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戴上面具,是爲了欺騙;
有些人,是爲了讓真相,活下去。”
——引自《命運劇場手冊·僞裝篇》
霧都西南邊緣,第十三行政圈,赫蘭登谷地。
晚霞如同鮮血潑灑於天穹,被西風撕扯成絮狀的碎絨,吹拂着懸崖高處荒廢多年的玫瑰園,將那片沉寂的赫蘭登谷別院喚醒。
破舊卻肅穆的雙桅船隊正緩緩駛入港灣,灰藍色的船帆上家徽猶如黯淡星火,在風中獵獵招展——一柄黃金刺劍,貫穿三朵蒼白的玫瑰。
這是巴列塔家族的船隊,也是他們派往南海護航貿易的東灣第三艦隊。
如今,這支艦隊的歸航,卻僅剩兩艘。
碼頭上等待的僕役與護衛已焦慮多日,當第一艘船靠岸時,一個黑髮男子沉穩地躍下甲板。
他風塵滿面,斗篷獵獵作響,臉頰上的深海鹽痕與風烙的痕跡彷彿命運筆下的刻印。
他沒有多餘的言語,僅僅擡起右手,命紋緩緩燃起,一道貴族的封籤清晰顯現,語氣簡潔而堅定:
“伊索李·巴列塔,船隊艦長,歸航。”
那道命紋刻印是巴列塔家族第八旁支授予的男爵象徵,雖低微卻擁有世襲的純正血脈,足以支撐起他此刻身份的穩固。
僕人們眼中泛起激動的淚光,有人甚至剋制不住地撲上前去:
“伊索少爺回來了!”
“他拯救了我們的船隊!”
然而,這並非真正的“伊索李”。
他是——伊恩·梅菲斯特。
數日前,外海漆港沉船灣。
夜色濃稠如溶解的墨水,潮水中漂浮着破碎的桅杆與屍體的殘影。
巴洛克手提巨錨,將最後一名叛逃者的軀體拋入深淵。
猩紅的海浪映襯着月光,伊恩佇立於破碎的艦船桅杆上,目光冷峻而漠然。
他隨手披上已故艦長伊索李的殘破外袍,從衣領縫隙中抽出染血的貴族命紋環扣,輕聲自語:
“終於有一個名字,不需要再編了。”
遠處的雷克斯倚靠船舷,嘴裡含着菸斗,輕聲揶揄:“你的臉天生適合海風的味道。”
伊恩嘴角勾起淺淡的笑意,沒有迴應。
他按下了命圖,雷克斯隨即打開從船中取出的命紋存檔水晶,激活了“忘名者筆跡”。
同時,遙遠的靜島之中,司命閉目燃星,於虛妄迴廊內執筆落下咒語,將命運之線改寫:
“他是伊索。”
“他未曾死亡。”
“他帶領倖存者脫險歸航,是家族不滅的榮耀。”
虛妄的世界構造驟然啓動,命運的力量迅速重織記憶,殘存的船員眼神瞬間恍惚。
再次清醒時,他們的記憶已徹底重構,清晰如同真實:
是伊索李帶領他們突出重圍;
是伊索李指揮他們巧妙脫險;
是伊索李將他們從必死的海域中救出。
世界最擅長的謊言,不是來自人類,而是來自命運本身。
而現在,巴列塔莊園的會客廳內。
鎏金壁爐溫暖地燃燒着,索爾·巴列塔子爵滿臉欣喜地端詳着坐於對面的“年輕艦長”,酒杯早已空了。
他雙頰微紅,語氣充滿由衷的讚賞與驚歎:
“伊索,我的好侄兒!”
“你簡直與年輕時的你父親一模一樣。”
一旁體弱卻雍容的子爵夫人溫婉微笑,懷中抱着約莫八歲的金髮小女孩,眼中閃爍着明亮的崇拜,將他視作童話中的英雄。
伊恩恭敬地起身致意,言語平靜而恰當:
“我不過做了我該做的事。”
“僅爲巴列塔家族守住了一張尚未失落的航圖。”
子爵大笑着揮手:
“不是一張,而是兩艘船!還有十七名忠誠的水手!”
