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皇太極(下)

阿巴泰怔了一怔,原來烏雅札蘭是阿巴泰的小女兒,今年十八歲,長得到是十分美麗,從小在皇族之中就頗爲美名。在他十三歲的時候,由皇太極作主,嫁給蒙古科爾沁部貴族色冷的兒子色爾古倫。滿蒙連姻,是清朝皇族的慣例,阿巴泰心裡雖然不願意女兒遠嫁,但也不能拒絕皇太極的命令。

但烏雅札蘭是阿巴泰的**,很受阿巴泰的寵愛,從小就被阿巴泰嬌生慣養,也養成了她十分嬌蠻的性格。加上年紀幼小就被迫遠嫁蒙古,遠離父母,心裡自然也十分不滿。而這時滿族,尚保留了許多遊牧民族的風氣,無論男女都要學習騎射之技,烏雅札蘭雖然年紀不大,但由阿巴泰還有博洛、嶽樂等人的影響,也十分喜歡行遊打獵,而且能騎善射,頗有些武力,而色爾古倫雖是蒙古貴族,但絲毫也沒有先祖的尚武精神,是一個地道的紈絝子弟。結果更不討烏雅札蘭的歡心。

因此烏雅札蘭在婚後和丈夫一直不和,而且雖然成親五年,但仍然仗着自己是格格的身份,一點不把丈夫放在眼裡。有一次夫妻口角起來之後,烏雅札蘭也是嬌縱慣了,一怒之下,帶領着陪嫁過來僕婦,將丈夫色爾古倫暴打了一頓,然後離開科爾沁部,回到孃家裡。

後來色爾古倫和父親色冷趕到盛京,親自到阿巴泰的府上賠禮道歉。沒想到阿巴泰卻一味偏袒女兒,對這位女婿和親家一點不給面子,命家人將其趕了出去。色冷和色爾古倫在無奈之下, 只要找到蒙古科爾沁部嫁到清室的皇后哲哲和莊妃, 求她們幫忙說和周旋,結果這件事情就捅到皇太極那裡去了。

皇太極得知這事以後,勃然大怒,因爲夫妻不睦事小,但影響到滿蒙關係事大。因此立刻命諸王公大臣議論處理,結果判定阿巴泰因袒護格格,被罰銀一千兩;烏雅札蘭本人,責令返回夫家,向丈夫家公陪禮道歉;而幫助烏雅札蘭打人的女僕們則全部處斬,以警效尤者。

然而判定出來了一個多月,烏雅札蘭還沒有回夫家去,因此皇太極自然十分生氣。而阿巴泰也自知理虧,低頭不敢和皇太極對視。兩人都半響無言,過了好一會兒,皇太極才沉聲,道:“七哥,念在你我兄弟,你又攻明立功辛苦,我就不追究你這件事情了,但我限你七天之內,必須把烏雅札蘭送回夫家,由夫家處置,如果你再違抗我的命令,可就不要怪我不講情面了。你回家去吧。”

阿巴泰聽了,也無言答對,只好告辭回家,心裡還在想着,想個什麼辦法,不讓女兒回夫家去呢?

阿巴泰走後,皇太極也苦笑了一聲,清官難斷家務事,這件事情說大不大,但說小也不小,而且又不能爲此事深責阿巴泰,到是十分麻煩。

就在這時,有一個太監進來報道:“稟皇上,範大學士求見。”

皇太極點了點頭,道:“請他進來。”

范文程進宮之後,先向皇太施禮,然後道:“皇上,南方又有商毅的消息來了。”

皇太極道:“哦!是什麼消息。”

范文程道:“崇禎下令,命商毅南下,進攻張獻忠。而命孫傳庭出關,迎戰李自成。”

皇太極微微一怔,轉身從書架上取過了一張明朝的地圖,輔在桌案上仔細觀看。而范文程也沒有打擾他,只是在一邊靜靜的等着。

看了一會兒之後,皇太極才道:“現在李自成的大軍北上,崇禎卻令商毅南下進攻張獻忠,豈不是捨本求末嗎?這次明朝南下平亂,全仗着商毅一軍,其他均不足一論,莫非崇禎真的以爲孫傳庭敵得過李自成嗎?如果讓商毅也兵北上,南北夾擊,或許還有可能一舉擊敗李自成。”

