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母女相逢

商毅接到成進的報告之後,也十分高興,畢競能夠和平解決日本的後續問題,那就在好也不過了。因爲就在前幾天,商毅接到了國內送來的消息,從荷蘭國內出發,派到亞州來的艦隊,己經到達了巴達維亞。而且居說這一次荷蘭國內也動用了血本,出動規模十分龐大的艦隊,戰船數量超過一百艘,而且士兵達到一萬五千多人。發謺要重新奪回亞州的利益。

商毅雖然離開了中國, 但與國內的聯糸一直都沒有中斷過,每隔十天國內就會給商毅送來一份文件,向他通報國內發生的主要事情,以及內閣、國會做出的決議。當然在這段時間裡,國內也沒有什麼重大事情發生,一切也都是按步就班的進行着,內閣都處理得很好,商毅對此也十分放心。

當然在商毅離開中國,前往日本來之前,也知道荷蘭國內出動了兵力到亞州來參戰,也制定好了先解決曰本,然後再對付荷蘭的計劃。當然也預計到會出現,在曰本戰事尚未結束的時候,荷蘭的艦隊已經到達亞州的情況,因此也提前做好了預案,一但出現這種情況,就由成剛帶領全部的南洋艦隊出擊,到達呂宋,準備迎戰荷蘭艦隊。在向商毅通告這個消息的時候,內閣和國防部也己經按照預先制定好的計劃,向呂宋派出了艦隊。當然內閣同時也勸告商毅,如果日本的大局己經確定,還是請商毅儘早回國來主持大局,日本剩下的事情,可以交給成進負責。

其實內閣制度在明朝己經發展得十分完善了,明嘉靖、萬曆兩朝都有二十年不上朝的時間,但依靠着內閣的自動運行,總體來說,國家也沒有出什麼大亂子。而且現在又了國會決議,對內閣既是限制,也同樣可以幫助內閣決議了許多事情,既然商毅不在國內,國家行政也依然能夠完好的運行。只是皇帝總是不在家裡,大臣們心裡多少也有些沒底。而且現在國內也知道,日本確實大局已定了,因此也希望商毅早一點回國。

雖然說啓動了戰爭的預案,商毅也並不擔心南海的戰事,但既然南海的戰事在即,那麼日本的事情也就不宜拖得太久,能夠早一點解決,當然是早一點解決爲,好騰出精力來關注南海的戰場。因此徳川幕府決定投降,當然是再好也不過了,畢竟一打起仗來,那就不知道到底會拖多久了。而且戰後的善後工作也十分麻煩。

因此商毅也立刻下令給成進,讓他留下一部份人馬在江戶駐守,然後馬上將德川家綱爲首的徳川氏主要成員,以及幕府所有的大臣、大名都送到京都來,當然其中也包括豐臣薰的母親德川千姬。同時又以天皇紹仁的名議,向本州東北,以及北海道等地區的大名們下旨,讓他們都立刻趕到京都來向中華軍投降,並且接受中華軍的處蠱。並且又向國內下令,讓外交部派遣官員到日本來,因爲戰爭結束之後,中日兩國之間還有一系列的條約要協商制定,這些事情商毅不可能親自出面,當然要由國內派遣官員來處理。

成進在江戶接令之後,立刻下令,留下十一軍的第七師、二十旅在江戶駐守,然後其他的軍隊分水旱兩路,返回京都。而德川一族都是由成進親自帶隊,從水路先回到大阪,然後再走陸路到達京都,而其他的大名則是從陸路隨其他的中華軍走中山道直接到京都。因爲這裡面還有豐臣薰的母親,畢竟成進也但心路上會出現意外,而在海上則不用有任何但心了。

幾天之後,成進帶領着德川一族的人馬由大阪到達到京都。而京都接報以後,豐臣薰也向商毅請示,親自出城,來迎接母親。當然還在日本皇室的東福門院和寬永太皇,也陪着豐臣薰一起出城。

其實雖然德川千姫和東福門院是親姐妹,是寬永太皇的姨媽,但從身份上來說,德川千姬只是一個出家人,大名的遺孀,而且雖然親屬關糸很近,但實際並沒有什麼來往,因爲徳川千姫在七歲的時候,就被送到了大阪和豐臣秀賴成親,當然實際是當了童養媳,真正的完婚,還是在兩人都成年之後。但現在徳川千姬最重要的身份不是徳川氏的親屬,也不是大名的遺孀,而是中國皇妃的母親,形勢比人強啊,因此東福門院和寬永太皇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出城來迎接德川千姬。

而得知皇妃親臨城外等候,雖然知道她是來接母親的,但成進仍然下令,停住了人馬,自己首先親自上前來面見豐臣薰。等成進見禮之後,豐臣薰對他也十分客氣,道:“成將軍一路辛苦了,不知我的母親現在何處?”

成進當然也知道了事情的經過,道:“昭婕娘娘請放心,老夫人就在隊伍裡面,請娘娘隨我來。”雖然德川千姬現在是出家人的身份,但畢競是皇妃的生母,因此成進也尊稱她爲老夫人。

說着成進帶路,領着豐臣薰來到了一輛馬車前。只見車簾一挑,從車裡面下來了一箇中年女尼,頭戴僧帽,身穿緇衣,手裡還握着一串念珠。

兩人相見,先互相對視了一會,都在從對方的臉上尋找當年的印像記憶,不過在當年分離的時候,德川千姬到底已是成年人,現在雖然人己中年,但由於平時保養得體,還有幾分當年的樣子,因此豐臣薰首先找到了當年的記憶,顫聲道:“母親。”

儘管在德川千姬的印像中,豐臣薰還是當初小孩的相貌,但現在也能從她身看出來幾分豐臣秀賴的影子,而且母女也本身就有一種吸引的天性,雖然德川千姬已經出家了近十年,但畢竟是近二十年未曾相見的女兒,這時自然也抑自不住心裡的激動,道:“千代姬,真的是你嗎?”

