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驅民作戰(下)

炮聲響過之後,城下的百姓頓時倒下了一片,而其他的百姓也知道, 原來城上是來真的了,因此也紛紛向後退去,而在後面的清軍立刻揮動着長槍皮鞭,企圖將他們再驅趕回去,但城頭上的火炮也還在接連不斷的發射,百姓們根本不敢再回到陣地上,雙方也推搡起來。

這時在穆陵關的城頭上,穆陵軍的士兵們也對被俘虜的清兵展開了極端殘忍的報復手段,毎一個人都手執一把利刃, 在清兵身上猛捅着,將自已心中的怒火全都發泄這這五十多名俘虜身上,而且都尊守着商毅的吩咐,不要一下子就把他們弄死了,那樣太便易他們,而是留着他們一口氣,讓他們多受一點活罪。

其實俘虜之中,差不多有一半都是漢族人,紛紛用漢語向穆陵軍求僥,但跟本就沒有人理睬他們。商毅對這些人更不同情,因爲在後世的歷史證明,僞軍往往比鬼子更可恨。何況這羣僞清兵那一個手裡沒有幾條大明百姓的人命。現在也只能爲他們當初的投敵行爲付出代價。

而在城下的圖爾格和博洛,還有清軍的衆甲喇、牛錄們聽着城頭上的清兵發出的一聲聲撕心裂肺的慘叫,一個個也都氣得頓足捶胸,還有人落淚。這種事情,從努爾哈赤建立後金以來,還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圖爾格厲聲道:“把明狗都趕回去,讓他們被自己人的大炮打死。把我們軍中剩下的明狗也都趕出去,讓他們全都死在自己人的手裡,快,快。”

但就在這時,被清軍驅趕的百姓中,也不知是那一個人,忽然輪起自己手裡的鋤頭,對着面前一個清軍的頭上狠狠的打去。那名淸兵萬萬也沒有想到,一向溫順軟弱,逆來順受的大明百姓居然也會反抗,一時沒有防備,被這一鋤頭正擊中在頭盔上。雖然他戴着是鐵盔,但也經不起這一下猛烈的撞擊,頓時兩眼一翻,昏死了過去。

而那名百姓見自己打倒了一名清兵,立刻一舉鋤頭,大聲道:“鄉親們,左右也是個死,不如和韃子們拼了,總比死在自己人的大炮手裡強。”

他正說着,忽然又有一名清兵衝過來,一舉手中的長槍,對着這名百姓狠狠刺過來,那百姓躲閃不及,身上又沒有任何衣甲遮擋,頓時被這一槍刺透了前胸,槍尖從後背冒了出來。

清兵一槍得手,心裡正在得意,忽然見那百姓對自己一笑,不禁心裡也有些發毛。這時那百姓大叫了一聲:“鄉親們,拼了。” 猛的向前一竄,身子在槍桿上又滑了兩尺多,來到了那淸兵的近前,一把死死抱住了那清兵,一口狠狠的咬在他的臉上。

清兵只疼得大聲慘叫,也放開了槍桿,抱住了那百姓,兩人一齊滾在地上,廝打起來。

而這時其他的百姓終於也爆發了起來,一面大吼着:“拼了,和韃孑拼了。” 一面向清兵撲了過去。手裡有傢伙的舉起了傢伙,沒頭沒腦向清兵猛打,沒有傢伙的就用赤手空拳,和驅趕着他們的清兵拼命撕打在一起。拳打、腳踢、用牙咬,用頭撞,總之什麼都用上了。在憤怒的百姓面前,驅趕他們的清兵也變得恐懼起來,被百姓打得連連後退,打死打傷了數十人。

圖爾格和博洛也看得目瞪口呆,他們也萬萬沒有想到,過去一直有效的驅趕百姓攻城,竟然會變成這樣一個結果,這還是他們眼裡,一向溫順軟弱,逆來順受,受了欺負,也只能默默忍受,從來都不敢反抗的明朝百姓嗎?分明就是一羣憤怒的雄獅。

