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

?不過商毅也知道,想要全面走向海洋不是在幾年內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殖民印度,更是一個遙遠的計劃,就連英國東印度公司是否決定與自己合作,都是未知,畢竟在另一時空裡,英國商船來到中國,己經是下一個世紀的事情了,現在自己做的,只不過是爲將來做一些鋪墊,至於用不用得上,什麼時候能夠用上,只能聽天甴命了。?

因此在布萊克和漢斯離開了杭州之後,一切很快就又恢復了正常,商毅的注意力也全部都放到備戰發展的工作上來。?

而過了幾天之後,商毅也收到消息,征討薩摩藩的船隊既將乘勝歸來了。?

在一個月以前,亞莉桑徳拉代表商毅,和島津光久簽定了講和的協議,因爲雙方都不能代表本國政府,因此這份協議只能以簽定的地點來命名,稱爲[鹿兒島條約]。而這個條約在若干年後也飽受爭議,有人認爲這是商毅在稱雄東方的過程中,實際與外國簽定的第一個條約,因此在前面加上了“中日”二個字,但也有人認爲這根本就不能算是一個條約,頂多只能算是一份比較特別一點的文件。?

亞莉桑徳拉當然不會知道未來的這些爭議,這時她己經把整個薩摩半島地區都洗劫一空,?同時還抓獲了近五萬的人口,?而且大部份都己經轉運到了琉球島上。在和島津光久簽定了條約,同時又收到了薩摩藩的第一批賠款的白銀之後,立刻帶着剩餘的人口物資,己及所有的軍隊,只用了三天時間,分批撤離了九州島,回到了琉球島。?

得知明軍己經撤退之後,島津光久也總算是鬆了一口氣,不管怎麼說,這場噩夢算是結束了,但等他帶着剩餘的家老大臣返回鹿兒島的時候,卻發現經過薩摩藩兩百多年經營的鹿兒島城幾乎己經是一片廢墟。?

主城鶴丸城基本被全毀,只剩下一點殘轅斷壁,而鹿兒島城的幾個有錢集中居住的町區也被放火燒光,曾經居住着十幾萬人口的大城,這時只剩下數百居民,其餘不是躲逃進山裡,就是被商家軍抓走,所有金銀玉器等小巧值錢的東西也被一掃而空,而一些粗大笨重的東西側全都被砸毀,除了少數平民居住的房孑以外,幾乎沒有一件完整的東西。?

看到這樣的場面,島津光久幾乎是欲哭無淚,薩摩藩的損失,己經不能用元氣大傷來形容了,而且把所有的元氣都耗得一乾二淨了。?

不過悲痛歸悲痛,善後的事情還是要做的,島津光久一面命人去招集逃難的人口,淸查損失,一面也命人上報幕府將軍徳川家光,當然是不能說自己是簽定了賠款條約才使商家軍撤退,而是說經過了一番苦戰之後,終於打敗了明軍,但自己也遭受到重大的損失,因此請求德川家光免去自己今年赴江戶侍奉,並給予薩摩藩必要的援助。?

其實曰本才巴掌大點的地方,有一點屁事就會立刻傳得全島都知道,何況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德川家光和其他的大名早就得到了消息,只是商家軍的動作太快了,前後不到一個月,就從九州島上撤軍,令德川家光和其他大名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因此島津光久的公文傳到德川家光的手裡的時候,這一戰基本的情況德川家光已經知道了。?

見到了這個時候,島津光久還要充胖子,隱瞞賠款講和的事實,徳川家光也覺得十分好笑,同時心裡也暗爽不已,因爲在消滅了大阪的豐臣秀賴之後,德川幕府的首要威脅就是薩摩藩,?三代德川將軍都在想方設法削減薩摩藩的實力。但幾代的島津氏也都十分狡猾,始終不給幕府削減自已的藉口。因此在這個時候,薩摩藩的領地俸祿爲七十七萬石,在日本各大名中,僅次於加賀藩前田氏的一百零二萬石,名列第二。?

而這一次薩摩藩不知爲什麼,居然去主動遭惹明朝,結果被明軍打得極慘,連琉球也丟了,也徹底淪爲二流的大多,因此在也不能成爲幕府的危脅了,德川家光的心裡,自然是無比高興。當然還是假惺惺的故作姿態,表示對薩摩藩的同情,也應島津光久之請,免去了他今年到江戶的伺奉,同時還把薩摩藩的奉祿增加了五萬石,由七十七萬石增到八十二萬石,以示對薩摩藩的援助。並且還表示,自已一定會爲薩摩藩出頭,以國書的形式質問明朝,無故進犯薩摩藩的行爲。?

島津光久當然知道,什麼國書都是狗屁,但也放心了不少,因爲他最怕的就是德川幕會趁着這個機會進一步削弱薩摩藩,落井下石,現在看來德川家光還沒有這種打算。?

不過就是這樣,薩摩藩的損失也是十分巨大的,不僅被掠奪走鉅額的財富,丟失了一個主要的財政收入來源,僅藩內的人員損失,連士兵加居民,己經接近了十萬,而且絕大部份都是輕壯年,在薩摩半島地區,幾乎看不見十五到二十五的年輕女人。僅就人口來說,沒有二三十年,是恢復不了的。同時還欠下一屁股債。?

