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

俄軍的騎兵敗走之後,中華軍清點戰果,這一戰一共殲滅了俄軍三百五十三人,俘虜三十五人,奪得了一百二十六匹戰馬,而中華軍陣亡二百二十人,另有一百零四人受傷。從結果上看,中華軍當然是取得了勝利。

而在擊敗了俄軍的騎兵之後,大軍繼續前進,在沿途中又遭遇到了幾次俄軍騎軍的襲擊,但因爲中華軍都準備得當,有時提前佈置好排槍隊型,迎戰俄軍的騎兵,有時雖然來不及佈置步兵隊型,但中華軍的騎軍也會在第一時間內出動,或從正面應擊,或從側面突襲,總是能夠抵擋住俄軍的襲擊,隨後步兵也能馬上趕上來支援,因此在此後一連三天的時間裡,俄軍的突襲都沒有佔到什麼便易,相反自己還損失了一千多騎兵。

當然中華軍能夠連續抵擋住俄軍的襲擊,除了是因爲做好了大量的預防工作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客觀原因,就是中華軍是沿着黑龍江的北岸前進,這樣一來,黑龍江就成了中華軍南側的天然防線,只用集中精力,守備北側的一方,也給俄軍的襲擊造成了很大的侷限。另外中華軍的大部份輜重也都是通過黑龍江航道運輸,因此也給中華軍的行軍減輕了許多負擔,能夠比較從容的應對俄軍的襲擊。

而在五月三十日,中華軍也到達了尼布楚城前,卻立刻接到了尼布楚的俄軍派出的使者,請求與中華軍講和。

原來突襲戰術沒能取得成功,相反還損失了上千的騎兵,這樣的戰果,也讓新任的黑龍江督軍巴什科夫大失所望,同時也對中華軍的戰鬥力有了一個更新的認識,這確實是一個強大、難以戰勝的對手。

不過俄國人雖然生性好戰,但並不是頭腦發達,四肢簡單之輩,相反論其狡猾程度,俄國人在歐州各國中絕對是可以排在前五位的,因此見中華軍勢大,正面作戰對自已不利,巴什科夫和捷潘諾夫、別克托夫等人商議認爲,不如和中華軍先講和,做爲緩兵之計,不管怎麼說,先把眼前的危機暫時延緩一下也好。

俄軍派出的使者叫做齊格勒夫,本是莫斯科的貴族子弟,不過到他這一代的時候,家道己經中落,除了一個貴族的頭銜以外,其他一無所有,因此才加入了遠東的俄軍,到東方來冒險、碰碰運氣,在尼布楚城裡混了幾年,現在是一箇中尉軍官。不過這傢伙畢竟是貴族子弟,能說會道、能寫會算,而且還會說拉丁語。這一點非常了不起,因爲俄語在歐州屬於最偏門的語言之一,而拉丁語是歐州最通行的語言,會說拉丁語,在這個時代,基本就可以走遍歐州了。

拉丁語在最初,其實是意大利半島中部西海岸拉丁部族的語言,在公元前5世紀初成爲羅馬共和國的官方語言。而在羅馬帝國全盛時期,隨着羅馬人軍事和政治勢力的擴張,拉丁語作爲帝國的行政語言傳播到西地中海的島嶼、伊比利亞半島和高盧既法國,直至多瑙河流域的達齊亞既羅馬尼亞,成爲當時歐州地區使用的語言。同時成爲羅馬教會的官方語言。到了中世紀,拉丁語是歐州各國交流的媒介語,也是科學、哲學和神學的語言。直到這個時代,通曉拉丁語,還是歐州任何文科教育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童大勇得知俄軍派來使者,也下令讓他進來相見,因爲不管要說什麼,敵方既然派來了使者,見一見總是應該的。當然中華軍沒有專門的俄語翻譯,隨軍的到是有十餘名傳教士作爲翻譯,都是掌握了很精通的拉丁語。

