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一)

不過這一次清廷的判斷並沒有錯,在二月十五日,商毅下令海軍部總司令成鋼,由他率領艦隊北上,向清廷設在天津衛大沽口的海軍基地,發動進攻,這也是後世被認爲是南京政府向清廷發動進攻第一戰。

商毅之所以選擇海上進攻爲發動對清廷的第一戰。因爲通知南京佈置在北京的情報人員的工作,商毅對清廷的海軍發展情況有一定的瞭解,現在南京政府和清廷的軍事對比來說,領先優勢最大的,還是海軍。可以是佔有絕對的優勢地位,因此海軍也是取勝把握最大的。

另外從政治影響力來說,這是南京政府主動發起的對清第一戰,不僅要打贏,而且要贏得飄亮,這有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的鼓舞自己的士氣,打擊清廷的銳氣,如果贏得免免強強,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或者自身也付出了重大的傷亡,這樣的結果都不理想。

而從戰略上來說,儘管淸軍的海軍實力並不強,但只要是清廷有海軍存在,商毅就必須對自己的海岸線加以保護,以防清軍從海上發動襲擊,儘管清軍釆用這種戰術的可能性並不大。但這樣的一味防守,顯然不是商毅風格,主動出擊,首先將敵人的危脅解除掉,這纔是商毅喜歡的方式。而且反過來說,一但伏波軍消滅了清廷的海軍,也能夠牽制住清廷布守在渤海灣以及遼東半島的十幾萬大軍,從而也能減輕正面戰場的壓力。同時還可以根據正面戰場的戰況,再度對清廷發動登陸作戰,從天津一帶登陸,直插北京,或是登陸遼東,再取盛京。

出於這些綜合因素的考慮,商毅才決定,將這第一戰的任務交給海軍。

成鋼接到商毅的這個任務之後,心裡也十分激動,雖然伏波軍近兩年來,連繼打贏了日本和馬尼拉兩戰,相對於這兩年一直在韜光養晦的虎賁軍來說,算是出盡了風頭,但在對清的戰場上,伏波軍除了在兩年前突襲遼東的一戰之外,實在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來。

而且就是突襲遼東的勝利,也是當時海陸兩軍聯手才取得的,因此在中華軍裡依然流傳着這樣的說法:別看伏波軍現在鬧騰得很歡,但等打起清虜的時候,就要靠邊站了,還得看我們虎賁軍的。而這一次商毅將對清首戰的任務交給海軍部,伏波軍上下也無不歡欣鼓舞,也都決定要打好這第一戰,爲中華軍開一個好頭,同時也證眀,在對清作戰中,伏波軍同樣也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

這一次出戰,將出動伏波軍第一分艦隊的全部戰艦,又從第五分艦隊分艦隊抽調十五戰船,出航北上,然後在登州匯合駐守山東的第二分艦隊,組成聯合艦隊,雖然這一次是在近海作戰,在登州還有一個基地,可以提供補給,因此並沒有出動後勒運需船,但各種戰船相加,也達到八十三艘,其中主力戰船爲五十三艘、輔助戰船爲二十三艘、飛剪船七艘。千噸以上的戰船共有八艘。

另外在出兵之前,商毅也寫信給福建紹武朝廷的鄭成功,通告他南京將向清廷發動進攻了。這兩年來,鄭成功一直都在泉州駐軍,招兵買馬,打造戰船,現在部下的人馬己有七八萬餘衆,各種船隻二百餘艘,只等着商毅大舉北伐,好率軍和商毅一起出戰,好爲母親報仇,因此聞迅之後,也親自率領三十二戰船,趕到杭州,和聯合艦隊一起出航北上。

其實這次出兵有沒有鄭成功的艦隊助戰,並不影響最後戰局的勝負,但因爲在此前商毅曾經答應過鄭成功,一但出兵北伐攻清,必然叫上鄭成功,一同出兵。而另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是,鄭成功出兵之後,商毅和鄭成功也正式結成抗清聯盟,現在紹武朝廷的主要軍事力量都在鄭成功手裡,因此也就不必擔心紹武朝廷在背後搗亂,同時還可以藉助鄭成功的兵力,牽制住廣東的永安朝廷。這樣一來南明的三個朝廷,一下子去掉了兩個,就算永曆朝廷在有什麼動作,江西軍區也能夠輕易對付了。

就在二月二十五日,伏波軍和鄭成功組成的艦隊從杭州出航,一路北上。因爲這一條航線伏波軍己經走了無數次,而且這時海上也無風浪,因此也是一路通暢無阻,在三月二日,艦隊到達登州的海軍基地。

三月三日,加入第二分艦隊之後,達到一百一十餘艘的龐大艦隊,橫穿渤海,再一次從海上直逼天津衛而來。算起來這也是中華軍的艦隊第三次從海上進攻天津衛了。

自從上一次中華軍從海上突襲了遼東和天津衛之後,清廷在天津衛也加強了駐守,而大沽口就是天津衛最主要的要塞,因爲大沽口是海河的入海口,地勢平坦,水緩港深,不僅適合進行登陸作戰,而且千噸以下戰船還可以由海河逆遊而上,直接進攻天津衛,前兩次中華軍從海上突襲天津,都是在大沽口登陸的。

因此清廷的海軍基地就設在天津衛的大沽口處。並在大沽口的兩岸各修建了兩座炮臺,共計佈置各種火炮一百八十餘門,毎一座炮臺分爲兩層,各佈置火炮四十到五十門不等,其中紅衣大炮的數量爲一百一十二門,分別四千斤以上的紅衣大炮爲二十門,三千六百斤紅衣大炮二十四門,三千二百斤紅衣大炮三十二門,二千七百斤紅衣大炮三十六門。火力幾乎可以覆蓋整個海河入海口的海面,從海面攻擊的目標進入海岸炮兵的視野中,立即就會變成火炮射擊的靶子。

