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各有打算

?聽了洪承疇對商毅以及商家軍的分析之後,多鐸、豪格、孔有德、耿仲明等人都十分佩服,雖然他們現在對商毅以及商家軍都以有了一些認識,但卻沒有洪承疇看得這麼全面,而洪承疇還沒有和商毅真正交過手,僅僅只是從自己的一些講說中就得出的結論。?

到這個時候,多鐸纔有些明白,爲什麼當初皇太極要廢盡心計,也要收降洪承疇,這個人確實是一個難得的乾材,因此也虛心的請教道:“洪參贊,那麼你看我們怎樣對付商毅呢?能夠招降他嗎?或者是用離間計對付他行嗎?”?

洪承疇想了一想,道:“豫親王,依我之見,突然招降恐怕難以成功,;使用離間之計,到也不是不行,只是太耗廢時間,而且商毅現在浙江己形同割據,我看南京輕易也動不了他。不過我們不妨多管齊下,招降、用間、征伐一起施行。”?

多鐸也點了點頭,道:“還是洪參贊的見識高明,那麼我們應當如何進行呢?”?

洪承疇道:“雖然是多管齊下,但還是當以征伐爲主,餘者爲輔,我們的優勢在於兵力雄厚,而且現在只專心對付商毅這一部,對其他明軍可以暫時不理,而其他明軍自然也都明哲保身,必不會增援商毅。”?

豪格道:“其他明軍到不足掛齒,但就是對付只商毅這一部,只怕也不易。”?

如果是在過去,就是打死豪格,他也不會說出這一番話來,而多鐸也會藉機譏笑豪格,膽小如鼠,畏敵如虎,但現在毎一個人都把豪格的話視爲理所當然,相反誰再說豪格膽小,示弱纔會被當成不正常的人。?

洪承疇道:“我們再與商家軍征戰,就要切記這幾點,一但與商家軍遭遇之後,就一定要儘快逼近他們,與其近戰,讓他們不能發揮火炮火銃的優勢。最好能一開始就用騎兵發動衝鋒,不要計轎損失。如果是商家軍固守的城池,切不可冒然進攻,若是他們己經準備好了陣地,亦不可正面強攻,而是繞到兩側迂迴包抄;如果不能迂迴兩側,則寧可暫時退兵轉移,也不可盲目強攻。?

這一番話也說得多鐸等人連連點頭,要與商家軍作戰,只能按照這幾點原則去進行。隨後多鐸又和洪承疇商議決定出兵進攻的方案,這時孔有德的傷勢沉重,還不能領軍作戰,因此多鐸也決定,將孔有徳的餘部拔給豪格指揮,再加上豪格的餘部,共計約有三萬二三千人馬,駐守淮北,防止商家軍趁虛而入。?

而在上一次戰爭中,基本沒有受到什麼損失的耿仲明部,則由壽州直線南下,攻取廬州,然後進取潞州,不僅切斷鳳陽的後路,而且直接危脅長江北岸和揚州;北京趕來增援的援軍圖賴部併入多鐸部中,甴壽州沿淮河東進,進攻鳳陽。?

這個進軍方案可以充份發揮清軍兵力衆多的優勢,多點齊進,令商家軍也無法全面防禦。多鐸對此也非常滿意,決定之後,立刻命令衆將,分頭施行。?

――――――――分割線―――――――――分割線――――――――?

就在清軍準備再次出兵,商毅也招集衆將,開始佈置應付清軍下一階段的進攻。而且商毅的目標也十分明確,就是放棄淮西,撤退到淮東,建立以揚州爲核心的防線,抵抗清軍的進線,目地是爲了使清軍的戰線拉長,並且利用淮河以南,運河以西的廣大地區,進行穿插運動作戰,尋找打擊清軍的機會。這也本來就是商毅最初計劃,駐守鳳陽,只不過是爲實行這個計劃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現在己是四月末,商家軍是在四月初五進駐鳳陽,十三曰打敗孔有徳的人馬,因此至少延緩了淸軍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其中也休戰了差不多半個月,而這段時間也極爲重要,因爲商家軍不僅把淮西的地歷情況基本摸清楚,繪製了一份詳細的地圖,同時還在淮西地區建立了幾個秘密的後勤補給點,爲商家軍以後的穿插運動作戰,提供了後勤補充的地方。而且前一階段的戰鬥減員也都得到了補充,各部隊的建制也都恢復整齊。?

