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烈火焚城

雖然商毅知道,皇太極是死於一六四三年農曆八月九曰,不過要等這消息傳到明朝,至少還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擊敗了西軍,奪取了漢陽府,又生擒了西軍的大將李定國之後,商毅一方面處理漢陽府的善後事宜,一方面也開始着手準備渡江,攻佔武昌府。

而就在這時,從另一條戰線傳來消息,周少桓帶領着二團,以經成功的在北方的青山鎮渡過了長江。

青山鎮也就是後世著名的武漢鋼鐵集團建廠所在的地方。在這個時候,後世的武漢三鎮只形戍了武昌和漢陽兩個地區,長江以西, 漢水以北的漢口鎮纔剛剛開始發展,目前暫時屬漢陽府管轄。後世的武漢市,是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期,國民政府第一次北伐纔開始正式建市。

雖然長江大體是由西向東流勢,但在武漢地區的一段江面去是轉向由南向北而流,漢水是從西岸匯入長江,正好形成一個正時針旋轉九十度的“丁”字形,而由此劃分的武漢三鎮。因此渡過長江,並不是一定要先過漢水,從漢陽過江,在漢水北岸的地方,同樣也有許多渡口可以過江。

隨商毅進攻漢陽府的是三團和五團,而周少桓的二團駐守在德安府。但在商家軍攻取漢陽府的時,周少桓領軍悄悄從徳安府出發,趁着西軍的注意力都在西南的漢陽時,直接從漢水以北的青山鎮附近,渡過長江,到達江東的地方,實現了這一聲東擊西的戰術。

商毅接報之後,也十分高興,立刻下令,讓周少桓率軍向武昌城逼近,而自己這邊也全軍渡江,與二團一道,夾擊武昌府。

武漢是商毅在穿越之前,去過的較多的城市,因此他對這時的地利環境還是十分熟悉,選擇的渡江地點是在漢陽東南的白沙州地區。這裡離武昌府城約十五里的路程,即使被西軍發現,也來不及調動人馬阻截。

現在商家軍在漢陽府有了大小船隻七十餘艘,一次可以運送五千多人及相應的裝備,渡江的進程也十分順利。而在登上戰船之後,商毅放眼眺望,在長江對岸,也看不見有西軍防守,因此也十分放心,同時也開始盤算,拿下了武昌之後,應該如果建立自己的地方勢力。

商毅選擇武昌府做爲自己的根據地,也不是沒有道理,武漢處於中國地理上的“心臟”位置,在近代素有“九省通衢”之稱,交通便利,四通八達。而且武漢因爲有長江漢水之險,又不同於襄陽那麼難守易攻,對於未來抵禦不善水戰的清軍,十分有用。

而且正由於武漢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兼有長江航運之便,雖然地處內陸,既使是在這個時代,也是內陸最大的口岸,因此經濟繁榮,商業發達。另外湖廣地區現在以經成爲天下糧倉,只要在這裡站穩腳跟,糧食問題基本就能解決。而且在武昌的大冶,還蘊藏着豐富的鐵礦。

正在商毅坐在船倉裡沉思的時候,忽然成進走了進來,道:“大人,你出來看,好像是武昌城裡起火了。”

商毅怔了一怔,趕忙跟着他走出了船艙,只在船甲板上,有不少士兵都在朝東北方向張望,商毅擡頭看去,果然在晴空之下,十分清楚,武昌府的方向升起了大量黑煙,瀰漫天空。商毅也不禁大吃一驚,如果從這裡都能夠看得到,那麼武昌城裡的這場大火一定着得不小,說不定是全城都燒着了。

看到這裡,商毅先是呆了一呆,但馬上就明白了過來,這一定是張獻忠準備撤離武昌府,而在撤離之前,放了一把火,打算將武昌府全部燒光。這種事情張獻忠可是沒少幹過。這時商毅也大爲後悔,自己還是考慮得不夠周全,以張獻忠在歷史上的名聲,自己應該早想到這一點了,那麼就不該在漢陽府多做糾纏,而是儘快渡過長江,直逼武昌府纔對。逼使張獻忠沒有時間下手。

但到了這一步,後悔也晚了,商毅只好命令船伕快速行船,儘早趕到對岸,好趕到武昌府去救火,希望能夠將損失降到最低點。

原來張獻忠派遣了孫可望和李定國爲前部人馬,到漢陽府迎戰商毅,自己也整頓大軍,準備出發。但就在這時,接到探子的報告,才知道有一支商家軍從青山渡江,到達了江東。

張獻忠也不禁大吃一驚,萬沒想到商家軍一共也才只有一萬餘人,居然還分兵兩路渡江,玩了一手聲東擊西的戰術。因此趕忙派劉文秀率領兩萬人馬,前去消滅渡江的商家軍。

但現在爲時以晚,周少桓以經在青山鎮佈置好了防守陣地,劉文秀領軍到達青山之後,率軍發動進攻,結果在商家軍的陣地前碰了個頭破血流,人馬死傷無數。而周少桓卻抓緊時機,打了一個反擊,將劉文秀殺得大敗,拆兵六千衆,逃回了武昌城。

張獻忠見劉文秀大敗而歸,也是又驚又怒,正打算再發大軍,去攻打青山鎮,這時孫可望也從漢陽也逃回了武昌府,所帶的三萬大軍,所剩的竟不足三千人,而且連李定國也生死不知,聽有的敗兵說,是被商家軍俘虜了,估計也是凶多吉少了。

