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

龍嘯大明

商毅得知了這一結果之後,也有些哭笑不得,沒想到當初自已只是爲了解決臺灣人口不足,男多女少的問題,才從日本掠走一批人口,現在反到成了一箇中國的月亮也比曰本圓似的結果。

但仔細想一想也就不奇怪了,因爲這個時代日本的民族國家意識還沒有完全覺醒,當然這也很正常,其實就是在中國和歐州,民族國家意識也剛剛開始形成中,而且中國還是由於商毅的到來,纔有了那麼一點民族國家意識,而在另時空裡,現在的中國還在一片“皇上萬歲,奴材該死” 的愚蒙之中,因此日本其實也差不多就是這個狀況,一般的曰本草民纔不會管誰當徵夷大將軍,誰是大名,只要自己能生存下去也就夠了。

而在另一方面,現在的中國也確實比日本先進得多,日本一直都在學習中國,因此對中國天生也就有一種向望的情緒,加上日本人的性格中,也確實有服從強者的因素,因此造成這個結果,也並不意外。

不過另一件事情就讓商毅有一些始料未及,就足島津綱貴都混到只能住馬棚的份上了,居然還拒絕向中華軍投降,選擇了抵抗到底,也不知道這是勇敢還是愚蠢。但不管怎樣,鹿兒城是拿下來了,因此商毅帶領着自己的御架軍團,首先進駐鹿兒城。同時下令,將島津綱貴一族全都處死。

雖然薩摩藩現在只有一萬石的封地,但島津氏卻是一個大族,雖然島津氏自稱始詛是秦始皇留落到日本的後代,但根據史料記載,島津氏仍可以一直上逆到平原氏的時代,傳到現在也有近千年了,傍支分支不次其數,而在鹿兒城中,島津綱貴一族也有數百人,結果因爲商毅這一道命令,一下孑就全部被處死了。

其實商毅並不是嗜殺的人,在以前的征戰中,也很少使用過這樣大規模殺俘殺降,甚致是滅族的做法,當然偶爾使用過幾回,有時是爲了報復敵人的屠殺行爲,而也有時是爲了恐嚇敵人,這一次就是爲了恐嚇住日本的其他大名。

雖然日本才巴掌點大的國家,但卻分封了近三百個大名,雖然這些大名有大有小,但如果每一個大名都像薩摩藩這樣暫死抵抗,也會給中華軍帶來不小的麻煩,至少要一個一個的平定,沒有幾年的功夫,根本就平定不了曰體,因此商毅才決定拿第一個誓死抵抗的薩摩藩開刀,將島津氏滅族,同時也是爲了警告其他的大名,如何面對中華軍的大軍,負隅頑抗不僅是死路一條,而且還要被滅族。雖說曰本人都是死心眼,一條筋,但面對生死的選擇,不是每一個大名都會頑抗到底的。

等商毅帶着亞莉桑德拉和豐臣薰來到鹿兒城的時候,中華軍己經將薩摩藩未成的守天閣清理幹靜,讓商毅和亞莉桑德拉、豐臣薰入住。雖然和其他大名相比,薩摩藩的守天閣比較簡陋,但也確實要比住軍營好得多,也比船上要寬廣得多。而且也充滿了日式的風格,亞莉桑徳拉是第一次見到這種風格的裝飾佈置,也覺得十分新奇,在守天閣裡四處亂轉參觀。

不過豐臣薰的情緒有點低落,一方面是近鄉情劫,而更爲主要的是,薩摩藩當初也是豐臣氏的忠臣之一,在關原合戰的時候,薩摩藩就是代表豐臣氏出戰,而且在豐臣餘衆去中國之前,曾受到島津光久的庇護,並且在薩摩藩定居過一段時間,因此對薩摩藩也頗有一些好感,而現在看着薩摩藩卻被中華軍徹底滅亡,當然讓豐臣薰覺得多少也有些過意不去。

