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追擊

劉宗敏還想咬咬牙,硬撐下去,但田見秀不由分說,一把拉住了劉宗敏的馬絆頭,自己圈馬轉頭,然後對士兵們犬聲道:“撤,快撤。”

其實劉宗敏心裡也清楚,騎兵以經被打殘了,步軍衝上去也是送死,只不過是自已先前把話說得太滿了,一時難以收回,也不只能咬牙硬扛下去。現在有田見秀來拉自己,劉宗敏正好也半推半就,被田見秀拉着戰馬,轉頭跑了。而其他的闖軍士兵見前面的騎兵被商家軍打得傷亡慘重,也都沒有再進攻下去的勇氣,又見主將下令撤軍,也就都紛紛轉頭,向後逃去。

而這時在商家軍陣中,陪着商毅在指揮車上觀戰的劉澤清、謝科、高君遠等人也都張開了嘴巴,久久合不上。商家軍帶給他的震憾實在是太強烈了。剛剛在自己面前還不可一世的賊軍,就在這短短的時間當中,就被商家軍打得落花流水,狼狽逃竄了,而且雙方實際上還沒有正式接觸,僅僅只是多火炮火槍就行了,如果不是自已親眼看見,恐怕是怎麼也不會相信。

因爲過去的明軍也曾大量裝備使用過火器用於戰鬥中,昨天彭瑞也使用過火器與賊兵交戰,但還從來沒有產生辻像商家軍這樣運用火器產生的巨大威力。

其實商家軍只出動了一個團的兵力,火槍數量還不到兩千支,事實上火器的數量並不算多。在明末時期,按孫承宗編煉的車營全營兵力爲步兵三千二百人;騎兵二千四百人;加上軍官、侍從、雜役、車伕,共計官兵六千六百二十七人。而裝備火器有火銃一千九百八十四枝,其中鳥銃二百五十六枝; 三眼銃一千七百二十八枝;大小佛朗機銃共二百五十六挺;各種火炮八十八門,都以中小型火炮爲主。從火器所佔的比率上來看,實際上並不比商家軍低。

但在明軍的軍事思想中,火器依然只是步兵、騎兵的輔助兵種,根本沒有成爲戰場的主要力量,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在明軍裝配的火器中,火炮所佔的比率過大,而火槍的比率相對遍小,而且火槍也多是射程近的三眼銃,鳥銃太少,因此打擊範圍有限,也無法對敵軍形成連續靈活的打擊力。這也是明軍無法發揮火器威力的一個原因。同時明軍的訓練也要比商家軍差得多。

因此在今天,劉澤清、謝科、高君遠等人可算是開了眼界,等於是上了一堂在戰爭中如何使用好火槍的教育課。儘管這幾個人並未從中學到多少東西,但有一點他們是可以肯定的,商家軍的戰鬥力實在是太強悍了,根本就不是自己的軍隊所能比的。

這時商毅道:“劉總兵、謝將軍、高將軍,賊軍以經退了,你們快領軍追擊去吧。”

幾個人這才恍然大悟過來,現在闖軍敗退,這可不正是立功的大好時嗎?這時不去追去,還要等到什麼時候。因此幾個人忙向商毅道了一個便,趕緊從指揮車上下來,這時他們各自的軍隊都列好了隊形。劉澤清這纔想起束,在他們剛撤過壕溝的時候,商毅就告過他們,列好陣式,準備去追擊敵軍,當時還認爲商毅是大言不慚,但現在回想起來,原來那個時候商毅就以經胸有成竹了。實際上他是把賊軍玩弄於掌股之間。

劉澤淸雖然打仗的水平不怎麼樣,但這些年來經歷的戰陣到是不少,這個時代的幾支強軍,如清軍、關寧軍、秦軍、榆林軍他都見過,但也不得不承認,商毅部隊的戰鬥力,在大明軍中確實是首屈一指了,就是清軍也未苾討得了便宜。而且現在商毅才七八千人馬,如果他的軍隊人數增加到了幾萬,那麼試問天下,還有那一支人馬能夠與他匹敵。想到這時,劉澤清也不禁打了一個寒顫,不敢再想下去了,但在心裡卻打定了主意,以後千萬不要和商毅對敵。

因爲士兵們都列好了隊形,因此幾個人很快就帶領着人馬殺過了壕溝,追擊闖軍。雖然有不少士兵手裡沒有武器——在昨天的潰敗當中給丟了,但這沒關係,因爲在壕溝另一面的戰場上,以經躺下了幾千闖軍士兵的屍體,刀槍武器也扔了一地,過去隨便拾一件使喚就可以了。

商毅在指揮車上看見了,也不知道是好氣還是好笑,還有這樣打仗的嗎?現在戰場上拾武器用。不過也知道就憑劉澤清這幫人去追擊闖軍,說不定還會被闖軍殺個回馬槍來,反敗爲勝呢?因此讓周少桓派出一個火槍營,帶着他們一起追。

在追擊之中,劉澤清、謝科、高君遠三部也都一掃昨天向頹氣,並旦充份發揮痛打落水狗的精神,表現得十分勇猛,又追殺了不少闖軍的士兵,一但闖軍有回身反擊的意思,商家軍就一排火槍射擊,而闖軍一聽剄槍響,只跟本不敢停下來,反而跑得更快,明軍一直追出去了十幾里路,這才收兵轉回,

而劉澤清、謝科、高君遠三部都有不少斬獲,最少也砍下了二三百顆首級,當然這主要還是商家軍沒有和他們爭搶,首級對於現在的商毅來說,以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之前砍下就以經夠多了,加減這一兩千個,也沒有多大的價值。但對劉澤清等三人來說,可就不同了,一戰中砍下了幾百顆首級,而且還都是貨真價實的賊寇精兵,可也是少有的大功了,因此一個個也覺得揚眉吐氣,耀武揚威的轉回到光州來。