其實齊格勒夫在尼布楚城己經住了三四年,而且還學會了一些當地的語言,可以和當地的居民進行一些簡單的交流勾通。不過在中華軍裡,還真沒有幾個人懂當地的土語,傳教士們和齊格勒夫進行交流,主要還是用的拉丁語。而這也進一步證明,中國和歐州其他國家確實有比較深的交流來往。

雙方見禮之後,齊格勒夫才道:“童將軍,我們在這裡修建尼布楚城,只是爲了方便和貴國進貿易來往,並沒有其他的意思,也不是想要侵略中國,更不是爲了戰爭,也許因爲我們雙方的勾通不夠,因此產生了一些誤會,當然我方的人員在進行貿易來往中,或許也有一些過激的行爲,最終才導致我們雙方發生了戰爭,對此我深表遺憾,但戰爭對我們雙方來說都沒有好處,因此我方希望和貴國消除這些誤會,雙方達成和平協議。”

童大勇道:“閣下的說,恐怕並不對吧,黒龍江流域歷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你們在這裡私自修建了尼布楚城,在任何國家,都會被視爲侵略行爲,而且就算如你所說,修建尼布楚城是爲了貿易來往,那麼你們隨後又沿着黑龍江東進,修建了雅克薩城、呼瑪尓城,分明就是步步推進,逐步侵略我國的領土,而且你們的士兵在我國的領土根本就不是貿易,而是燒殺搶掠,無惡不做,這也遠遠不是過激的行爲,而是絕對的侵略,因此我國纔出兵,完全就是爲了維護國家的領土主權和民衆的安全,而這一切責任,都是由於你們造成的。”

齊格勒夫趕忙道:“將軍閣下,這些事情確實是我們做得不對,因此我們才希望和貴方進行談判,雙方能夠在這裡和平相處。只要貴方能夠停止軍事行動,我們也願意承但貴國民衆的賠償。”

童大勇道:“光有賠償是不夠的,整個黒龍江流域的地方本來就是中國的領土,而且還包括捕魚兒海(即貝尓加湖)、大興安山、外興安嶺等等這些地區也都是中國的領土,因此如果想要我們停止軍事行動,你們希望得到和平,必須退出尼布楚城,完全退出中國的領土。我們可以保證你們平安的退出,並且可以帶走你們的武器和物資,而且如果想和我們進行貿易來往,我們是絕對歡迎,但絕不許軍人攜帶武器進入中國的領土。”

齊格勒夫點了點頭,道:“好的,我會把將軍閣下的意見如實向我們的將軍彙報,但希望童將軍能夠給我們一些商議的時間。”

童大勇點了點頭,道:“我可以給你們兩天的時間考慮,希望在後天的這個時候,能夠收到你們的答覆。”

齊格勒夫連連點頭,道:“童將軍的意思我己經完全明白了,現在我馬上就返回尼布楚城,向巴什科夫將軍彙報。”說着齊格勒夫也馬上告辭,返回了尼布楚城。”

當然童大勇也未必沒有想過,俄軍是使用的緩軍之計,但還是給俄軍二天的考慮時間,也是因爲中華軍剛剛到達尼布楚城前,要安營立寨、修築工事陣地都需要時間,因此這兩天的時間,其實也是中華軍必需的準備時間。另外如果俄軍真的能夠主動退出尼布楚城,也是一件好事,能夠不用戰爭來解決,當然是最好的。

不過俄軍的辦事效率到是很高,跟本就沒有用兩天,就在第二天差不多是相同的時間,齊格勒夫就又來到中華軍的大營裡,再面前童大勇,表示俄方己經同意接受中華軍的條件,撤出尼布楚城,並將尼布楚城移交給中華軍。但現在尼布楚城裡還有一萬多士兵,和幾千人口,因此也不是一天二天就能撤完的,因此齊格勒夫也希望中華軍能夠給俄軍十天左右的準備時間。

童大勇也對俄方的態度表示了讚賞,但認爲十天的準備時間太長了,只能給俄軍五天的準備時間。雙方又進行了一番討價還價之後,最終確實了七天的準備時間,在這七天的時間裡,俄軍將分批撤出尼布楚城,向西撤退,將尼布楚城移交中華軍管理。