但她可不敢開口爲薩摩藩求情,畢竟她心裡十分清楚自己在商毅後宮的位置,如果是亞莉桑徳拉還差不多,同時也知道,從商毅的立場來說,也並不算錯,當年徳川家與豐臣家爭奪日本,徳川氏獲勝之後,同樣是將豐臣氏趕盡殺絕。如果不是豐臣秀賴讓家臣帶着豐臣薰搶先一步離開大阪城,那麼豐巨薰也同樣會死在大阪城裡,徳川家康絕不會因爲她當時還是一個未成年的小女孩而放過她。

而這時商毅也注意到了豐臣薰的情緒不高,因此挽住她的腰,道:“阿薰,怎麼不高興嗎?”

豐臣薰趕忙免強擠出了一個笑容,道:“那裡,妾身其實很高興,皇上初戰告捷。”

商毅輕輕在她臉上擰了一下,笑道:“你笑得比哭還難看,想騙得過我嗎?我知道薩摩藩過去一直都是忠於豐臣氏的,因此看着島津氏滅亡,你心裡有些難過對吧。”

豐臣薰怔了一怔,終於點了點頭,道:“是的,皇上。”

商毅把她摟在懷裡,道:“戰爭就是這樣,當初豐臣氏失敗,島津氏選擇向徳川氏投降,因此得以保存下來,而現在島津綱貴拒絕向我投降,所以就只能被滅亡了,這是他們自己做出的選擇,怪不得別人。”

шшш ⊕Tтkǎ n ⊕CO

豐臣薰伏在商毅的懷裡,道:“妾身知道皇上這樣做自有道理,因此也不敢相勸,只求皇上能允許妾身,將他們一族收埋厚葬。也算是報一報當年的情誼。”

商毅拍了拍她的後背,道:“去吧,這樣做也應該。”

就在這時,忽然聽到亞莉桑徳拉的聲音在身後響了起來:“阿薰,這裡好奇怪啊,我轉了好幾圈,怎麼連一把椅孑都沒有看見。”

豐臣薰呆了一呆,縱然是滿腹心事,也忍不住笑了起來。

――――――――分割線―――――――――分割線――――――――

中華軍在薩摩半島登陸,順手就滅掉了薩摩藩,隨後向九州島的各大名下令,表示這次中華軍來進攻曰本,原因有三:一德川幕府違反了[神奈川條約],全面終止了與中國的貿易來往,損害了中國的利益;二德川幕府勾結荷蘭,殘殺中國商人,中國有義務保護自己的國民;三爲豐臣氏報仇;因此要求曰本各大名立刻劃清與徳川幕府的界限,向中華軍投降,否則島津一族就是下場。

九州島的主島面積是3.65萬平方千米,大體和臺灣相當,連同所屬的小島面積,總計約4.34萬平方千米,然而就在這麼一點地方,竟然被封了三十多個大名,其中封地在十五萬石以上的大藩有五個,爲小倉藩,藩主小笠原忠真,封地十五萬石;熊本藩,藩主細川綱利,封地五十四萬石;佐賀藩,藩主鍋島勝茂,封地三十五萬石;福岡藩,藩主黑田忠之,封地四十一萬石;久留米藩,藩主有馬忠賴,封地二十一萬石。

因此中華軍首先派出使都到這五個藩,要求這五個藩的藩主立刻親自到鹿兒城來,向中華軍請降,並朝見中國皇帝。否則薩摩藩就是例子。

其實現在九州島上早己經炸開了鍋,畢競中華軍上島第一天就是大手筆,將島津家滅門,完全就是一付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架式,任那一個藩主也要好好思量一下,是戰是降,要打是肯定打不過中華軍的,而且一但戰敗,就是滅門亡族,確實太可怕了,而向中華軍投降,是否能夠拉得下這個臉來,親自趕到鹿兒城來,朝見商毅,說白了就是被中華軍當作人質。

如果這五位藩主看過莎士比亞的著作,那麼就一定會想到那一句名言: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問題。