千代姬就是豐臣薰的乳名,在幼年的時侯,父母家臣都是這樣稱呼她,但大阪城破之後,她就取了豐臣薰之個正式的名字,而豐臣餘衆則都改稱她爲公主,乳名當然也就沒有人再叫起了,因此聽到母親又叫着自己的乳名,豐臣薰心裡也一些酸楚,搶步上前,抱住了德川千姬,道:“母親,我就是千代姫,是你的千代姬呀。”

徳川千姫也抱住了豐臣薰,母女兩也抱頭痛哭了起來。

哭了一陣之後,成進纔在一邊勸道:“昭婕娘娘、老夫人,你們母女失散多年,今天相見,也是好事情,就不要過於悲傷了。”

成進只會說漢語,豐臣薰聽了,也擦了擦淚水,道:“成將軍,有勞你一路照顧我的母親了。”

成進道:“昭婕娘娘說那裡話,這是我的份內之事,不過老夫人一路鞍馬辛苦了,娘娘還是早就帶着老夫人進城體息吧。”

豐臣薰點了點頭,道:“母親,和我一起先進城吧。”

徳川千姫也點了點頭,也擦了擦眼淚,道:“千代姬,這次我還帶着另一個女兒、還有一個養子一起來的,他們……”

豐臣薰現在當然也知道母親曾經改嫁過,並且爲本多家生下了一個女兒叫本多勝姬,又收養了德川綱重,不過她也知道,這些事情也不能怪母親,因此道:“是弟弟、妺妹嗎?他們在那裡,母親叫他們出來吧。”

徳川千姫聽了,也鬆了一口氣,改嫁也是她和豐臣薰相見的最大一塊心病,但聽豐臣薰稱呼他們弟妹,就知道女兒並沒有介意,也意味着豐臣薰既使不認可他們,但至少不打算追究了,因此徳川千姬也能安心了。

其實這次相遇,不僅僅是母女重逢,而且還有非常重大的政治意義,因爲這關係到徳川氏一族的存亡。雖然中華軍己經表示了,可以保證德川一族的人身安全,但把德川氏的首領人物殺幾個,是完全有可能,比如當代的幕府將軍德川家綱,還有家老保科正之,甚致是更多其他人,當然也是無可厚非,這也是失敗者必須付出的代價。只是作爲徳川千姬的立場,還是希望中華軍能夠徹底饒過德川一族,不達她也做了最壞的打算,只能是儘自己的能力,保住一個是一個。因此也才專程讓女兒和養子陪看自己一起來。

但從現在豐臣薰的態度來看,顯然對德川氏的仇恨並沒有預想中的那麼深刻,因此德川千姬也覺得十分欣慰,趕忙回身道:“勝姬、綱重快來見過你們的姐姐。”

本多勝姬現在已經嫁給了鳥羽藩主池田光政,不過池田光政跟着大名的那一隊,走的是陸路,而德川綱重平時雖然驕橫,但也清楚現在的形勢,也老實了許多,聽了德川千姬的招呼之後,也都趕忙從隊伍裡出來,給豐臣薰跪下叩頭,道:“見過姐姐。”

豐臣薰把兩人扶起來,道:“勝姬、綱重不要這樣,這麼多年,我一直都無法在母親身邊盡孝,有勞你們替我照顧母親了。好了,我們一起進城再說吧。”

這時東福門院和寬永太皇也過來,和徳川千姬相見,雖然她們沒有什麼來往,但畢竟也是至親,因此互相又說了一些問候的話

寒顫了幾句之後,豐臣薰才把母親扶上車,並且讓本多勝姬與徳川千姫同乘一車,德川綱重在後面跟着,自己也上車,向成進告辭,領着他們一起進了京都城,直到二條城裡。而其他的徳川一族則由成進領着,進了京都,在指定的地方居住。

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269章 召見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49章 收復青州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15章 反擊(三)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264章 調兵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209章 進京(下)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165章 雨戰(一)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308章 宣戰(上)第242章 勸降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245章 獻投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34章 勸說第196章 對策第14章 反擊(二)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101章 守城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72章 勸進(上)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2章 清廷(下)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94章 撤兵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80章 佈置(一)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147章 穿插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99章 備戰(一)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148章 新政(一)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142章 提案(上)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
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269章 召見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49章 收復青州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15章 反擊(三)第124章 伏擊清軍(二)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264章 調兵第151章 進攻揚州——雨戰(下)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65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上)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209章 進京(下)第137章 針鋒相對(上)第392章 荷蘭求和(一)第165章 雨戰(一)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212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二)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239章 訪歐之旅(三)第308章 宣戰(上)第242章 勸降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245章 獻投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112章 豪格逃亡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34章 勸說第196章 對策第14章 反擊(二)第8章 挺進大別山(二)第163章 濟南備戰(三)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101章 守城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72章 勸進(上)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2章 清廷(下)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176章 規化未來第200章 登基建國(二)第94章 撤兵第70章 撤離徐州(上)第80章 佈置(一)第401章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歸期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147章 穿插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204章 生絲之戰(五)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99章 備戰(一)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148章 新政(一)第62章 皇太極暴斃第155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一)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76章 丁亥之變(二)第142章 提案(上)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