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

龍嘯大明

雖然洪承疇決定,等回到北京之後,一定去找一找西洋傳教士們,看看他們是否真的有這種可以遠視的工具,因爲他知道,清軍攻入北京之後,原來那批傳教士並沒有離開北京。但現在想這些都沒有用,遠水解不了近渴,因此洪承疇想了想,對多鐸道:“豫親王,我看還是派幾個人到來面去看看。”

多鐸點了點頭,雖然他也知道,這個時候派人上前,和送死也差不了多少,但現在也沒有別的辦法,總不能這麼瞎撞下去,因此立刻派出三隊士兵,毎隊二十人,讓他們摸到商家軍的陣地前,去看一看商家軍的陣地是什麼情況,同時還了解一下,商家軍有多少火炮。當然也許下了重獎,活着回來後,毎人重賞白銀二百,升三級,如果戰死,撫卹家屬五百兩,子女世襲官職。

帶着多鐸許諾的重獎,這三隊士兵也冒着炮火出發,但在他們回到清軍的陣列之前,多鐸也只能耐心的等待着。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多鐸和洪承疇只覺得度秒如年,因爲他現在根本看不清商家軍的陣地情況如何,但卻可以看到自己的陣地中不斷髮生着爆炸,炮手們也在陸繼死亡,己有十餘門火炮被敵方的炮火催毀,因此也看得十分揪心。

這時己是五月中旬,雖然是小冰河期,但南方的氣候依然又熱又悶,加上多鐸現在心裡焦急不安,更是覺得燥熱難耐,索性將頭盔都摘了,露出光亮的禿頂,一邊擦着汗,一邊在指揮台上來回奔走。而洪承疇雖然也熱得滿頭大汗,但還免強讓自己保持着心平氣和,一會看看遠處的敵軍,一會又看看自己的陣地,強自裝出一付不動聲色的樣子來。

過了將近三十多分鐘之後,派出去的三個小隊才陸續都回來,但出發的時候是六十人,但回來的只有二十七個,有的是在途中被炮彈砸死,也有的是太靠近商家軍的陣地,結果被商家軍的阻擊手打死。不過多鐸對他們的傷亡數字並不感興趣,現在急需要知道的是對方的陣地情況如何?

但得到的結果卻令多鐸相當的失望,居探查的士兵們說,商家軍的炮兵陣地幾乎沒有遭到什麼打擊,因爲自己的火炮發射出的炮彈絕大部份都無法打到對方的陣地裡,就是打到,造成的損失也不大,而另一點就是對方的火炮數量遠比自己的要多,至少也在二百門以上。

三個小隊回來,報告的結果都是大同小異,多鐸也基本能夠確認,現實就是如此,雖然多鐸也十分意外,商家軍中居然會有這麼多的火炮,實在有些難以想像,但他也明白和商家軍拼火炮,自己顯然不是對手。因此多鐸趕忙和洪承疇商量,下一步該怎麼辦?

洪承疇想了一想,道:“豫親王,現在看來只憑火炮,我們是無法取勝,我看不如雙管齊下,首先將射程不足的火炮全部推前,力爭都能打到商家軍的陣中去,然後派大隊人馬,強攻商家軍的陣地。”

多鐸點了點頭,洪承疇說的也有道理,否則這樣對轟下去,自己還是吃虧的,不如就此展開強攻,試一試效果。因此正要下令,忽然覺得腦門頂上一津,好像是有水滳落到腦門上,先是一滳二滳,但很快就多了起來,原來是下起雨來了,而且雨點也漸漸密集起來,如絲如線。

其實這時已經進入五月中旬,正時梅雨季節到來的時候,只是最近十幾年來,正是小冰河期最嚴重的時候,中國的氣候又幹又冷,不僅北方年年大旱,南方的梅雨也比過少了許多,因此今年直到這個時候,才下了第一場梅雨。

這個時候的火器最怕雨水,因此雨一下起來,所有的火炮也就都無法使用,多鐸也正好借梯下牆,下令收兵。而在戰爭的另一邊,商毅也不由暗自的慶幸,好在自己早就預備到這一點,在佈置防守的時候,也充份考慮了下雨的因素。不過現在清軍撤了軍,商毅也下令,在戰壕裡守衛的士兵全都轉移到羊馬牆後面來防守,並且將一部份火炮推回到庫房裡去保存,並給留守陣地的火炮搭上棚子,遮擋風雨,同時又提醒炮兵,保護好彈藥,不要淋水受潮。

雨勢雖然不大,但一下起來就不停,從上午淅淅瀝瀝一直下到了晚上,一刻也沒有停止。

而清軍收兵之後,多鐸查點損失,一共死亡了一百八十七人,被催毀了十三門火炮,包括兩門紅衣大炮。損失雖然不大,但多鐸還是十分煩燥,因爲集中了這麼多的火炮,也無法擊敗商家軍,顯然讓多鐸也大失所望,因此在晚飯之後,多鐸也招集衆將,商議下一步該怎麼辦?

