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返程

第二天一早, 商毅遇刺的消息就報到了曾化龍和王應泰的耳中。這兩位巡撫也大爲恐慌,好在是商毅平安無事,而且還當場擊殺了二十餘刺客。兩位巡撫在欣慰之餘,也有些敬佩,到底是一員猛將,連刺客都難以損傷。但終究還是不放心,又馬上派人出城去打探,結果在兗州城附近,並沒有發現流寇的蹤影,因此兩人也才鬆了一口氣。把這次事件定義爲流寇的餘黨作亂。

隨後流寇派人混進城中, 刺殺商毅的事情,也傳遍了全城,但商毅畢竟是平安無事,因此也沒有造成多大的恐慌,只是成了街頭巷尾的談資。

而且還被老百姓們添油加醋,說成刺客行刺商毅不成,反而被商毅殺死五六十人,甚至有人把其中的細節說得清清楚楚,刺客怎樣行刺,商毅是怎樣躲閃,然後怎樣反擊,這一個如果殺死,那一個會的什麼招式,這樣一拳那樣一腳,彷彿就在商毅身邊親眼看見了一樣,說得有鼻子有眼。還有不少人因爲所說的細節不同,爭得面紅耳赤。

而在天亮之後,商毅又帶着兩個孩子,來到這裡,找他們的街坊鄰居,詢問他們一家的情況,看看他們有沒有親戚可以託付的。

但根據左右鄰居的述說,這家男人姓徐,大名都不知道,因爲這家的男人是挑貸架做小販爲生的,家境也一艘。因此鄰居們都只管他叫徐老販,以經三十五六歲了,這對孩子就是他們家的子女,確實是一對龍鳳胎,今年十歲。男孩子叫寶兒,是哥哥,女孩子叫妞妞,是妹妹,當然這都是小名,還沒給起大名。

不過他們一家在這裡也住了十來年,也算是這裡老戶,但街坊鄰居也沒見他們家來過什麼親戚,逢年過節也沒見他們回過老家。應該是沒有什麼親戚。

從打聽到的情況看,把這對小兄妹託付出去是不可能了,因此商毅也只好決定,自己收養他們,暫時也先用小名,等回穆陵關之後,再給他們取大名。街坊鄰居對商毅的舉動也十分感激,同時也一一向這對小兄妹告別了。

隨後商毅來找曾化龍,說穆陵關正在重建,自己不放心,現在兗州之危以解,因此自已要返回穆陵關。而曾化龍也覺得自己也該返回登州,因此兩人一起來向王應泰辭行。

這時王應泰也巴不得他們快走,因爲登萊人馬留在兗州,一切糧草都要靠兗州來供應,開銷太大了。但自己又不好意思主動開口要他們離開。現在主動辭行,自然是正中下懷,又假意挽留了一通,然後只能依依不捨的讓他們返回。當然王應泰對商毅並沒有把那三門佛郎機炮歸還的行爲,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全當不知道。

於是登萊人馬各自收拾,第二天各自返程回駐地。王應泰又親自在城外爲他們踐行,商毅讓大隊人馬先行,自己應酬完了之後,再跟上。王應泰向登萊衆將一一敬酒,又送出五里,然後才灑淚而別。

穆陵關和登州並不是同一條路,因此商毅和曾化龍走了不一會兒,也要分手。

在臨別之時,曾化龍勉勵他道:“商毅,這次救援兗州,你又立下了大功,現在做一個小小的千總,實在是有些屈你的大材。不過你放心,本官定會如實上奏朝廷,爲你請功受賞,升官進職,也是指日可待。因此暫時還要多忍耐一時,關城防守,不可懈怠。”

商毅道:“大人請放心,屬下必會兢兢業業,奉公盡職,不負大人所望。”

曾化龍點了點頭,又道:“如今國事危難,韃子又入關侵襲,流寇四處作亂,然而國難方顯忠臣,你雖然年輕,但是實有大材,日後必有顯露頭角,建功立業也機會。封候拜將,也是指日可待。回去好好守關練兵去吧”

