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

今天是商毅稱帝的第一天,當然是在皇后的坤寧宮裡休息,這一點其他衆妃也都沒有異議,因此在晚飯之後,其他人都各自帶着子女,向商毅和葉瑤瑱告別,回自各的宮殿裡去休息。而商毅對朱媺娖和明石姬嚀囑了一番,這才和葉瑱瑤一起,帶着商莞來到坤寧宮。

在路上商毅抱着女兒,笑道:“莞兒喜歡這裡住嗎?”

商莞一邊揪着商毅的耳朵,一邊笑道:“莞兒喜歡這裡,這裡好大呀,房間也多,就是娥兒和寰兒住得太遠了,不好在一起玩,如果他們住得近一點就好了。”

商毅笑道:“莞兒現在己經是大孩子了,可以自己去找他們玩啊,莞兒會走她們那裡嗎?”

商莞歪着小頭腦,想了一想,道:“莞兒會走了。”

商毅笑道:“是啊,以後莞兒想去和娥兒、寰兒玩,就自己去找她吧,但一定要和娘說一聲,明白沒有。”

商莞點着小頭腦,道:“要娘同意了,莞兒才能去,娘要是不同意,莞兒就不能去,是不是伢?”

商毅在女兒的小臉上親了一下,道:“對呀,莞兒真聰明。”

現在商莞己經年滿四歲了,現在竄蹦跑跳,樣樣都行,而且口齡靈利,能說會道,看起來到是個五六年大的孩子。就連商莞的奶孃有時都嘮叨,女孩家的,整天不安份,以後怎麼嫁得出去呢?不過葉瑤瑱對女兒的教育到是很開通的,並不將女兒管得很死。因此商莞才能這樣無拘束的成長。

而相比之下,亞莉桑德拉和林鳳舞對子女的管束就嚴格多了,或者說是過於疼愛了,因此在二歲多的這個時間段上,商娥和商寰在行爲能力上都要比商莞要差一些。

商毅也想到了,按商莞這個年齡,在後世就該上幼兒園了,但在這個時代裡,那有幼兒園呢,看來自己也該對孑女的教育花點時間。

坤寧宮就在乾清宮的背後,因此三口人一邊說笑着,很快就來到了坤寧宮。

現在商莞也習慣了,父母在一起的時候,自己就是去和奶孃一起睡,因此像商毅和葉瑤瑱告別,甴奶孃帶領着,在側殿的臥室裡休息。而商毅和葉瑤瑱梳洗之後,也一起進了寢宮。

宮女們都退下去之後,葉瑤瑱看了看商毅,道:“皇上,臣妾來待候皇上休息吧。”

商毅笑着在她的豐臀上拍了一下,道:“再敢這麼說話,看我不家法伺候。”

葉瑤瑱也不禁“撲哧”一聲笑了,雙手勾住了商毅的脖子,道:“哥哥,你當了皇帝,還是喜歡我這麼叫你嗎?”

商毅雙手環抱住她的纖腰,疑視着她的雙眼,道:“對,不管我是靖北王還是皇帝,或是其他的什麼,但對你永遠都不會變,你在我的眼裡,永遠都還是在那個小山村裡,我們最終相見時候的那個小姑娘,那怕是到我們都老了,頭髮都白了,也是一樣。”

葉瑤瑱的心裡一陣感動, 主動將香脣吻在商毅的嘴上,商毅雙臂用力,將她的嬌軀摟在懷裡,和她熱吻起來。

兩人成親己有八年的時間,夫妻間親密的次數已不知多少,而熱吻更多,無論是技術還是配合,都無比的熟練,兩條舌頭在兩人的口腔裡來回的交糾纏繞,清掃親吮遊遍了每一角落。而且商毅的雙手在在葉瑤瑱肩背翹臂,上下撫摸。

等一陣火熱的親吻結束之後,葉瑱瑤己是霞飛雙頰,媚眼如絲,但雙手依然還是勾在商毅的頸項,嬌喘喘道:“哥哥,抱我到牀上去,現在我就是哥哥的皇后了,我要哥哥以皇帝的身份來爰我。”

商毅只覺心頭火起,立刻把葉瑱瑤抱了起來,扔到早已佈置好了的龍牀上,迅速爲她寬衣解帶,然後壓在她豐滿細膩的身體上,葉瑱瑤也同樣十分動情,雙手雙足將商毅纏了一個結結實實,兩個人的身體立刻滾出一團大紅錦被中,開始狂風暴雨般的盡受歡愛……

…… ……

商毅被鬧鐘喚醒的時候, 雖然不是很甘心, 但也不得從葉瑱瑤充滿誘惑力的身體離開,起牀穿衣。今天可是自巳稱帝之後的第一天,總不能就上朝遲到吧。不過在這個時候,商毅也有一種迫切的把各種制度都完善起來,自己也好徹底放手不管,安安心心的當甩手掌櫃。

不過這也只是想一想而已,估計自己的孑孫會有這麼一天,但自己恐怕是沒有希望了。

雖然稱帝的典禮儀式己經舉行完了,但並不等於所有的事情都結束了,雖然商毅現在還不準備對現行的制度動大手術,但有些事情,還是要做的。

今天的朝會,也就是商毅稱帝之後,第一次以皇帝的身份向天下下詔,正式公佈自己的施政綱領,大致的內容就是國家將實行三權分治、立憲治國、組織招開國會、衆民平等、廢除專制特權,保證每一個人的自由權利,同時也正式廢除太監製度、選秀釆女制度等等。未來的帝國將會是一個富強、文明、開放、自由、公證、平等的國家。

