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三徵湖北(三)

首先李定國立刻從大同鎮出兵,向浠水邊的清軍發動了進攻,雙方就在浠水河邊展開了激戰。

這時阿哈尼堪和鄂碩合兵之後,總兵力超過了一萬,但滿漢旗軍只有四千餘人,精銳人馬並不算多,加上商家軍連勝了兩場,士氣正是高漲的時候,作戰十分勇猛,既使是在白刃戰中,也絲毫不落下風,而且還有手榴彈炸、步槍射擊,因此殺得清軍根本就招架不住。雙方激戰了一個多時辰之後,清軍己經呈現出了敗勢。

而且這時阿哈尼堪和鄂碩也都知道,清軍的各路人馬都己經逼近了浠水,因此不願現在就和商家軍拼命,也下令撤退,只想等着其他部隊到達之後,衆人合兵圍殲商家軍。當然阿哈尼堪和鄂碩也都己經想好了,如果這時商家軍渡過了浠水,向西撤退,也將會和趕過來人馬迎江碰上,而自己也可以跟在商家軍的後面掩殺,前後夾擊,也有望擊敗商家軍。於是兩人立刻退軍到英山縣,去和劉澤清合兵。

不過這時尚善率領着一萬六千多人馬,己經逼進到了浠水西岸,因此商家軍獲勝之後,並沒有渡過浠水,而是又退回到大同鎮駐紮。

第二天尚善的大軍渡過了浠水,在大同鎮西面約二十里的綠楊鎮駐紮下來,兩天之後,藍拜率軍一萬二千,也渡過了浠水,進駐在大同鎮南面的青石鎮附近,而阿哈尼堪、鄂碩和劉澤清合兵之後,還有約一萬三千人馬,也從英山鎮殺出,進駐田橋。

這時清軍己經從南北西三面包圍了商家軍,三路人馬離大同鎮最近的不足二十里,最遠也不超過三十里,合計約有四萬二千左右,接近商家軍的五倍,而且就是每一路的兵力都不比商家軍少。而商家軍唯一的生路,就是向南渡過蘄水,但這樣一來,就只會離湖北根據地越來越遠,最終成爲一支孤軍。因此尚善也確定,這一次絕對可以圍殲商家軍的主力部隊了。

而且清軍己經探知,商家軍在蘄水上架好了兩座橋,一付隨時準備渡過蘄水的樣子。

於是尚善也向阿哈尼堪和藍拜下令,就在明天一早,三路人馬同時出擊,向大同鎮發動了進攻,這一次一定要全殲這一支商家軍。

第二天,尚善拔營起寨,率軍出發,向大同鎮推進。在一路上尚善的心情很好,因爲這一次可以集中了絕對優勢的兵力,而且還是從三方同時進攻,絕對可以一舉全殲商家軍的主力人馬。而這一戰之後,湖北的大局己定,自己也算是立下了赫赫戰功,說不定現在自己這個貝子也應升上一級,成爲貝勒了。

就在尚善沉浸在一片美好的幻想中,忽然一個士兵匆匆忙忙從後面趕到了尚善面前,攔住了尚善的馬頭,顫聲道:“稟報貝子,商家軍從我們後面殺上來了。”

尚善怔了一怔,立刻“哼”了一聲,道:“大膽的奴材,你敢謊報軍情嗎?商家軍明明在前面的大同鎮,怎麼會從後面殺上來呢?”

那報信的士兵被尚善這一唬,還嚇得說不清楚了,結結巴巴道:“貝…貝子,奴才可…可不敢說謊…謊,真…真的是…”

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只聽在身後傳來了一陣密集的槍擊聲,同時還夾雜着不少的爆炸聲音,尚善的腦袋也不禁“翁”了一聲,這樣的動靜,除了商家軍,還有誰?但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商家軍不是在大同鎮嗎?怎麼繞到自己的背後去了呢?難到他們會乾坤大挪移呢?

