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

莊太后見福臨半響無語, 也怕他過於着急, 因此又道:“皇上若是實在找不到人商議,不訪去找鄭親王、承親王、洪大學士他們來問一問。”

福臨怔了一怔,道:“他們都是敗軍之將,有罪之臣,找他們能問出什麼來?”

莊太后苦笑着搖了搖頭,福臨畢竟還是一個不滿十三歲的孩孑,就算早熟,但面對這些軍國大事,還嫩了一點,因此也耐心的解釋道:“皇上,勝敗乃兵家常事,自古沒有不打敗仗的將軍,關雲長藝蓋華夏,也有麥城之敗,諸葛亮神機妙算,但也會誤失銜亭。先賢聖人尚且如此,何況我們凡夫俗孑。鄭親王、承親王、洪大學士他們,雖然這一次是打了敗仗,但畢競都是老臣宿將,熟知軍務,而且又是從前線回來,又前線的形勢也比較清楚,這一點也比朝中大臣強得多,皇上問一問他們,必會有所得,何況現在國家危急,正是用人之時,皇上也該給他們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呀!”

福臨聽了之後,也恍然大悟,道:“還是額孃的見識高明,明天朕就招見他們。”

不過到了第二天,有人來報,原來是勒克徳渾、瓦達克、博洛也都回京了,福臨聽了,也不禁大喜,因爲勒克徳渾、瓦達克、博洛都是宗室,而且都是郡王的爵位,又是從前線回來,因此也立刻下旨,將濟爾哈朗、碩塞、洪承疇、勒克徳渾、瓦達克、博洛全部都招入皇宮來,詢問軍務。

那知勒克德渾一見了濟爾哈朗、碩塞、洪承疇,氣就不打一處來,原來勒克徳渾、韓岱二人從開封撤軍之後,也不知該從那裡撤回北京,二個人一啇量,本來也打算走多爾袞的老路,繞道山西,返回北京,但他們是倉促撤退,不像多爾袞準備充份,雖然說糧食不夠,可以隨行隨搶,但卻沒有事先制定好撤退的道路,又沒有地圖,結果走錯了道路,被中華軍追上,大殺了一陣,二人雖然都逃脫了中華軍的追擊,但身邊只剩下四五百人了。而且也不敢再走山西,最後勒克德渾提議,乾脆就一路向北走,避開大道,只走山地小路,以避開中華軍的追擊,這樣總會到達北京的。

韓岱聽了,也覺得有道理,因此聽從勒克徳渾的建議,認定了北方,一路躲開大道,翻山越嶺,雖然也有幾次差點撞着了中華軍的巡邏隊,但也都有驚無險的躲過去了,就這樣走了十幾天之後,居然還真穿過了中華軍的地方,到達了河北保定府地界,不過這時全軍加上他們三人只剩下八十七個人,其他人不是走散,就是中途逃跑,還有被中華軍抓住的。

正好這時瓦達克和譚泰退守到保定府,瓦達克是勒克德渾的叔父,因此二人帶着殘兵趕到保定府,投奔瓦達克,總算是完成了一出千里大逃亡的好戲。

雖然這時瓦達克也只敗軍,但手下還有兩三萬人馬,還能據守保定府,到是比他們二個要強得多,因此也十分熱列的接侍了他們。同時也詢問中原戰場的情況。

得知多爾袞使喚勒克徳渾、韓岱、尼堪三人出兵抵擋中華軍,自己卻扔下了大軍跑了,瓦達克也十分生氣,別人他管不着,但勒克徳渾可是他的親侄,也被多爾袞坑了一把,當然不能善罷甘休,另外瓦達克也想到,經中原一敗之後,多爾袞肯定是失勢了,那麼這個攝政王的位置也空了出來,皇帝福臨還不到十三歲,不能親政,一定還會重新找一個攝政王,因此自己這一糸怎麼樣也要把這個攝政王抓到手裡。

