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南京使臣

就在商毅回到杭州的第二天,吳甡和盧九徳一行迎接遺詔、玉璽的人員,也到達了杭州。

接到通報之後,商毅立刻下令,在杭州隆重的接待了吳甡一行,當然朱媺娖、朱媺婕、王徳化、沈揚、曾化龍、孟宏恭等人也全都隨他一起出迎。

吳甡就在北京爲官,而盧九德也在北京幹過許多年,因此對出迎的衆人都不陌生,一見之後,也就基本能夠斷定,商毅所說的遺詔是不可能說謊的。

雖然兩人都是各懷心事,但首先參見了兩位公主,當然見面之後,都放聲大哭,結果也惹得朱媺娖、朱媺婕也哭泣不止。而商毅等衆人也只好裝腔作勢的陪着哭了一會,然後勸住兩人,又叫宮女送兩位公主去休息。這才又帶着兩人,去看了崇禎的遺詔和玉璽,當然按照常理,吳甡和盧九徳現在是不能看遺詔的內容,不過能夠確認玉璽是真貨不假,於是又是一陣痛哭。

好不容易等這一切程序演完之後,商毅才下令大擺盛宴,爲南京的兩位上差接風,在宴席間,商毅才把自己到北京一行以及崇禎傳下遺詔的經過,當然還有吳三桂引清軍入關的事情等等,都詳細的講說了一遍,當然隱瞞了搶到鉅額財富的事情。吳甡和盧九徳也聽得目瞪口呆,沒想到商毅真有這麼大的膽子,不但敢率軍北上勤王,還敢主動進攻北京。而且還是二次進入北京。

聽完了商毅的講說之後,吳甡立刻舉杯向商毅,道:“當日反賊勢大,滿朝具驚,朝廷下詔命天下兵勤王,卻無人響應,但只有以恆一人敢率軍北上,深入京師重地,實在是愧殺我輩。真是一身是膽,令人可敬可佩,若我大明的武將都有以恆的膽識,也斷不會到此地步,曰後朝廷中興,收復失地,全在以恆身上。本官當敬以恆一杯。”

商毅也舉杯回敬道:“在下能有今日,全是閣老當初薦舉提拔,當日南下,如果不是閣老賞識,那有末將今日,閣老之恩,末將末齒難忘。”

吳甡聽了,也微微一笑,兩人各自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而另一邊盧九徳也大爲安心,雖然沒有現在看到遺詔的內容,但剛纔也聽商毅講了,北京城破之後,太子三人都被李自成所抓,他兩次攻入北京,都沒用救出太子等三人,想來這兵荒馬亂的時候,三個十幾歲的小孩子,又是一向養尊處優,怎麼能生存下去,現在八成己是凶多吉少了。沒有太子等三人,自然也就沒有人能威脅到朱由崧的位置,因此盧九徳也終於放了心,然後也誇講了商毅幾句,同時兩個人也催促商毅,儘快保護遺詔和玉璽、公主到南京去,好向天下宣佈遺詔的內容,以安人心,商毅當然也是滿口答應。這個酒宴也是盡歡而散了。

宴會結束之後,商毅給他們安排下住所,讓他們一行人休息。而就在當晚,商毅來到了吳甡的住處,以述舊爲由,和他私下商談。

因爲在酒席宴間,兩人那一番對話,互相心裡都有數了,吳甡也早料到商毅來,因此一直也在等着。其實吳甡這次到杭州來,包括提出這個建議,都是另有一番目地的。

北京被攻破的消息傳到南京之後,南京朝廷爲立福立潞立桂,鬧得沸沸揚揚,東林黨人都表現是十分活躍,只有吳甡一改初到南京時鋒芒畢露,收斂了許多,很少主動發表什麼意見。吳甡雖是內閣大學士,督師,但北京朝廷一滅,這些都成了虛銜,因爲吳甡督師的時間也不長,沒有陪養出自己的嫡系力量,原來的部下黃得功、劉良佐等人也都投到了馬士英那邊。而現在的實際權力,都在南京官員手裡。

雖然在名議上,商毅還是吳甡的部下,但吳甡心裡清楚,自己根本管不住商毅,但吳甡還不能讓別人知道這一點,在表面上還要維持着自己能夠調動商毅的樣子,因此只有這樣,吳甡才能夠在新朝中立足,因此在當初馬士英和江淮四鎮宣佈擁立朱由崧時,有人建議調商毅率軍入南京與其抗衡,但吳甡馬上站出來反對,就是怕自己這點底細被泄漏了。

但吳甡心裡也知道,時間長了,肯定是瞞不過去的,因此這次到杭州來,吳甡根本就不關心遺詔的真假和內容,而主要是希望和商毅達成一個協議,互相扶持,互惠互利。因爲吳甡也相信,現在的商毅同樣也需要一個能在朝中幫他說話周旋的大臣。這樣的結盟,對兩人都好。

因此兩人見面之後,吳甡道:“以恆,要是朝廷當日早調你率軍救援京師,也不會落到如今這番田地,實在是令人嘆惜啊。”

商毅當然聽得出吳甡是話裡有話,道:“可恨當時都是陳演、魏藻德這批無能之輩把持朝政,不僅害了先帝,同時也害了大明江山,若是當時閣老在朝,也斷不會出現這般結果。”

吳甡心中一動,看來商毅果然是很上路,於是又道:“事情都己經到了這個地步,還說這些有什麼用,只是現在我大明只剩這半壁江山,北面又有流寇、北酋虎視眈眈,我素知以恆善能用兵,驍勇善戰,因此以後還需要以恆多多盡力,日後這中興第一功,非以恆莫屬。”

