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洋人(下)

如果商毅會說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甚至是荷蘭語,都不會讓人太覺得驚訝,畢竟現在能說這三種語言的中國人還是有的。但能說法語的中國人,別說是這三個老外,就是林之洋也覺得不可思議,他雖然不會說西班牙語或葡萄牙語,但還是聽得懂一點的,知道商毅說的並不是這兩種語訁。

而周少桓、童大勇、成進更是驚得差一點連下巴都掉下來了,雖然他們知道商毅會許多稀奇古怪的東西,但沒想到連洋話也會說。

原來那個黃毛叫拉里*斯科拉,紅毛叫貝尼克斯*阿隆索,都是葡萄牙商人,現在在澳門做生意,和林家有較深的商業來往,是和林之洋一起到兗州來談生意。而洋和尚叫旺熱*阿科尼亞,是尼德蘭(即比利時)人,果然是一位傳教士。這一次是天主教總舵派到中國來工作,要上北京去找中國分舵的舵主,著名的洋和尚湯若望報到,因此和他們隨行。

有了共同的語言,三個老外也十分高興,雖然商毅的法語說得不如英語利落,但至少也比紅毛阿隆索的中文水平要高不少。因此幾個人立刻談到一起,這時商毅也不得不把自己編好的那段瞎話說了出來,同時又加上了自己的法語是跟一位傳教士學的等等。

其實商毅的話裡還是有許多破綻,但他會法語卻是事實,而且還說得頗爲流利,沒有三五年的練習, 是達不到這個水平的。阿隆索學了三年的中文,寫字看書免強還能對付,但說出來的漢語還是外國人聽不懂,中國人聽不明白。因此幾個人對商毅編的這段事世都沒有深究。

林之洋雖然有些奇怪,商毅好像對洋人很感興趣的樣子,一下就能和洋人談隴去,但也沒有打饒他們,應付了幾句之後,就去督促裝車去了。只留下他們四個人談話,

而阿科尼亞聽說商毅的法語是跟另一個天主教傳教士學的,而且剛纔又看見商毅劃十字,立刻兩眼發光,立刻問商毅,那個並不存在的洋和尚除了教他語言之外,還對商毅說了些什麼?有沒有告商毅主的福音什麼的。顯然是把商毅當作一個可以發展的對像。儘管商毅向他直言,自己雖然聽那位神父講過主的福音,但明確表示,自已是無神論者,但阿科尼亞雖然露出了一絲失望的神情,卻顯然還沒有放棄的意思。洋和尚對信仰的執着和追求精神確實直得學習。

商毅見洋和尚還不依不饒,趕忙把話題拉開,問斯科拉和阿隆索是做什麼生意的,得到的答案和林之洋一樣,什麼生意都做一點。商毅也不僅苦笑了一下,其實這個時代的中外海商都一樣,說白了就是國際倒爺,從歐洲到亞洲,來回倒騰東西。當然歐洲海商通常也會兼職做海盜。

斯科拉和阿隆索到不愧是商人,一聽商毅這樣問,立刻打蛇隨棍上,趕忙問商毅道:“千總閣下,您是否有什麼地方需耍我們爲悠效勞的嗎?”

商毅點了點頭,道:“我需要火槍,大量的火槍。你們能夠弄得到嗎?”

兩個老外互相看了一眼,斯科拉立刻道:“閣下是需要火繩槍嗎?”

商毅搖了搖頭,道:“不,我需要的是燧發槍。而是不是老式的隧發槍,至少也該是亨利四世的時代,馬漢製出來的那種新式的燧發槍。你們能夠弄得到嗎?”

兩個老外又互相看了一眼,顯然對商毅這麼熟悉歐洲歷史感到非常意外。

燧發槍,實際就是利用撞擊燧石的方式進行點火射程的火槍。儘管和火繩槍相比,燧發槍的發射戌功率要低一些。但優點卻更多:因爲不僅不用擔心夜晚有燃燒火繩的光和火繩獨特的氣味暴露目標,而且射速更快、口徑更小、槍身更短、重量更輕、後坐力更小、射程更高等。因此相比之下,燧發槍還是比火繩槍要先進一些。

而商毅提到的馬漢,是十七世紀初期,一位法國著名的槍械製造師,他對舊式的燧發槍進行了重大改進,研製出更可靠、完善的擊發發射機構和保險機構的燧發槍,也是當時性能最好的槍。法王亨利四世爲此特意召他進宮,充任貼身侍從,專門爲宮廷製造槍械,到十七世紀中期,這種新式的燧發槍已廣泛裝備法國軍隊,後來也被各國仿製和採用。法國能取得三十年戰爭的勝利,使用這種新式的燧發槍也是成功的原因之一。

商毅自然知道,在這個時代,歐洲的槍炮製造水平絕對在中國之上,弄幾支新式火槍來進行山寨,遠比靠自己摸索要快得多。在後世,直接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也是快速縮短雙方差距的一個好方法。反正這個時代也不存在盜版一說。

斯科拉和阿隆索又互相嘀咕了幾句,過了一會兒,阿隆索才道:“千總閣下,老實說您的要求確實非常難辦,但我們還是會努力滿足您的要求,不過需耍一點時間,讓我們想想辦法?”

