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爭奪山東(三)

在商家軍訓練有素的輪番射擊所產生的兇猛火力打擊下,清軍的抵抗之力也被迅速的瓦解,就連柯永盛也清楚大勢己去,因此也只能率軍敗逃。

事實上這支清軍和商家軍相比,無論是雙方士兵的素質、使用的武器和戰術的差距是全方位落後。甚致可以說,這根本不是同一個時代之間的軍隊較量,清軍幾乎還停留在冷兵器的時代,而商家軍的武器和戰術,卻己經達到了十八世紀中期到拿破倫時代早期,因此就算第一批進攻的軍隊不那麼快被擊潰,同樣也是無法阻擋商家軍的攻勢,只不過是把抵抗的時間稍稍沿長一點而己。

這一戰的全過程還不到一個小時,清點戰場之後,清軍共戰死了一千二百七十一人,被擒二百零六人。而商家軍自身,卻沒有一名士兵陣亡,只有十幾人受傷。同時還奪得了清軍刀槍器械、盔甲旗幟共計數千餘件,不過現在商家軍對這些東西都看不上眼了。

初戰告捷之後,商家軍也是士氣大增,而周少桓只留下一個營的兵力守衛臨淄縣,其餘的人馬,也都全部轉回青州駐守,同時也派人將獲勝的消息傳回到登州,並且傳曉登萊地區,以抵消商家軍主動放棄濟南的不利影響。

而柯永盛敗回了淄川之後,李率泰也不禁大吃一驚,他雖然沒有指望柯永盛能夠一舉擊敗商家軍,奪取臨淄縣,但也沒想到他會敗得這麼慘,三千人馬幾乎折兵過半,其中降軍只剩下三百餘人。因此也詳細的詢問柯永盛,這一戰的過程,以及商家軍的兵力戰術。

柯永盛當然不會如實回稟,他首先把商家軍的人數翻了一倍,稱敵軍的兵力在五六千之間。而且火器十分厲害,並懷疑他們還帶了紅夷大炮,因爲離得太遠,自己沒有看清。當然柯永盛也主要責任都推到降軍身上,聲稱要不是降軍不聽將令,臨厙退縮,纔給了明軍可趁之機,否則自己至少也可以全身而退,絕不致於敗得這麼慘。

李率泰聽了柯永盛的講說之後,也沒有認爲柯永盛打了埋伏,畢竟他也沒有親自領教商家軍的厲害,而且柯永盛所說的這些,也都有一定的道理依據,因此這麼看來商家軍確實是有些戰鬥力,當初能夠讓阿巴泰和圖爾格吃大虧,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而且這時李率泰也己經知道,南京朝廷派來了新的山東登萊巡撫,正在號招山東地區抵清軍。因此當然也不敢怠慢,立刻派人通知和託,讓他趕快領軍與自己匯合,然後雙方合力進攻青州,只有儘管擊敗商家,攻下青州,才能抵消這些不利的影響。

和託接報之後,也同樣吃驚不小,看來山東還真不是一般的叛亂,明朝在這裡還留下了不少的兵力。他也認爲當務之急就是要儘快擊敗商家軍,無論是在輿論上還是時局上,都會好過得多。因此也立刻率領所有的人馬,趕到了淄川縣,與李率泰匯合。

到了淄川縣之後,和託自然也要問上一戰的過程,柯永盛又把上一次半真半假的話重複了一遍,和託也沒有多少懷疑的地方,而且立刻下令,把上一戰中剩下的三百六十三名降軍士兵全部抓起來,以不尊將令、臨陣脫逃的罪名,全部處斬,並且還是當着全部士兵的面行刑。目地自然是爲了警告剩下的四千名降兵,清軍可不是明軍,想跟着清軍混,就必須玩命,在這裡混日子可不行。

這一點果然大出所有降軍士兵的意料之外,由其是那些逃跑的降軍,因爲臨陣脫逃的事情在明軍中幾乎都是家常便飯,誰都沒當一回事,回來之後還吹噓自己是如何腿疾眼快,逃得了性命,卻沒想到清軍可不和你窮對付,立馬就砍頭,儘管一個個都痛哭流涕,表示自己再也不敢臨陣脫逃了,只饒自己一命。

但和託顯然是打算拿這三百多隻雞去嚇那四千多隻猴,因此一個也不饒,全都處斬。這一下剩下的四千多名降兵也確實被震驚住了,他們這才知道,原來奴才也不是那麼好當的,同樣也是把腦袋系在褲腰帶上的活。於是也是人人心寒不已。

處決完了降軍之後,和託立刻和李率泰商議,進軍攻取青州的計劃。因爲兩人當初都參加入關奔襲,對山東的地歷情況也有一定的瞭解,青州西邊是堯山,因此從淄川出兵進攻青州,其實有南北兩條路,北路就是走臨淄攻青州,而南路則是走臨朐再青州。

於是兩人也決定,這一次將分兵兩路,南北出擊,當然還是以北路爲主攻,南路爲輔攻,而且這一次都繞過臨淄、臨朐兩縣,直接進攻青州。將由和託率滿軍攻北路,李率泰領漢軍攻南路,但李率泰軍中的二十門火炮和一千名火銃手,則全部被和託調到自己這一方來。雖然和託對柯永盛講說的商家軍的火器犀利還有所懷疑,但還是穩重起見爲好,因此把這次帶來的全部火器都集中到自己這一邊來,也防不測之用。不過剩下的四千降軍,他到是沒有獨吞,和李率泰是二一添作五,一人帶一半。

