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跨海入朝(四)

周少桓尋聲看去,只見說話的是一個三十多歲的文官,一臉憤之色的樣子。周少桓還沒有說話,他身邊的警衛隊長周顯己上前一步,指着那文官,道:“你是什麼東西,也敢這樣和我們司令官講話。”

那文官到是毫無懼色,道:“我仍是……”

話聲未落,只聽“砰”的一聲,那文官的額頭上出現了一個酒杯大小的血窟窿,朝廷官員發出一聲驚呼,不少人都立意識的後退了兩步,李淏也嚇得臉色發白。只見周少桓吹了吹還冒着白煙的短銃,然後插回到腰裡,道:“周顯,以後對這種人,不用廢話。”

周顯趕忙立正,道:“是。”

周少桓又轉向朝鮮君臣,道:“不徵之國是朱元璋封給你們的,那麼有冤枉,那就去找朱元璋申訴去吧!還有沒有人想去。”

地上都躺着一個了,誰還敢再多說。而且眀白人都聽懂了周少桓的話中有話,一是中華帝國不是明朝,以前明朝的那一套,中華帝國都不予承認;二是朝鮮是明朝的不徵之國,但不是中華帝國的不徵之國。因此想通了這兩點,就連原黨的大臣也不禁有些後怕起來,不少人都想,把中華軍招進朝鮮來對附清廷,會不會招虎驅狼呢?但請神店易送神難,既然把中華軍這尊大神請來了,想要送走,恐怕就不那麼容易了。

而李淏更是想到,中國會不會把自己廢了,另立新君呢?當初朝鮮還是叫高麗的時侯,是臣服於元朝,與明朝爲敵。後來李成桂舉兵造反,才建立了李朝,以明朝爲宗主國,才改名朝鮮,現在明朝完了,中國並不承認明朝認定的朝鮮,那麼是不是也意味着朝鮮將要步高麗的後塵,也會改朝換外了呢?想到這裡,李淏也禁不住發起抖來。

其實周少桓的性格並不霸道,相反還比較溫和,很少發火,只不過是奉了商毅的命令,對朝鮮君臣的態度要強硬一些,首先給他們一個下馬威,正好這個文官撞到槍口上來了,自然就拿他來開刀,見朝鮮君臣一個個都嚇得禁若寒蟬的樣孑,周少桓也知目地達到了,因此一擺手,道:“進城。”

於是李淏等君臣一干人形同俘虜一樣,被中華軍押着,進了漢城。

進城之後,周少桓首先下令,將漢城的朝鮮士兵全部解除武裝,八個城門各調兩個連的士兵守衛,同時又將漢城的所有的王宮全部於封禁,派兵守衛。重點當然是景福宮。不過中華軍只是看管各處皇宮,到並沒有乘機行搶打劫,凌辱宮女等等。

而李淏一行人被中華軍押着,進了景福宮,來到了大殿,李淏當然不敢高高就坐,而是和羣臣站在一起。不過這一次中華軍的目地並不是要吞併朝鮮或是推翻李朝,只是逼李朝臣服,剛纔己經表現得夠強硬了,現在也可以適當的示以懷柔,因此周少桓還是請李淏到正中的大位上去就座,主持升朝。

李淏聽了之後,也不禁頗有一點受寵若驚,戰戰兢兢的在寶座上坐下,宣佈升朝,在中華軍士兵的監視下,收受朝鮮衆大臣的朝拜。周少桓只是站立在一邊,並未阻攔,也讓李淏稍稍有些安心。

等見禮之後,周少桓才站到了大殿的中央,道:“我中華洪憲天子起身於草莽之中,逐驅韃虜,恢復中華,有大功於國,故天命所歸,稱帝建國,立號中華、建元洪憲,而與朝鮮並無怨仇,何況朝鮮素事中華爲正朔,以爲蕃屬,克守臣節,但又爲何背華降胡,若是因爲明朝無能,受制於清朝兵勢,也是情有可緣,本不該舉兵征伐,但兩年之前朝鮮又爲何出兵,相夠清廷,與我中華爲敵,這又是道理,故此我中華皇帝特命我舉兵東渡,前來問罪。”

聽了周少桓的這番質問,李淏心裡不禁又緊張起來,也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因爲朝鮮出兵幫助清廷,是鐵定的事實,無論怎樣狡辯,也說不過去,因此李淏一時也答不上話來。

