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察哈爾之戰(二)

?鑲黃旗察哈爾,位於察哈尓地區的中部,在正黃旗察哈爾的東北方約一百二十里,在張家口以北,也有約一百二十多裡左右的距離,蒙古軍的先鋒兩旗,約有四千餘騎,因爲都是騎軍,而且蒙古馬一向以耐力素著,因此一百二十里的距離,只用了大半天的時間就趕到了。

而這時中華軍也早己探知了聯軍的動向,因此成進也下令,派笫一軍一師下屬的九團出擊,迎戰聯軍的先鋒人馬,同時又用騎兵團裡抽調了一個騎兵營隨行,付責偵察和傳消息,必要的時侯,也可以配合步兵作戰。

雙方在正黃旗察哈爾西北約十五里的地方相遇,立刻展開了中華軍進入蒙古草原之後的第一場戰鬥。

因爲中華軍普通裝配有單簡望遠鏡,因此中華軍的騎兵偵查隊首先發現了聯軍的行蹤,立刻報告給了九團,也給中華軍從容佈陣,嬴得了足夠的時間,九團的團長叫張守正,接到偵察兵的報告之後,立刻下令,全團的士兵佈置好戰鬥陣形,準備迎戰敵軍。

因此等蒙古軍發現了中華軍的時候,中華軍己經完成了佈陣,由兩個營的士兵爲中珞,排成了四列縱深的橫向陣形,另兩個營則分別守住左右翼,這樣整個陣列橫向展開,達二百餘步,其中還夾雜着二十四門新式的迫擊炮和三十門其他各種中小型火炮,而騎兵營暫時隱蔵在步兵的陣列之後,等待出擊的時機。

而蒙古軍也在距離中華軍陣列四百餘步的地方停住了腳,列開了陣式,其實在這個距離,己經夠得上新式迫擊炮的打擊距離,因此也有士兵向張守正要求:“團長,剛纔我們計算過了,新式的迫擊炮可以夠得上距離,現在就開炮打吧!”

張守正搖了搖頭,道:“如果現在就開炮,這些蒙古人立刻就會被打跑了,他們都是四條腿,我們根本就追不上,因此現在還不能打,還是再等一等,讓蒙古人先攻上,吃一吃槍子,然後再用炮轟他們!”

這時在蒙古軍陣中,滿珠習禮策馬到陣前,向對方的陣列觀看,雙方的兵力大都相當,但中華軍的騎兵不超過一千人,而蒙古軍的四千多人全是騎兵,因此滿珠習禮也覺得勝券在握,立刻下令,但中華軍發動進攻。

其實一般來說,如果敵軍的步兵己經列好了陣式,騎兵是不應該向對手發動正面的硬攻,除非是重甲騎兵,否則就算能夠攻破敵軍的陣式,也會造成自身的很大傷亡,因爲和步兵去拼消耗,對騎兵來說,當然是不划算的,但現在雙方的兵力大體相當,而且中華軍的陣列排列得十分單薄,只有四五排的縱深,因此在滿珠習禮看來,只要一個衝鋒,就可以將中華軍的隊列衝散,從而一舉擊潰中華軍,於是就算是違反正常的用兵原則,也無所謂,因此下令直接硬攻。

隨着滿珠習禮一聲令下,一個千人的騎兵隊的蒙古騎兵們紛紛催動戰馬,向中華軍的陣形發動了進攻,而且蒙古騎軍的進攻陣形並不是全面展開,而是排成了一個箭頭形,對準了中華軍陣形的中部,直衝而來,顯然就是準備使用鑿穿戰術,一舉穿透中華軍的陣形。

而在中華軍的陣中,張守正也在不斷的計算着蒙古軍前進的距離,好發令開槍射擊。

蒙古戰馬起初是碎步小跑,隨後逐漸開始發力加速,在跑過了約兩百步的距離之後,戰馬也伸展開了四肢,開始大步快跑,雖然只是一千騎軍的衝擊,但四千個馬蹄此起彼落的激踏着大地,聲勢依然十分駭人,而且在馬蹄聲中,不時還可以聽道:“駕、駕”的驅馬聲音。

但就在這時,張守正猛然一揮手臂,大喊道:“開火!”

伺旗手聽了,立刻向所有部隊發出了指令,各連的連長見到了旗號,也都紛紛下令:“開火,開火!”