這些內容絶大部份以前都曾經向內閣和各部的主要官員通過氣了,但絕大多數中下層官員並不知道,或者知道不全,因此是這一次也是以正式系統全面的,文件形式向天下公佈,以後帝國政治制度的大致方向和組成形式,也就相當於居有法律效應了。因此第一份詔書也就相當於是一個[國家制度的綱領]或是[臨時約法]的性質。

同時商毅又下達第二份詔書,也正式下令參政院,準備組織成立國會。

國會的形式將按後世通用的兩院制,分爲上下兩院,上院爲參議院,由每省選送同樣數量的代表,身份不限再加上一部份的離職、退隱官員組成;下院爲衆議院,數量按各省人口比列進行分配,並且保證士農工商四大社會階層都要有一定的比例。一般提案由兩院分別進行審議投票,然後進行彙總,而重大問題將由兩院合併討論進行。總體來說,和以前的參政院形式相不多,只不過是把規模擴大,分成兩個部份而己,而議員人數也増加了許多。

另外議員的資格也進一步細化:必須是年滿二十週歲以上,受過相應的教育、由私塾或公辦學校發放證書,並且擁有一定數量的產財,毎年交納一定數量的稅額記錄,非國家公職人員,可以是離職、退隱或有級別但無實際職務的官員,都有資格成爲國會議員。

當然受過教育、擁有產財和交納稅額這兩項,決定了在目前階段議員的來源範圍,只能佔到總人口的極小部份,但這也是近代資產階級國家的民主過程中必須經過的階段,這是由於教育不普通、國民的思想還沒有得到啓蒙。一個大字不識,一輩子只會種地的農民,就算是迭爲了國會議員,又能有什麼作用,恐怕連許多提案都聽不懂是什麼意思,只有受過教育的人才會行使議員的權力、擁有產財和交納稅額,纔會使人產生社會責任感。

因此想要擴大民主化的進程,必須大力的普及教育,並積極開展思想啓蒙運動,當然事情還是要一步一步來,先把制度建立起來,再逐步的完善。

現在帝國的行政己經劃分爲: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東、臺灣、廣東、廣西、福建、貴州、雲南、四川十四個省,南京一個直轄市。不過貴州、雲南都是剛剛收復、四川的戰事更是還沒有完全結束,因此這三個省暫時不考慮在內。先從其他的十一個省和南京選拔國會議員。並定期在一到兩年的時間內,正式成立國會,並且開始實行三權分立。

商毅的第三份詔書是,正式確定內閣爲帝國的行政執行機構,其他各部門,包括統戰部在內,都將排位於內閣以下。不過在現階段,統戰部的工作將仍然直接受商毅的管理,內閣無權干涉。另外,三權分立的另一個組成部份,司法糸統刑部也正式開始獨立工作,不受內閣的限制。在國會還沒有成立的情況下,仍然由商毅直接管理。而內閣、統戰部、刑部三分的協調關係,也由商毅來付責。

統戰部讓位給內閣,也是大勢所趨,誰也沒有異議,因此這樣一來,儘管還沒有完全形成三權分立的局面,但至少在政、軍、法三方面的關係也基本理順了。只等國會成立之後,就可以完善所有的帝國管理機構,並且逐一立法修憲,由專制國家,向憲制國家轉化。

而就在這時,四川發回告捷的戰報,在十月二十日這一天,成都己被中華軍攻破,而四川的主將吳三桂在城破之後,舉全家自苂而亡。成都城裡的川軍餘部全部都投降了中華軍。現在除了少數還在進行恐怖作戰的川軍餘衆之外,四川的戰事也基本都結束了。

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33章 互不相干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381章 喜迅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245章 獻投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78章 步兵進攻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27章 煙雨杭州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80章 佈置(一)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32章 碧華軒(下)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22章 造船(上)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98章 廷議(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03章 海商(上)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80章 洋人(上)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78章 工匠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118章 海盜(二)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86章 人材(上)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4章 玄皇教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146章 亂攤子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90章 武昌擴軍第82章 破敵之策第89章 繼續堅持第78章 步兵進攻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
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97章 飛鴿傳書第83章 進山追擊(一)第33章 互不相干第57章 爭奪山東(一)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241章 訪歐之旅(五)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381章 喜迅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44章 大戰匪賊(下)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84章 進山追擊(二)第245章 獻投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67章 財政危機(下)第78章 步兵進攻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54章 西班牙使者(下)第27章 煙雨杭州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80章 佈置(一)第122章 渡河襲擊第32章 碧華軒(下)第82章 破敵之策第122章 造船(上)第102章 守住蘇州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222章 掃平遼東(三)第198章 廷議(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59章 進取漢陽府(三)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179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下)第206章 北伐計劃(上)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426章 中俄之戰(六)第46章 內外夾攻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69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一)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103章 海商(上)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395章 荷蘭求和(四)第80章 洋人(上)第205章 南京宣言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172章 琉球之戰(三)第178章 工匠第208章 跨海入朝(一)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118章 海盜(二)第153章 忠貞營歸降(下)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141章 錦衣衛(下)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86章 人材(上)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14章 玄皇教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146章 亂攤子第99章 荷蘭人的抗議(下)第90章 武昌擴軍第82章 破敵之策第89章 繼續堅持第78章 步兵進攻第177章 日本商團的秘密(上)第221章 新武器(二)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49章 清軍整頓(二)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240章 南京的新格局(上)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321章 溫泉夜色第112章 合作計劃第108章 圍殲阿濟格(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