在這時,商毅隱隱約約覺得捕捉到一點什麼,但一時又說不出來。

李鬆晨接着了道:“因此依下官之見,大王就在青州不動,找個理將周少桓叫到州來,跟隨在大王身邊,然後照常巡視濟南,可以無事。”

商毅點了點頭,李鬆晨所說的,確實是個好辦法,周少桓是山東的最高長官,自已巡視山東,讓他全程陪同,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如果周少桓有異心,當然不會有所懷疑,如果真有異心,把他控制在自己的身邊,也不用怕他發難,而如果周少桓藉故不來青州,那就說明可能是真有問題了。因此商毅也動開腦筋,找個什麼理由,把周少桓叫到青州來。

就在這時,忽聽“轟轟轟” 幾聲爆炸巨響,震得連房屋都顫抖了幾下。

商毅也微微一怔,下意識道:“發動的什麼事情。” 但心裡也產生了一些不好的感覺來。

吳亮雖然不知道公文的容,但從剛纔商毅和李鬆晨的對話也聽出了五六分,他是在商毅南下之後才加入中華軍的,並和周少桓見過面,並不知道周少桓的爲人如何,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這次商毅的山東之行可並不是一帆坦途,而是一次危險之旅。因此也十分緊張起來。

聽到商毅的詢問,吳亮道:“大王,我出去看一看。”

說着,吳亮正要出去,警衛營的副營長宋恩已匆匆走了進來,連報告都來不及說一聲,就闖了進來,道:“報告大王,現在山東軍區的部隊造反了,正在進攻館驛……”他還有說完,只聽外面又響起了槍,隱約還有喊殺的聲音。

他雖然還有說完,但屋裡這幾個人無不震驚,難道公文所說的是真的,周少桓真的要反了嗎?

而商毅立刻問道:“你們都看清楚了, 是山東的中華軍造反了嗎?”

宋恩道:“錯,他們穿的軍裝我是決不會看錯,而且他們還喊…還喊……”

商毅見他吞吞吐吐,追問道:“還說什麼?”

就在這時,外面的喊殺聲音已經傳了進來,喊的話是:殺了商毅,讓周司令稱王。

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74章 清廷議事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135章 天命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4章 趕集(下)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23章 造船(下)第38章 家事第87章 挑戰第一章 安撫第100章 備戰(二)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3章 出兵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334章 突襲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334章 突襲第82章 破敵之策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280章 辭職(上)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22章 造船(上)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64章 破局(四)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381章 喜迅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81章 出兵(下)第131章 攻城(上)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206章 接頭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163章 通商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91章 南京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9章 催促出兵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81章 出兵(下)
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419章 重大事件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74章 清廷議事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135章 天命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4章 趕集(下)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49章 皇太極(下)第123章 造船(下)第38章 家事第87章 挑戰第一章 安撫第100章 備戰(二)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98章 僱傭兵(下)第13章 出兵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334章 突襲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367章 英國想參戰(上)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334章 突襲第82章 破敵之策第67章 會見左良玉第280章 辭職(上)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94章 救援蘇州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22章 造船(上)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64章 破局(四)第293章 內政外擴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381章 喜迅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81章 出兵(下)第131章 攻城(上)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206章 接頭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138章 到馬事變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163章 通商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76章 支助鄭成功第71章 黃宗羲來訪(三)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319章 登陸下關(上)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91章 南京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9章 催促出兵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172章 批鬥大會(上)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上)第59章 局中之局(二)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155章 西班牙敗陣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329章 前哨戰(上)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287章 帝國體制(二)第181章 出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