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蘭從不求榮耀,它只求我們仰望鏡面,看見那張餓得發瘋的臉。”
——引自《哈蘭廢王日記·倒影之第十夜》
王都動亂前夜,所有陰謀、所有掙扎,都彷彿在這一刻收束至第十三靜島的最深處。
這裡寂靜如虛空,連時間都在屏息。
這片空間未被任何星圖記錄,無人得知其方位,它存在於王室秘檔之內,卻永遠不被記述——它本身就是一座無法確證的“虛門”,
被十二重鏡陣交織封印,只有王命圖譜的繼承者才擁有短暫開啓它的資格。
而今夜,這扇“無門之門”,被緩緩推開。
虛空通道中,命紋燭火沿途自燃,星圖符號在空氣中逐一浮現。
亞瑟·特瑞安走在最前端,他掌中的世界繫命紋如蛛絲般延展,精妙而不失危險地爲二人指引路徑。
維多莉安緊隨其後,寂然無聲,步伐的節奏與亞瑟精準相同。
若非身後傳來她淺淺的呼吸聲,人們甚至會懷疑她是否只是亞瑟的倒影,而非真實存在的人。
鏡廊曲折蜿蜒,石階無盡迴旋,終於,他們來到了虛門之前。
石壁中央,鑲嵌着一塊宛如破碎鏡面的結晶,晶體之內流動着非線性的光影,
彷彿過去與未來在其中爭執不休,掙扎着想要衝出牢籠。
亞瑟凝視片刻,緩緩吟誦起古老而晦澀的咒語:
“鏡無眼,影無心。”
“歸一者之僕,反轉現實,開啓倒影。”
咒音落定的剎那,鏡面裂紋如蛛網蔓延,通道徐徐洞開,虛空之門迎來沉寂多年的訪客。
門後的空間幽冷如星辰死寂之地,瀰漫着難以名狀的壓迫感,一股凌駕於理智之上的古老氣息正在甦醒。
空間中央,一枚巨大的水晶懸浮於虛空,彷彿有自己的重力場域,將周遭的一切都扭曲成它所需的形狀。
水晶墨黑如無底之潭,深處卻隱約流動着銀白的紋路,像是某種古老神祇的血脈。
那便是哈蘭王族最神秘的遺產:
倒影水晶。
這枚水晶,曾被亨裡安以絕對強勢封入靜島之內,他甚至未曾想過擁有,只爲永遠將其禁錮於虛無之門內。
因爲這顆晶體從不屬於凡人,它是薩斯拉澤——哈蘭古老神明降臨世間的必備媒介。
亞瑟望向懸浮的水晶,目光平靜而熟稔:
“你還在這裡。”
他低語的口吻彷彿在與舊友交談,聲音中帶着一種不爲人知的溫柔與默契。
維多莉安向前一步,恰好站在倒影水晶正下方,水晶內,她的面容忽然一分爲二,
半邊微笑,半邊哭泣,繼而融合,化作一張無眼無口之面。
那面容的空白處,向她低聲呢喃。
她的嘴角輕揚,聲音輕柔卻帶着冰冷的確認:
“它醒了。”
這意味着,他們侍奉的神祇,薩斯拉澤,竟從未沉睡過。
祂始終都在鏡子的另一端,靜靜地等待被釋放的時機。
倒影水晶下方的黑曜石祭壇上,擺放着一本厚重而古老的封緘之書,封面刻印着特瑞安皇室的古老印記與晦暗文字:
《哈蘭獻書》。
維多莉安伸出纖細手指輕觸封印,命紋微震,封鎖無聲鬆開,書頁自行翻開,散發出腐朽又迷人的紙墨氣息。
每一頁都由鏡紋紙製成,上面寫滿了皇室秘語,字跡暗紅如干涸之血,
書頁間迴盪着非人之聲的低語,整個空間的溫度隨之進一步下降。
亞瑟目光落在祭壇邊緣的一頁透明的古舊圖紙上,上面描繪着一幅詭異而恐怖的景象:
鏡湖邊,無數人影被釘縛於倒影之柱上,湖中倒映出的並非他們本人,
而是無數扭曲而模糊的面孔——那些如觸鬚般延伸的詭異輪廓,正貪婪地吞噬着被獻祭者的過去與未來。
維多莉安指尖拂過文字,低聲念道:
“薩斯拉澤無需肉體,也不渴望鮮血。祂所吞噬的,是‘你所有存在過的可能性’。”
“當你被投入鏡湖,你的一切都將被複制,你的生命將成爲祂無盡編織的萬千鏡面之一。”
“每一面鏡子,都是祂在現實之上的一次書寫。”
她聲音低柔,卻令人脊背發寒:
“祂不在天上,不在地底,祂只存在於你尚未察覺的鏡像中。”
亞瑟的嘴角輕揚,帶着一抹譏誚的苦笑:
“所以哈蘭先祖將城鎮獻祭,將無辜者拋入鏡湖,只爲討好一位永遠無法凝視的神祇?”