“你今晚必須留下。”
“下週王室的巡使即將巡視莊園,我要正式將你登記進家族核心譜系。以你的功績,就連奧利昂殿下也不得不另眼相待。”
伊恩垂下眼簾,禮貌地頷首。他明白,這正是他苦心等待的一場“牌局”,而他的籌碼,早已被命運替他洗好。
赫蘭登谷別院,主廳的晚宴上。
燭光自黃銅吊燈傾瀉而下,映照着奢華又古舊的宴廳。
攀附於石柱的白玫瑰、銀質刀叉精心陳列,連侍者更換酒杯的動作都如宮廷樂章般精準、優雅而不失節奏。
靜島之中,司命構築虛妄的夢境劇場;而在現實的貴族劇場上,伊恩正站在聚光燈下。
他的臉龐已然成了一封尚未落筆的邀約函,等待着命運爲他書寫最終的歸屬。
索爾子爵坐在主位,神情輕鬆卻熾烈地聆聽着伊恩的故事。
那海上決戰的片段讓他興奮不已:
“你竟然敢用船尾橫轉壓住側風?真是瘋狂的做法——可我喜歡!”
“奧利昂殿下剛在玫瑰議會上說過,新一代貴族裡已無人知曉‘決斷’爲何物,他必須要見見你!”
伊恩平靜微笑,舉起酒杯,迴應間帶着恰到好處的矜持與自信:
“如果能向殿下獻上一紙航圖與一份忠誠,那我的這條命,便沒有白賭。”
“航海,本就是賭命之事。但賭命之人,不僅要賭得起,更要賭得準。”
他的語氣彷彿低聲呢喃的咒語,隱晦而深刻,輕易地撬開了在場每個人心底的信任之門。
宴廳兩側坐着巴列塔家族幾位身份顯赫的核心成員。
www ⊕t tkan ⊕C〇
子爵夫人始終保持沉靜,微微淺笑,眉梢間流露出令人安心的優雅與從容。
每當子爵因伊恩的故事情緒高漲,她便溫柔地伸手在丈夫的手背上輕輕一按,彷彿在提醒他:
家族的榮耀雖貴重,但切莫過於熾熱而灼傷了自己。
她懷中那個名叫莉亞的小女孩,是真正的伊索李的妹妹。
莉亞仍然記得哥哥曾經的面容,但此刻面對伊恩,她的眼中竟毫無陌生感。
這便是命運之主詞條所造就的神秘奇效——當世界接受了一套書寫好的劇本,
即便演員換了臉,舞臺上的臺詞仍舊能順理成章地擊中觀衆心底最柔軟的那處記憶。
伊恩的目光,隨後停留在宴席右側的一位少年身上。
少年名爲諾維爾·巴列塔,子爵次子,十六歲的年紀,胸前掛着尚未完全授勳的銀質胸章,眼底總是流露出一種自認爲隱蔽卻難掩其鋒芒的倨傲。
他身上那套定製服飾在袖口與手肘處微微緊縮,彷彿他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迫切的期望,卻也因此滋生出對旁人隱隱的敵意與不滿。
諾維爾數次以斜眼觀察伊恩,但始終保持着沉默,
直到晚宴過半、酒意漸濃,衆人議論起奧利昂殿下正準備重組那令人豔羨的“貴族星辰團”時,
他才終於按捺不住冷笑出聲,語氣輕蔑卻充滿鉤子的挑釁:
“你回來的時機真是絕佳,‘哥哥’。”
“聽聞星辰團計劃新增一席‘海路防線榮譽席’,殿下正好需要一位膽敢與海盜爲鄰的瘋子。”
衆人的神色皆微妙地沉了一沉,然而伊恩只是溫和地轉頭,眼神卻如驟然泛起寒意的深海,在搖曳的燭光下微微泛出幽藍的鋒芒:
“當我自風暴歸來之時,可未曾聽說那一席是爲溫室裡的‘貴族幼雛’準備的。”
“若你真心仰慕這份榮譽,我可以將船隊託付給你。下一次風暴與海盜來襲,不會太久。”
諾維爾的神色頓時陰沉,正欲反駁,卻被索爾子爵的大笑聲打斷。他擡起手中的酒杯,笑容既是緩和,也是微妙的警告:
“年輕人哪,總要爭一爭纔有勁!”
