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

和前面的馬京達努,蘇祿兩國不同,面對着中華軍的壓境,文萊王室十分知趣的選擇了無條件投降,並且打開城門,放中華軍入城。因爲在蘇丹阿都賈裡魯阿巴一世看來,和中華軍對抗,無疑是死路一條,因此反正都是死,不如選擇無條件投降,來碰碰運氣。

於是商毅等一行人離舟上岸之後,也十分順利的進了文萊城,然後在文萊王宮裡居中高座,招見阿都賈裡魯阿巴一世,不過商毅也當衆宣佈,鑑於文萊主動投降,可以赦免其協助荷蘭與中國爲敵的罪行嗎,保留文萊蘇丹國。

其實商毅接納文萊歸降,並不是因爲文萊王室願意主動歸降,而是這一次出戰南洋的目地,只是要趕走荷蘭在南洋的勢力,在南洋地區重新恢復中國的藩屬統治,但並不是要把南洋各國都併爲中國的領土。

因爲現在的中國,也還沒有這麼大的胃口,能把南洋一口吞下來。就算是把南洋各國都滅了,中國也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直接統治,就箅是移民,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現在最好的方式就是效仿曰本、朝鮮一樣,把這些南洋國家再度收爲中國的藩屬國,然後通過移民、貿易、文化等多方面的手段,逐步同化這些國家,相比於歷史悠長的日本、朝鮮來說,南洋各國的歷史也不過就是近三四百年,底蘊淺得很,同化他們要比曰本、朝鮮容易得多。

雖然在此前,中華軍連滅了馬京達努,蘇祿兩國,但這兩個國家本身並不大,而且他們的領土是呂宋羣島的一部份,另外也是借滅這兩個國家來警示南洋各國,凡事與中國爲敵作對的國家,是不會有好下場的。因此宰了這兩隻雞之後,現在就該施以一點懷柔政策了,纔對文萊網開一面,也是向南洋的其他國家表示,只是順服於中國,就可以保住自己的王位。在大棒掄了一通之後,也該扔兩根胡蘿蔔,否則就會逼着南洋各國跟着荷蘭一條路跑到黑,這樣對中國也不利。

另外文萊的領土面積,人口要比馬京達努,蘇祿都要大得多,而且他們所在的加里曼舟島是商毅選定與荷蘭艦隊的戰場,同時也是未來進攻巴達維亞的前沿陣地,因此接納文萊王室的投降,對於中華軍的下一步戰鬥,大有益處。如果將文萊滅亡,國民未必會心服,在中華軍與荷蘭艦隊決戰期間,如果在背後使點小動作,扯點後腿,也是非常麻煩的事情。

文萊王室當然不知道這些套頭,因此也十分慶幸,而阿都賈裡魯阿巴一世也是感激涕零,也當場向商毅三叩九拜,表示文萊將永奉中國爲正朔,做中國的藩屬國。同時也表示將傾全國之力,幫助中華軍迎戰荷蘭。當然阿都賈裡魯阿巴一世還主動把王宮讓出來,請商毅居住,而自己住到大臣的家裡。

不過文萊雖然投降了,但商毅也不敢大意,還是分派兵力,牢牢守住文萊城,並控制文萊的王室、各大臣,佔領各個要口關隘,同時又派人去打探荷蘭艦隊的動向,並且在文萊修城立寨,屯集糧草物資,又派人去呂宋,催促下一批軍用物資和駐守呂宋的十七軍,都儘快趕到文萊來。而且隨行的還派一批地質勘測人員過來。

加裡曼丹島是世界第三大島嶼,總面積爲七十四萬平方公里,差不多相當於一個青海省的大小、是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面積之和。但在這個時候,加裡曼丹島的大部份都還沒有人類居住,僅僅只是在西北沿海和南部的小塊地區。但商毅卻知道,這個現在還處於蠻荒時代的大島上,蘊含着比較豐富的金、銀、銅、鐵、金鋼石等礦產資源,這些都是現在中國用得着的。而且有一些礦產的大致位置商毅也知道,而且文萊都開釆了幾個,如果能夠儘快找到一兩個金礦或銀礦,商毅回國之後,對國內也好說一些,這次南洋戰爭,是有成果的。同時對移民南洋也是有好處的的,淘金當然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目標。

另外在加裡曼丹島未開發的地區還有大批的森林、木材資源,也是中國正需要的。因爲造船正需要大量的木材,在兩百年前,中國的航海活動之所以停止,觀念因素固然是主因,但缺乏木材也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原因。而且在這一點上,早期的大航海國家都遇到過這個問題。因此商毅也要未雨綢繆,先把南洋的林木資源用起來再說。

而這一段時間裡,商毅也毎天和衆將一起排演中荷海戰的過程,從中研究這一戰的得失,和應對荷蘭艦隊的戰術,同時也在等待着荷蘭艦隊的到來。

――――――――分割線―――――――――分割線――――――――

荷蘭的前哨艦隊被擊敗,對於荷蘭遠征艦隊的指揮官特朗普來說,到並不算意外,而被擊沉五艘戰船,對龐大的荷蘭艦隊來說,也是承受得起的損失。但令特朗普感到不安的是文萊向中華軍投降。

現在文萊是加裡曼丹島上唯一的一個國家,雖然說文萊的社會、經濟發展還很落後,但畢竟是一個國家的存在形式,有相當糸統的行政組織。原來特朗普的打算是依靠荷蘭陸軍和文萊的力量守住加裡曼丹島,使中華軍無法在島上立穩足,這樣一來一但中華軍越過加裡曼丹島來進攻巴達維亞,那麼就可以以文萊爲基地,襲擊中華軍的補濟艦隊,這樣就可以擊敗中華軍。