隨後兩人也分手各自上路。商毅也趕上自己的大隊人馬,然後一起向穆陵關趕去。

這一次救援兗州,穆陵軍一共陣亡九十八人,傷亡並不算大。加上徐家兄妹的父母,一共有一百俱屍本,全用白布纏好,放在麻袋裡,裝車運回安葬。

而在返程中,又增加了不少人,羅遠斌他們一隊火器兵加上家屬,有一百餘人,七八輛大車。孫氏三兄弟的家屬也有十幾口人,而是林之洋的八名家人,一個洋和尚阿科尼亞,和商毅收養的一對小兄妺。因此整個隊伍的人數不斷沒有減少,反而還多了不少人。

徐家的小兄妹到底還是小孩子,雖然父母雙亡,但傷心勁過了之後,也逐漸恢復了孩子的天性。再加上全軍上下都知道他們的遭遇,對他們也十分同情,一路上對他們都十分關照。加上少年團裡還有不少十四五歲的孩子,在行軍途中常陪他們一起玩,因此兩兄妹臉上也有了不少笑容。

收養孤兒,在任何時代都是善舉,因此孫家三兄弟和洋和尚阿科尼亞也對商毅的行爲讚揚有加。

而商毅也趁機對孫和鼎道:“孫大先生,這對孩子姓徐,只有小名沒有大名,你才學好,就給他們取個各字,日後也好有個稱呼!”

孫和鼎怔了一怔道:“大人不打算給他們改姓商嗎?”

商毅有些奇怪,道:“他們姓徐就很好了,爲什麼要改他們的姓氏呢?只給他們取個好一點的名字就可以了。”

在這個時代,奴隨主姓是非常普通的事情,商毅收養了這兩兄妹,叫他們改姓商也是理所當然,男孩一般叫個福、壽、喜、安一類吉祥喜慶的姓字,而女孩則取個丫環的名稱也就行了。孫家兄弟也不認爲這樣做有什麼不對。

孫家兄弟當然不知道商毅並沒有讓別人跟自己改姓的觀念,還也爲他是心懷大度,不改別人的宗族姓氏,因此對商毅的好感又多了幾分。孫和鼎當即也給男孩取名叫徐立,女孩取名叫徐媛。

而在回程的路上,士兵們對自己的隊伍裡有個老外,還是個洋和尚也十分好奇,由其是少年團的士兵,見了阿科尼亞,都指指點點像看希奇一樣。而阿科尼亞絲毫也不以爲意,反而用半生不熟的中文主動和他們打招呼,說話,儘量先建立起一個比較和睦的關係來。雖然阿科尼亞長得與衆不同,但態度和謁,而且商毅對他也十分客氣,因此士兵們也漸漸和他熟悉起來。

商毅也不得不承認,這個洋和尚果然有兩下子。不過從心裡說,商毅對天主教雖然並不排拆,但也談不上信仰,而且商毅也知道,天主教決不會是洋和尚嘴裡說的那麼冠冕堂皇,在暗地裡同樣也幹過不少齷齪事情。不過在亂世裡,人人往往需要一個精神寄託,因此天主教在明末的傳播還是相當迅速的,許多中國人都接受過天主教的洗禮。包括現在正在南洋橫行的鄭芝龍。

看來自己有必要對阿科尼亞進行一些限制,不能讓他這麼毫無故忌的在穆陵關發展教徒。

而孫家兄弟知道阿科尼亞是天主教的傳教士之後,這次是進京去找湯若望神父,對他也肅然起敬。因爲孫元化生前就是一個天主教徒,在他臨死之前的一天,湯若望曾化裝成送炭的工人,到獄中爲孫元化做最後的彌撒。孫家兄弟雖然還不是天主教徒,但對天主教的傳教士還是十分尊敬的。

阿科尼亞得知了這一情況之後,也十分高興,看來在這個隊伍裡,可以發展的對像不僅僅只有商毅,連孫家兄弟包括他們的一家,也都有潛在的發展價值。因此在一路上洋和尚和孫家兄弟走得十分近乎,並且拼命的學習中文,希望能夠有所成就,以後見了自己的總舵主,也能有個交待。