李率泰心裡雖然對和託強奪了自己手裡的火器部隊十分不滿,但也不敢表示反對,畢竟漢軍也只是敢在降軍面前耍耍威風。在滿軍面前,還真就成了孫孑輩的。因此分派完畢之後,兩人立刻分別領軍出擊。

而這時青州城裡的周少桓也得到了探孑的報告,知道清軍分從南北兩方夾擊青州,因此一面擬定作戰計劃,組織兵力守衛青州,一面也派人通告童大勇,準備來增援青州。

周少桓擬定的作戰計劃是:自己率領青州城裡的主力軍隊在北面迎戰清軍,先牽制住清軍的主力,而童大勇率領穆陵關的人馬從南面出擊,配合青州城裡的剩餘人馬,先擊敗青州城南邊的清軍,然後再繞到北方來來,雙方再內外夾擊,擊敗北面的清軍。就可以一舉擊敗這次清軍的進攻了。

安排好了作戰計劃之後,周少桓立刻出動一團,並且又加上一個炮兵營,在青州城北門以,佈置陣地,準備迎戰清軍。這一點也是受了商毅的影響,在守城戰中,商毅不喜歡守在城裡,據城牆而守,這是因爲在火器時代中,城牆對使火器部隊的防護作用大大下降,戰壕也能達到基本相同的作用,而且城牆而守,想要出擊只能從城門通行,在無形中也束縛了自身的反擊之力。在這方面,戰壕就有利得多了,士兵爬出戰壕之後,就可以進入反攻狀態。

因此在商家軍駐入青州城之後,就在城處挖掘戰壕,修築工事,做好了一應的準備。這時只用把士兵佈置在戰壕裡,把火炮架在戰壕後面,就一切安排就緒了。

清軍的陣列距離商家軍六百餘步的地方停了下來,因爲和託記得柯永盛說過,商家軍的火炮能夠打出三四百步遠,因此遠遠的就停了下來。不過在這個距離上,清軍的四門紅夷火炮可以打得到對方的陣地上。但從兵力上來說,自己足是對方的一倍有餘,和託也覺得,自己現在是勝券在握了。

但和託並不知道,自己陣中的一切,都被周少桓通過望遠鏡看得清清楚楚,在六百步這個距離上,商家軍至少有二十門火炮差不多都能夠達到,其中還包括八門三寸五分口徑的重型青銅野戰炮。而且清軍一共才二十門火炮,商家軍的各種火炮加起來,卻要超過一百門,因此儘管清軍的人數衆多,但周少桓仍然對取勝充滿了信心。

不過周少桓的目地是重創清軍,而不僅僅只是把清軍擊敗了事,因此清軍如果不主動挑起炮戰,周少桓也暫時不打算使用火炮打擊對手,還是等童大勇那邊的結果先出來再說。

雙方的陣列都佈置完畢之後,自然是由人數佔了絕對優勢的清軍率先發動進攻。而和託也想看一看商家軍的器倒底是怎麼樣一個厲害法,因此還是祭出了清軍屢試不爽的絕招,命令兩千降軍出擊,打第一陣。在下達完命令之後,和託還命人警告降軍,沒有撤軍的命令,而擅自後退者,一率格殺勿論。同時和託又調出五百弓箭手列在陣前,如後退者,就立刻射殺在當場。

在這種情況下,這兩千多名降軍現在也都知道,自己跟本就沒有退路了,豁出命向前衝也許還能死中求活,因此只能硬着頭皮,向商家軍的陣式衝過去。

見清軍還是用的這一招,周少桓也不覺好笑,不過商家軍有十幾架望遠鏡,可以說對清軍的動靜是瞭如指掌,因此也不怕清軍能玩出什麼花樣來。於是周少桓也同樣又下令,等敵軍進入煫發滑瞠槍的打擊距離時,以排槍齊射來迎擊敵軍。

()

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78章 力挽狂瀾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98章 遷移(五)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85章 夜襲(三)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49章 新政(三)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36章 機構調整第36章 編制民團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41章 火炮對決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63章 剃髮令(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63章 破局(三)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114章 優勢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266章 變數(二)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34章 宣戰(上)第49章 大獲全勝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93章 合圍(四)第236章 隱密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72章 水路攔截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3章 各懷鬼胎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148章 新政(二)第92章 合圍(三)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272章 不解(下)第123章 造船(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144章 新年(上)第242章 勸降第142章 偵察兵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247章 營救第13章 出兵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265章 變數(上)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70章 撤離徐州(上)
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415章 南京風雲(三)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78章 力挽狂瀾第232章 清廷滅亡(四)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98章 遷移(五)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85章 夜襲(三)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49章 新政(三)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36章 機構調整第36章 編制民團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41章 火炮對決第97章 豫北戰場(三)第63章 剃髮令(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147章 干係臘戰記(三)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63章 破局(三)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96章 南京佈線(下)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114章 優勢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39章 鄧州之戰(二)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266章 變數(二)第338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四)第34章 宣戰(上)第49章 大獲全勝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166章 東林黨上臺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93章 合圍(四)第236章 隱密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23章 伏擊清軍(一)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72章 水路攔截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203章 生絲之戰(四)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3章 各懷鬼胎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148章 新政(二)第92章 合圍(三)第54章 搶渡漢水(一)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272章 不解(下)第123章 造船(下)第70章 黃宗羲來訪(二)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144章 新年(上)第242章 勸降第142章 偵察兵第282章 國會成立(二)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247章 營救第13章 出兵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179章 封王的風波第265章 變數(上)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33章 招安李自成(下)第139章 並未結束的結局第70章 撤離徐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