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李巖入鄂

這時商毅在杭州剛剛收到了李定國已經挺進湖北的大別山地區,並且攻佔了麻城縣的消息,雖然他現在還不知道後來李定國擊敗了清軍向麻城縣的進攻,但也對李定國目前所取的進展也十分滿意了。(_)看起來在湖北東北部開避新戰場的情況,要比自己想像的順利一些。

而對李定國提出,立刻把九師剩下的兩個團派遣到湖北去,增強湖北戰區的戰鬥力,商毅也認爲十分有必要了,因爲必須趁着清軍還沒有回過神來,在現有的基礎上鞏固和發展,並儘快擴大湖北根據地的面積。

不過商毅也考慮到,湖北不同於山東,這是一個幾乎完全陌生,沒有一點基礎的地方,想在這裡硬是開創出一個局面,僅僅只靠軍事力量顯然是不夠的。必須軍事政治雙管齊下,一手抓槍桿子,一手抓筆桿子,兩手都要硬。

而在軍事方面,商毅是絕對相信李定國的能力,但在政治方面,李定國顯然還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同時一個人的精力有限,李定國也不可能同時兼管軍政兩面。因此需要給他派出一些得力的幫手,既懂得管理政務,而且又懂軍事,因爲現在的湖北戰區,還是應以軍事爲主,政治在現階段必須服從於軍事。

在商毅身邊軍政兩面都能精通的人材並不多,算來算去,只有李巖、李牟兄弟兩人。而且在湖北地區還活躍着不少大順軍的餘部,李氏兄弟在大順軍裡還是有相當的人望,因此他們到湖北工作,也有利於招集這些大順軍的餘衆,快速擴大自己的力量。但在他們兄弟中間,選擇誰去湖北幫助李定國,商毅一時也拿不定主意。

一開始商毅打算派李牟去湖北,但從能力上來說,李巖明顯要比李牟強得多,而且對商毅提出的發動農民、人民公社等概念的理解,也比李牟強得多。儘管李牟也有不錯的才能,但他在更多的時候,都是做爲李巖的助手出現,缺乏獨當一面的能力。從他們兩兄弟在另一時空裡的歷史知名度,也能看得出來。

但李巖去了湖北,那麼杭州就出現了一個空缺,正是因爲在杭州統戰部有李巖坐鎮,江淮戰役、南京戰役商毅才能放心的親臨前線,指揮戰鬥。而李巖在後方運籌帷幄,也是功不可沒的。而只派李牟去湖北,商毅也不能放心,因爲湖北戰區關係到自己未來的發展,決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棄子,必須要派得力的人員去坐鎮才行。

但現在沒有太多的時間考慮,因爲第二批船隊馬上就要出發了,因此商毅也面臨着一個兩難的選擇。

商毅帶着一臉的苦色回到了自己的內宅,衆夫人見了,也覺得十分奇怪,因爲商毅可是很少有這樣爲難的樣孑,而其他人雖然不便過問,但葉瑤瑱卻沒有這個顧忌,於是也問了商毅是什麼緣故。

但等商毅把自己的煩惱說了一遍之後,葉瑤瑱卻“格格格”的笑了起來,道:“相公今天是怎麼了?爲什麼一下孑鑽了牛角尖了。”

商毅怔了一怔,道:“我怎麼就鑽了牛角尖了?”

葉瑤瑱笑道:“相公自己不是就在杭州嗎?讓李先生去湖北,又有什麼關係呢?”

商毅呆了一呆,忽然恍然大悟,現在自己就在杭州,而且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大概都不可能親自到前線去指揮戰鬥,只用坐鎮杭州,遙控指揮就行了,因此完全可以來主持統戰部的工作,這樣一來李巖在統戰部的作用也就並不那麼不可或缺了,完全可以把李巖給解放出來,派到湖北去工作。

葉瑤瑱接着又道:“依我着這一次可以把李巖兄弟兩人都派到湖北去,因爲杭州這邊也不缺少他太長的時間。湖北戰區那邊雖然重要,到也不用李巖長期在那裡留,只要是把湖北事務都理順了,剩下的事情就可以交給李牟來做,這樣李巖就可以再回到杭州來。我想少則半年,多則一年的時間,也就夠了。”

商毅也沒想到,令自己左右爲難的事情被葉瑤瑱三言兩語就解決了,因爲也立刻舒心開懷,心情大好,忍不住在她臉上親了一下,笑道:“太好了,瑤瑱可真是我的賢內助。”

葉瑤瑱嫣然一笑,道:“現在時間緊迫,我看不如就在今天,把李巖兄弟夫妻都叫來,大家一起吃個飯,把所有的事情都定下來。”

商毅也點點頭,葉瑤瑱確實想得十分周到,現在李巖的妻子紅娘子擔任督師府的待衛長,實際就是保護商毅的妻妾,因此請他們來吃頓飯並不算什麼大事。反正中國人經常在酒桌上解決問題。