這時商毅還在戰場上指揮着士兵在打掃戰場,而戰壕的另一個作用也顯示出來,也不用另外刨坑,只將死屍往壕溝裡一扔,然後把布袋裡的土倒出來一填,一下子就收拾完了。也看得劉澤清等三人驚歎不已,原來挖戰壕還有這麼用的。

見三人轉回,商毅也笑着向他們打招呼道:“三位將軍大勝而歸,真是要恭喜了。”

這個時候三個人完全眀白自已的斤量,這一次勝利完全都是商家軍的功勞,而自已不過是狐假虎威而己,因此也趕忙向商毅施禮,道:“那裡那裡,全仗着商將軍的神威呀。”

商毅又道:“這一戰打完了,三位將軍都隨我返回光州吧。不過光州小城,恐怕是容不下這麼多的士兵,三位就只各帶五百人馬進城,其佘的人馬還足駐紮在城外吧。不過城中好不容易纔恢復了秩序,三位將軍的人馬進城,切記約束部下,不可擾民,如有違抗,可不要怪我沒有提醒過你們。”

三人趕忙又道:“好,好,我等謹尊商將軍的將領。” 態度比小學生見少老師還要恭敬。

商毅心裡也不禁好笑,不過現在總算是把三人的大隊人馬給擋在光州城外,這三支人馬別見打仗不怎樣,欺負老百姓卻是一個比一個在行。而且合起來有二萬好幾千人馬,一但都放進城來那還不像鬧蝗蟲一樣,自已還要留着精力去對付李自成的大軍,可沒有空來管他們。因此還是眼不見心不煩爲好。

進城之後,剛剛坐下來,周少桓來了,對向商毅道:“大人,現在有一些明軍想要投奔到我們商家軍的隊伍之中來,你看收不收納他們。”

商毅有些奇怪,道:“是那裡的明軍,想投奔到我們的隊伍裡來?”

周少桓道:“是彭瑞的部隊。”

原來在彭瑞死後,他的部隊還剩三千六七百人,暫時由劉澤清代管,劉澤淸自然是想把這支人馬佔爲己有,好擴大自己的勢力。但不是所有的士兵都願意跟着劉澤清混。有人就建議不如投到商毅的部下來,這個意見也得到了不少士兵的響應,因爲他們在光州城外駐紮過幾天,和商家軍的一些士兵也混熟識了,於是就推舉了二名千總和二名把總,前來說項。

結果彎來彎去,找到了周少桓這裡,而周少桓得知以後,就立刻就來像商毅彙報。

商毅聽了,也不禁有些好笑,但這也說明,商家軍現在這些明軍之中,以經有了相當的號招力。雖然彭瑞所帶的軍隊是京營兵,基本都是兵油子,當年戚繼光就堅決主張不收納這種人,以免帶壞了好兵。

但商毅畢竟和戚繼光的觀念不同,經歷過的時代也不同。他知道這些兵油子,很大程度上都是社會因素造戌的,而且後世的事實也證明,在一個好的環境下,即使是兵油子,同樣也是能夠改造合格的戰士。而且他也做過一些這方面的償試,在濟南就收納了一千多官軍,經過了三個多月的磨練之後,除了少數人打了退堂鼓之外,絕大多數人都經受住了考驗,成爲合格的戰士。這次出戰的二團、三團中就有不少來自這批官軍。

而商家軍要繼續擴大發展,不僅要從百姓中招收兵源,改造農民軍、明朝的官軍,同樣也是一個重要的途徑。現在又是一個試驗的好機會。因此商毅對周少桓道:“好,領他們來見我。”

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224章 洞房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66章 建設(上)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67章 變數(三)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05章 完婚(三)第89章 交易(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36章 林家會議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92章 返程第101章 備戰(三)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27章 夜襲(下)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61章 國事家事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62章 破局(二)第62章 剃髮令(上)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51章 撫平青萊第2章 應對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96章 對策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91章 南京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31章 碧華軒(上)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91章 南京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223章 南京見聞
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141章 回返杭州(下)第224章 洞房第47章 援救王家大屯(上)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118章 收復南京之戰(三)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297章 發展計劃(下)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30章 定居淸水村第217章 嚴肅軍紀第39章 吳甡督戰第1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上)第194章 大西軍歸降(下)第66章 建設(上)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252章 孝陵—享殿(上)第267章 變數(三)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233章 除夕——皇城之戰(下)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277章 丁亥之變(三)第80章 道州之戰(一)第105章 完婚(三)第89章 交易(下)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36章 林家會議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164章 工業革命的雛形(上)第92章 返程第101章 備戰(三)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04章 迴歸國內戰場第27章 夜襲(下)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61章 國事家事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63章 爭奪山東(七)第344章 勝利的果實(下)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46章 鄭成功來訪(上)第62章 破局(二)第62章 剃髮令(上)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428章 平定叛亂(上)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258章 察哈爾之戰(一)第7章 挺進大別山(一)第168章 攻城激戰(一)第109章 郟縣慘敗(上)第127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上)第52章 巡視山東(下)第120章 海盜的俘虜(上)第51章 撫平青萊第2章 應對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96章 對策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57章 登萊巡撫(上)第91章 南京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6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三)第199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202章 登基建國(四)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108章 豪格出兵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31章 碧華軒(上)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197章 會見日本商團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44章 收復臨朐縣(三)第51章 巡視山東(上)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60章 局中之局(三)第62章 再戰匪賊(一)第175章 南明的行動(下)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91章 南京第15章 山東戰役(三)第7章 進攻清廷第一戰(四)第25章 作戰原則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69章 救援兗州府(下)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246章 東西方的交流(四)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223章 南京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