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山東之變(一)

晚飯之後,商毅來到爲自己準備的房間裡休息,剛一回房,警衛營的營長吳亮和李鬆晨就來了求見,向商毅報告,剛剛收到從南京用飛鴿傳書發來青州的公文。 因爲南京和山東的飛鴿傳書聯絡點就是青州。

商毅當然知道,如果不是緊急的事務,南京方面決不會使用飛鴿傳書來傳遞消息,而且李鬆晨的神色十分張,一定是出了大事,因此也不敢大意,立刻從李鬆晨手裡接過送來的公文,打開觀看。

公文的內容是:就在商毅離開南京不久,安全部通過收集到的情報,找到了一個清廷設有南京的殘餘情報據點,雖然在查剿這個情報據點,清廷的情報人員事先得到了風聲,全都逃掉,但在清理殘留的信件文書時,在幾張尚未燒盡的紙片上,發現了一個十分消息。就是清廷一直在策動山東軍區的司令員周少桓反叛南京政府,在山東自立爲王,並且打算利用這次商毅到山東巡視的機會,盡全力策動周少桓,殺死商毅,然後正式在山東宣告獨立。

公文是用密碼寫成,使用的是商毅隨行所帶的母本,而不是山東軍區的母本,除了譯製人員之外,也就只有李鬆晨知道容,連吳亮都不得而知,因此並不用但心容泄露,而最後的署名是安全部和葉瑤,這也表示內閣和統戰部都不知清,但全篇的容都是以完全客觀的角度在敘述這件事情,並發表任何安全部或是葉瑤的意見,甚致在遣詞造句上也十分小心,連任何帶有感情勢向的詞語都沒有。全是平輔直敘,毫無花哨。

在剛看完公文之後,商毅也確實受到了不小的震動,如果公文的內容是真實的,那麼自己這次山東之行就等於是自投羅網,雖然自己帶的護衛人馬不算少,但山東軍區的正規軍隊不下十萬,再加上二三萬預備軍和地方民軍,總兵力不下十五萬,而且山東也算是周少桓的地盤,後勤供應源源不斷,而自己帶來的卻是一支孤軍,因此如果周少桓是真心反叛,自己是根本無法抗衡的。

而且就算自己能夠逃南京去,但山東軍區的背叛獨立,對南京政府來說,確實是一個致命的打擊,雖然還有到滅亡的地步,但確實是元氣大傷,無力再向廷發動進攻,如果周少桓再和清廷聯手,南京政府甚致還會被迫轉爲防守。那麼整個天下大勢的進程,也將發生極大的逆轉。

但商毅把公文的內容又看了兩遍,穩定了心神,仔細的想了一想,覺得這裡面的疑點有不少,則不說周少桓是否真的有反叛獨立的野心,在山東反叛獨立是否行得通,但這幾年來周少桓雖然一直坐鎮山東,是山東的最高行政長官,集軍、政、財於一身,但並沒有任何準備獨立的跡像。

首先是在任用官員或是擴充軍隊,還是財政支出,周少桓都會先向南京政府報告,獲得批准之後才進行,而對南京方面直接派遣到山東的官員、軍官也都有什麼排擠、架空的舉動,對山東省長孟宏恭付責的俱體行政工作,也進行干涉;其次周少桓在山東也並有過份強調自已的權威性,凡事都將商毅和南京政府放在前面,一直都是以商毅的下屬、南京政府任命官負的身份行事。如果是一個有意反叛的人,決不會這樣做的。

最後一點就是周少桓的父兄都在南京,周少桓真要反叛,不可能不考慮父兄的安全,雖然這一次周世奇隨商毅一起來到山東,但周少卿乃在南京,而且周世奇是屬於商毅一行的人員,一直都在商毅的控制之中。

因此僅僅憑這幾份遺留的文件,並不能證明周少桓就真會反叛獨立,商毅也初步斷定,這是清廷的情報機構,實際也就是魔門設下的一個局,用於離間自己和周少桓之間的關係,一但自已對周少桓生出猜忌之心,就算不動殺機,但也必然會設法解除周少桓的兵權,乃至消減整個周家的權勢,這一來對南京的軍政兩方面可就是一次大的震動,雖然說影響動盪比真的反叛要小得多,但有二三年的時間,是難以穩定下來,而且還會造成整個南京政府的其他官員人人自危,甚致可能從此人心渙散。

而清廷也可以得到難得的喘息之機。這麼看來,這一招也不可謂不狠毒。如果換了是別的人,到是真有可能中了這個圈套中來,幾乎所有的帝王面對這種局面,都會抱着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理。不過想騙過自已,這條離間計還太簡單一點,既然是被自已識破了,當然也是不會上這當了。

不過商毅也能夠理解葉瑤和安全部這樣的處理方式,畢竟這件事情的關係實在太大了,涉及的不僅僅是周少桓這一個人,或者是山東軍區,而是南京政府的一個大家族,誰都不敢妄下定論。而更爲棘手的是,商毅現在並不在南京,而是在山東,這件事情也不是一句兩句就分柝得清楚,只能商毅自己來判斷並決定行動,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安全部和葉瑤確實都不便發表意見,影響商毅的判斷力。而商毅也不希望安全部不問青紅皁白,就懷疑一切,當誰都有問題。