“這究竟是敬畏,還是對必然毀滅的恐懼?”
他的聲音中透着隱秘的嘲弄,眼底卻有難以名狀的興奮與決然。
他們兄妹二人望着那沉默卻從未真正沉睡的水晶,似乎已經預見了即將降臨王都的不可名狀的夢魘。
鏡湖之主,即將睜開眼睛。
而他們,是爲它打開門的人。
他們將《獻書》翻至最後一頁,那裡附着一張摺疊的羊皮紙信函。
紙面斑駁,如同剛剛凝固的血痕,字跡蒼勁而森然,彷彿寫下每一字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我征伐哈蘭,非爲疆土,亦非爲名譽。”
“我只爲封印這位神祇。”
“我曾親眼目睹鏡湖邊緣,映照出我尚未出生之子的屍身。”
“我曾在夢中目睹特瑞安化作一片巨大的鏡面,所有子民皆爲祂之眼所注視。”
“此神,絕不可再被任何人召喚。”
字句間透着不容質疑的決然,那是亨裡安七世親筆書寫的秘密誓言,
記載着他在鏡湖邊緣預見的終焉之景,記載着他不惜一切代價的恐懼。
亞瑟緩緩合上書卷,動作輕描淡寫,宛若剛讀完一場再普通不過的戲劇:
“所以,父王才從不殺我們。他將我們留下,供養我們血脈與地位,甚至將門之鑰匙埋藏於我們的身體之中。”
“他期望我們自覺、自願地臣服於他的恐懼。”
亞瑟輕笑,笑聲卻如刀刃上寒光流轉:
“……真是仁慈啊。”
維多莉安在一旁揚起嘴角,笑容宛如冰晶倒映着銀色的月光,凜然又無情:
“王都之中,至今仍未明白命運真相的,其實只有我們那位愚昧的大哥。”
他們同時轉頭,凝視着懸浮半空的倒影水晶。
水晶內,那王殿的影像清晰如夢魘初醒,隱約透出血色的微光。
那是王權爭鬥前夕的預兆,更是某位古老神明即將甦醒的徵兆。
亞瑟腦海中,忽然閃現出亨裡安七世最後一次召見。
那時亨裡安久臥王榻,呼吸微弱,神志似迷夢與現實之間穿梭,連御醫都不敢確定他能否再醒來。
但在那個夜晚,這位垂死的老獅王卻忽然睜開眼睛,他命人召來了亞瑟。
不是奧利昂,不是艾德爾,更不是莉賽莉雅。
而是那個自幼沉默寡言、如鏡中倒影一般難以揣測的亞瑟。
當亞瑟步入王殿時,天色未明,殿中七盞無焰命紋燈幽幽燃起,光暈如同歷代王朝的亡魂,靜默地見證這一刻的秘密交接。
亨裡安端坐於榻上,身軀已瘦削如風中殘枝,面容慘白,唯有目光清明得令人心悸。
他揮了揮手,內侍與護衛紛紛退下,偌大的王殿只剩下一對父子。
—
“我做了一個夢。”
亨裡安開口,聲音低啞如將熄的風燈,卻有着直透靈魂的力量。“夢見你走進了靜島,打開那扇我用一生封鎖的門,隨後……整個帝國在你手中,被投入鏡中。”
亞瑟沉默地立於陰影與火光交匯處,眼底如幽潭般不見底。
亨裡安緩緩道:
“你小時候從不愛說話,喜歡獨自在鏡前佇立,看着鏡中自己的臉……一看,就是一整天。”
“那時我便明白,你不是特瑞安的火種,而是鏡子後的影子,披着我兒子的面孔。”
他劇烈地咳嗽兩聲,從枕下艱難地抽出一本泛黃的古舊書卷,正是《哈蘭獻書》的副本。
他將書推向亞瑟,眼神中竟帶着難以言明的哀求:
“讀它,亞瑟。”
“你可以不信我,但你必須知道,我爲何窮盡一生,將它封於靜島的盡頭。”
亞瑟靜靜地接過那本書,指尖掠過封面上的裂痕,面容平靜得沒有一絲波瀾:
“您這是在求我?”