衆將也都大眼瞪小眼,誰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因爲白天的炮戰衆將也都看見了,說實話是這一場雨來得及時,纔給了清軍一個體面收兵的機會。要不然清軍恐怕又是一場敗仗。

而就在這時,洪承疇起身出列,道:“豫親王,我看既然現在難以取勝,我們不如暫時撤兵吧。”

多鐸怔了一怔,到也有點動心,畢竟在無法打破堅城的時候,退兵也不失爲一個可行之法,至少也比白白損失兵力要好,以前清軍也多次釆用這種戰術,在當初袁崇煥守衛寧遠的時候,皇太極就沒有硬攻寧遠,而是繞道入關侵襲,結果還導致了袁崇煥被殺。

但現在己經打到了長江也上,隔着長江都可以看到南京了,就這麼撤軍,多鐸又覺得有些不甘心。因此皺了皺眉,道:“難到除了撤軍之外,我們就沒有別的辦法了嗎?現在英親王己經打到了武昌,明朝雖然招降了李自成,但我看他也擋不住英親王多久,一但英親王擊敗李自成,就可以順江而下,直取南京,難道攻破南京的功勞,就讓給英親王了嗎?”

洪承疇暗暗的嘆了一口氣,沒有再說什麼,其實在他心裡己經有了一個全盤的計劃,如果自己是這次南征的總指揮,那麼就會下令多鐸部暫援進攻揚州,而且分爲兩路,一路在這裡牽制商家軍,另一路沿長江西進,進攻黃州府,與阿濟格部配合,先擊敗李自成,然後在湖廣渡江,沿長江兩岸再度東下,就可以一舉而下南京。這樣一來,商毅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無力翻盤了。

但這個計劃洪承疇卻並沒說出口,因爲他心裡十分清楚,這麼一來就等於是把南征的首功讓給了阿濟格。雖然現在的清軍還不可能像明軍那樣,互相拆臺,但爭功卻十分激烈,雖然多鐸和阿濟格是親兄弟,但也決不會甘心爲地作嫁衣的,除非是由多爾袞親自下令,才能調得多鐸。

當然如果自己向多爾袞上書進言,也相信多爾袞一定會釆納,但洪承疇也是在明朝的官場打滾十幾年的人,幾經沉浮,心裡十分清楚,爲官的第一要旨是正確的做事,而不是做正確的事,這其中雖然是一字之差,但結果卻是天壤之別。如果是自己現在還在北京,到是可以站在中立的立場進言,但現在自己是多鐸的參軍,當然不可能去勸多鐸輔助阿濟格建立大功。否則就是徹底得罪了多鐸。

多鐸是多爾袞的親弟,也是第一心腹,如果得罪了他,就算現在暫時不會動自己,但自己以後也就不用再清廷混下去了。因此洪承疇明明已經找到了最正確的方法,但卻不能說出來,只好憋在心裡。

不過多鐸的一番話對其他將領卻起到了相當的激發作用,因爲雖然清軍在江淮戰場進行的不是很順利,但從總體來看,清廷的發展正處在上升期內,因此清軍的心氣還是很高,主流的思想還是建功立業,開彊擴土,而不是守業保成,得過且過。儘管明知商家軍不好對付,但衆將也不甘心把攻克南京的功勞讓阿濟格得去了。

這時葉臣起來,道:“豫親王,商家軍的厲害,大半都在火器上,而在雨天裡,火器就無法使用,因此如果明天依然下雨,我們不如來個趁雨進攻,一舉攻克揚州。”其他衆將聽了,也都紛紛表示了贊同。

多鐸點了點頭,其實他也不是沒想過趁雨進攻,但下雨儘管使商家軍的火器無法發揮,但也同樣會給清軍的進攻造成障礙,至少清軍的弓箭在雨天也無法使用。不過兩下衡量下來,對清軍來說,還是利多憋少,畢竟商家軍的火器實在太兇猛了。而且現在衆將也都主張雨戰,因此多鐸也做出了決定,道:“好,那麼大家今天就回厷準備,如果明天仍然下雨,那麼我們就在出兵進攻揚州。”

衆將也齊聲應諾,然後各自回帳,去準備去了。而洪承疇張了張嘴,本想說點什麼,但終於還是沒有說出來。

等衆將都退出之後,多鐸也來到帳門口,看了看外面的雨勢,心裡也在盼望着,只希望這場雨能夠成爲這一戰的轉拆點。

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17章 朱印船(上)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40章 海軍出擊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59章 保薦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206章 接頭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98章 困境(下)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42章 偵察兵第18章 江南攻勢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93章 追擊海盜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9章 催促出兵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34章 鄉鬥(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20章 投效(下)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145章 迴歸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29章 授藝第186章 講和(上)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94章 撤兵第75章 浙江援軍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208章 哭諫(下)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96章 遷移(三)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268章 重逢(下)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77章 火銃試射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187章 講和(下)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142章 海警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3章 趕集(上)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
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17章 朱印船(上)第86章 連寨戰術(下)第40章 海軍出擊第173章 戰局的變化(五)第59章 保薦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206章 接頭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98章 困境(下)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142章 偵察兵第18章 江南攻勢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93章 追擊海盜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9章 催促出兵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34章 鄉鬥(上)第152章 收復福建第120章 投效(下)第95章 豫北戰場(一)第371章 荷蘭的決議第145章 迴歸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29章 授藝第186章 講和(上)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259章 抵達呂宋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94章 撤兵第75章 浙江援軍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108章 處決立威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96章 聯姻計劃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75章 勸降吳三桂(下)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208章 哭諫(下)第262章 溧水之戰(四)第143章 收復臨朐縣(二)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349章 母女相逢第164章 教育和科舉(上)第224章 收取山西(一)第96章 遷移(三)第49章 南京的決策(上)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266章 女冒險家的誕生(下)第268章 重逢(下)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212章 龜甲船(上)第77章 火銃試射第201章 登基建國(三)第341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七)第187章 講和(下)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33章 再徵湖北(三)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60章 出任千總(上)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253章 中國的殖民時代第142章 海警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368章 英國想參戰(下)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3章 趕集(上)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198章 西式婚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