就在當天晚上,商毅請來了李巖、李牟兄弟,以及他們的夫人,設派了兩桌酒宴,自己和李巖兄弟一席,其他衆爲夫人一席。

在席間商毅也把自已的想法告訴給李巖、李牟兄弟,打算讓他們去湖北開展工作,李巖將在工作順利開展之後返回杭州,而李牟將會接替李巖,繼續在湖北工作。

聽了商毅的介紹之後,李巖立刻就答應了下來,而且還是十分高興的樣子。因爲自從李巖歸順了商毅之後,雖然很快就很到了商毅的信任,而且被委以統戰部主事的重任,妻子也被任命爲督師府的待衛長,幾乎是被視爲心腹。因此李巖也十分感激商毅的信任,而且在他心裡,己經認定了商毅是自己的明主,當然也想努力作出一番成績來,也不辜負商毅對自己的信任。

但在統戰部任職之後,李巖卻發現,能夠讓自己發揮的機會並不多,這到不是商毅有意壓制他,而是商毅在戰略戰術方面的能力太過突出,不管是江淮戰役,還是南京戰役,無論是戰略思路,戰前的安排佈置,戰爭中的指揮調度基本都是商毅一手包辦,到不是商毅不讓李巖插手,而是李巖自己都覺得很難有插手的餘地,只要照着商毅的意圖來完善,執行就行了。

儘管李巖把這部份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也受到了商毅的嘉獎,但李岩心裡還是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個獨當一面的機會,也能施展一下自己的才能。同時在這一段時間裡,李巖在浙江的軍政兩方面又都學到了不少新的東西,因此也頗有躍躍欲試,把新學到的東西發揮出來。

這一次商毅打算派自已到湖北戰區去開創局面,正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儘管李巖也知道,這項任務十分艱難,但既然李巖己經認定了商毅,自然也希望能夠在商毅的集團中幹出一番成績來,這樣的機會當然不能錯過。就算是在湖北打開局面之後,再回到杭州來工作,那也和以前大不一樣了。

而李牟的想法就更簡單了,因爲自從他們兄弟舉義以後,他就一直都是李巖的助手,他自知李巖的能力遠強過自己,到也沒有怨言,因此這次跟隨李巖一起去湖北,也是理所當然的。而且商毅也說得很清楚,李巖在湖北戰區工作,只是暫時的,還會回到杭州來,而自己將在湖北戰區接替李巖的工作,那麼也終於有機會獨當一面了。在追隨商毅這一點上,李牟的想法也和李巖一樣,現在有建功立業的機會,自然也不會錯過了。

見李巖兄弟都願意去湖北上任,商毅自然也十分高興,隨後商毅又向他們詳細交待了這一次在湖北地區打開局面的原則,從李定國發回的報告中,商毅也看出湖北的情況和浙江、山東、江淮都有很大的不同,更接近於後世的開僻敵後根據地局面,因此除了抵抗清軍的軍事進攻以外,重點就在於積極廣泛的發動農村的居民,在有些時候,需要釆用一些過激一點的手段才行。

李巖在李自成的帳下效力的時候,最大的功績就是勸李自成收隴人心,爲李自成編出“闖王來了不納糧” 的兒謠。儘管在方法上,李巖仍絲沒有脫離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的範圍,但在爭取得到農民廣泛的支持這一思路上和商毅的思想是一致的。而商毅和李巖的不同之處在於,他有後世那一段歷史時期中,十分豐富的發動、組織動員農民的經驗,並且十分清醒認識到,農民的核心問題,實際就是土地問題,只有解決好了土地分配,商家軍就能夠得到農民的廣泛支持。

在這一點上,李巖也對商毅也十分佩服,因爲“不納糧”只是解決表面問題,甚致對一個政權來說,是一種危害,因爲“不納糧”就意味着沒有穩定收入來源,只能靠掠奪來維持,而大順軍的敗亡,也和執行這一政策有重要的關係。而商毅的方式是直接解決本質問題,就是讓農民擁有自己的土地,其他的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商家軍能在浙江迅速立足,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天,商毅正式下令,任命李定國以九師師長兼任湖北戰區最高行政官,李巖爲政治部主任,李牟爲九師參謀長,隨同九師的二十團、二十二團一起,登船出發。

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142章 海警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265章 變數(上)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148章 新政(一)第19章 政治平衡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02章 備戰(四)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92章 返航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34章 迎頭痛擊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78章 力挽狂瀾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43章 拿人墊吧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82章 下獄(上)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52章 山東巡撫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122章 造船(上)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35章 南歸(上)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27章 追擊第122章 造船(上)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6章 家事! 公事!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80章 出兵(上)第180章 出兵(上)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85章 地雷陣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147章 對策
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142章 海警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230章 暗流涌動(二)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272章 長城定蒙(一)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三章 中荷決戰七第375章 文萊歸降(下)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265章 變數(上)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148章 新政(一)第19章 政治平衡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77章 鄭成功起兵(上)第336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二)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102章 備戰(四)第350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一)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92章 返航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34章 迎頭痛擊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78章 力挽狂瀾第242章 訪歐之旅(六)第43章 拿人墊吧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82章 下獄(上)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21章 北方大變(下)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52章 山東巡撫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122章 造船(上)第390章 中荷決戰(八)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35章 南歸(上)第8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五)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27章 追擊第122章 造船(上)第218章 另一位宗師(下)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6章 家事! 公事!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80章 出兵(上)第180章 出兵(上)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85章 地雷陣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15章 風雪中的南京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147章 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