范文程笑道:“當然敵不過,孫傳庭不過是李自成的手下敗將而己,怎麼能敵得過李自成呢?依臣看來,只不過是朝中黨爭又犯了而己,一定是朝中有人不想讓商毅和吳甡取得平滅李自成之功,纔出了這麼一個餿主意,卻沒想想,孫傳庭是否是李自成的對手,可惜崇禎自以爲精明,被騙了還不覺得。”

皇太極想了一想,也馬上明白過來,也不禁搖了搖頭,道:“如此一來,明朝恐怕休矣。孫傳庭絕不會是李自成的對手,而孫傳庭一敗,關中、河南、河北、山西、北直隸一帶防守空虛,均無可抵擋李自成之人了。李自成就可以率軍直撲北京。而商毅尚在南方,遠水救不了近火,何況我看他也未必會全力救援北京。”

范文程道:“到了那時,明朝唯一的辦法就是,抽調山海關吳三桂的軍馬進京戌衛,而這樣一來,山海關的兵力必然空虛,而我們大淸的機會,也就來了。”

皇太極看了范文程一眼,不禁哈哈大笑起來。雖然清朝曾五次避開山海關,繞道蒙古攻明掠劫,但山海關在明朝手裡,大淸就難以在關內立足,因此山海關對大淸來說,始終都是如鯁在喉。如果有機會一舉拿下山海關,那麼淸軍就可以一路順通的直逼京師,是進可攻退可守,佔據絕對主動的地位。等李自成和明朝拼個兩敗俱傷之後,自己就可以揮軍南下,一舉攻入北京,定鼎中原,也不是不可能做,商毅雖然厲害,但畢敬羽翼未豐,還不足以和大清全面抗掙。而到了那時,自已就是開朝君主,建立大淸的萬世基業,足以比肩唐宋。

就在這一刻,皇太極也不禁燃起了萬丈雄心。道:“不錯,那麼從現在開始起,我大淸就要開始勵兵秣馬,積草屯糧,只等待時機,就立刻出兵,進取山海關。”

這時范文程又道:“皇上,但有一件事情,還請皇上早做決定,”

皇太極一怔,道:“是什麼事情?”

范文程又跪下,以頭杵地,道:“微臣受皇上知遇之恩,無以爲報,今日冒死進言,請皇上早立國儲,以安天下之心。”

皇太極怔了一怔,表情頓時僵住了,而范文程依舊跪在地上,一動不動。又過了好一會兒,皇太極的臉色纔有些緩合,道:“範先生,你先起來吧。”

范文程道了一聲謝,站起身來。臉上的表情依然十分自若。皇太極心裡不禁苦笑了一聲,如果是別人,勸自已立太子,自己都一定會懷疑他是不是別有用心,唯有范文程,皇太極不會懷疑。

其實范文程早在努爾哈赤還健在的時候就投奔過來,只是在努爾哈赤的時代並不怎麼受重要,只到皇太極繼位之後,大力提用漢人,范文程才終於有了出頭之日,出任大學士,位列所有漢臣之首。因此自然對皇太極充滿了感激之情。

而皇太極對范文程也十分信任,有許多私密的事情,都會和范文程商議。這一方面是因爲范文程確實有才能,由其是在施政,制定國策方面,是滿族大臣所不能及。而另一方面,也是因爲范文程是漢人,不能掌兵,因此也永遠也不可能危脅得到自己的皇位,另外范文程在自己手下,以經位極人臣,其他人也不可能給他更高的地位,也就不用擔心他會投靠到別人那一邊去,完全可以毫無故慮的信任范文程。

立皇儲也正是皇太極的一塊心病,故此也只有范文程才能在皇太極的面前提起。

因此皇太極嘆了一口氣,道:“範先生,你也應該明白的,朕也不是不知道皇儲的重要,只是不知該立誰纔好,即是你提出來,你看立誰人爲好呢。”

