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

“該死的奴材,沒有的東西,你還有臉回來見我嗎?”

倫泰跪伏在地上,雖然聽着辱罵,但卻一個字也不敢分辯,只是不住道:“是,是,是奴材該死,是奴材該死。”

罵倫泰的是一個年過五十的老年人,不過這人雖己不小,鬚髮都以己有些花白了,但身材頗高,行動矯健,絲毫也不遜色於年輕人。而且在舉手擡足之間,依然帶有十分威猛的氣勢,一看就知是一員猛將。這個人就是這一次清軍攻明的主將,奉命大將軍,多羅饒餘貝勒阿巴泰。

阿巴泰是努爾哈赤的第七子,比現在的滿清皇帝皇太極年長一歲。儘管他在努爾哈赤的儲子中較爲年長,但母親伊爾根覺羅氏,出身一般,只是努爾哈赤的第七個妃子,在生前沒有受過努爾哈赤的寵幸,死後也沒獲過任何哀榮。因此也影響到阿巴泰在諸兄弟中的排位。

在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皇太極即位,阿巴泰封爲多羅貝勒。而在他的兄弟中,比他年長,排行第二的代善、第五的莽古爾泰、比他年幼的排行第十二的阿濟格、第十四的多爾袞、第十五的多鐸、甚至是叔伯兄弟阿敏、濟爾哈朗、就連代善的兒子嶽託都被封爲和碩貝勒。地位都在他之上。

到了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元,定宗室世爵,這時莽古爾泰和阿敏都己被皇太極爲排除異己而誅殺。剩佘的愛新覺羅氏中,代善封爲禮親王、濟爾哈朗封爲鄭親王、多爾袞封爲睿親王、多鐸封爲豫親王、還有代善的兒子嶽託封爲成親王、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封爲肅親王,連阿濟格也封爲武英郡王、只有阿巴泰依然還是多羅貝勒,只是在“多羅”後面加了“饒餘”(滿語爲富裕之意)兩個字,以示差異。

爲此阿巴泰心裡也十分不平,多次口出怨言,也常被皇太極責罰,但卻從來沒有受過降爵或削爵的重懲。原因恰恰就在於,阿巴泰出身偏房,長期被排斥在最高權力核心以外,威脅不到皇太極的皇位,因此皇太極繼位之後,與莽古爾泰和阿敏的權力爭鬥,從來沒有波及到他。皇太極對阿巴泰還比較寬容。

而且阿巴泰較爲年長,因此也比諸弟較早參與征戰,較早建功立業,所以努爾哈赤在世時對他還是比較器重。皇太極繼位之後,又不放心代善、莽古爾泰、阿敏等人,阿巴泰還是可以得到不少征戰的機會。皇太極在位的主要征戰:如錦州之役、大淩河之役、錦州、松山之役,以及前四次徵明之役,阿巴泰基本都參加了,不過都是作爲部將或是副手。只有這一次,纔是首次出任全軍的主將。

以五十三歲的年紀,才首次得到獨領全軍的時會,阿巴泰自然十分珍惜,因爲自已的年紀也不小了,以後未必再有這樣的機會,同時也想建立功勳,爭取也爲自己弄個親王、郡王噹噹。

而自從去年十月入關南下以來,清軍一路勢如破竹,從山西、河北、一直打到山東、江蘇連戰連勝,只打得明軍落花流水,連攻克濟南、兗州兩個大府,並以兗州爲臨時駐地,分兵八路,四外劫掠,要不是在出徵以前,皇太極嚴令阿巴泰禁止與農民軍發生衝突,說不定還會打到中原,湖廣去。反正在阿巴泰看來,農民軍和明軍也沒什麼區別。

而淸軍再取得輝煌戰果的同時,收穫也十分豐厚,目前的初步統計,生擒魯王朱以派、樂陵郡王朱宏治、陽信郡王朱宏福、東原郡王朱衣遠等五名明朝蕃王。以經抓獲人口三十餘萬,牛馬牲口三十餘萬頭,黃金一萬餘兩、白銀二百萬餘兩、珍珠數千兩,各色綢緞五萬餘匹,其他物資不計其數。以經超過了歷次攻明作得的收穫。其中一部份放在濟南府,另一部份則留在兗州府。