只是他過於高估了文萊王室的抵抗意志,另外也對駐文萊的海陸兩軍相當的惱火,就算海軍打了敗仗,也應該退回到文萊城的港口,協同陸軍守住文萊城,而陸軍也是同樣。結果海陸兩軍都不約而同的放棄了文萊城,向加裡曼丹島的南部撤退,而文萊王室也背叛了荷蘭,向中國投降。

當然中華軍的戰鬥力之強,也確實頗有些出乎特朗普的預想,因爲在荷蘭東印度公司爲了說服國內議會出兵亞州,在報告中有意降低了中華軍的戰鬥力,把中華軍的戰鬥力說成和西班牙軍差不多,只要國內出動大軍,就一定能擊敗中國,保護公司在亞州的利益,而特朗普顯然也受到了報告後誤導,在他看來,如果中華軍的戰鬥力與西班牙軍差不多,那麼馬京達努、蘇祿、文萊這些國家就算不敵中華軍,但也能堅持幾天,卻沒想這些國家基本都是被中華軍秒殺。

這樣一來,中華軍也就可以在加裡曼丹島上完全站穩腳跟,並以加裡曼丹島爲基地,進攻巴達維亞。自己的計劃也徹底落空了。而更加重要的是對其他的南洋國家將造成很大的影響。因爲自從中華軍出兵以來,己經連滅二個國家,迫降了一個國家,而做爲這一次反中聯盟的盟主荷蘭,卻毫無作爲,不僅被中華軍擊敗,而且還扔下了文萊,自己逃跑,這叫其他的南洋國家再怎樣相信荷蘭能夠保護自已,帶領着自已擊敗中華軍。恐怕有不少國家都會考慮,是不是該學文萊一樣,向中華軍投降。

因此特朗普也在檢討,自已在一開始制定的戰術是不是錯了,同時也對徳×威特和羅納徳×弗雷徳這兩位駐文萊的海陸指揮官十分惱火,如果他們兩能夠堅守在文萊該有多好,致少自己現在也好辦多了。但這也是荷蘭軍隊的一大特色,自甴散漫、各自爲政,不聽指揮。

其實對於這一點特朗普也是深有體會的,雖然他也很想改變這種形像,在軍隊中強調紀律作風,但現在荷蘭的國家體制和軍隊的體制決定了特朗普個人的作用實在太有限了,那怕是特朗普深受士兵的愛戴也沒有用。當然這種作風在歐州對陣江河日下的西班牙軍隊,還不會造成大問題,但面對遠比西班牙更爲強大的中國軍隊,也許就是荷蘭軍隊的致命弱點了。

但現在說這些都沒有用,畢竟改變作風也不是一天二天能做到的,當務之急是扭轉當前的局面,使南洋各國不致於立刻就和荷蘭分心,當然最的辦法就是打一兩個勝仗,就可以馬上穩住人心了。同時也許還能在爭取到文萊重新倒向荷蘭這一邊耒。

在荷蘭東印度公司向特朗普下達了最後通諜中,本來特朗普還有十天的準備時間,但現在的戰局緊迫,特朗普也等不及了,因此就在第三天,特朗普就帶領着六十五艘戰船,十艘運需船和五千名荷蘭陸軍從巴達維亞出發,趕奔加里曼舟島,準備和中華軍做戰,而在巴達維亞還留下了十五艘戰船和二十二艘運需船,還有三千荷蘭陸軍,由少將馬克×達蒙統領,做爲後期部隊。

特朗普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要求是徵調兩到三萬名土著士兵,儘可能給他們裝配上火槍,讓他們到加里曼舟島參戰。因爲和中華軍相比,荷蘭在海軍方面還能保持一個平分秋色的局面,但在陸軍方面的差距就很大了,因此就必須依靠當地的土著力量。但土著軍隊的戰鬥力實在太差了,只能依靠數量來彌補,同時也儘可能的給土著配上火槍,這樣才能對荷蘭軍隊提供有用的幫助。

對於特朗普的要求,荷蘭東印度公司的總督馬特索科爾當然是滿口答應下來。

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399章 國事(二)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177章 鹽場(下)第80章 佈置(一)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2章 清廷(下)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3章 各懷鬼胎第89章 交易(下)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51章 撫平青萊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48章 皇太極(上)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278章 回航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398章 國事(一)第77章 火銃試射第180章 出兵(上)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404章 新年(下)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66章 新法令(上)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24章 天像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98章 困境(下)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267章 重逢(上)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242章 勸降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8章 軍備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
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399章 國事(二)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69章 先島海戰(下)第306章 曰本內戰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177章 鹽場(下)第80章 佈置(一)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2章 清廷(下)第176章 琉球之變(一)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3章 各懷鬼胎第89章 交易(下)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51章 撫平青萊第106章 圍城打援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223章 全面北伐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48章 皇太極(上)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151章 四川戰事(下)第278章 回航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366章 南洋首戰(三)第182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上)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8章 江南攻勢第154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下)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398章 國事(一)第77章 火銃試射第180章 出兵(上)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15章 全村動員(上)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404章 新年(下)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66章 新法令(上)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275章 長城定蒙(四)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50章 南京的決策(下)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24章 天像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24章 組建海軍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198章 困境(下)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20章 北方大變(上)第267章 重逢(上)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242章 勸降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8章 軍備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