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國策(一)

中國的第二次旅歐航行,在規模上要比第一次航行大得多, 這一次一共出動各種船隻達到十五艘, 其中包括三艘主力戰艦,五艘輔助戰艦,分別爲一艘巡洋艦、兩艘驅逐艦,三艘兩千輔助戰艦,二艘一千料輔助戰艦,其餘的七艘均爲千噸級的商船,運載的都是中國的商品。

因爲在這個時代,中國去一趟歐州可並不容易,時間長不說,而且充滿了危險,因此也不能放過毎一次出航去歐州的機會,都要盡力開展對歐州的貿易活動。那麼這次隨行,自然也要帶去大量的商品。

雖然說這一次船隊中有近一半的船隻,基本不俱備在海上的遠程戰鬥力,但在這個時代,航行去歐州最大的危險還是大自然,而不是海盜,因爲從馬六甲海峽出口之後,從印度一直到非州的西北岸,都是社會發展極端落後的地區,這一帶的居民,海盜根本不可能夠對中國的船隊夠成什麼危脅,而南海地區基本成爲中國的地盤,而非州北部則是歐州的勢力範圍。因此也沒有必要帶過多的戰船,留出空間來好裝商品。就連戰艦和輔助戰艦也都多少裝載了一些商品。

商毅爲中國製定的國策全面走向海洋,但並不是了什麼炫耀國威,追求萬國來朝一類的面子工程,除了加強東西方的來往交流之外,就是實實在在的發展海外貿易,說穿了就是賺錢,因此毎去一趟歐州,都是一次主動對歐州進行貿易的機會,當然要儘可能的多攜帶商品。而在沿途建立據點的目地,也是爲了曾加補濟點,減少船隻需要攜帶的食品和水。

另外隨同中國船隊出發的,還有八艘歐州船隻,分別是英國三艘、西班牙二艘、葡萄牙二艘、法國一艘。其中只有一艘英國船是公務船,其餘的也全部都是商船,同樣也帶了大量的中國商品。

原來各國來得知中國將派出船隊去歐洲之後,也都紛紛和外交部聯糸,希望能夠和中國的船隻一起組成聯合船隊,一起啓航出發,這樣一來在航行途中互相之間也能有一個照應,無論是遇到海盜、還是遇到暴風海浪,也都可以多幾分保障。對於這樣的要求,中國方面當然也不會拒絕,因此最後組成了一支二十三艘船隻,以中國船隻爲主的多國船隊。

這支船隊在中華帝國洪憲四年(1653年),徵月二十二日,在南京金川門外碼頭出發,在出發的當天,也來了不少的送行人員,由其是中國駐英大使館人員的家屬,也基本都趕來送行,雖然這一次赴英國的成員中,也有一部份是家屬,但這只是一小部份,絕大部份的家屬都不可能隨行,而且這時中國駐英使館的任期是五年,再加上前去的時間,這一去一回差不多要七八年的時間,其間將遠隔重洋,就連書信也難以來通,說是天各一方也不爲過,因此在出發的時候,家屬自然也都要趕來送行。

岡薩雷斯候爵夫妻和中國駐英大使館人員一起乘座的是一艘輔助戰船,這也中國船隻中唯一一艘沒有運載商品的戰船,因爲所有人員的行李就把船艙都佔滿了,這次去英國一去就是七八年,誰都會帶不少行李,僅岡薩雷斯候爵夫妻的行李就是四十二個大箱子。

不過在出發之前,岡薩雷斯候爵夫妻和中國駐英大使館人員都己經進宮向商毅辭行,因此這次出航的時候,商毅和亞莉桑徳拉都沒有出面送行,只有外交部的部長李格非和安德烈兩人到碼頭相送。

衆人在碼頭上互道珍遺,灑淚告別,出發的人員紛紛登船,各艘船隻都揚帆啓錨,順着長江順流而下,逐漸遠去了。船隊駛見了長江口之後,轉向南行,直奔歐州而去。在十個月之後,到達歐州,中英兩國也正式建成了互駐大使的處交關係。