商毅也點點頭,他當然也知道,西班牙、葡萄牙仿製這種新式燧發槍的時間還不到十年。自己就想買到,顯然不太現實,他也只是保着試試看的心理。只能夠買到舊式的隧發槍就以經很滿意了。於是道:“這個當然可以,過幾天我再來找你們。”

這時糧食裝車總算都完成了,銀子也以經準備齊整。林之洋也走了過來,向商毅稟告,糧車可以開始起運了。商毅知道這件事也瞞不住他,而且一但談成之後,在那裡交貨付錢,還需要他的幫助。因此也直言不諱,告訴林之洋,自己想向兩個老外買一批火槍。當然理由也是光明正大,這是爲了對付滿淸韃子。

雖然火槍也算是違禁物品,但私下裡向洋人買槍,在東南沿海一帶並非什麼了不得的事情。只不過許多中國人不懂行,經常當了冤大頭,被洋人拿老式的火繩槍來糊弄。事實上林家自已就有一支六十多人的火槍隊,用來保護商船。因此林之洋一點也不覺得意外,並且一口承諾,一但雙方談成,交貨付錢的地點,可以由他來代辦。

雙方談好之後,才各自告辭。商毅立刻帶着周少桓、童大勇、成進和士兵們,押運着糧車來到了巡撫衙門。儘管這時夜以很深了,但登萊軍和兗州軍的衆將們,全都在衙門裡聚集了。看着這滿滿一屋子的人,商毅也嚇了一跳,今晚這是幹嘛,是要開PATTY嗎?但想歸想,還是上前向曾化龍交令。

原來真不出商毅的預料,魯王不肯發放錢糧勞軍的事情,以經從魯王府傳了出去,而且以經傳到了軍營裡,並且迅速蔓延開了。一時之間全軍都人心惶惶,流言四起。曾化龍和王應泰聽到風聲之後,立刻宣告全軍,兗州府裡的糧食並不缺乏,沒有魯王府的錢糧,也能維持下去。同時又向全軍保證,明天就給全軍發放十五天的糧草。

得到了兩位巡撫大人的保證之後,士兵們的不安情緒總算是被暫時壓制下去了。而曾化龍還是不放心,萬一到了半夜裡又鬧起來了呢?打聽到商毅那邊正在裝車,糧食馬上就能運到。於是曾化龍立刻建議,招集全軍的主要將領到巡撫衙門來,親眼看一看運來的糧食,好讓他們徹底安心。

其實雖然得到了兩位巡撫的承諾,不少還是半信半疑,有人就認爲,這是上面再使“拖”字決,拖一天算一天,拖一會算一會。由其是幾個知道底細的武將,更是抱定了這種心裡。因此聽說來看糧食,雖然是半夜裡,但也立刻都趕來了。

兩位巡撫帶領着衆將來到衙門的大院裡,只見院子裡以停滿了糧車,曾化龍道:“各位將軍,你們都去看一看吧,是不是真的糧食。”

衆武將呼拉一下全都撲向了糧車,這個捶兩下,那個推一下,有不少人還怕袋子裡面有假,裝的是砂石一類的東西來騙自己,因此將糧衾撕開了一個小口,把手伸進去抓了抓,果然抓出來的都是糧食。這時衆將才安心,紛紛回來。

而這時商毅也把裝銀子的四個箱子也擡了下來,在曾化龍和王應泰面前打開,果然裡面裝着的,都是雪花白銀。

曾化龍指着箱子,道:“你們都看到了吧,這銀子就是等打退了流寇之後,賞給立功的將士們的,現在你們就都該放心了吧!各人都回去休息,並且好好安撫士兵,準備明天的戰鬥。等明天一早,我就會派人把糧食送到各軍的營房去。”

見錢糧都擺在了眼前,衆將這才完全放下心來,也紛紛向兩位巡撫告辭,各自都回各自的營房去了。連商毅同樣也告辭走了。

等衆將都退出之後,曾化龍和王應泰也都長長出了一囗氣,總算是吧全軍給穩定下來了。

王應泰揮着袖子,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道:“真是謝天謝地呀,神佛保佑,這一關總算是熬過去了。”

曾化龍同樣也是鬆了一囗氣,但馬上就想到,雖然糧食的問題,總算是解決了。但城外的流寇又怎麼辦呢?打不退他們,兗州城的危機同樣不完全解除啊。

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271章 妙手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271章 不解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72章 勸進(上)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97章 決議南征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一章 安撫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52章 談判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88章 勸降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19章 政治平衡第181章 出兵(下)第97章 遷移(四)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31章 山東大捷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72章 清廷進京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92章 勸進(下)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56章 火船(二)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81章 總結作戰第52章 派遣內應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2章 荒鎮怪客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280章 辭職(上)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28章 許婚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145章 新年(下)第177章 鹽場(下)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56章 重新整編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402章 北境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
第203章 徵薩艦隊歸來(上)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271章 妙手第83章 進攻黃州(四)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271章 不解第219章 渡過鴨綠江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72章 勸進(上)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97章 決議南征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一章 安撫第129章 接見鄭成功第152章 談判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88章 勸降第129章 驅民作戰(上)第19章 政治平衡第181章 出兵(下)第97章 遷移(四)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80章 進攻黃州(一)第31章 山東大捷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72章 清廷進京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242章 血與火之夜(一)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394章 荷蘭求和(三)第136章 各有打算第192章 勸進(下)第214章 大清時報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56章 火船(二)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81章 總結作戰第52章 派遣內應第231章 清廷滅亡(三)第210章 東林分裂(下)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12章 荒鎮怪客第184章 薩摩之戰(五)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125章 懷遠阻擊戰(三)第280章 辭職(上)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28章 許婚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81章 大西軍出戰(一)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145章 新年(下)第177章 鹽場(下)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56章 重新整編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71章 火拼左良玉(三)第194章 整編軍隊(上)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402章 北境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