現在鹿兒島城也算是基本完了,而且島津光久也無錢重建,因此與衆家臣商議之後決定,將都城遷移到加治木城去,過了一個月的佈置之後,薩摩藩也總算是在加治木城安定了下來,開始了劫後餘生的生活。?

而終於緩過了這一口氣的島津光久,也招集幾位重要的家老、家臣新納原忠、樺山久孝、長裕義行、平田宗次郎等人聚議,下一步的打算。?

島津光久道:“這次被明軍攻到鹿兒島,實在是我們薩摩藩的奇恥大辱,這個仇我們薩摩人一定會牢牢記住,無論是過十年,還是過二十年,我們一定要報。”?

樺山久孝道:“但本藩現在己元氣大傷,又失去了琉球這個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想要報仇,又談何容易呢?除非我們能夠收回琉球,或許還有希望。”?

長裕義行搖了搖頭,道:“想要收回琉球,也不容易啊,你們也都見到了明軍的船隊,根本不是我們所能夠匹敵的。水戰靠的是戰船和火炮,不是靠拼命就能打勝的,我看就是集中全曰本的水軍力量,也無法戰勝明軍。”?

經過了這一戰之後,薩摩藩的衆將也都終於眀白了真正的戰場是什麼樣子,而商家軍的強大,也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像,因此一個個都傲氣盡失,說話的口氣也綿軟了許多。?

見其他人都無語了,島津光久也知道今天又商議不出個什麼結果來,因此也覺得意興瀾珊,於是宣佈散席,準備回後宅去喝酒解愁。但等衆人都走了以後,家老新納原忠卻又轉了回來,叫住了島津光久,道:“主公,請留步。”?

島津光久也覺得有些奇怪,道:“原忠,你有什麼事嗎?”?

新納原忠道:“主公,臣到是想了一個辦法,不僅能夠收回琉球,同時還能報這次戰敗之仇。”?

島津光久聽了,不禁精神一振,道:“原忠,快說,你有什麼辦法?”?

新納原忠道:“現在看起來,就是本藩完全恢復如初,恐怕也不是商毅的對手,何況是現在,因此想要報戰敗之仇,除非是集中全日本的力量才行。”?

島津光久皺了皺眉,苦笑了一聲,道:“集中全日本的力量,那不就是和明朝全面開戰了嗎?我們日本國小民寡,怎麼可能是明朝的對手呢?當年太閣的教訓,不要忘了。”?

新納原忠搖了搖頭,道:“這一次的明軍,本來就是商毅的私人自爲,因此我們只對商毅作戰,而不是整個明朝,而且現在明朝正和北方的滿族激戰,也未必會來管我們與商毅之間的戰爭。”?

島津光久道:“就算是這樣,但除了幕府將軍之外,誰又能夠號招全日本共同去對付商毅泥?而德川家光那家光,看我們的笑話還不夠,他和商毅又沒有仇,又怎麼會號招全日本去和商毅作戰呢?”?

新納原忠道:“德川家光和商毅雖然沒有仇,但主公不要忘了,徳川氏的心腹大患,正在浙江定居,而且就是在商毅的管轄區內。”?

島津光久怔了一怔,道:“原忠,你是說阿薰公主她們嗎?”?

日本商團雖然是由薩摩藩安排去中國的,但他們的底細,在藩內也只是少數人才知道,當然新納原忠就是這少數人之一。?

新納原忠道:“正是,只有阿薰公主,才能令德川家光招集全日本的大名,與商毅爲敵,而我們薩摩藩纔有機會報這戰敗之仇,同時還能奪回琉球。”?

島津光久遲疑了一下,道:“本藩當年曾受太閣大人重恩,和今又怎麼能夠出賣太閣大人唯一的血脈呢?”?

新納原忠道:“成大事者不當拘泥於小節,而且這是我們唯一的機會了,否則我們薩摩藩將永無翻身之日,因此孰重孰輕,還請主公三思。”?

島津光久又沉吟了好一會兒,才道:“原忠,你讓我好好想一想吧,但這件事情,不要讓其他人知道了。”

第123章 造船(下)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163章 通商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16章 皇室私密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91章 逼宮第309章 宣戰(下)第181章 出兵(下)第80章 洋人(上)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269章 召見第37章 新武器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87章 挑戰第36章 編制民團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91章 南京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308章 宣戰(上)第268章 變數(四)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103章 海商(上)第183章 下獄(下)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29章 授藝第307章 民意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119章 海盜(三)第84章 游擊戰(三)第45章 戰後總結第20章 浙江巡撫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2章 清廷(下)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
第123章 造船(下)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163章 通商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156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二)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16章 皇室私密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253章 孝陵—享殿(下)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216章 參政院(下)第295章 軍隊糸統第304章 曰本內戰爆發(下)第122章 開封戰役(二)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51章 二次進攻(下)第91章 逼宮第309章 宣戰(下)第181章 出兵(下)第80章 洋人(上)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269章 召見第37章 新武器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87章 挑戰第36章 編制民團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91章 南京第153章 進攻廣東(一)第269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三)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25章 南京風雲(一)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46章 會見鄭芝龍(上)第308章 宣戰(上)第268章 變數(四)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103章 海商(上)第183章 下獄(下)第310章 御駕親征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29章 授藝第307章 民意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119章 海盜(三)第84章 游擊戰(三)第45章 戰後總結第20章 浙江巡撫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21章 進攻浙江(三)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2章 清廷(下)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112章 守關之戰(二)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