可以說現在一切都以經準備齊全,也到了應該放棄鳳陽的時候了。只是在淮河一線保留泗州和盱眙兩地,因爲這裡不僅是淮西、淮東、淮北三塊戰場的結合地點,而且也是揚州府和淮安府的側翼,同時也是向淸軍發動反擊的起點,是一個絕對的戰略要點,因此絕不能放棄,也交給羅遠斌的第四師駐守。?

當然放棄鳳陽,退守揚州,也並不意味着就把鳳陽到揚州之間的地方最都不設防,而且應該且戰且走,逐步退卻,不讓清軍產生懷疑,換句話說,實際就是要把清軍慢慢誘到揚州來。另一方面也是爲了其他部隊和輜重的撒退,嬴得足夠的時間,而這項任務由成進的第一師來完成。?

而最後就是在淮西地區留下一支遊動部隊,在清軍的後方活動,在外線作戰,打擊清軍的補濟線。這項任務,商毅交給了李定國的六團。同時又讓段鵬帶兩個偵察營,加入李定國的隊伍,組成外線作戰兵團。也由李定國爲主,段鵬爲副,來指揮這支軍隊。?

這個決定到是有些出人意料,因爲李定國是中途加入商家軍的,並不是山東的老部隊,屬於非嫡系出身。不過目前商毅手下的兩支主力部隊都有各自的任務,抽不開身,淮西一帶河流密佈,水網交錯,也不利於騎兵大範圍的高速移動,也只有六團這一支人馬可派。而且在加入商家軍之後,李定國一直都表現的不錯,這次擊敗孔有德的香澗湖之戰,就是他頂住了孔有徳的進攻,爲其他部隊的合圍創造了機會,圓滿的完成了任務,也充份顯示出潛在名將素質。?

另外現在的通訊手段並不發達,一但進入戰場之後,部隊的行動就由主將自己決定了,李定國是農民軍出身,過去和明軍交戰都是邊打邊跑,也有一定的打運動戰的實際經驗。對商毅提出的運動戰術理解的很快,可以說他確實是執行這頂任務的最合適人選。?

安排好這一切之後,商毅這才率先返回揚州。當然也受到了史可法和揚州軍民的熱烈歡迎,?

雖然南京朝廷沒有把劉良佐和黃得功重新調回江北,但史可法也並沒有感覺到太過擔心,因爲現在他對商毅己經完全相信了。雖然得知了商毅準備放棄淮西地區,並且對商毅提出的運動戰術也是一知半解,但還是相信商毅這樣做,一定是有道理的,因此也顯得非常從容。?

就在商毅回到揚州的第二天,史可法也招集揚州的所有官員,宣佈將由商毅來主管整個江淮的軍務,抵抗清軍的南侵。?

這時商家軍新編的第五師剩下的兩個團也己經到位,而且經過了兵工廠兩個月的奮力搶工,武器也都裝配齊全,也基本形成了戰鬥力,對於保衛揚州的戰鬥來說,這也是十分重要的。?

另外李本深也把自己的部隊拉到了揚州,接受了商家軍的整編,經過了對士兵的考覈之後,一萬二千多人中興有二千五百多人合格,商毅從杭州抽調一部份新兵,合併成了商家軍第二十團,任命李本深爲團長,讓他們駐守淮安府,通過洪澤湖水路,支援泗州和盱眙的守軍。並且又將不合格的士兵,連同家眷都送回杭州,接任全新的訓練,而在剩餘的士兵中,又有一千多人打算棄軍務農,商毅也都滿足了他們的要求,讓杭州的行政官員安置他們。而這時商家軍在江北戰場的總兵力也己經達到了四萬五千左右。?

而在明軍方面,劉肇基丟失了壽州之後,帶着殘兵也退回到揚州,史可法也任命他統管揚州的人馬,這時在場州的明軍,總計約有八千餘人。同時史可法又命駐守泰州的江北四鎮之一劉澤清,移駐高郵,和揚州形成犄角之勢。?

劉澤清是四鎮之中兵力最薄弱的一個,手下只有三萬餘人,因此駐地也最偏,在江北的最東邊,基本臨近海邊了。而且在駐守江北的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劉澤清到是很少鬧事,但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拼命斂財。現在清軍的東路軍基本被打殘了,黃河水道也被商家軍的水軍封鎖,劉澤清守在泰州己經沒有任何意義,史可法也想把這支人馬利用起來。?