而岡薩雷斯候爵回到歐州之後,也辭去了官職,從此淡出了西班牙政壇,而且把家族的全部力量都投入到經商貿易,以及收藏藝術品上,並且使用本族與中國的特殊關係,大力的發展東方的貿易來往,也使岡薩雷斯家族的財力急聚增加,後來成爲西班牙,仍致整個歐州最富有的家族之一,並且躲過了好幾次歐州的危機,岡薩雷斯家族一直延續到現代社會。

同時雖然在以後,岡薩雷斯候爵再也沒有到過中國,但岡薩雷斯家族的子孫成員卻多次派人遠渡重洋,來到中國進行貿易來往,而且在子孫當中,也有好幾名在中國定居,因此岡薩雷斯家族也逐漸在中國開枝散葉,形成了一個東西交融的大家族,在三百多年之後,岡薩雷斯家族毎年都會進行一次東西方聚會,記念家族的發展歷史,而且中國和西班牙兩國政府,後來也都綬於岡薩雷斯家族中西民間交流大使的稱號。

不過這此事情都是在多年以後發生的,商毅現在當然不會知道,自己和亞莉桑徳拉的跨國婚姻,竟會對後世造成了這個大的影響力,但新年也過完了,岡薩雷斯候爵夫妻也離開了中國,回到歐州,國內還有一大攤子事情,要逐個逐個處理。

就在第二天,內閣正式向國會發起了呂宋建省的提案。

收到了內閣的提案之後,國會當然也立刻開展了討論,在參衆兩院都進行了激烈的討論。

當然有一部份議員對在呂宋建省的提議嗤之以鼻,他們秉存着傳統的道德觀念,認爲呂宋本來就不是中國的領土,現在中國強行移民,在呂宋設立總督府,將呂宋佔領,己經很過份了,現在還要在呂宋建省,將呂宋完全納入到中國的領土,顯然是不符合中國傳統道德觀念的。因此反對在呂宋建省,並主張將呂宋還給當地土著,以顯中國寬容大度之風。

這些議員的建議,表面上是反對在呂宋建首,但在骨子裡,其實是不贊同商毅建立的鼓勵發展工商業,全面走向海洋、加強海外貿易的國策,當然在這個時侯,任何一個議員都不敢對商毅建立的國策提出質疑,因爲商人己經取得相當的政治地位,而工商業也成立中國的基礎產業。

但這種觀點立刻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對,因爲就在新年以前,在商毅回國的時候,呂宋總督張庚秋也組織了一個遊說團,跟隨商毅一起回到中國,進行公關,在議員當中宣傳呂宋建省的主張,因此在輿論上也都作好足夠的鋪墊。

在帝國的第一屆議會並不是全國各省都產生的議員,而是絕大部份都來自於東南沿海的省份,大多數議員的背後,都有工商階層的背景,有些本身就是商人。而東南沿海地區的商人,和海外貿易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由於中國近幾年來,中國也提出保護海外商人利益、保護中國的海外貿易,也對中國商人打了一針強心劑,因此在對外的態度上,也比以前強硬得多。

而且商人都是重視利益,對於他們來說,中國在南洋的勢力越大越好,這樣商人在海外也就越安全。畢竟許老資歷商人對十幾年前自已在海外經商的種種艱苦、受氣、刁難的經歷都還記憶猶新,他們當然都知道,在呂宋建省,顯然對於中國的對外貿易,以及保障中國商人在海外的利益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因此也形成了一股贊同呂宋建省的輿論力量,而這股力量,要遠遠大於反對的聲音。

而這種輿論力量,自然也影響到了許多的議員的情緒。因此在衆議員的討論完畢之後,國會也立刻進行投票表決,最終在參衆兩院都是以多數贊同票數,通過了在呂宋建省的提案。而提案通過之後,南京的工商屆也是一片歡騰,慶賀呂宋建省成功。

當然國會的表決結果,也讓許多人大失所望,因此批評國會決議,甚致批評內閣提出這次提案的聲音也有不少。不過國會投票決定之後,也就成爲政府的法令,這個時候再怎麼反對也是沒有用的,而且反對的聲音也並非主流。因此內閣也根本沒有理睬這些聲音,而是立刻着手,在呂宋建立行政系統。