原來就在昨天晚上,商家軍就從大同鎮連夜開拔,從尚善部和阿哈尼堪部之間三十多裡的空隙中穿過了清軍的包圍圈,繞到了清軍的背後。當然這一行動十分冒險,一但被清軍覺察到,就將前功盡棄,立刻被清軍追擊。但一來商家軍是趁夜突圍,二來突圍的路線也探查得十分清楚,因此清軍一點察覺都沒有,到了第二天一早,仍然還向大同鎮進攻。三路清軍的後背,也全都賣給商家軍了。

這樣的好機會,李定國當然是不會錯過的,而這次選擇襲擊的,就是淸軍的中路軍。全軍立刻展開呈一個扇面形,向清軍的後背發動了進攻。

和上一次從背後襲擊阿哈尼堪相比,這一次清軍的人數更多,隊伍也拉得更長,因此等後隊的清軍發現敵軍從自己的背後出現,趕去向尚善報告,也要比上一次多花了幾分鐘的時間。但在戰場上,往往就是差了幾分鐘,卻會使整個戰局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在商家軍向淸軍的後隊發動衝鋒的時候,清軍的後隊還沒有接到尚善的命令,各牛錄甲喇也不知道是應該在原地迎戰商家軍,還是向後撤退。雖然有人指揮部下的士兵回身迎戰,但畢竟是人單勢孤,而且又是各自爲戰,根本就無法阻擋商家軍的衝鋒。

衝在前排的商家軍士兵首先對着清軍一陣排槍齊射,將準備抵抗的清軍打倒了一片,然後手榴彈也如雨點一樣的投出,炸得清軍死傷慘重,也把清軍微弱的扺抗意志給徹底打滅了,淸軍紛紛轉頭逃跑。隨後商家軍的士兵們舉着上好刺刀的步槍,發動了追擊。而且李定國還抽出兩個營,分別從兩側迂迴包抄上去。

儘管這時尚善己經下令全軍,回身迎戰商家裡,並且親自帶領着自己的衛隊殺回來指揮戰鬥,但這時清軍的後隊己經潰敗,而且敗兵在敗逃的過程中,把中隊,前隊都給衝亂了。雖然尚善竭力的想讓清軍穩定下來,並且大聲命令清軍回身去迎戰商家軍。但這時清軍的敗勢已成,任誰也無力挽回現在的崩潰局面。

何況商家軍在清軍的背後殺得十兇猛,槍聲爆炸聲根本就沒有停止過,而迂迴的商家軍也從清軍的側翼殺進來,也不容清軍有任何的喘息之機。尚善也僅僅只能指揮得了自己的千餘名親衛隊,其他的清兵們根本就不聽尚善的指揮,只顧着自己逃跑。

儘管尚善帶領着自己的親衛隊,連斬了十幾名逃兵,本意是想靠殺戳來制止逃兵的潰敗,但其他的逃兵見了,卻馬上就向四外分散逃跑,而還有清兵不幹束手待斃,和尚善的親衛隊打了起來,反而把局勢越攪越亂。

結果整個清軍的隊伍呈現出一片混亂的局面,在商家軍的猛烈衝鋒下,根本就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只被殺得屍橫遍地,慘叫不止。士兵們紛紛四外逃竄,互相擁擠推搡,甚致是互相殘殺,整個戰鬥進行了還沒有半個時辰,變成了全軍的潰敗。

雖然尚善不甘心失敗,還指揮着自已的親衛隊拼力的抵抗商家軍的進攻,而且本人也策馬輪刀,親自上陣。尚善是愛新覺羅氏,他的親衛隊都是由他本旗的旗丁,以及自己的跟役包衣組成,實際是屬於他家族的私兵,裝配是由尚善的家族掏錢來購買製造,葫十分精良,而訓練也是由家族付責,也十分嚴格,因此實際的戰鬥力並不在滿州八旗之下。

雖然尚善的親衛隊作戰十分努力,但無奈現在戰場上的大勢己定,不是這區區三四百人拼力作戰能夠改變得了的,何況商家軍的戰鬥力和戰鬥意志同樣也不輸於清軍,而且這時雙方的兵力懸殊實在太大了,商家軍也並不是一味的和清軍硬拼,在白刃戰之中,還夾雜着不少的手榴彈,步槍射擊,遠近皆宜,結果不一會兒的功夫,尚善的親衛隊就己損傷大半,只剩下不足百餘人,就連尚善本人也受了好幾處傷,幸好都是擦傷,並非致命,但在激戰之汕,尚善座下的戰馬卻被孑彈擊中,四肢一軟,把尚善給摔了下來。

