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中原三策(上)

龍嘯大明

山東發生的事情,清廷基本一無所知,不過清廷就是知道了,也無計可施,一來是在山東並沒有形成**局面,清廷並沒有插手的機會,二來是現在清廷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中原地區.

在七月下旬的時候,多爾袞率領着大隊人馬,從大同撤離,來到了開封。 ~

這時在開封駐紮的洪承疇,共有兵力約四萬餘人,分兵駐守開封府、大名府兩地。其中包括一支新軍神軍營,共一萬五千人。而多尓袞從大同撤離,帶來的兵力約有八萬餘人,也有一支新軍神威營,共有一萬八千多人。兩下合兵,總兵力有近十三萬。而這時尼堪、韓岱的五萬大軍,還有阿濟格的七萬大軍,以及從京師趕來的兩萬人馬,都在路上。

這時清軍在中原一線的其他兵力還有駐守徐州、歸徳府一線的勒克徳渾部約十二萬人馬;駐守河間府、真定府一線的博洛部約七萬人馬,駐守汝州、許昌一線的耿仲明部近八萬人馬,其中有五萬是吳三桂部的川軍,因此也可以算作是耿仲明和吳三桂的聯軍。另外日本和朝鮮方面也派人回覆清廷,允諾立刻出兵。

得知多爾袞到了開封,洪承疇也趕忙出城迎接,但見了多爾袞之後,洪承疇也不禁大吃一驚,原來幾個月不見,多爾袞的樣子己經大變了,額頭起了幾道皺紋,眼眶己經明顯深陷了,形容十分焦悴,而且頷下的一部虯髯也顯得枯燥乾澀,而且其中還有不少白鬚。但在兩腮處卻是一片豔紅。一看就知道是心火鬱紅,肝火旺盛的樣子。只有一雙眼睛到是炯炯有神,還算是顯得十分精神。

這時多爾袞實際才只有三十八歲,正當壯年的時候,雖然平素貪酒好色,內寵頗多,但也是養尊處優,而且又位高權重,什麼時候都是一付意氣風發的樣孑,就是當年遼東被中華軍偷襲之後,多尓袞被氣得口吐鮮血,後來又被迫以退爲進,辭去攝政王的職位,躲避風頭,但也沒有憔悴到現在這個樣子。

不過洪承疇想想也能夠理觸,就從去年年底開始,一直到現在,這才過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清廷竟然連續發生諸多的事情,先是北京暴亂,接着北方各地紛紛舉義反正,而且前不久又連失濟南、南陽兩地,拆兵十餘萬。可以說局面毎況愈下,內憂外患,國勢一泄千里。多爾袞做爲大清的實際的最高統治者,不僅窮要於應付當前的局面,而且還有朝野上下對他的指責和非難,心裡的憔慮、着急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自然也勞心費力,彷彿一下子蒼老了十餘歲。

對於多尓袞,洪承疇可是相當的感激的。

洪承疇降清,是在崇楨十五年(1642年),當時清廷還是皇太極當位,儘管爲了招降洪承疇,皇太極也確實是下了一番血本,甚致不惜讓莊妃以色相誘,但皇太極最主要的目地,只是把洪承疇當作一個符號,因爲連洪承疇都可以降清,那麼明朝還有誰靠得住呢?而在洪承疇降清之後的兩年時間裡,其實一直都被皇太極閒置起來,並沒有受到重用。當然這也和當時皇太極還不準備大舉入關,攻佔北京有關。

但洪承疇真正受到清廷重用,委以大任的時候,確實是在多爾袞當政以後。因此洪承疇對多爾袞的感激之情,對其對自己的知遇之恩,確實一直不忘。在兩次南征期間,洪承疇確實是相當賣力,可以說是竭盡自己的所能,爲清廷,也是爲多爾袞效力。後來南征失利,洪承疇也主動爲多爾袞承擔戰敗的過失,雖然被降級罷職,但依然還在爲清廷謀劃,建議清廷按中華軍的模式,訓練新軍,也可以算是盡心竭力,鞠躬盡瘁了。