儘管自己離暴動的百姓還有幾十步的距離,但圖爾格還是不由自主的後退了幾步,向左右看了看,忽然神經質一般的大叫了起來:“殺,殺,殺死他們,殺光他們。”

左右的清兵聽了,立刻也都一擁而上,殺向百姓們。

先前能夠佔到上風,還是因爲驅趕百姓的清軍人數不多,而百姓們也靠着一股血氣之勇,現在清軍的大隊人馬一上來,百姓們剛纔那股血氣之勇也耗得差不多了,頓時都抵擋不住了,被清軍殺得紛紛倒地而亡。剩佘的百姓見了,也紛紛轉頭,向穆陵關的方向跑去。

而圖爾格也馬上下令,命兩個漢軍牛錄去追殺百姓,同時也下令,開始攻城。而這一次,索性連盾車也不用了,就這麼舉着雲梯,向城牆衝殺過去。

這時關上的守兵們早己停了炮擊,看見百姓們發動了反抗,也紛紛爲百姓們喊採叫好,後來見百姓被清軍殺得向城牆的方向逃跑,商毅立刻命令炮手、弓箭手、火槍兵做好打擊清軍的準備。同時又命人打開城門,準備救援百姓。不過商毅可不敢再放下吊橋,而是命人用木板在防城壕溝上架出幾座獨木橋來,好讓跑得快的百姓過溝進城。反正現在是能救多少是多少。

清軍在後面追擊的剩餘的百姓,雙方的首尾始終緊緊的咬在一起,難以分開。清軍追在百姓的後面,不斷的槍刺刀砍箭射,殺戮着百姓。而百姓也完全喪失了抵抗的意志,事實上也無法抵抗,只能拼命向關城的方向奔跑。

但這時的清軍同樣也被穆陵軍對俘虜的行爲所激怒,儘管追擊百姓都是漢軍,但也知道,被激怒的滿八旗兵是多麼可怕,他們跟本就不會和自己講什麼道理,只要看你不順眼,就會一刀砍過來,因此在這個時候,可是不能有半點遲疑,儘管穆陵軍的炮火兇猛,但也不得不硬着頭皮向前衝,然後追殺着百姓。

很快清軍和百姓都越過了第一道壕溝,而這時城上的十五門火炮立刻再次開足了火力,將全軍的憤怒盡情的發泄到清兵的身上。

“轟轟轟轟!”巨大的轟鳴聲接連不斷的響聲,城外追擊百姓的清兵就像割麥子一樣,成排成片的倒下。當然因爲這個時候清軍和百姓糾纏在一起,誤傷一部份百姓也是再所難免。但如果不這樣做,是沒有辦法將追擊的淸軍和百姓分隔開,因此商毅也只能犧牲一部份百姓,挽救另一部百姓了。

這一次清軍突進的速度很快,而且漢軍多半都沒有那麼厚重的盔甲,因此在行動上比滿八旗兵有優勢,幾乎都是從百米衝刺的速度前進,沒過一會兒,就越過了三道壕溝和矮牆。但在穆陵軍的猛烈打擊下,終於切斷了清軍與百姓的連結,雙方拉開了一段距離。

而這時也以有不少倖存的百姓以經跑到了護城壕溝邊,因此商毅下令,所有的長弓、短弓、火銃都集向距離城牆三十多步的地方發射,將清軍擋住,爲救援百姓進城,爭取時間。

因此這時在城頭上,火銃弓箭一齊開動,子彈、箭枝幾乎如同雨點一般密集,打得淸軍在距離城牆三十多步的地方,幾乎無法再進前一步。這個時候,漢軍盔甲單薄的劣勢也體現出來,在這個距離上,單層的鐵甲幾乎毫無防護力,只要是被中命,就不死即傷。大量漢軍都堆倒在這個距離的地方,屍體堆積,幾乎形成了一條涇渭分明的分界線。

而穆陵軍的士兵們一面拼命發射着弓箭火銃,一面大聲吼着:“打,打死這羣狗曰的韃子,爲鄉親們報仇。”