“如果星辰團真的重組,咱們巴列塔家族若能同時入選兩人,也算是多年爲王室流血流汗所留下的榮耀了。”
宴會尾聲,子爵親自安排伊恩入住莊園的內堡,並特別囑咐道:
“過幾日,王都數位議會貴族將親自到訪。”
“你先稍作歇息,待我召你出席‘海上事務圓桌’,再好好登場。”
伊恩起身恭敬致意,離席時卻在壁爐前略微停步。
他的目光停在上方懸掛着的那幅肖像畫上。
畫像中的人是奧利昂殿下。他身披深藍的貴族披風,身後燃燒着鐵與血鑄就的夕陽,
眼神高傲、威嚴,卻隱約透露出一絲被刻意雕琢的虛假痕跡——畫師彷彿不敢將他的真實面貌過於清晰地顯現。
伊恩微微一頓,低聲呢喃道:
“或許,是時候讓你更像個‘劇中人’了。”
他緩緩轉身,步伐如同從命運的棋盤中悄然撤回的手指,身後的燭火輕輕躍動,映入畫像之中,彷彿某種冥冥之中的預言開始低聲誦唱。
霧都東區,破塔街。
雨停之後,地面尚未乾透,泥漿與暗夜的污穢在排水井中持續翻滾,緩緩釋放出令人作嘔的鐵鏽氣息,像一場無法散去的瘟疫低語。
破塔街此刻的沉默,並非是夜晚應有的安寧,而更接近於一種因恐懼而生的窒息之感。
街上的每個人彷彿都被塞進了一口密不透風的鐵箱,鑰匙則被教會的聖火法案狠狠塞進夢燈的焰芯,封死了那一絲逃離的希望。
昔日裡奔跑叫賣的報童早已銷聲匿跡,街邊執書的童工也不敢再翻開那一本本記錄命紋的學習冊子。
每一扇窗戶都被黑布遮掩得嚴嚴實實,屋內再無人敢於點亮曾象徵着希望與啓蒙的夢燈。
如今,“夢燈”二字幾乎成了褻瀆神祇的禁忌詞彙。
街牆之上,一排排紅白色的肅殺告示赫然在目,印章上的聖火烙印深深刻入牆體,如一道道判決過的命紋:禁止任何秘詭知識的口述傳播
禁止私藏與私學命紋之書
禁止以“夜課”之名擅自傳授知識
發現即捕,反抗即判爲異端
舉報者,罪名從輕
教會巡禮權優先於所有治安條例
街道上,教會的執戒騎士三人一組,身披暗紅披風,繡着無處不在的“審視之眼”。
他們手握不潔儀燈,所到之處,凡是有輕微命紋波動的地方便立刻被凍結,彷彿行走的死亡宣判者。
而穿梭於街巷中的,是身着霧灰色執事長袍的教區審查官。
他們冷漠而機械地提問、記錄、登記、押解,冰冷的言語如同咒語般重複不斷:
“你的命紋是誰給的?”
“誰教你寫的?”
“你聽過‘晨星’這個詞嗎?”
這並非審問,而更像一場無處不在的獵捕。
空氣中壓抑的恐懼已到了極致。
人們走路時小心翼翼,連鞋底踩踏積水的聲音都被刻意壓低,生怕那一丁點兒動靜都會引來審判者的凝視。
他們低頭行走,不敢看別人,也不敢看自己身後的影子,彷彿連影子都會出賣他們。
在這樣的霧氣籠罩之下,傍晚時分,破塔街盡頭突然燃起一道微弱而倔強的夢燈之光,彷彿是被掩埋已久的真相忽然掙扎着浮出了地表。
下一刻,一名少年從幽暗的巷道中驚慌地奔逃出來。
他懷中緊緊抱着一本用舊布裹嚴的書,衣角沾滿了泥水與血跡。
他背後,三名教會執戒騎士緊追不捨,咒語如利刃般直刺少年脊背:
“停下!交出命紋冊!”
“根據聖火法案第九條,你被指控非法私授命紋!”
“停下,否則我們將直接送你去審訊堂!”
少年驚恐萬分,卻將手中的書冊抱得更緊,彷彿懷抱着整個世界的意義。
他拼命地逃跑,汗水與雨水混雜着,滴滴墜落在書頁邊緣,染紅了他手中的紙頁。
追兵的腳步漸漸逼近,命紋鎖鏈的冰冷咒音在空氣中擴散,少年轉過街角,絕望地以爲命運已然降臨的瞬間——
他看到夢燈之下,有一道人影靜靜佇立。
那是一位女子。夜幕色的披風在風中微微飄動,她的紅色雙眸在微弱的光亮中燃燒,如同幽暗中的火種。
女子朝少年微微一笑,下一秒,她便動了。
她的動作沒有戰士的吶喊與呼號,只有暗夜的沉默。
眨眼之間,她已穿過三名追兵的防線,彷彿黑暗親自分開了通道。
第一名執戒騎士纔剛舉起鞭子,她便如夜影般掠過,瞬間折斷他的手腕,