亨裡安垂下目光,沉默半晌,低低地嘆息道:
“是的。”
“我不是在求你繼承王位……我知道你不會仁慈。”
“我只是求你,不要打開那扇門。”
亞瑟低頭凝視書卷,眼神如水鏡倒映着無盡虛空。
他輕聲回答,語氣不溫不火,聽不出任何情緒:
“我明白了。”
僅僅四個字,既未承諾,也無拒絕,如同無法迴避的命運判決。
此刻的亞瑟,再度擡頭看向眼前那枚倒影水晶,
眼底深處,彷彿有某種不可名狀的興奮正在緩緩甦醒。
維多莉安站在他身邊,輕輕拂去空氣中無形的塵埃,聲音飄忽如鏡中迴音:
“他希望我們恐懼祂,但真正恐懼祂的,卻是他自己。”
兄妹二人凝視着虛空中的神之結晶,彷彿已然看到那倒影后睜開的古老之眼——
而他們的使命,便是爲那雙眼睛開啓通往現實的道路。
七日之後,靜島封印悄然瓦解。
亞瑟靜立於倒影水晶前,注視着那晶瑩剔透的鏡之核心,
視線彷彿透過晶體回到七夜之前的王殿,回到那場隱秘而註定徒勞的交談。
他淡淡開口,彷彿與面前的水晶、亦或與一位早已湮滅於歷史塵埃中的人影低語:
“你可知曉嗎,父親……”
“你曾以獅王之怒征服哈蘭,以秘詭圖譜封禁神祇,以幽艦玫瑰橫掃萬邦。”
“然而,你已衰老至此,連哀求也僅剩輕嘆一聲。”
他緩緩合上手中那本《哈蘭獻書》,遞與身後的維多莉安,語氣冷淡卻帶着難以言喻的嘲諷:
“你所期望的那個世界,早已不在這片鏡子之中了。”
當孿生兄妹踏出靜島秘門時,王都的夜色依舊平靜如昔,街燈暖黃,士兵巡邏井然有序,
遠處的王宮塔樓頂端隱約泛起暗紅的光暈,彷彿帝國依然牢牢掌控在亨裡安的意志之下。
但亞瑟與維多莉安皆知,那不過是鏡面之上的浮光掠影。
真正的帝國,正在鏡像之下無聲地開裂、剝離,逐漸被一股不可名狀的力量吞噬與重塑。
二人並肩走入王都黑市舊巷,狹長的巷道兩側滿是用“銀紋符咒”嚴密遮蓋的鏡面,
這條從未在任何星圖上標記的路徑,正是鏡潮教團深入王都的隱秘脈絡。
他們經過之處,鏡面紛紛泛起漣漪,一個個模糊的面孔在鏡中張開無眼之眸,齊聲呢喃:
“雙影已歸,鏡門將啓。”
不久,他們抵達一座廢棄已久的鐘樓,樓中巨鍾早已停擺,表面覆滿塵埃與蛛網,
內部卻煥然一新,赫然成爲了鏡潮教團在王都的核心據點。
維多莉安輕輕擡手,一面水銀巨鏡於空氣中展開,鏡面中倒映出王都各處暗藏的銀色節點:
破塔街巷尾,黑市議會廳堂,軍營外圍的暗哨點,教會邊緣的懺悔室,
貴族商會中的暗室密室,甚至廢棄教堂遺蹟……每一點都閃爍着微弱卻無法忽視的銀光。
她逐一點過,聲音如水銀般冷冽、沉靜:
“第七階儀式完成,第五象教義的暗示符咒已悄然刻入王都學院的典籍邊頁。”
“十三個的‘鏡面故’正在民間廣泛流傳。”
“首批虔信者掌握了‘鏡靈回聲術’,隨時可被喚醒,成爲我們的觸手。”
亞瑟目光落在鏡圖之上,淡淡地問:
“王宮下層的鏡潮投影通道,佈置情況如何?”
