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

龍嘯大明

“轟——轟——轟——轟——”

數十門火炮發出怒吼,噴吐出火舌,將炮彈打到五百步遠的地方,引發了一連串的爆炸聲,將敵方的陣地掩蓋在一團硝煙中。

“衝啊——”

數千名士兵端着步槍,一邊吶喊着衝殺的聲音,向剛纔被火炮轟炸過的地方狂奔而過去。並且在進攻的途中,將一些豎立好的木偶敵軍一一刺倒。

而在士兵發起了衝鋒之後,在炮兵陣地中的李定國手執望遠鏡, 觀察着步兵前進的位置,然後下達指令:火炮向前推進一百步,繼續轟擊。步兵攻入敵軍陣地,解決戰鬥。

隨着火炮的射程向前廷伸,旗手也將指令下達給前方的進攻隊伍,這時步兵己經殺入被火炮轟炸過的陣地,將陣地裡的木偶敵兵全都刺倒,並且盡力破壞着陣地裡的敵軍工事。而在陣地後面,火炮也都暫停了轟擊,人推馬拉,急忙向前推進着。

隨後的戰鬥,都是由火炮開路,然後步兵在後面跟進,掩殺,一連衝過了三道防守陣地。一時間火炮轟擊、士兵吶喊突奔,場面也顯得十分激烈。

這當然不是真正的戰鬥,而是一次商家軍內部的步炮配合的實戰演習。所用的炮彈當然也不是真正的炮彈,而是用厚紙、牛皮作外殼的訓練用彈,裡面填充的雖然也是火藥,但炭粉的比例己大大下降,硫磺增多,實際的效果和煙花差不了多少,因此把對士兵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點,而從表面上看,和真實的戰場差不多。當然小的燒傷和燙傷,也是在所難免的。

針對這次江淮戰役情況,在未來與清軍的戰鬥中,將會發生大量的進攻和白刃戰鬥,因此在這一階段中,商家軍是主要以進攻訓練爲主,包括白刃戰訓練、攻城訓練、城市巷戰訓練,伏擊訓練、遭遇伏擊訓練等等。而重點就是步兵和炮兵的協調配合作戰。

這時商毅在觀戰臺上用望遠鏡觀察着,也不斷的點着頭,經過了這一段時間的重點訓練,步兵和火炮之間的配合己經逐漸的熟練了起來,確實己經有了那麼一點近代軍隊的味道了。

這次演習的步兵團是李定國的第十四團,而炮兵是第八師一八團的七十四營,在演習全部結束之後,李定國也帶領着參加演習的全部士兵們來到觀戰臺前,列隊站好,接受商毅的檢閱。

商毅走下觀戰臺,來到列隊面前,道:“士兵們,大家都辛苦了,剛纔我看了你們的表現,都很努力,也很出色,應該表揚。雖然這只是一次演習,但我們畢需認真對待,只有在平時訓練中認真刻苦,在真正的戰鬥中才能發揮我們的實力,戰勝敵人,取得勝利。因此在以後的訓練中,大家還要繼續努力,克苦訓練,明白沒有。”

士兵們齊聲高喊道:“明白了。”

商毅點了點頭,在士兵解散之後,他又把李定國單獨留下來,道:“鴻遠,統戰部己經決定了,由你來擔任第九師的師長,以你現在的第十四團爲核心,然後加上第二十團和第二十二團,一個月以後上任,你有什麼問題嗎?”