不過童大勇又提出,將先派一支中華軍進尼布楚城,接管一部份城裡的治安、協管工作,齊格勒夫遲疑了一會兒,也答應了下來,雙方又進行了一番協商,最終確定,從明天開始,中華軍先派出一個營的士兵進入尼布楚城,進行一些局部的管控。

因爲己經談好了各項條件,而且齊格勒夫也來過了兩次,因此雙方的氣氛也緩和了不少,這時也到了中午,於是童大勇也留齊格勒夫在營軍吃飯,雙方把酒言歡,在席間又說了不少什麼中俄友誼、中俄世代友好下去之類的話,一直到下午兩時左右,齊格勒夫才酒足飯飽,向童大勇告辭,返回尼布楚城去了。

一回到尼布楚城,齊格勒夫立刻去見巴什科夫、捷潘諾夫、別克托夫等人,向他們彙報了這次到中華軍大營談判的經過。

聽完了齊格勒夫的彙報之後,巴什科夫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拍了拍齊格勒夫的肩膀,道:“齊格勒夫,這一次你的表現很不錯,我會向沙皇陛下寫信,表奏你的功勞的。”

齊格勒夫忙道:“那裡,那裡,這都是督軍大人的妙計。”

捷潘諾夫也道:“不愧是督軍大人,這一招果然高明,看來中華軍巳經上當了,他們已經完全相信我們將會撤離尼布楚城。”

別克托夫道:“就讓他們還做一會兒美夢吧,就在今天晚上,我們就會讓他們知道,哥薩克騎軍的厲害。”

巴什科夫也點了點頭,道:“各位,好好準備吧,這一戰將決定我們在東方的命運,就在今晚了,看各位努力的表現了。”

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一章 真像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84章 襲擊(上)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308章 宣戰(上)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196章 對策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24章 天像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63章 通商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45章 戰後總結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84章 夜襲(二)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49章 新政(三)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267章 變數(三)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85章 地雷陣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05章 完婚(三)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73章 勸進(下)第163章 通商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177章 鑄炮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80章 出兵(上)第74章 清廷議事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56章 奪船(上)第72章 求和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146章 亂攤子第95章 進攻南京第265章 變數(上)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4章 趕集(下)第94章 遷移(二)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
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147章 接收火槍(下)第一章 真像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184章 襲擊(上)第248章 孝陵—神道(上)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308章 宣戰(上)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196章 對策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107章 圍殲阿濟格(三)第24章 天像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09章 誘敵深入第353章 日本勢力重新洗牌(四)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93章 荷蘭求和(二)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63章 通商第282章 訪問歐州第45章 戰後總結第128章 主動出擊(下)第166章 言論自由(上)第84章 夜襲(二)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49章 新政(三)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267章 變數(三)第187章 朝見皇帝第85章 地雷陣第46章 南陽大捷(下)第57章 山東之變(五)第113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上)第77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二)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118章 全面動員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397章 回到國內第41章 龜山島海戰(一)第105章 完婚(三)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173章 勸進(下)第163章 通商第188章 議和後續(一)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66章 江淮大撤退第238章 訪歐之旅(二)第270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四)第159章 琉球有變第135章 向南向北(二)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191章 議和後續(四)第177章 鑄炮第58章 進取漢陽府(二)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80章 出兵(上)第74章 清廷議事第87章 收降李定國第232章 除夕——皇城之戰(上)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172章 戰局的變化(四)第230章 除夕——驚變(上)第9章 質問鄭芝龍第312章 攻佔九州島(一)第24章 羅川口攻防戰(三)第156章 奪船(上)第72章 求和第140章 驅逐荷蘭(三)第18章 保衛家園(二)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22章 隆興堂覆滅(下)第213章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三)第146章 亂攤子第95章 進攻南京第265章 變數(上)第286章 帝國體制(一)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21章 進取光州(四)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1章 擁立新君(一)第128章 林府壽宴(三)第102章 收編海盜(三)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140章 外線作戰(二)第360章 殖民制度(下)第4章 趕集(下)第94章 遷移(二)第240章 訪歐之旅(四)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