維多莉安揚起脣角,笑意似是嘲諷,又如憐憫:
“已然延伸至奧利昂親衛的盥洗室鏡面。他們每一次擡頭刷牙,都能在鏡中看到自己死去的模樣。”
亞瑟不置可否地轉過身,踏入鐘樓中央大廳——那裡是哈蘭鏡戰團沉睡待命之所。
十二名戰士肅立如雕塑,面容冰冷如鏡,眼中盪漾着淺淡而詭異的鏡潮波紋,
昭示着他們已被“倒影之源”部分接納,即將化作薩斯拉澤的前行之影。
亞瑟的聲音低沉而決然:
“明夜,封印解除。你們將從鏡湖之上,以血與影開通薩斯拉澤的降臨之路。”
十二名鏡戰士無聲地頷首迴應,動作統一如出一轍。
維多莉安輕聲補充:
“當感應到薩斯拉澤的初次迴應時,倒影水晶的封印便會自行崩解,那一刻,鏡潮之主將窺探入我們的世界。”
他們緩步登上鐘樓之巔,俯瞰夜幕之下整座王都。
風吹拂過亞瑟的披風,他低語一聲:
“門,就快開啓了。”
維多莉安凝視着遠處的王殿,殿頂的紅色幽光猶如血跡,她聲音飄忽如夢囈:
“薩斯拉澤啊,你的豐宴,早已爲你鋪陳妥當。”
夜幕沉重地壓下來,似要將王都的一切光明吞噬殆盡。
王都東塔之巔,孿生兄妹靜默相立。
俯瞰之下,特瑞安百年基業繁華如故,但天空之上,一輪詭異的血色紅月正緩緩顯現——那不是屬於現實世界的天象,而是鏡潮即將入侵現實的可怖徵兆。
此刻的王宮四道秘詭防線森然成型,猶如巨大的防禦心臟,卻也將自己困於命運的羅網之中。
而另一側的聖火祭壇,梅黛絲的獻祭儀式正以驚人的速度撕裂着原本穩固的命紋秩序。
維多莉安眯起眼眸,語聲柔軟卻帶着徹骨的寒意:
“王座,將因他們彼此間無盡的貪婪而毀滅。真正的神座,唯有我們才能爲祂奉上。”
亞瑟緩緩閉上雙眼,指尖遙指王殿方向,淡淡道:
“我們,不過是開門人。”
他眼中驟然升騰起鏡潮的詭譎波紋,遙遠的倒影水晶於虛空深處迴應着他的意念,
一張無形而扭曲的巨大非面,正在緩緩從鏡面後的虛空中探出頭來。
他低低地呼喚:
“薩斯拉澤啊,我們將以整座王都,供你享用。”
維多莉安輕笑着,補完了他的禱詞:
“它……已然飢餓。”
遠處鏡塔傳來微弱而清晰的破裂聲,某道界限被徹底劃破,神祇薩斯拉澤,緩緩睜開了那雙永恆而空洞的眼睛。
“他們不是叛徒,他們是投誠者。不是獻祭者,而是獻門者。
他們不爭王座,因爲他們早已知道,王不過是祂宴席上最先被吃掉的那顆葡萄。”
——引自《鏡潮崩潰史·第一夜·無數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