李定國聽了,也覺得十分意外,因爲在十天以前,杭州統戰部就向全軍團級以上軍官下發了關於商家軍陸軍擴軍的方親通知,在今年以內浙江地區,將再擴建三個師、四個旅,使總兵力達到十二萬左右,其中將有一個旅駐守臺灣和流球地區。而在山東戰區,將再擴建一個師、三個旅,總兵力將達到五萬左右。

不過每師、旅的編制雖然整體不變,但也有一些小的調整,以後將有各自直屬的偵察兵,通迅兵、醫療兵和後勤兵。也將正式成爲主要獨立作戰的單位。同時騎兵旅也將正式升級爲騎兵師,仍由楊武丞出任師長,而偵察團也將改名爲特種兵大隊,段鵬仍然出任隊長,以旅級編制。

這樣一來,商家軍的陸軍會有九個正式的步兵師,八個正式的步兵旅,另外還一個騎兵師和一個特種旅,而山東戰區還有一個騎兵團,的總兵力將達到十六至十八萬左右,比目前的兵力擴充了近一倍。當然擴建的工作其實在江淮戰役進行的期間就己經在進行了,現在只是正式編號確定下來,而等擴編全部完成之後,再在這個基礎上,組建三到五個軍的編制,以便於以後指揮。

而海軍依然維持目前的編和人員不變,只是儘快更換所有戰船,而俱體的兵力佈置,將等薩摩戰爭結束之後,艦隊迴歸再作決定。

隊伍擴編,也就意味着有大量新的職位出現,因此在江淮戰役中立下戰功的將領也都在紛紛猜測,自己能夠得到什麼樣的晉升。李定國也估計,根據自己的功勞來看,應該是能夠晉升爲旅長,或者進入某一個師的師部,擔任副師長或參謀長,但出任一個師的正師長,卻是讓李定國覺得是一份意外之喜,雖然是一個新組建的師,但也意味着自己能夠和周少桓、成進、羅遠斌、王信這樣的元老級人物並論了。

當然在驚喜之後,李定國也十分高興,立刻立正行禮,道:“報告督師,我沒有任何問題。”

在這次江淮戰役中,李定國是唯一一個在江淮戰役中獨領一軍作戰的團級將領。而且所立的功勞確實不小,他和段鵬指揮的部隊在外線成功的牽制了淸軍大量的兵力,並且連勝數場,殲敵近兩萬人,還配合羅遠斌,收復了鳳陽。論功勞絕對可以列入前三名。

其實在統戰部商議晉升的時候,都傾向於讓李定國出任一個旅長,也有人認爲,李定國可以擔任一個師的副師長或參謀長,這和李定國自身的判斷基本一致,畢竟李定國在商家軍中的資歷並不高。

但商毅卻認爲李定國在參加商家軍近兩年時間,不僅在戰鬥中表現的相當出色,而且也表現得對商家軍十分忠心,因此不必考慮他資歷不足的問題,同時以李定囯的指揮能力,只有出任正職,有領軍作戰的決斷權,才能發揮他的全部能力,所以商毅也力排衆議,決定直接提升李定國爲第九師的師長。

而第九師的編制也正式定下來,除了願來李定國的第十四團之外,另外兩個團是李本深爲團長的第二十團,和李成棟爲團長的第二十二團。因爲李本深和李成棟都是農民軍出身,和李定國有相同之處,因此把他們劃分到一起,也便於管理一些。

隨後商毅又道:“鴻遠,現在你已經升爲師長,那麼十四團的團部也就重新組建,你回去也要考慮一下團部的名單,馬上報上來交給統戰部審批。另外現在新建的編制有不少, 十四團的基層軍官也會有一次調整,也會補充一批新人進來,以後你要好好教導他們,而且還會有一批基層軍官調去參加短基的培訓,因此你也要儘早做好安排,不能耽誤了訓練,並且儘早渡過摩合期,形成戰鬥力,因爲到了明年,我們還有大仗要打, 希望你不要辜負了我對你的期望。”

李定國也十分感激, 道:“是,定國一定不負督師大人所望,一定會努力當好師長,再立新功。”

商毅點了點頭,十分滿意的拍了拍李定國的肩頭,道:“鴻遠,好好幹吧,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幹得好後。”