其實早在商毅駐守淮河的時候,黃得功和劉良佐回援南京,史可法就想調劉澤淸去駐守廬州,抵抗清軍,但當時劉澤清不敢和清軍交戰,死活賴在泰州不動。後來商毅在淮河大敗清軍,黃得功和劉良佐也江南大敗左軍,人人都立了戰功,只有劉澤清什麼也沒撈着。?

因此劉澤清也大爲後悔,商家軍戰鬥力強,打戰很猛,自己可是早就知道的,怎麼就沒跟着去呢?跟着商家軍身邊,人家吃肉,自己也可以弄幾口湯喝,總好過現在一事無成呀。於是史可法再下令調劉澤清駐守高郵的時候,劉澤清也二話沒說,把人馬全都拉來了。?

這一樣,明軍的總兵力也差不多有接近十萬,到是可以和清軍有得一拼。也可以說,在商家軍的帶動下,各路明軍也沒有像另一時空裡那樣,紛紛歸降清廷,現在的局勢,遠比歷史上的要好。

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97章 僱傭兵(上)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35章 鄉鬥(下)第145章 迴歸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93章 雷汞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章 清廷(下)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208章 哭諫(下)第196章 對策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77章 鹽場(下)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76章 二打山東第267章 重逢(上)第86章 意外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0章 婚姻(上)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380章 總結第45章 貨幣第134章 勸說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88章 勸降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60章 莊妃第66章 忽悠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88章 交易(上)第141章 造船廠第67章 建設(下)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48章 皇太極(上)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224章 洞房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52章 山東巡撫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92章 返航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154章 激戰(下)第56章 山東之變(四)
第301章 佈置計劃第146章 內外結合第97章 僱傭兵(上)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359章 殖民制度(上)第148章 干係臘戰記(四)第一四十章 回返杭州上第65章 入駐穆陵關第129章 圍點打援第35章 鄉鬥(下)第145章 迴歸第149章 陰魂不散(上)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2章 撤離北京(三)第一六十章 又有好事來了上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54章 火力廷伸(下)第337章 又一次關原之戰(三)第193章 雷汞第53章 山東之變(一)第113章 目標——南京(下)第138章 針鋒相對(下)第55章 搶渡漢水(二)第2章 清廷(下)第132章 招安李自成(上)第208章 哭諫(下)第196章 對策第285章 年度總結(上)第250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三)第169章 攻城激戰(二)第177章 鹽場(下)第6章 第一次考驗第216章 全力備戰第194章 清廷的準備(下)第267章 馬尼拉的後續工作(一)第159章 經略江淮(下)第223章 商家軍首次出擊(下)第76章 二打山東第267章 重逢(上)第86章 意外第126章 入主南京(下)第187章 永曆朝廷滅亡第10章 婚姻(上)第423章 中俄之戰(三)第152章 忠貞營歸降(上)第250章 退守修道院第68章 蘇州絲綢總會第172章 清軍北迴第113章 南方聯盟第146章 干係臘戰記(二)第123章 懷遠阻擊戰(一)第380章 總結第45章 貨幣第134章 勸說第131章 蘇州織造(二)第183章 臺灣佈防(上)第127章 試探進攻第171章 發動羣衆(下)第7章 進攻北京(四)第188章 勸降第10章 清軍進剿(上)第60章 莊妃第66章 忽悠第56章 搶渡漢水(三)第249章 中國西印度公司總督(二)第246章 暫時的平靜第88章 交易(上)第141章 造船廠第67章 建設(下)第161章 勝利迴歸第5章 家事! 公事!(上)第51章 正面強攻(一)第131章 暫時休戰第14章 淮安戰役(二)第32章 荷蘭交涉(上)第61章 又有匪賊來襲第一五十章 四川戰事上第26章 民團教師(二)第184章 駛進江戶灣第111章 清軍南撤第187章 與荷蘭人談判(三)第48章 皇太極(上)第194章 降價風波(上)第66章 巡視濟南(上)第236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團第100章 收編海盜(一)第47章 清廷平亂(上)第224章 洞房第111章 圍殲阿濟格(七)第76章 守衛兗州(四)第15章 淮安戰役(三)第154章 進攻廣東(二)第52章 山東巡撫第260章 溧水之戰(二)第56章 多爾袞的決策第78章 徐州戰役第二階段(三)第92章 返航第247章 西班牙軍出擊第154章 激戰(下)第56章 山東之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