佐賀藩本來就是倒幕聯盟的一份,因此接到了中華軍發出的命令之後,鍋島勝茂二話不說,立刻來到鹿兒島,以臣禮朝見商毅,同時還帶來了佐賀藩的三個支藩,蓮池藩、小城藩及鹿島藩。隨後久留米藩的藩主有馬忠賴也趕到了鹿兒城。向中華軍投降。

而另外三個藩小倉藩、熊本藩、福岡藩則終於選擇了與中華軍對抗到底。

這三個藩作出這樣的選擇,多少也有些迫不得以,小倉藩的小笠原氏是徳川幕府的親戚,屬於譜代大名;而熊本藩細川氏、福岡藩黑田氏,一直都是比較受德川幕府信賴的外樣大名,當初徳川家康把他們安排在這時,就是爲了牽制薩摩藩,因爲這三個藩所在的位置就是後世的熊本市、福岡市、北九州市,正好從九州島的中部沿海至北方的關門海峽,將九州島一分爲二。在幕府軍進攻長州藩時,也是這三個藩連手壓制住佐賀藩,使其不敢支援長州藩。

因此別的大名都可以向中華軍投降,但這三個藩的大名是無法向中華軍投降的,只能選擇與中華軍死戰到底,爲徳川幕府盡忠。不過他們也十分清楚,自己就算是三藩連手,也不可能是中華軍的對手,這一戰是有敗無勝,因此小笠原忠真,細川綱利、黑田忠之三人決定與中華軍對抗到底的時候,也首先把自己的親屬家人送到江戶去安居,要死就死自己一個人吧。

而商毅得知這三個大名選擇與自己爲敵之後,也就不作其他的努力,而是立刻下令,出動兩個師的兵力,向小倉、福岡、熊本三個藩發動進攻,首先進攻的,就是離鹿兒城最近的熊本城。同時也不能讓投降自己的佐賀和久留米藩閒着,令這兩個藩合兵,去進攻小倉城。其實也就是逼着這兩個藩交頭名狀 。

到了這一步,當然也不容鍋島勝茂和有馬忠賴拒絕, 因此也都十分爽快的答應下來,向藩內發出命令。

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34章 迎頭痛擊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章 安撫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92章 返程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82章 佈置(三)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268章 變數(四)第186章 講和(上)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34章 開業(一)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80章 出兵(上)第48章 皇太極(上)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3章 趕集(上)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86章 出獄第153章 激戰(上)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266章 變數(二)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33章 餘波第一章 安撫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370章 戰術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180章 報紙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82章 破敵之策第87章 人材(下)第302章 造勢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93章 勸降(上)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78章 力挽狂瀾第186章 出獄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49章 收復青州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157章 奪船(下)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306章 曰本內戰
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103章 大島海戰(下)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34章 迎頭痛擊第248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一)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174章 琉球之戰(四)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90章 武昌擴軍第1章 安撫第61章 爭奪山東(五)第92章 返程第212章 平定朝鮮(一)第82章 佈置(三)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268章 變數(四)第186章 講和(上)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62章 接見堵胤錫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34章 開業(一)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80章 出兵(上)第48章 皇太極(上)第162章 浙江的政務第3章 趕集(上)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130章 進軍江西(二)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86章 出獄第153章 激戰(上)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266章 變數(二)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33章 餘波第一章 安撫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71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三)第260章 察哈爾之戰(三)第370章 戰術第141章 外線作戰(三)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195章 整編軍隊(下)第180章 報紙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82章 破敵之策第87章 人材(下)第302章 造勢第168章 多尓袞復出(二)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93章 勸降(上)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78章 力挽狂瀾第186章 出獄第99章 撤離麻城(下)第49章 收復青州第144章 內線作戰(二)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157章 奪船(下)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118章 戰後餘波第407章 南洋戰役結束(一)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54章 山東之變(二)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306章 曰本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