商毅道:“閣老太過講了,末將爲國盡忠,自當萬死不辭,只是恕末將直言,現在朝中朋黨相爭,互相爭權奪利,而福王監國又闇弱無察,怕只怕大將征戰於外,而權臣進饞於內,倒頭來落得個不得善終,豈不冤枉,因此末將心中,也是十分惶恐啊。”

吳甡點了點頭,慨然道:“以恆請儘管放心,朝中雖有小人,但君子猶在,小人雖爲禍水,但有君子可做堤壩,俠其不致爲害,也絕不會讓以恆受小人中傷。”

商毅搖了搖頭道:“小人固然難纏,但所謂正人君子,恐怕也未必真能持正,史尚書到是真君子,只可惜太迂直了,因此滿朝之中,末將能使得過的,也只有閣老一人而己。”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吳甡也明白商毅的用意,他只是想和自己結盟,但並不想和整個東林扯上關係,雖然吳甡對商毅說東林黨未必真能持正,覺得有些刺耳,但這樣反而更好,自己在東林,甚致在南京朝廷的地位,就顯得更爲重要了,因此也正色道:“好,只要有老夫在朝中一日,必會全力爲以恆抗掙,請以恆儘管放心。”

商毅也正色道:“有閣老這一句話,末將自然也就再無疑慮了。”

儘管在另一時空裡,吳甡在這個時候己經退出了政治舞臺,但商毅和吳甡同事過一段時間,加上歷史的評價,也知道和史可法、錢謙益相比,吳甡在政治的見解,施政能力,靈活度等方面都要比他們強得多。商毅當然清楚,雖然自己不想參與朝中的鬥爭,但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得了,這次王維如出任浙江巡撫,也就是一個例子,因此如果真的和吳甡結成同盟,在朝中有一個得力的同盟者,宮裡又有王德化,到是可以爲自己減去許多麻煩。

隨後商毅拿出兩份遺詔,請吳甡過目。第一份的內容基本都在吳甡的意料之中,第二份到讓吳甡有些意外,不過看完之後,吳甡笑道:“原來如此,到是要恭喜以恆了。”

商毅也道:“此事還請閣老幫忙維持。”

吳甡大笑道:“好說,都包在老夫身上。”

第二天,商毅就開始做進京的準備,其實他從山東回到杭州之後,就己經開始着手準備了,現在各項工作也都差不多少。因此商毅也決定,就在三天以後動身。

而在商毅去蘇州期間,隨船隊一起到港的日本朱印船也和商家軍達成了交易,將所帶的珫磺、鐵、銅還有六十柄日本刀,都買給商家軍。

商毅回來之後,大野殿守又親自來拜見商毅,同時送上了一把上品日本刀,百兩黃金,還有一些貴重的禮物,一來是感謝商毅購買了大量的貨物,另一方面也是請求商毅能夠允許他們在杭州多停留一段時間,好讓他們將其他的貨物賣完,另外也還想在杭州購買一批貨物運走,因此也想請商毅允許他們上岸居住。

日本人提出的這個要求也很合理,而且商毅也希望與日本建立貿易來往,因此想了一想之後,也答應下來,只不過強調他們要尊守中國的法律,否則必將嚴懲,然後就安派人員去幫他們張羅住處去了。

商毅對別的東西到不在意,但對曰本刀卻十分喜歡,在後世,商毅也練過日本刀,知道雖然日本刀的刀身窄而細長,看上去似乎輕很脆弱,其實入手感很重,而且韌性很強,可以和棍斧一類重武器硬碰,也不用擔心被拆斷。既可做劍刺,也能用於砍、劈,而且因爲刀身略帶弧度,因此在砍、劈時殺傷力極大。而且大野殿守送給商毅的這柄刀屬於上品一類,一般是不作出口,就是在日本國內,也只有大名、家老、大臣一類的人士纔有資格使用。其價值至少在數千兩白銀。

商毅穿越帶的軍刀在一定呈度上也吸收日本刀的優點,只不過軍刀太短,單拉獨鬥到就可以,但在戰場上使用起來很不應手,雖然商毅基不不用親自上陣殺敵了,但就是當指揮刀用,也不夠氣派。也這把曰本刀到是正合他使用。因此也不客氣的禮物都收下了。

第149章 新政(三)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288章 計劃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163章 通商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49章 收復青州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142章 提案(上)第205章 北上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章 喜迅(下)第92章 返程第242章 勸降第280章 辭職(上)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66章 新法令(上)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38章 軍歌第134章 勸說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94章 勸降(下)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54章 水上進攻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17章 海盜(一)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149章 新政(三)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334章 突襲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143章 提案(下)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81章 出兵(下)第199章 廷議(下)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67章 新法令(下)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
第149章 新政(三)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217章 朱由崧升朝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288章 計劃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40章 皇太后的煩惱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163章 通商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51章 驚動了官府(下)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243章 身陷囹圄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49章 收復青州第28章 管理戰俘(上)第192章 玻璃器皿(下)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142章 提案(上)第205章 北上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章 喜迅(下)第92章 返程第242章 勸降第280章 辭職(上)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66章 新法令(上)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185章 火燒鶴丸城第138章 軍歌第134章 勸說第89章 騎軍對戰(下)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94章 勸降(下)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54章 水上進攻第227章 排華事件(二)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17章 海盜(一)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25章 江北之爭(二)第149章 新政(三)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339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五)第21章 隆興堂覆滅(上)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334章 突襲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317章 攻佔九州島(六)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143章 提案(下)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11章 深夜靜思第181章 出兵(下)第199章 廷議(下)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67章 新法令(下)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