同時阿巴泰個人也撈到了不少好外,僅白銀就有十餘萬兩進入了他的私囊中,由其是攻下兗州府,抄沒了魯王府裡的大筆財產,又吞沒了不了價值不菲的珠寶玉器,因此阿巴泰這一天正躺在魯王朱以派的大牀上,由兩個魯王府的美貌歌妓服侍着,也在美美的想,就算這一次回國還不能晉爵王位,憑着這筆財產,也能安心養老了。

然而就在這時,倫泰在穆陵關前大敗,回到兗州府,來向阿巴泰請罪。

得知這一敗損失的兵力超過兩千,甴其是有兩個牛錄幾乎被打殘之後,阿巴泰也不由得又驚又怒又是心痛,這樣的慘敗,在大淸這十幾年來,還從未有過。上一次還要追朔到袁崇煥還在守衛錦州的時候,卻偏偏叫自己遇上了。而且被打殘的這兩個牛錄都是阿巴泰自己的麾下的牛錄。自己麾下一共才六個牛錄,一下被打廢了兩個,叫阿巴泰怎麼不心痛呢?

因此阿巴泰將一腔怒火全都發泄在倫泰身上,罵了他幾句之後還不解氣,又舉起鞭子,向倫泰劈頭蓋臉的抽了過去。倫泰不敢躲閃,只能用雙手抱着腦袋,咬牙忍着抽打。

阿巴泰又一連抽了十幾鞭,只打得倫泰身上衣衫盡裂,鮮血淋漓,慘叫不止。這時左右的諸將也都有些不忍,阿巴泰的兒子博洛和嶽樂都一左一右過來,攔住了阿巴泰,博洛道:“阿瑪,您消消氣吧,事情以經這樣了,您就是打死了這個奴才也沒用。”

嶽樂也道:“是啊!阿瑪,可別讓這個奴材氣壞了您的身子。”

阿巴泰還是餘怒未消,道:“你們兩個別攔着,打了這個敗仗,還有臉回來,我們大清可沒有這樣的戰士,看我打死這個奴材。”

這時這次攻明的副帥內大臣圖爾格也過來,道:“饒餘貝勒,您還是先消消氣,按說這個奴材也確實是該死,但對穆陵關的明軍,可不能輕易放過,一定要再出兵去攻下穆陵關,報這一敗之仇。而且也該詳細的問問,這一仗是如何敗的,明軍有多少兵力,主將是誰,等我們再次出兵時,也好做到知已知彼。”

圖爾格不僅是這次攻明的副帥,而且他還娶努爾哈赤的女兒和碩公主穆庫什爲妻,又把妹妹嫁與皇太極爲妃,既是前朝的駙馬,又是當朝的國舅,因此阿巴泰也不能不給他幾分面子,而且他的話也說得在理,阿巴泰這才免強壓住了怒火,放下了鞭孓,但又踢了倫泰一腳,道:“奴材,快說吧,你是怎麼被明軍打敗的?”

倫泰忍住了痛,道:“回稟貝勒爺,這穆陵關雖小,但守軍絕不至一個千總,居奴材估計,至少也有一個守備的兵力。”

阿巴泰“哼”了一聲,道:“別說是一個守備,就是一個總兵又能怎麼樣?你怎麼就被打得這樣慘了。”

倫泰道:“但這支明軍可和別的明軍不同,不是奴材爲自己狡辯,這支明軍火器犀利,軍紀肅明,訓練有素,而且鬥志極高,作戰十分頑強,我們一度都攻到城牆上了,但還是被明軍給打了下來。” 說着就把這一戰的整個經過都說了一遍。

阿巴泰、圖爾格都是久經戰陣的人,聽倫泰說完,也都沉思起來,如果真按倫泰所說,這支明軍的實力到是確實不容小現。

八旗兵的戰鬥力雖然很強,而且單兵作戰能力也非常出衆。但傷亡承受能力卻不高,滿八旗一共才三百零九個牛錄,滿打滿算也就十萬兵力左右。而披甲精銳更少,才三萬多人,因經不起大規模的傷亡。一般遇到難以攻取的堅城要塞,一般都選擇繞道而走,或是圍而不攻,除非是在迫不得以的情況下,纔會展開強攻。因爲強攻耗損的兵力實在太大的。當年大淩河之戰,清軍圍城達一年之久,也不強攻,硬是困得城裡糧盡援絕,不得以才投降。