當然瓦達克也清楚目前的形勢,不過他剛剛收到一個新消息,南方的三個南明朝廷和南京惡交,己經出兵進攻湖南和江西,因此中華軍很有可能會撤軍南顧,這樣一來大清致少也能多挺一段時間,而且就算挺不住,大不了就退回關外去,而這個攝政的權力還是要先抓住。

正好這時日本軍隊和朝鮮軍隊都準備撤軍回國,日本軍隊要在天津上船,朝鮮軍隊也要路過北京,才能返回平壤,因此瓦達克也借相送爲名,隨曰朝軍隊返回北京,同時也帶上了勒克德渾,也好在京城裡多一個幫手,而留下韓岱和潭泰在保定府駐守。

而在另一邊,退守到河間府的博洛同樣也想到這一點,現在博洛手下還有六萬多大軍,其中有新軍八千餘人,因此在目前的清廷,可以說是最大的軍事力量了,而且這時中華軍也停止了向北進攻,因此博洛也打算回北京去爭一爭達個攝政王的位置。他根本就不用清廷下令,帶了一萬人馬,直接返回北京, 來碰碰運氣。

結果兩路人馬同時到達了北京,而現在福臨正爲前線的事情焦頭爛額,因此也顧不上過問三人無詔回京的罪名,立刻將他們招進皇宮面呈。

但瓦達克和勒克徳渾見了濟爾哈朗、碩塞、洪承疇三人之多,頓時氣往上涌,勒克徳渾立刻道:“皇上,多爾袞、濟爾哈朗、碩塞、洪承疇等人放棄大軍,私自南逃,才導致開封大敗,臣請皇上下旨,立刻治他們敗戰、逃亡、誤國、欺君之罪,以正我大清國法。”

福臨皺了皺眉,道:“中原一敗,主將仍是多爾袞,並非他們幾人,而棄大軍北逃,主使者仍然是多爾袞,他們幾人不過是脅從罷了,何況現在局勢危急,並非是……”

福臨的話還沒有說完,立刻被瓦達克打斷道:“皇上,他們幾個人雖然不是主使者,但也是多爾袞的膀臂,跡當受連代,因此多爾袞罪不容赦,他們三人同樣也當受處置,現在就請皇上立刻下旨,將其一併治罪。”

濟爾哈朗、碩塞、洪承疇三人聽着瓦達克發言,但都不動聲色,並沒有爲自己分辯。而博洛也在一邊冷眼旁觀,不置可否。

而福臨卻不禁有點生氣了,道:“瓦達克,你說他們當受連代,那麼你和勒克徳渾呢?是否也應受連代之罪呢?”

瓦達克怔了一怔,道:“我和勒克徳渾?”

福臨“哼”了一聲,道:“瓦達克,你奉命領軍,收復大名府,結果怎麼樣?勒克徳渾,你奉命駐守徐州,這次中原大戰,徐州之役是你打得吧,結果又怎麼樣呢?你們叔侄兩人都是自領一軍,獨當一面,但都遭遇大敗,你們又當受何處置呢?”

瓦達克和勒克徳渾聽了,也不禁都啞口無言。

這時在一邊的濟爾哈朗和洪承疇趁人不注意時,互相交換了一個眼神,濟爾哈朗立刻會意,出列道:“皇上,如今局勢危急,我大清面臨生死存亡,當團結一致,同舟同濟,方可有望渡過難關,現在正是用人之際,因此臣請皇上寬恕瓦達克和勒克德渾,讓他們戴罪立功,將功拆過。”

濟爾哈朗、洪承疇都是己經快修成老妖精的人了,論道行只有莊太后還可以和他們一較長短,而福臨、瓦達克、勒克徳渾等人和他們比起來,還差着八匹馬的距離,剛纔聽了這麼幾句,立刻對幾個人的心態目地都瞭如指掌,剛纔一個眼神,都明白該怎麼做了,只有碩塞較爲年輕,還看不出這裡面的貓膩來,但他也打定主意,一切以濟爾哈朗、洪承疇馬首是瞻就行了。當然洪承疇是漢臣,不便露頭,濟爾哈朗則是當仁不讓,出列發言。