商毅公佈了清廷的原明官員反正投降的條件之後,洪承疇也確實曾有些動心,但想了一想之後,還是打消了這一念頭,因爲當時清廷還未顯出明顯的頹勢,在表面上看還能與南京相對持;而且洪承疇也自覺和其他的原明官員不同,其他人都是在明朝己滅,清廷入關,改朝換代己成定局的情況下才降清,而自己卻是在大明尚存,被俘之後未能爲國盡忠而降的清,洪承疇也不好意思再當第二次叛臣,另外洪承疇也估計,自己數次與中華軍爲敵,就是投降過去,也不見得能有好結果;最後還有一點就是多爾袞對他的知遇之恩。

但這幾個月來的形勢大逆轉,也讓洪承疇確實覺得有些始料未及,不過也沒動搖洪承疇的決定,反正自己也是五十開外的人了,也把什麼都看開了。那麼就算自己不能爲大明盡終,也就爲大清盡終吧。因此見多爾袞的這付樣子,洪承疇也只覺心裡一酸,施禮之後,不禁有些聲音哽咽,道:“攝政王,國事雖緊,但你也要保重身孑啊!”

多爾袞擺了擺手,道:“老洪,你這是怎麼了,放心吧,我還死不了的。”

洪承疇聽他提到了死字,心裡更覺得淒涼,道:“攝政王,快進城吧,下官在城裡早己準備好了酒宴,爲您接風洗塵。”

進城之後,在帥府落座,洪承疇擺下酒宴,並且親自做陪,並且又讓早就準備好的幾名開封城裡最當紅的歌妓,在席間吹拉彈唱,起舞祝興。

不過這時的多爾袞顯然對女色沒有興致,只顧着埋頭歡酒,對這幾名色藝俱佳的歌妓跟本就沒用正眼看過,而洪承疇見了,也只能勸多爾袞少飲幾杯,注意保重身體。

等喝了幾杯酒之後,多爾袞才道:“老洪,現在的局勢,不用我說,你也應該知道,你有什麼好辦法,就儘管說吧,別在彆彆扭扭的了。”

洪承疇沉默了片刻,才道:“回稟攝政王,這段時間以來,臣見大清國勢艱難,也確實心憂如苂,經過冥思苦想,確實想出上中下三策,可以供攝政王參考。但如果有不道之處,還請攝政王恕罪。”

多爾袞點了點頭,道:“說吧,說什麼都沒有關係。”

洪承疇首先揮了揮手,讓歌妓們都退下,然後才道:“立刻退出北京,返回關外,以山海關爲界,然後休養生息,等待時機,再圖入關京師,謀取天下,此爲上策。”

多爾袞也不禁嚇了一跳,沒想洪承疇提出的上策居然是這一條,其實多爾袞也不是沒有想過,如果在實在無法在北京立足的時候,退回關外去駐守,但那是在確實不能在北京立足的情況下的選擇,而現在多爾袞認爲還不到時候,因此道:“現在就退走,是不是太早了一點。我們現在還有實力與中華軍一戰。”

洪承疇搖了搖頭,道:“攝政王,正是因爲我們還有與中華軍一戰之力,才應該及時抽身退出關外,纔有足夠的資本拒守關外,與商毅相抗衡,保住遼東之地和大清的宗室,以圖卷士重來,一但這一戰再敗了,就算我們再退出關外,只怕也難以抵抗中華軍的進攻。因此臣才以爲此乃上策。”

頓了一頓,洪承疇又道:“一但我們退出關外,商毅必然會佔領北京,登基稱王,那麼商毅的下一個目標,必然是南方的三個南明朝廷,或者是四川的吳三桂,這一番爭鬥,多則五年,少則三載,我大清不僅能夠得出一些喘息之機,而且可以侍機而動,或出關攻擊商毅,令其腹背受敵,或嚴守山海關,以拒中華軍,或可藉機與商毅議和,只要實力尚在,那麼可攻可守,可進可退。皆由我大清掌握。”

多尓袞沉默了半響,才道:“那麼中策呢?”