“來呀,都衝過來呀,看老子是怎麼殺光你們的。”

不過就在穆陵軍和追擊百姓的清軍糾纏的時候,已有二個牛錄的清軍和三個牛錄的漢軍扛着雲梯,十分順利的逼近到了城牆邊。這也裡因爲穆陵軍爲了救援百姓,而不得不對第二批攻城的清軍放鬆打擊的結果。

在三四十步的距離內,也是清軍可以反擊的範圍,白甲兵、馬兵、戰兵、步兵也紛紛彎弓搭箭,射向城頭的穆陵軍。在十餘名穆陵軍的火槍兵中箭之後,其他人紛紛將擋牌放在城垛口上,這樣一來,到是降低了許多火槍兵的傷害,但穆陵軍對城下的打擊力度也下降了不少,畢竟這樣一來,一個城垛口就只能有一個火槍兵來射擊,其他的弓箭手暫時都沒有了用武之地。

因此清軍也終於突破了這一條死亡地帶,向穆陵關的城牆邊靠隴過去。好在這時逃到城牆邊的百姓基本也都被順利的救進了關城裡去,就在淸軍靠近護城壕溝的一刻,守兵們提早了一步,撤下了跳板,全部都退進了關城裡去。

雖然放清軍靠近了城牆,但現在穆陵軍也可以心無傍鷲的全力對付攻城的清軍了。商毅也立刻下令,命火槍手都退到後面高臺上去,而弓箭手都退到城牆後面的箭塔上,繼續遠程打擊清軍,而把城垛口的位置留出來給長槍兵防守。同時又調了一部份長槍兵和刀盾兵在城牆上協防,準備與蹬上城頭的淸軍作短兵相接的白刃戰。

等這一切佈置都準備就緒之後,清軍也在護城壕溝上搭好了跳板,扛着雲梯越過了壕溝,架靠在城牆邊上,開始向城頭上攀爬。殘酷的攻城戰,開始了。

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01章 備戰(三)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8章 朱印船(下)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147章 制度(下)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55章 火船(一)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86章 講和(上)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84章 四徵湖北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63章 烈火焚城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63章 破局(三)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97章 決議南征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24章 天像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6章 三路出擊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97章 遷移(四)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236章 隱密第400章 國事(三)第197章 困境(上)第49章 皇太極(下)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65章 出兵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119章 投效(上)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26章 夜襲(上)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85章 地雷陣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
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265章 察哈爾之戰(八)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165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下)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第354章 巡視南洋(上)第108章 調兵北返第140章 活字印刷術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117章 假太子案(四)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52章 進軍武昌(三)第211章 朝鮮來使(下)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261章 溧水之戰(三)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99章 蘇州暗戰(上)第121章 放下你的鞭子第19章 保衛家園(三)第208章 清廷新軍(下)第101章 備戰(三)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97章 機密泄漏(下)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18章 朱印船(下)第235章 訪歐船隊歸來(三)第147章 制度(下)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55章 火船(一)第44章 公主釋心(下)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65章 新式武器(下)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86章 講和(上)第324章 進駐京都第263章 察哈爾之戰(六)第84章 四徵湖北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9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上)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63章 烈火焚城第37章 試探進攻(上)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46章 接收火槍(上)第63章 破局(三)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97章 決議南征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24章 天像第254章 新的起點(一)第16章 三路出擊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225章 議和的條件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209章 清廷的難題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76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一)第97章 遷移(四)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181章 奉旨進京(下)第262章 進攻馬尼拉城(一)第236章 隱密第400章 國事(三)第197章 困境(上)第49章 皇太極(下)第99章 清廷的援軍(一)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65章 出兵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112章 圍殲阿濟格(八)第137章 向南向北(四)第257章 進攻蒙古(下)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89章 議和後續(二)第119章 投效(上)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427章 中俄之戰(七)第383章 中荷決戰(一)第26章 夜襲(上)第17章 保衛家園(一)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85章 地雷陣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33章 荷蘭交涉(下)第74章 吳甡的調停第228章 除夕—主動出擊(四)第150章 二次進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