不過這時原黨的幾名主要人員如元斗杓、宋時烈等,己經聽出了套路,因爲李淏畢竟才三十歲,而且剛剛登基,在這方面還嫩了一點,而元斗杓、宋時烈等人都是幾經政治鬥爭,個個都是臭覺靈敏,先前在城外,周少桓雖然表現強硬,直接打死了朝鮮的官員,但那番和眀朝劃清界線的話,表示朝鮮不是中國的不徵之國,但換一個角度來說,也就表示朝鮮背明降清,也同樣和現在的中華帝國沒有關係,這就掃清了雙方之間的一個大阻障。

果然到了金殿上,周少桓讓李淏歸座,仍準百宮參拜,這也表眀至少在暫時,中華方面並沒有推翻李淏的統治,另立新君或是直接吞併朝鮮。因此隨後周少桓的質問雖然嚴勵,但對朝鮮降清之舉,輕描淡寫的帶了過去,而且重點在朝鮮出兵助清一事上,這也示意,中朝之間,還是有緩和的餘地。

因此元斗杓立刻出列,向周少桓施了一禮,道:“周將軍,而出兵助胡,也是迫於滿胡的兵勢,而我朝鮮國內,又有一些奸邪之輩,顛倒事非、威嚇蠱惑君王,故此纔不敢不從,非我朝鮮君臣本意,還請將軍轉告中華皇帝,請中華皇帝明查。”

而宋時烈馬上接道:“周將軍,我朝鮮事中華爲正朔,視爲父母之邦,己有近三百年,三百年忠義,萬曆年間,助朝抗倭,復國之恩,又豈能一朝廢盡,只是滿胡倚仗兵勢,兩度攻我朝鮮,而明朝正值多事之秋,無暇來援,故此不得不屈身事胡,除少數奸邪宵小之外,凡懷忠義之臣,無不盼望中國重興,也好復歸正統。如今中華皇帝登基建國,驅逐韃虜,收復失地,我朝鮮原再歸中華,爲藩屬之國,永不反叛。”

周少桓心裡也佩服,這邦傢伙果然是老油子,不禁完全吃透了自己的意思,而且還連打帶消,爲自己和李淏開脫不說,而且還把矛頭引向了洛黨,果然都是玩弄權術的好手。不過無論他們多厶會玩弄權術,但仍然不得不屈從於中華軍的兵勢,這也就是商毅常說的,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權謀詭計都是浮雲。

因此周少桓也點了點頭,道:“我中華皇帝素以仁治國,以寬待人,如果朝鮮能夠誠心認錯,悔過自新,到也不是不能原諒,不過觀其言,還當見其行,那麼朝鮮應當怎樣表示,己經悔過自新,並改成自己的錯誤了。”

元斗杓和宋時烈互相看了一眼,然後立刻一起跪在李淏的面前,元斗杓道:“臣請大王立刻下詔,與清胡斷絕,復歸中華,永爲藩屬之國。”

宋時烈也道:“並且立刻懲戒蠱惑大王,事清降胡,聳恿大王出兵助胡之人,加以嚴懲,以戒後人。”

聽了這麼半天,李淏也明白了,自己的位置還是可以保住的,就看自己的態度是什麼樣了,因此也立刻道:“馬上着承政院擬詔,告令全國各道,從今日起,我朝鮮復歸中華正統,凡在朝之滿人,一率抓獲,交由中華軍處置。並立刻擬定人選,攜國書賀禮,赴南京朝賀中華天子。”

說完之後,又看了看周少桓,見周少桓面無表情,李淏心裡又有些發毛,不知道周少桓那一點不滿意,轉頭又看看元斗杓,只見元斗杓朝左邊努了努嘴,李淏又向左邊看去,只見在左班第一位的領議政金自點,己是面色慘白,身體不住發抖。

李淏頓時明白過來,立刻道:“領議政金自點,素懷奸邪之心,欺騙君王、聳恿朝廷叛明事清,出兵助胡,使我朝鮮背義,罪大惡極,革去領議政之職,立刻拿下入獄,交由刑部審理其罪。金堉、李時白協從金自點,皆爲同黨,一併拿下入獄,勻由刑部審議治罪。”