皇太極遲遲不立太子的緣因,范文程當然知道,現在皇太極共有八子建在,但有資格成爲太子的,其實只有三個人長子豪格,九子福臨、十一子博果爾。

長子豪格以經成年,而且素有軍功,但豪格的生母繼妃烏拉那拉氏的身份地位太低,而繼位之後能從母親那邊得到的支持太少了,讓皇太極有些不放心。

而九子福臨的生母是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出身於蒙古科爾沁部、十一子博果爾的生母是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出身於蒙古阿霸亥部,出身地位到是夠了,雖然莊妃的封號比大貴妃要低,但她卻是皇后的親侄女,而且又受皇太極的寵愛,因此和大貴妃比起來,到也不相上下。但這兩個皇子一個才六歲,一個才四歲。根本就沒有成丁。因此也讓皇太極左右爲難。

范文程道:“立太子乃是國事,但立誰人爲太子,卻是皇上的家事,臣不敢妄言,還請皇上儘快聖決。”

皇太極也苦笑了一聲,他心裡自然也清楚,現在這三方以經各成了一股勢力,針鋒相對,都在瞄着太孑的位置暗地裡較勁,雖然現在有自己在上面壓着, 還不敢明爭,但暗鬥也十分激烈。可以想像,一但自己不在了,那麼這三方還不知會鬥成什麼樣子。

這時范文程道:“其實皇上正當春秋鼎盛,到不必這麼早就考慮身後之事。只是國無儲君,久必生亂,襄外必先安內呀。故此早立太子不過是爲了安穩人心,使肖小之輩無機可趁。”

皇太極點了點頭,范文程說的對,他們爭鬥的原因就在於還沒有確定太子,如果策立了太子,那麼爭鬥也就會少了許多。致少朝裡的大臣們多半都會改投到太子這邊來。少了大臣的支持,剩下兩派就是想鬧,也鬧不起什麼大浪來了。

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57章 火船(三)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36章 投靠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92章 返航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65章 變數(上)第73章 福臨登基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186章 講和(上)第188章 勸降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87章 等待消息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246章 身世第406章 國策(下)第56章 火船(二)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一章 真像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62章 破局(二)第45章 貨幣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147章 對策第95章 遷移(二)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333章 對持(三)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267章 重逢(上)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208章 進京(上)第50章 再攻濟南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34章 鄉鬥(上)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152章 談判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37章 新武器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14章 玄皇教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79章 強攻臨朐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134章 開業(一)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35章 鄉鬥(下)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81章 總結作戰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136章 開業(三)第66章 新法令(上)第11章 深夜靜思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76章 二打山東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
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224章 查抄紫明樓第57章 火船(三)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36章 投靠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92章 返航第130章 蘇州織造(一)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65章 變數(上)第73章 福臨登基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20章 進攻浙江(二)第59章 爭奪山東(三)第186章 講和(上)第188章 勸降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156章 右翼激戰第87章 等待消息第76章 湖南告急(下)第246章 身世第406章 國策(下)第56章 火船(二)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254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第一章 真像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62章 破局(二)第45章 貨幣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79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四)第110章 初戰淸軍(下)第147章 對策第95章 遷移(二)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65章 教育和科舉(下)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333章 對持(三)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58章 登萊巡撫(下)第193章 大西軍歸降(上)第267章 重逢(上)第238章 秦淮河之戰(上)第168章 南京新生活第208章 進京(上)第50章 再攻濟南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215章 參政院(上)第34章 鄉鬥(上)第6章 傳教和教學第387章 中荷決戰(五)第311章 出征曰本第31章 再徵湖北(一)第255章 巡視北京(下)第114章 守關之戰(四)第152章 談判第268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二)第37章 新武器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14章 玄皇教第142章 收復臨朐縣(一)第81章 道州之戰(二)第238章 抵達呂宋島(一)第79章 強攻臨朐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9章 亂世佳人(上)第130章 北京的寒冬(一)第134章 開業(一)第305章 中華慈善總會(下)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35章 鄉鬥(下)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81章 總結作戰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36章 編制民團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32章 湖北反擊(上)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136章 開業(三)第66章 新法令(上)第11章 深夜靜思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159章 進駐濟南(下)第76章 二打山東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214章 平定朝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