“砰,砰,砰,砰!”

槍聲立刻就如爆豆一樣響了起來,而且連續不斷,向正在衝鋒中的蒙古騎兵激射而去,在蒙古軍陣中,立刻響起了一連竄的慘叫、哀鳴,然後就是戰馬砰然倒地時與地面發出的沉悶碰撞聲。

而蒙古軍的陣列中,觀戰的滿珠習禮、瑪濟克也都不禁大吃一驚,雖然他們是在後方觀戰,但也大體能夠看出,現在蒙古騎兵離中華軍的陣列還有二百步左右的距離,中華軍竟然就能夠開槍射擊了,這也太可怕了吧。

滿珠習禮和瑪濟克都是蒙古旗主的身份,雖然沒有和中華軍交過手,但多少也聽說過一點,對火銃、火炮一類的火器也有一點了解,由其是滿珠習禮,因爲他是莊太后的兄長,在清廷進關之後,還去過北京幾次,也和清廷官員們談及過一些中華軍的事情,也知道中華軍善用火器,還看過一次清軍操演火器,但清廷製造的火器射程,也就在六七十步左右,比弓箭稍遠一些,但及爲有限,而聽說中華軍的火銃可以打得更遠,大約在八十到一百步,當時滿珠習禮還是半信半疑,而現在看來別說是一百步,二百步也到了。

在二百步的距離上,只有特製的三石以上強弓才能夠達到射程,但這種弓一般只是用來做樣子,或是大將的點綴物,因爲一來是這種弓製做費時,一張弓少說也要三五年時間才能夠製成,二來拉開極爲費力,最多拉個三四回,就會力氣耗盡,並不能用於實戰,因此無論是蒙古軍還是清軍,所使用的弓都在一石以下,一般步弓爲七、八、九鬥三種,騎弓爲六、七、八斗三種,射程在四十到六十步之間,但現在這個時候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

而中華軍全部換上了線膛槍、米尼彈之後,射程提高了一倍有餘,達到了兩百步以上,而且米尼彈是錐形彈頭,穿透力也遠勝過丸形彈,儘管說錐形彈頭造成的傷口可能會比丸形彈小,但因爲穿透力強,入體更深,甚致還有可能透體而過,就算不會致命,但也會讓中彈者覺得疼痛難耐而失去戰鬥力,因此殺傷力更是大幅提高。

另外蒙古軍釆用的這種三角進攻陣形,在常規的情況下,確實是可以集中兵力,全力猛攻敵軍的一點,但在這個時候,反而造成了兵力密集,展開面小,卻成了最好的靶子,也使中華軍正好可以集中火力,對蒙古軍進行全力打擊,正面的中華軍士兵採用直射,正面打擊蒙古騎兵,在兩側的中華軍士兵則採用斜射,向蒙古軍的兩側開火射擊。

結果蒙古騎軍被打得人仰馬翻,傷死無數,而且前面倒下的騎兵又絆倒後面的同伴,不到十分鐘的時間,人馬就死傷近半,離中華軍的主陣還有四五十歩的距離,而剩下的人馬也不敢再進攻,紛紛敗退回本陣。

而就在這時,中華軍的團長張守正也知道機會來了,立刻下令開炮,向蒙古軍的主陣開火打擊,同時又下令騎兵營出擊,從側翼向蒙古軍發動進攻,步兵從正面進攻。

果然二十四門新式的線膛迫擊炮分爲兩批,輪流向蒙古軍的主陣開火轟擊,蒙古軍根本就沒有想到,中華軍竟然可以直接打到自己的主陣來,一點準備都沒有,炮彈落到蒙古軍的主陣爆作之後,蒙古軍的主陣中有的蒙古士兵被爆炸的氣浪衝擊,從馬背上落下,有的被激射出的彈片擊中,還有的被受驚的戰馬拋了下,而且中華軍的打擊一波接着一波的落下來,因此蒙古軍的主陣也被炸得一陣大亂。

滿珠習禮和瑪濟克到是沒有被被炸到,但座下的戰馬都被爆炸發出的巨大轟鳴聲和火光煙霧所驚嚇,蹄跳咆哮,也險些將兩人都從馬背上摔下來,幸好是他們兩人都是精騎術,在馬背上渡過了大半身,因此才使出渾身解術,控制住了戰馬。