同時阿科尼亞還是一個業佘畫家,隨身還帶了不少西洋繪畫的工具,每天駐營休息的時候,他都會拿畫板顏料,畫幾幅風景寫生。不僅引得許多少年圍觀,而且也吸引了不少成年人。

因爲士兵們都是窮苦百姓出身,大字未必認識幾個,對會畫畫的人,本能的都帶有一種崇敬。而西洋畫又是以寫實爲主,與中國畫的重意爲主大不相同。但對於外行人來說,畫得像不像,往住就是評價畫的好壞的最大標準。

有一次阿科尼亞一時來了興趣,偷偷給商毅畫了幾張素描速寫,送給商毅。

商毅見了也覺得十分有趣,因爲他也學過一些人像速寫,看得洋和尚還是有幾分功底,並非純粹玩票,因此還在畫上籤上自己的名字,還蓋了自己圖章。而這一下立刻引起了士兵們極大興趣,紛紛來看畫得像不像。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個洋和尚,就在洋和尚給商毅畫像的當天,立刻有兩個人提醒商毅,當心洋和尚這是在給他下咒,施妖法呢。

商毅雖然對洋和尚這樣的舉動不以爲然,並且打算給予一定的限制。但對這種這無道理的迷信說法更是嗤之以鼻,結果把這兩個傢伙罵了一通,結果兩人灰溜溜的走了,不再言語。

而士兵們見商毅並不排拆洋和尚畫像,立刻都興趣大增,於是人人都爭着請阿科尼亞爲自己畫像。而洋和尚也是來者不拒,盡力滿足。

不過令商毅和何科尼亞沒有想到的是,在數百年之後,這些畫都成爲收藏界的搶手貨。由其是有商毅簽名蓋章的俏像畫,一度拍出了億萬元的天價。

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38章 家事第5章 強盜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36章 林家會議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38章 軍歌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0章 浙江巡撫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144章 新年(上)第51章 撫平青萊第5章 強盜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203章 夜奔(下)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77章 鑄炮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4章 趕集(下)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28章 許婚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198章 困境(下)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34章 宣戰(上)第93章 合圍(四)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81章 總結作戰第36章 南歸(下)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91章 合圍(二)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269章 召見第197章 困境(上)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31章 山東大捷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104章 海商(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89章 繼續堅持第307章 民意第90章 武昌擴軍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52章 談判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281章 辭職(下)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36章 編制民團
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217章 另一位宗師(上)第126章 突破淮河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93章 秦淮風月(下)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38章 家事第5章 強盜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第303章 曰本內戰爆發(上)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36章 林家會議第65章 洪承疇獻計第138章 軍歌第149章 鄭成功的選擇(一)第20章 浙江巡撫第75章 守衛兗州(三)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43章 守衛新野(上)第325章 進駐大阪第144章 新年(上)第51章 撫平青萊第5章 強盜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203章 夜奔(下)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85章 與荷蘭人談判(一)第143章 日本使臣(下)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177章 鑄炮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4章 趕集(下)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28章 許婚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260章 攻佔聖地亞哥堡第198章 困境(下)第74章 龍困淺灘(下)第34章 宣戰(上)第93章 合圍(四)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107章 收復杭州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20章 進取光州(三)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81章 總結作戰第36章 南歸(下)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91章 合圍(二)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269章 召見第197章 困境(上)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31章 山東大捷第313章 攻佔九州島(二)第347章 德川幕府的選擇(上)第125章 入主南京(上)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180章 進取貴州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30章 李自成的決策(上)第104章 海商(下)第372章 前哨戰(上)第182章 兵不血刃第89章 繼續堅持第307章 民意第90章 武昌擴軍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52章 談判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281章 辭職(下)第167章 臺灣大員第199章 佈置對策第53章 進軍武昌(四)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24章 江北之爭(一)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36章 編制民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