尚善的幾個親隨趕忙上來拼命搶救,總算是把尚善從商家軍的槍口下給搶救了回來。然後也不敢再和商家軍交戰下去,趕忙向後敗逃。

清軍潰敗之後,李定國指揮着商家軍,追殺去十餘里,又殺死了不少清兵,繼續擴大戰果。這時清軍一直敗逃到了大同鎮附近,阿哈尼堪和藍拜兩路清軍聞迅之後,也己趕來支援,而商家軍也迅速脫離了戰鬥,然後向浠水方向撤退。清軍三面圍殲商家軍的計劃,也徹底失敗,這時清軍纔算止住了敗逃的腳步,尚善、阿哈尼堪、藍拜等人也暫時進駐大同鎮歇兵,而這時的大同鎮,早己只剩下一座空鎮,別說是商家軍,就連居民也沒有幾家。

隨後尚善計查人馬,這一戰折兵五千六百餘人,另外還有近千人重傷,基本失去了戰鬥力。自己部人的損失達到了四成。而統計起來,商家軍迂迴到東線作戰之後,清軍己是四次敗仗,共計損失的兵力達一萬二千左右,雖然清軍還不知道商家軍的損失情況,但覈算起來,決對不會超過一千人。

而這時尚善也接到了探子的報告,得知這時商家軍己經撤離到了浠水東岸,看樣子是準備渡過浠水,回到麻城縣去。因此尚善也趕忙招集衆將商議,自己下一步應該如何進行。

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87章 人材(下)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03章 海商(上)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9章 催促出兵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29章 授藝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63章 剃髮令(下)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94章 撤兵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43章 拿人墊吧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55章 民嘯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95章 遷移(二)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91章 遇刺(下)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288章 計劃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14章 優勢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177章 鹽場(下)第103章 海商(上)第13章 反擊(一)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94章 遷移(二)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141章 造船廠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
第183章 薩摩之戰(四)第261章 會師馬尼拉第87章 人材(下)第418章 殖民法案第271章 挽留紫玲瓏(下)第422章 中俄之戰(二)第85章 清軍反擊(上)第259章 溧水之戰(一)第20章 保衛家園(四)第114章 決戰之前(上)第168章 剿滅馬家寨(上)第95章 進攻南京第103章 海商(上)第284章 後宮的政治(下)第88章 騎軍交戰(上)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95章 崗前培訓第171章 遷移南京(下)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85章 大西軍出戰(五)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04章 徵薩艦隊歸來(下)第205章 軍隊建制第134章 向南向北(一)第69章 黃宗羲來訪(一)第9章 催促出兵第42章 火炮對火炮,火槍對火槍第98章 豫北戰場(四)第一八九章 整軍備戰下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376章 第二戰(一)第29章 授藝第187章 神奈川條約(下)第113章 守關之戰(三)第5章 進攻北京(二)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181章 進攻臺灣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63章 剃髮令(下)第156章 進攻廣東(四)第一章 船廠重組第171章 進攻琉球(二)第253章 加勒比海盜第65章 文鬥? 武鬥?第386章 中荷決戰(四)第94章 撤兵第89章 繼續堅持第179章 軍隊整編第43章 拿人墊吧第228章 排華事件(三)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155章 民嘯第143章 內線作戰(一)第82章 道州之戰(三)第190章 軍權與民權之爭第65章 三徵湖北(二)第192章 抗清統一戰線第167章 多尓袞復出(一)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58章 局中之局(一)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55章 山東之變(三)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43章 公主釋心(上)第121章 收復南京之戰(六)第203章 登基建國(五)第13章 山東戰役(一)第13章 淮安戰役(一)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188章 整軍備戰(上)第67章 三徵湖北(四)第266章 察哈爾之戰(九)第95章 遷移(二)第162章 返回杭州(上)第356章 到達呂宋第140章 錦衣衛(上)第32章 碧華軒(下)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55章 戰利之後的問題第91章 遇刺(下)第109章 初戰淸軍(上)第237章 訪歐之旅(一)第4章 擁立監國(下)第288章 計劃第92章 局勢嚴峻第114章 優勢第385章 中荷決戰(三)第82章 游擊戰(一)第19章 進取光州(二)第177章 鹽場(下)第103章 海商(上)第13章 反擊(一)第193章 稱王設官第88章 騎軍對戰(上)第94章 遷移(二)第364章 南洋首戰(一)第141章 造船廠第22章 進攻浙江(四)第314章 攻佔九州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