同時孫可望和劉文秀都極了述說商家軍的可怕:他們善用火器作戰,打得極遠,連續射速極快,而且十分犀利,令人防不勝防,根本就無從抵抗。

雖然他們的述說都令張獻忠難以相信,但事實明擺着,兩路大軍同時遭遇了慘敗,而且還是敗給人數遠遠少於自己的敵軍,也令張獻忠不得不信。到了這時候,張獻忠纔有些明白,爲什麼李自成那麼兵強馬壯,結果還是被明軍殺得大敗,北上躲避。顯然自己就更不是對手。

因此張獻忠儘管捨不得武昌的安逸生活,但也事到臨頭,也不得不又重新拾了跑路的老招術。不過他的人馬在長江以南,不敢冒險再渡江向北,因此只能向南逃竄。於是張獻忠一面下令孫可望和劉文秀,讓他們兩人押運着搶到的錢糧物資,先從武昌府轉移到大治縣,自己隨後領軍撤退,準備向安徽江西地區發展,如果有機會,還可能攻打南京。並在撤退之後,在武昌城內四處放火,將全城焚之一爐。然後又令艾奇能領兩萬人馬斷後。

等商毅率領人馬渡過了長江,趕到了武昌府的時候,只見四門大開,全城都以經燃燒了起來,城中到處都是火光,紅焰耀眼,熱浪逼人,濃煙密佈,而百姓喪生於火海之中的,不計其數,哭號之聲,不絕於耳,如同修羅地獄一般,慘不忍睹。

商毅見狀,雖然又驚又怒,但也無計可施,也只好下令,三團在城外警嚴,自已指揮五團和輔兵進城救火,能搶救多少,就先搶救多少再說。

好在是商家軍來得還算極時,而且武昌城的地域也不小,除去幾個點火的中心區域以外,有許多地方雖然以經起了火,但火勢還沒有燃燒起來。如杲極時撲滅,還是能夠搶救出一些地方的。而在武昌城中,還留有不少百姓,見有軍隊來幫着救火,也都紛紛行動起來。而商家軍見百姓都聚集出來,也主動站出來指揮。

在有了商家軍的指揮之後,救火搶險行動也由混亂變待有序起來,因此救火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在軍民齊心協力之下,到也撲滅了不少地方的火焰,還救出了許多被大火圍困的百姓。

而就在這時,周少桓帶領着二團也趕到了武昌城,兩軍匯合之後,周少桓向商毅報告,西軍這時正在向東南方向逃竄。商毅得知以後,立刻明白了張獻忠的意圖,馬上下令,命周少桓率領二團,追擊西軍,進駐樊口縣,一定要狠狠的打擊張獻忠。並且追上張獻忠之後,決不能輕易放手。一直打把張獻忠打殘爲止。

周少桓領軍走後,商毅又立刻投入救火之中,雖然現在撲滅了一些地方的火焰,但武昌城的地域很大,而撲滅的地方,大多都是邊緣地區,由其在火勢的中心,以經完燃燒起來,商毅也清楚,在沒有現代救火手段的情況下,幾乎是無法撲滅的,除非這時候天降大雨,否則就只能等着徹底燒光,大火纔會息滅。

不過商毅雖然不是消防員出身,但做爲一個現代人,畢竟也知道一些基本的救火常識,就算是遇到撲不滅火勢,也必須加以限制,否則火勢只會逐漸蔓延,越燒越廣,就算是以經被撲滅的地方,也會死灰復燃起來。

因此商毅將軍民分成兩批,一批去撲滅火勢較小的地區,而另一批對火勢較大的地區,清除出隔一條隔離地帶來,以免火勢進一步蔓延。同時又命人在城外搭建臨時帳蓬,安置老弱婦幼和在大火中受傷的百姓、士兵,並讓軍醫救護。

但儘管商家軍和百姓們都以經竭盡了全力,但等到武昌城中的大火徹底息滅,以經是三天以後的事情了。整個武昌城,也成了廢墟一片。

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184章 襲擊(上)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19章 投效(上)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57章 火船(三)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334章 突襲第78章 步兵進攻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121章 狙擊手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47章 金殿廷議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86章 人材(上)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82章 破敵之策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38章 家事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38章 家事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75章 湖南失陷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59章 保薦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79章 救急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4章 趕集(下)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400章 國事(三)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一章 安撫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
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121章 開封戰役(一)第二章 帝國體制五皇權第50章 進軍武昌(一)第194章 禁宮之變(三)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184章 襲擊(上)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111章 規剗未來第129章 林府壽宴(四)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229章 暗流涌動(一)第119章 投效(上)第101章 清軍的援軍(三)第57章 火船(三)第161章 又有好事來了(下)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190章 獻俘閱兵(上)第334章 突襲第78章 步兵進攻第126章 攻佔開封(下)第121章 狙擊手第377章 第二戰(二)第16章 湖北援軍(上)第184章 大西軍出戰(四)第144章 西班牙艦隊(下)第47章 金殿廷議第296章 發展計劃(上)第86章 人材(上)第358章 南洋局勢(下)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244章 東西方的交流(二)第85章 連寨戰術(上)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357章 南洋局勢(上)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158章 襄樊之戰(三)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82章 破敵之策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38章 家事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162章 濟南備戰(二)第148章 南征開始第38章 家事第226章 收取山西(三)第33章 劉澤清出擊(下)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186章 神奈川條約(上)第136章 向南向北(三)第40章 鄧州之戰(三)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116章 收復南京之戰(一)第175章 人民公社(下)第45章 南陽大捷(上)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91章 技術革新(二)第355章 巡視南洋(下)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75章 湖南失陷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207章 北伐計劃(下)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59章 保薦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391章 中荷決戰(九)第79章 救急第94章 形勢逆轉(上)第4章 趕集(下)第201章 布萊克報告(二)第70章 火拼左良玉(二)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143章 西班牙艦隊(上)第400章 國事(三)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一章 安撫第73章 守衛兗州(一)第153章 火力廷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