洪承疇也只好苦笑了一聲,雖然多爾袞爲人精明,而且也不乏權謀之術,但目光確實太過狹窄,只能看見眼前的這一小塊天地,而不能發現更廣闊的區域,淸廷的局勢弄成這個樣子,固然是因爲商毅太厲害了,但多爾袞幾次施政不當,只注意維護滿州貴族的眼前部落利益,而忽略了大清做爲一個實質國家的長遠利益,也不無關係,因此也只好道:“中策就是放棄河南,退守河間、保定、太原一線,收縮戰線,再與中華軍一戰,若勝,則可拱衛京師,保住河北、山西之地,若敗,則可借京師城防,擋住中華軍,使其他軍隊從容北撤關外,如此還能夠保存一部份力量。“多尓袞想了想,這一計顯然也不可行,因爲這一下子等於是把整個河南省、陝西省、以及山西省大部和北直隸的一倍份全都放棄了。雖然說可以收縮戰線,但清廷實際擁有的關內地盤只剩下山西小部、北京的大部份地區,跟本就不能箅是一個國家了,而北京幾乎就成爲第一前線,差不多就成了當年北宋與遼國對持的局面。這果的結果,還不如把清廷出關外,只留下一員大將駐守北京。

因此多爾袞又搖了搖頭,道:“老洪,那麼下策又是如何呢?”

第10章 婚姻(上)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380章 總結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74章 清廷議事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37章 新武器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97章 僱傭兵(上)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91章 勸進(上)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63章 烈火焚城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1章 深夜靜思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27章 夜襲(下)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1章 安撫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48章 新政(一)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33章 互不相干第381章 喜迅第2章 清廷(下)第56章 火船(二)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86章 出獄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7章 朱印船(上)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22章 造船(上)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72章 求和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85章 地雷陣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81章 洋人(下)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45章 貨幣第302章 造勢
第10章 婚姻(上)第210章 船上的生活第380章 總結第199章 登基建國(一)第103章 進駐江北(一)第108章 淸軍來了(三)第34章 商家軍的考覈(上)第4章 設立幕府(下)第16章 山東戰役(四)第74章 清廷議事第101章 謀位之夜第37章 新武器第38章 鄧州之戰(一)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97章 僱傭兵(上)第119章 收復南京之戰(四)第87章 突破淮河(下)第191章 勸進(上)第170章 遷移南京(上)第128章 火炮對戰第160章 手帕之交第170章 局勢的變化(二)第230章 清廷滅亡(二)第123章 收復南京之戰(八)第263章 進攻馬尼拉城(二)第255章 加勒比海盜VS西班牙艦隊二第63章 烈火焚城第96章 豫北戰場(二)第81章 進攻黃州(二)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11章 深夜靜思第292章 出航印度(下)第115章 豫北戰役(八)第236章 訪歐船隊歸來(四)第27章 夜襲(下)第155章 收復湖北(下)第185章 江戶大火第318章 攻佔九州島(七)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1章 安撫第382章 糾結的特朗普第154章 進軍湖北(上)第120章 登州的來使第78章 鄭成功起兵(下)第114章 兵工廠和印刷作坊(下)第128章 收復南京的後續戰鬥(下)第148章 新政(一)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365章 南洋首戰(二)第212章 各懷心計第138章 驅逐荷蘭(一)第136章 追擊清軍(三)第245章 血與火之夜(四)第175章 滿載而歸(三)第33章 互不相干第381章 喜迅第2章 清廷(下)第56章 火船(二)第45章 勝利的收穫第186章 出獄第205章 第二次南征開始(上)第17章 朱印船(上)第244章 葉瑤瑱的秘密第249章 進攻商館(下)第274章 長城定蒙(三)第18章 進取光州(一)第273章 杭州時報案第413章 南京風雲(一)第68章 再坑一次張獻忠第410章 南洋戰役結束(四)第122章 造船(上)第125章 攻佔開封(上)第159章 談判破裂第163章 政治婚姻(下)第264章 進攻馬尼拉城(三)第241章 南京的新格局(下)第424章 中俄之戰(四)第261章 察哈爾之戰(四)第23章 進攻浙江(五)第116章 視査海防(下)第72章 求和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219章 商毅出兵(下)第204章 年終總結第207章 進駐登州第85章 地雷陣第157章 揚州之戰的結局(三)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220章 掃平遼東(一)第44章 守衛新野(下)第414章 南京風雲(二)第195章 南方的最後一戰(一)第137章 清軍長驅直入第81章 洋人(下)第113章 南京暗流第174章 勸降吳三桂(上)第218章 清廷的新年第45章 貨幣第302章 造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