駐守炮臺的清兵爲三千人,而就距離炮臺不足五十里的地方,就是天津衛,駐紮着二萬餘清軍,一但海岸告急,天津衛的駐軍就能在一天之內,給海岸予增援。另外在港口裡還停泊着一百多艘各種戰船,雖然都是一些小船,但如果能夠配合炮臺上的火炮,依然不容小視。由其是現在清廷新購進了四艘荷蘭的戰船,也使艦隊的戰鬥力有了相當的提升。

荷蘭派來幫助清廷訓練水軍的教官到達大沽口之後,雖然對清廷海軍的戰船, 人員,火力不屑一顧,認爲這是一支還停留在十五世紀裡的海軍,但對大沽口的防禦力卻讚不絕口,認爲足以抵擋一百艘戰船的進攻。因此多爾袞對大沽口的防禦力還是非常放心的。

就在三月五日清晨,清廷的巡哨船首先發現了在大沽口的東方出現了大量的艦隊,因此立刻向海軍基地發出了回報。

鄭芝龍雖然受到清廷的多方猜忌,但在名議上,他依然還是水軍的最高將領,因此在接報之後,也立刻下令,招集海軍諸將商議應對的戰術。

而朝鮮的客藉將領李杜國一聽,立刻出列,向鄭芝龍請戰,要求帶着龜甲艦隊,去迎戰中華軍的海軍,並且不信誓旦旦,一定要取勝。自從龜甲艦隊組建之後,李杜國也自認爲可以憑着這支龜甲艦隊縱橫海上,因此一直都想找個機會在戰場上去大顯身手,再顯先祖的神威,但多爾袞雖然對龜甲艦隊讚賞有住,但卻一直都不許李杜國出戰,也讓李杜國十分鬱悶,現在終於等到機會了,中華軍主動進攻到到大沽口來了,當然不會放過。

其實鄭芝龍早就想讓李杜國出擊,去和中華軍的海軍打一仗,讓李杜囯知道一下,龜甲船早就已經過時了,省得他整天在自己耳邊宣揚龜甲船有多麼了不起,同時等李杜國慘敗之後,多爾袞也就會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對自己的限制,也會放鬆一些,這樣一來,自己也就有機會了。另外如果出戰的話,自己說不定還有機會從清軍這邊逃脫。

當然鄭芝龍也不能表現出自己極力贊同出戰的意圖來,相反還假意勸阻李杜國,但在李杜囯的再三要求下,最後才十分免強的同意出戰。

而荷蘭的教官只付責平時訓練水軍,並不能參加水軍的聚議,因爲清廷對荷蘭人同樣也十分防備。因此在決定出戰之後,鄭芝龍纔派人通告荷蘭的教官,讓他們隨艦隊出戰。但荷蘭人接令之後,立刻就表示自己只是付責訓練水軍,並不是僱傭軍,因此沒有幫助清軍戰鬥的義務,而拒絕出戰。

其實荷蘭人比鄭芝龍更清楚,清軍水軍的戰鬥力,根本不足與中華軍相比,守在基地裡,依靠兩側的炮臺,還可以與中華軍相抗衡,出去迎戰,只是死路一條。荷蘭人當然不想白白爲清軍送死。

荷蘭人不願意隨軍出戰,鄭芝龍到也沒有強求,當時立刻下令,由李杜國帶領龜甲艦隊,爲先鋒船隊,自己率領六十艘其他戰船,作爲第二梯隊,隨後接應,而剛購買的四艘荷蘭戰船也全部出戰,其中最大的一艘船,也被鄭芝龍當做自己的旗艦。

不過在登船之後,鄭芝龍的身邊立刻有人勸告他:身爲全軍的主將,不可親身試險,因此鄭芝龍只在後面指揮作戰,千萬不要親自衝鋒陷陣。

鄭芝龍當然知道,雖然表面上是關心自己的安危,但實際上還是在防範着自己,看來逃脫的希望不大,只能見機行事了。

第10章 婚姻(上)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52章 派遣內應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251章 調兵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49章 收復青州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80章 報紙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402章 北境第161章 飛剪船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82章 游擊戰(一)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370章 戰術第308章 宣戰(上)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85章 襲擊(下)第73章 阻擊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65章 雨戰(一)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3章 震盪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83章 夜襲(一)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3章 趕集(上)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288章 計劃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142章 偵察兵第135章 天命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269章 召見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43章 提案(下)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52章 談判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28章 立威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
第10章 婚姻(上)第201章 生絲之戰(二)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53章 進攻靑狼峰(上)第52章 派遣內應第263章 回到浙江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251章 調兵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345章 進駐二條城第49章 收復青州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3章 設立幕府(上)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80章 報紙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402章 北境第161章 飛剪船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82章 游擊戰(一)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370章 戰術第308章 宣戰(上)第40章 匪賊來了(一)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185章 襲擊(下)第73章 阻擊第86章 清軍反擊(下)第149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下)第420章 外侵內叛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327章 戰前佈置(下)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65章 雨戰(一)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3章 震盪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83章 夜襲(一)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3章 趕集(上)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288章 計劃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62章 政治婚姻(上)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1章 清軍進剿(下)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142章 偵察兵第135章 天命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291章 出航印度(上)第74章 守衛兗州(二)第151章 阿巴泰的決定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67章 巡視濟南(下)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248章 進攻商館(上)第269章 召見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41章 匪賊來了(二)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43章 提案(下)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270章 新的監國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52章 談判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28章 立威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