首先確定,呂宋省的地區包括呂宋島及附屬島嶼、棉蘭老島、蘇祿羣島和巴拉望島等地,並將呂宋劃分成五個府,十三個縣,首府設在馬尼拉,省長仍然由張庚秋出任,而呂宋省的第一批地方官員都在呂宋島本地定居的華人中挑選,甴張庚秋向內閣提交名單,當然也要求張庚秋馬上趕到南京來,領取官印、並且向內閣說明在呂宋建立行政系統的計劃。

當然外事並不止只有呂宋建省,同時對還有外蒙額爾喀部的歸復安置問題,對於額爾喀部的處理問題,其實在新年以前,商毅就己經做出了決議,還是釆取清廷建立的盟旗制度。

因此內閣經過了討論之後,也作出了提案,將額爾喀部分爲土謝圖汗部盟、車臣汗部盟、扎薩克圖汗盟、賽因諾顏部盟,各盟都奉中國爲主,並劃定自己的放牧範圍,不得無故越界。在每盟之下,再設若干旗。當然在俱體的旗數設制,各旗人員、各旗頜地,還是要和各盟進行協商,不過每盟以內,至少要分出十個旗中。盟旗建之後,各盟旗都各居其地,不得爭端。

對於額爾喀部的歸復安置問題,國會的爭議並不大,因此很快就在參衆兩院都得到了通過,也沒有多少的反對的聲音。但無論怎樣,在國會通過之後,外蒙和呂宋也都正式併入到中國的領土中,這樣一來,中國在海上和陸上的領土,也都大大的擴張了一步。

第35章 鄉鬥(下)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4章 反擊(二)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79章 桂王第280章 辭職(上)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6章 家事! 公事!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35章 南歸(上)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23章 造船(下)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46章 亂攤子第369章 交易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91章 逼宮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309章 宣戰(下)第36章 海軍計劃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9章 安慰公主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334章 突襲第184章 襲擊(上)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114章 優勢
第35章 鄉鬥(下)第223章 南京見聞第139章 外線作戰(一)第168章 先島海戰(下)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97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三)第62章 爭奪山東(六)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14章 反擊(二)第177章 琉球之變(二)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41章 進攻南陽之戰(上)第231章 除夕——驚變(下)第200章 無間行動(上)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269章 會聚江南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63章 與曰本的衝突第95章 南京佈線(上)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79章 桂王第280章 辭職(上)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323章 進攻大阪(下)第231章 暗流涌動(三)第6章 家事! 公事!第79章 跨海突襲艦隊啓動第200章 田府盛宴(上)第255章 新的起點(二)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15章 廬州聚兵(下)第235章 兵進馬尼拉第378章 第二戰(三)第29章 福王登基(上)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119章 淸軍又來了第221章 初入南京(下)第174章 滿載而歸(二)第118章 豫北戰役(四)第35章 南歸(上)第150章 鄭成功的選擇(二)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23章 靈活作戰(二)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180章 奉旨進京(上)第11章 撤離北京(二)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23章 造船(下)第315章 攻佔九州島(四)第146章 亂攤子第369章 交易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132章 北京的寒冬(三)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40章 決戰李自成第23章 玄皇妖女(下)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186章 與荷蘭人談判(二)第2章 回到明朝山村當獵手(下)第182章 薩摩之戰(三)第412章 南洋戰役結束(六)第91章 逼宮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309章 宣戰(下)第36章 海軍計劃第一六十章 調整計劃第86章 突破淮河(上)第247章 南京? 北京?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64章 追擊張獻忠第16章 三路出擊第167章 言論自由(下)第186章 大西軍出戰(六)第38章 試探進攻(下)第110章 圍殲阿濟格(六)第9章 安慰公主第26章 南京風雲(二)第334章 突襲第184章 襲擊(上)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90章 清軍撤軍(上)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11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下)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115章 視査海防(上)第114章 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