而中華軍連續進行了四五輪炮擊之後,騎兵營已經從蒙古軍的側翼殺奔上來,雖然這時蒙古軍的人數仍遠多於騎兵營,但無奈這時全軍大亂,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結果又被中華軍的騎兵一陣衝殺,又傷死慘重,等到中華軍的步兵也殺上來之後,蒙古軍終於抵擋不住,士兵紛紛拔馬逃走,而滿珠習禮和瑪濟克早就在親兵的護衛之下,從戰場上撤離。

中華軍也隨後展開了追擊,因爲中華軍的戰馬在短途衝刺和絕對速度上都要超過蒙古戰馬,因此騎兵營仍然從斜刺裡殺入蒙古軍的敗陣中,以猛烈的火力打擊,將一部份蒙古軍硬生生的給截斷了下來,隨後中華軍的步兵追趕了上來,將被截斷下來的蒙古軍包圍住。

騎兵一但失去了速度的優勢,騎在馬上和步兵交戰,所佔的優勢並不大,而且人數也遠遠少於中華軍,結果中華軍的步兵或是開槍射擊,或是用刺刀刺殺,或是用手榴彈炸,對包圍的蒙古軍進行圍殲,蒙古軍被打得慘叫不止, 不少人都紛紛投降。

而騎兵營再度故計重複,又繼續追擊蒙古軍,步騎之間的配合十分默契,就像用鈍刀割肉一樣,將蒙古軍一塊一塊的割下、圍殲,

第157章 奪船(下)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19章 政治平衡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38章 家事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281章 辭職(下)第398章 國事(一)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123章 造船(下)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142章 海警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67章 建設(下)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84章 開戰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280章 辭職(上)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173章 勸進(下)第97章 僱傭兵(上)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36章 機構調整第31章 碧華軒(上)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224章 洞房第31章 山東大捷第145章 迴歸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87章 人材(下)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97章 決議南征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369章 交易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288章 計劃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63章 剃髮令(下)第10章 淸廷聯盟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206章 接頭
第157章 奪船(下)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第19章 政治平衡第43章 大戰匪賊(上)第240章 抵達呂宋島(三)第38章 家事第273章 長城定蒙(二)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281章 辭職(下)第398章 國事(一)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123章 造船(下)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257章 進攻當塗(上)第158章 進駐濟南(上)第175章 平南四策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75章 湖南告急(上)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340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六)第29章 攻取兗州(五)第63章 烈火焚城第190章 大勢所趨第110章 郟縣慘敗(下)第161章 豐臣公主(下)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58章 進攻當塗(下)第213章 平定朝鮮(二)第228章 曰接三急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142章 海警第18章 山東戰役(六)第67章 建設(下)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10章 淸廷聯盟第182章 大西軍出戰(二)第281章 國會成立(一)第84章 開戰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10章 撤離北京(一)第125章 俘虜的身份第239章 抵達呂宋島(二)第280章 辭職(上)第141章 驅逐荷蘭(四)第173章 勸進(下)第97章 僱傭兵(上)第181章 薩摩之戰(二)第275章 丁亥之變(上)第262章 察哈爾之戰(五)第64章 再戰匪賊(三)第36章 機構調整第31章 碧華軒(上)第294章 私宴敘舊第224章 洞房第31章 山東大捷第145章 迴歸第204章 登基建國(六)第89章 騎軍交戰(下)第131章 進軍江西(三)第87章 人材(下)第133章 北京的寒冬(四)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97章 決議南征第131章 北京的寒冬(二)第233章 林家的決斷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07章 淸軍來了(二)第145章 干係臘戰記(一)第369章 交易第61章 奇襲仙霞嶺第29章 管理戰俘(下)第47章 鄭成功來訪(下)第31章 李自成的決策(下)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288章 帝國體制(三)第209章 跨海入朝(二)第288章 計劃第191章 獻俘閱兵(下)第320章 登陸下關(下)第156章 襄樊之戰(一)第169章 局勢的變化(一)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63章 剃髮令(下)第10章 淸廷聯盟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42章 洪承疇復職(下)第155章 進攻廣東(三)第153章 西班牙方陣和線式戰術(上)第73章 再搞打搞打左良玉第56章 重新整編第183章 第二次琉球之戰(下)第119章 豫北戰役(五)第206章 接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