而濟爾哈朗說完之後,洪承疇在一邊也微微頷首。濟爾哈朗的這一番話看似爲瓦達克和勒克徳渾求情,其實也是爲自己開脫,因爲如果清廷准許瓦達克和勒克徳渾戴罪立功,那就沒有道理治自己的罪了,也把瓦達克和勒克徳渾堵了個嚴嚴實實。

果然瓦達克和勒克徳渾聽了之後,也都沒法再說什麼。但勒克徳渾到底年輕氣盛,而且窩着一肚火,總不能就這麼算了,因此又道:“好吧,就算是其他人可以暫不治罪,但多爾袞總不能饒了,必須將他治罪,如果皇上再准許多爾袞也戴罪立功,那麼以後我大清將軍都可以去打敗仗,反正可以戴罪立功嘛。”

瓦達克也馬上附合道:“對,別人可以僥,但多爾袞絕不能僥,一定要嚴辦!”

福臨道:“朕己將多尓袞革去所有官職爵位,但多爾袞回京當天,當殿吐血,朕念其多年理政有功,命其暫回府養病,聽候處置。”

聽福臨說革去了多爾袞的官職爵位,瓦達克和勒克德渾互相看了一眼,都露岀熱切的神情來,但這一細節雖沒有被福臨看見,卻沒逃過濟尓哈朗和洪承疇的眼睛。

勒克德渾立刻道:“回家養病,這箅什麼處罰,我大清裡有那條例律說了,有病就可以逃過處罰的?”

瓦達克也道:“管他有病沒病,該治罪就必須治罪,否則我們可不吸。”

就在這時,突然有人厲聲道:“大膽,瓦達克敢管起皇上來了嗎?”

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8章 軍備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101章 守城第1章 安撫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67章 建設(下)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247章 營救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334章 突襲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207章 哭諫(上)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143章 提案(下)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370章 戰術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182章 下獄(上)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75章 湖南失陷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186章 講和(上)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42章 提案(上)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73章 福臨登基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31章 攻城(上)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
第32章 擂臺比武(下)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8章 軍備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213章 龜甲船(下)第106章 淮安首戰(上)第257章 進攻修道院(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4章 廬州聚兵(上)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101章 守城第1章 安撫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417章 南京風雲(五)第50章 驚動了官府(上)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21章 保衛家園(五)第160章 豐臣公主(上)第195章 田弘遇的邀請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23章 羅川口攻防戰(二)第67章 建設(下)第373章 前哨戰(下)第68章 中原三策(上)第247章 營救第58章 海軍聽證會第50章 清軍整頓(三)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169章 剿滅馬家寨(下)第334章 突襲第343章 勝利的果實(上)第236章 南京巷戰(下)第128章 中原大戰的最後一戰第207章 哭諫(上)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143章 提案(下)第51章 進軍武昌(二)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二章 帝國體制四皇權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109章 圍殲阿濟格(五)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17章 豫北戰役(三)第2章 擁立新君(二)第26章 攻取兗州(二)第206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下)第170章 進攻琉球(一)第124章 懷遠阻擊戰(二)第183章 大西軍出戰(三)第370章 戰術第170章 發動羣衆(下)第182章 下獄(上)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124章 南方決裂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388章 中荷決戰(六)第22章 靈活作戰(一)第254章 巡視北京(上)第95章 形勢逆轉(下)第190章 議和後續(三)第161章 濟南備戰(一)第75章 湖南失陷第19章 進攻浙江(一)第226章 排華事件第12章 最後的事項第361章 三寶顏之戰(上)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188章 飛剪船試航第150章 進攻揚州——雨戰(上)第64章 三徵湖北(一)第192章 禁宮之變(一)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186章 講和(上)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430章 新的啓程第142章 提案(上)第34章 再徵湖北(四)第73章 福臨登基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221章 掃平遼東(二)第210章 朝鮮來使(上)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31章 攻城(上)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48章 援救王家大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