處理完這些事情之後,商毅這才結束了今天的觀看演習,回到杭州城,自己的督師府裡。正好這時情報處的吳漢生來求見,向他報告最近一段時間內,南京、北京兩地的情況。

南京到是沒有什麼大事發生,主要還是重建朝廷的新秩序,消除馬士英之死帶來的不利影響。好在是史可法入主南京之後,商毅、黃得功、劉良佐、劉澤清等地方的軍閥勢力先後都表示了對南京朝廷和新內閣的支持,同時新內閣也正式通告全國,對於馬士英的餘黨不再追究,並且號招整個南方都齊心協力,團結一致,抵抗清軍的入侵,保住現在南明的半壁山河。因此也使各地蠢蠢欲動的地方勢力都終於都安定下來, 都表現接受現在的新內閣。

而且就在前幾天,廣東的鄭芝龍也上書到南京,表示對朝廷和內閣的支持,這也是南方最後一個地方勢力明確表示了對朝廷的支持,也意味着新內閣己經渡過了初步的信任危機,站穩了腳跟。當然也並不表示東林黨從此就能夠高枕無憂了,因爲還要看東林黨人的下一步政治主張和施政方案。

不過至少從現在的情況看來,南京朝廷還是有那麼一點新氣像,也有些勵精圖治的味道,因此商毅也感覺到頗爲欣慰,他到是並不指望南京朝能夠有什麼大做爲,只要是沒造亂子、扯後腿,就比什麼者強。

而北京傳回來的消息可就不那麼令人欣憵了,因爲種種的跡像都表明,現在北京的清廷正在積極的厲兵秣馬,積草屯糧,準備發動新一輪的南侵。

第79章 桂王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53章 激戰(上)第85章 地雷陣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34章 宣戰(上)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85章 夜襲(三)第143章 提案(下)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84章 夜襲(二)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8章 朱印船(下)第84章 游擊戰(三)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55章 火船(一)第104章 海商(下)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77章 鑄炮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95章 遷移(二)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38章 軍隊調整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28章 立威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14章 反擊(二)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89章 交易(下)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28章 立威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9章 催促出兵第2章 清廷(下)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3章 各懷鬼胎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5章 反擊(三)第193章 雷汞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119章 投效(上)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44章 救援部隊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72章 清廷進京第149章 新政(三)第117章 海盜(一)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
第79章 桂王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53章 激戰(上)第85章 地雷陣第163章 返回杭州(下)第178章 入川之戰(三)第34章 宣戰(上)第125章 伏擊清軍(三)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283章 國會成立(三)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22章 羅川口攻防戰(一)第105章 進攻杭州第258章 進攻修道院(下)第3章 擁立新君(三)第85章 夜襲(三)第143章 提案(下)第60章 爭奪山東(四)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84章 夜襲(二)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202章 發行貨幣(上)第18章 朱印船(下)第84章 游擊戰(三)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157章 襄樊之戰(二)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284章 家庭鎖事(下)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19章 山東戰役(七)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55章 火船(一)第104章 海商(下)第169章 多尓袞復出(三)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226章 除夕—主動出擊(二)第177章 鑄炮第196章 湯若望(上)第95章 遷移(二)第177章 入川之戰(二)第38章 軍隊調整第234章 訪歐船隊歸來(二)第28章 立威第298章 放一放計劃第157章 農民的力量第351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二)第285章 皇室的收入第14章 反擊(二)第220章 初入南京(上)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第89章 交易(下)第107章 淮安首戰(下)第148章 進攻揚州——火炮對戰(上)第137章 追擊清軍(四)第244章 血與火之夜(三)第43章 拿人墊吧第188章 坤興公主第27章 攻取兗州(三)第25章 攻取兗州(一)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28章 立威第256章 新的起點(三)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134章 南京公審第69章 火拼左良玉(一)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243章 東西方的交流(一)第207章 清廷新軍(上)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123章 開封戰役(三)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04章 進軍江北(二)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9章 催促出兵第2章 清廷(下)第179章 琉球之變(四)第166章 財政危機(上)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3章 各懷鬼胎第243章 血與火之夜(二)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5章 反擊(三)第193章 雷汞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197章 湯若望(下)第119章 投效(上)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44章 救援部隊第409章 南洋戰役結束(三)第342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八)第72章 清廷進京第149章 新政(三)第117章 海盜(一)第429章 平定叛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