而現在看來,穆陵關雖然小,到還是一塊硬骨頭,應該就是這種難以攻取的堅城。應理說,應該不予理釆,反正穆陵關又不是什麼戰略要地,非攻下來不可。這會是真的嗎?像這樣一支實力超卓的明軍,不駐守邊關,怎麼會在穆陵關這樣一個小城裡呢?這也太不合道理了。不過從倫泰所說的來看,到也不像是在說謊。

幾個人互相看了一眼,阿巴泰才緩緩道:“不管怎麼說,這穆陵關我們總要親自去看着,才能決定。傳令下去,招集附近的人馬,我要親自出兵,去攻打穆陵關。”

博洛忙道:“阿瑪,這小小的穆陵關那用阿瑪親身動手,就讓我領軍去攻取穆陵關吧!”

阿巴泰看了他一眼,也有些猶豫不決,博洛是他的三子,也是最喜歡的一個。雖然他今年才二十九歲,但以有十餘年的征戰經驗,說他身經百戰也不爲過。但這次進攻穆陵關不同於別的征戰,需要主將有冷靜而清醒的頭腦,可打則打,一但真如倫泰所說的那樣難以攻取,就不要硬攻,白白消耗兵力。而知子莫過父,博洛雖然驍勇善戰,但卻缺少變通,又年輕氣盛,只怕一但攻城不利,只怕他會不顧一切,下令狂攻。

這時圖爾格也道:“饒餘貝勒,不如讓我領軍去吧?”

阿巴泰點了點頭, 圖爾格可不是隻憑自己額駙、國舅的身份,早在努兒哈赤在位時,他就隨軍征戰,多有功勞,而且爲人老成持重,到是合適的人選。因此道:“好,額駙,這一次就甴你來領軍,博洛,你做額駙的副將,一起去進攻穆陵關。不過一但關城難以攻取,就不要強攻,撤軍回來,等他們出關之後,再設法殲滅。”

然後又瞪了跪在地上的倫泰一眼,道:“奴材,我就再給你一個機會,讓你戴罪功。”

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134章 勸說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80章 出兵(上)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40章 海軍出擊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8章 蒐羅人材第77章 火炮對攻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7章 朱印船(上)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245章 獻投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91章 南京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17章 行軍第33章 餘波第98章 遷移(五)第148章 新政(二)第31章 山東大捷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209章 進京(下)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91章 南京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149章 新政(三)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61章 國事家事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97章 僱傭兵(上)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17章 海盜(一)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79章 救急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45章 貨幣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76章 二打山東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80章 放棄青州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282章 訪問歐州
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52章 正面強攻(二)第134章 勸說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02章 突襲盛京(一)第180章 出兵(上)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58章 爭奪山東(二)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40章 海軍出擊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116章 豫北戰役(二)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8章 蒐羅人材第77章 火炮對攻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374章 文萊歸降(上)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115章 決戰之前(下)第88章 計劃調整(上)第17章 朱印船(上)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245章 獻投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41章 洪承疇復職(上)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299章 日本局勢(上)第64章 爭奪山東(八)第48章 山東第一戰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91章 南京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17章 行軍第33章 餘波第98章 遷移(五)第148章 新政(二)第31章 山東大捷第148章 新的計劃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209章 進京(下)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91章 南京第二章 小姨子的那點事第149章 新政(三)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61章 國事家事第227章 除夕—主動出擊(三)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24章 靈活作戰(二)第121章 海盜的俘虜(下)第97章 僱傭兵(上)第408章 南洋戰役結束(二)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17章 海盜(一)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79章 救急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2章 全面進攻計劃(下)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149章 干係臘戰記(五)第45章 貨幣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76章 二打山東第245章 東西方的交流(三)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80章 放棄青州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229章 除夕——夜宴第105章 進軍江北(三)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95章 降價風波(下)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139章 臨朐縣失守第215章 朝鮮使團在南京(上)第280章 平息爭端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25章 民團教師(一)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425章 中俄之戰(五)第282章 訪問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