吳亮只知道是緊急事情,但並不知道公文的內容,但李鬆晨卻是知道的,見商毅反覆看了幾遍,但一言不發,心裡也不禁有些着急,輕聲道:“大王,您看我們現在應該如何行動。”

商毅將公文摺好,收進自巳的口袋裡,道:“告訴破譯人員,這份公文的容,決不許向外透露一字。”

李鬆晨道:“那麼我們……”

商毅道:“天的行程依舊,啓程去濟南。”

李鬆晨怔了一怔,趕忙道:“大王不可。”

商毅笑道:“李先生,你的想法我明白,但僅憑清廷的一面之辭,就做出決定,未免太過武斷了,而且居我看來,這多半是清廷使用的離間之計。”

李鬆晨道:“大王所見極是,但此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萬一是真有其事,大王這次去濟南豈不是自投羅網嗎?”

商毅沉吟了一會兒,道:“那麼依你的意思,又當如何?難道說馬上離開山東,轉回南京?”

李鬆晨搖了搖頭,道:“大王這樣做,當然是最爲穩妥,但這麼一來,萬一就算廷是使得離間之計,也有可能弄假成真。此舉並非上選。”

商毅心裡一動,李鬆晨說得不錯,這一點自己也考慮到了,如果自己就這麼放棄巡視山東,逃回南京,那麼和周少桓,仍致周家之間,也同樣會產生一絲裂紋,會讓周少桓本來沒有異志,但覺得不受信任,而漸生他心。不過就在這時,商毅隱隱約約覺得捕捉到一點什麼,但一時又說不出來。

李鬆晨接着了道:“因此依下官之見,大王就在青州不動,找個理將周少桓叫到州來,跟隨在大王身邊,然後照常巡視濟南,可以無事。”

商毅點了點頭,李鬆晨所說的,確實是個好辦法,周少桓是山東的最高長官,自已巡視山東,讓他全程陪同,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如果周少桓有異心,當然不會有所懷疑,如果真有異心,把他控制在自己的身邊,也不用怕他發難,而如果周少桓藉故不來青州,那就說明可能是真有問題了。因此商毅也動開腦筋,找個什麼理由,把周少桓叫到青州來。

就在這時,忽聽“轟轟轟” 幾聲爆炸巨響,震得連房屋都顫抖了幾下。

商毅也微微一怔,下意識道:“發動的什麼事情。” 但心裡也產生了一些不好的感覺來。

吳亮雖然不知道公文的容,但從剛纔商毅和李鬆晨的對話也聽出了五六分,他是在商毅南下之後才加入中華軍的,並和周少桓見過面,並不知道周少桓的爲人如何,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這次商毅的山東之行可並不是一帆坦途,而是一次危險之旅。因此也十分緊張起來。

聽到商毅的詢問,吳亮道:“大王,我出去看一看。”

說着,吳亮正要出去,警衛營的副營長宋恩已匆匆走了進來,連報告都來不及說一聲,就闖了進來,道:“報告大王,現在山東軍區的部隊造反了,正在進攻館驛……”他還有說完,只聽外面又響起了槍,隱約還有喊殺的聲音。

他雖然還有說完,但屋裡這幾個人無不震驚,難道公文所說的是真的,周少桓真的要反了嗎?

而商毅立刻問道:“你們都看清楚了, 是山東的中華軍造反了嗎?”

宋恩道:“錯,他們穿的軍裝我是決不會看錯,而且他們還喊…還喊……”

商毅見他吞吞吐吐,追問道:“還說什麼?”

就在這時,外面的喊殺聲音已經傳了進來,喊的話是:殺了商毅,讓周司令稱王。

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33章 餘波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29章 授藝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61章 破局(上)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406章 國策(下)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207章 哭諫(上)第88章 交易(上)第1章 安撫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93章 追擊海盜第165章 出兵第73章 福臨登基第103章 完婚(一)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75章 架臨宿州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15章 反擊(三)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178章 工匠第94章 遷移(二)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42章 提案(上)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37章 新武器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14章 優勢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05章 完婚(三)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83章 佈置(四)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5章 受勳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
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136章 江南初定(一)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59章 清軍南進(上)第33章 餘波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29章 授藝第130章 圍點打援(下)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61章 破局(上)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211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一)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331章 攻克彥根第106章 清廷御前會議(下)第406章 國策(下)第174章 人民公社(上)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207章 哭諫(上)第88章 交易(上)第1章 安撫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416章 南京風雲(四)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201章 無間行動(下)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93章 追擊海盜第165章 出兵第73章 福臨登基第103章 完婚(一)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117章 收復南京之戰(二)第75章 架臨宿州第135章 追擊清軍(二)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15章 反擊(三)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54章 進攻靑狼峰(下)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178章 工匠第94章 遷移(二)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42章 提案(上)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37章 新武器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411章 南洋戰役結束(五)第348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下)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14章 優勢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105章 完婚(三)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83章 佈置(四)第249章 孝陵—神道(下)第5章 受勳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