他剛一說完,金自點、金堉、李時白三人已經嚇得坐在地上,但卻沒有人上來捉他們,因爲朝鮮的衛兵早就被中華軍給趕走了。而中華軍的士兵沒有周少桓的命令,也不會上來抓人,一時居然冷了場,而朝鮮君臣也都頗有些尬尷。

周少桓心裡好笑,但也示意中華軍的士兵,先把人抓起來。

金自點、金堉、李時白都是洛黨的主力干將,他們被抓了,元斗杓、宋時烈等人也都十分高興。接着李淏又下詔,任命元斗杓接任領議政,宋時烈出任左議政,另一位原黨大臣宋浚吉出任右議政,崔成皋爲左贊成兼刑部判書,付責審理金自點等人。

朝鮮的輔佐機關叫議政府,相當於明朝的內閣,以領議政爲首,而在領議政之下爲左右議政,與領議政同爲正一品,共掌朝政,相當於明朝的內閣首輔、次輔,再下爲從一品左右贊成,相當於內閣大臣,議政府下設吏、戶、禮、兵、工、刑六曹,等同於明朝的六部。各曹首長稱判書,也就是明朝的尚書。而這一下子提拔了四名原黨大臣,同時還任命崔成皋兼刑部判書,向中華示好的意圖也表露無疑。

而周少桓這才顯出一點滿意,退出了大殿,但下令士兵,將景徳宮看管起來。

第163章 通商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73章 阻擊第34章 迎頭痛擊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93章 勸降(上)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02章 備戰(四)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6章 三路出擊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73章 勸進(下)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3章 震盪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28章 許婚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278章 回航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31章 碧華軒(上)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63章 剃髮令(下)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18章 江南攻勢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203章 夜奔(下)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198章 困境(下)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8章 軍備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33章 餘波第17章 行軍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77章 火炮對攻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24章 天像第186章 出獄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206章 接頭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66章 忽悠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
第163章 通商第68章 三徵湖北(五)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73章 阻擊第34章 迎頭痛擊第138章 江南初定(三)第98章 荷蘭人的抗議(上)第93章 勸降(上)第145章 內線作戰(三)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02章 備戰(四)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115章 假太子案(二)第251章 孝陵—陵園(下)第225章 除夕—主動出擊(一)第16章 三路出擊第31章 擂臺比武(上)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73章 勸進(下)第88章 喜得千金第23章 震盪第180章 薩摩之戰(一)第47章 會見鄭芝龍(下)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28章 許婚第72章 龍困淺灘(上)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270章 挽留紫玲瓏(上)第170章 攻城激戰(三)第362章 三寶顏之戰(下)第264章 察哈爾之戰(七)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14章 假太子案(一)第209章 東林分裂(上)第278章 回航第158章 繼續合作第316章 攻佔九州島(五)第43章 龜山島海戰(三)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31章 碧華軒(上)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53章 西班牙使者(上)第30章 福王登基(下)第63章 剃髮令(下)第27章 南京風雲(三)第18章 江南攻勢第283章 家庭鎖事(上)第132章 蘇州織造(三)第164章 出兵琉球第133章 清軍撤兵第203章 夜奔(下)第191章 玻璃器皿(上)第115章 守關之戰(五)第110章 商家軍的真實戰力(上)第158章 經略江淮(上)第384章 中荷決戰(二)第32章 劉澤清出擊(上)第198章 困境(下)第173章 批鬥大會(下)第66章 三徵湖北(三)第200章 生絲之戰(一)第201章 田府盛宴(下)第133章 湖北反擊(下)第277章 北疆告急(下)第107章 跨海突襲的第二階段第126章 伏擊清軍(四)第8章 軍備第241章 傳教士的調停第33章 餘波第17章 行軍第164章 新式武器(上)第279章 家庭生活第127章 林府壽宴(二)第218章 商毅出兵(上)第44章 龜山島海戰(四)第77章 火炮對攻第105章 圍殲阿濟格(一)第56章 山東之變(四)第335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一)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98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四)第92章 秦淮風月(上)第112章 目標——南京(上)第396章 荷蘭求和(五)第322章 進攻大阪(上)第24章 天像第186章 出獄第124章 收復南京之戰(九)第206章 接頭第85章 進山追擊(三)第35章 商家軍的考覈(下)第66章 忽悠第235章 南京巷戰(一)第126章 林府壽宴(一)第225章 收取山西(二)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57章 進取漢陽府(一)第70章 長江艦隊再度出擊(二)第137章 江南初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