以雷霆之勢將他狠狠地擲向牆壁,命紋轟然崩碎。
第二名企圖釋放鎖鏈的教士還未完成咒語,便被她一腳踢碎了咒法核心,口噴鮮血地倒地不起。
第三人倉皇后退,召喚出一張生命系天使僕從卡牌,但卡牌尚未完整呈現,
夜空之中便驟然劃過一道紅色的爪痕——女子輕巧一揮,便將召喚通道和教士的命紋一併撕裂,
鮮血如破碎的文字濺落在夢燈之上,燈光卻依然倔強地燃燒着。
女子回頭望着少年,聲音低沉而溫柔:
“孩子,回家吧。”
少年怔在原地,雙手顫抖着,始終將書冊緊緊護在胸口。
塞莉安收起指尖的利刃,輕盈地躍上屋頂。她佇立於霧都之巔,俯視着破塔街的每一寸土地。
風揚起她的披風,那一刻,她的聲音如同冰與火交織的誓言,悄然落入每一個仍未放棄希望者的心底:
“誰若敢碰他們。”
“我便來碰你。”
夜幕之中,她的身影漸漸消散於霧氣之間,只餘一陣細碎的腳步聲,從雨後的屋檐上緩緩迴盪。
然而破塔街上的審查並未結束。就在塞莉安離開不久,一道扭曲的光門悄然於街頭浮現,
隨即從中走出五名身披深藍鑲銀戰袍的教會騎士。
他們肩上的徽章閃耀着令人戰慄的審律印環——聖裁補位組。
他們並非尋常的教區審判者,而是聖母殿裁定廳直接派遣的裁戒者,專爲剿滅高階異端而設。
他們是梅黛絲之刃,只服從於她的裁定與命令。
霧都,破塔街巷,黃昏墜入暗夜。
爲首的教會修士站定在巷道盡頭,他那雙冰冷如淬鐵的雙眼掃過地上尚未凝固的血痕與被扭曲熄滅的命紋殘燼。
他微微擡起手,掌中握着一柄泛着銀焰的權杖,手背上隱隱浮動着生命系贖罰騎士的八星命紋,咒光閃動間,空氣如漣漪般微微震顫。
他低沉自語,聲音彷彿從極深的井底傳來:
“果然是血族。”
“破塔街的傳聞,竟不止是謠言……”
咒語共鳴,他的感知瞬間穿透迷霧與黑暗,鎖定了瀰漫於空氣中的一縷細弱血香。
下一刻,夜幕深處,天空驟然響起一道如同狩獵號角般低沉的嘯音。
“她……還沒走遠。”
銀焰驟然迸發,一柄流星般的銀色槍矢直刺而下,狠狠砸落在破碎的屋檐邊緣,與此同時,五道身影如同鬼魅般攀上瓦頂。
他們迅速散開,以精準的隊形封鎖四方,手中卡牌交織,咒語陣域迅速鋪展開來,三重銀色鎖魂咒環交錯而出,試圖徹底切斷血族的逃生之路。
瓦片上的碎塵緩緩飄落,夢燈的微弱光輝在殘存的霧靄中搖曳不定。
塞莉安的身影便佇立於這片微弱而頑強的燈影之中,她神情冷漠,雙眼中的血色光輝逐漸被點燃,如星辰驟然逼近的徵兆。
爲首的修士冷冷下令:
“封她的嘴。”
“帶回聖母殿接受審判。”
他們卻未曾察覺,此刻他們面對的,並非昔日那個青澀的少女,
而是已被真正喚醒的“狂獵血噬”——那張在咒語與鮮血中誕生的命運之牌的真正持有者。
下一瞬間,塞莉安的身影便已化作一道幽影,速度之快令時間都爲之一滯。
她並未迎着鎖魂陣正面撞擊,而是如夢境般閃爍,瞬息間便穿越至陣法側翼,鋒利的指爪掃過空氣,
乾脆利落地切斷了一名騎士的命紋鏈接,未等他跌倒,便再次如疾風般躍入陣心。
第二名修士尚未來得及釋放完結咒語,便驚恐地發現塞莉安已然掠至眼前。
銀焰尚未成型,血色爪痕已穿透他的胸膛,令命紋瞬間湮滅於刺目的鮮血之中。
第三人驚醒般高喊着咒語,燃星釋放出一道贖罰結界。
塞莉安卻絲毫未避,竟以自身硬生生撞入結界核心,伴隨着陣法爆裂的銀焰,
拖拽着滿身鮮血與贖罰騎士一同衝出了陣域的邊緣,徹底撕裂了他們最後的防線。
轉瞬之間,屋檐之上僅剩塞莉安一人傲然佇立。
Wшw★ ttκǎ n★ ¢O
五名裁戒騎士或奄奄一息,或命紋盡毀,散落在瓦片之上,如同被隨手丟棄的斷線木偶。
塞莉安輕描淡寫地抹去披風上殘留的鮮血,從懷中緩緩取出一盞小巧而古舊的夢燈——那是夜課最後一批學生離別時贈予她的紀念之物。
她將夢燈輕輕放置在贖罰騎士的銀焰權杖之前,語氣低緩而冰冷:
“夢燈之所以永不熄滅,不是因爲它足夠明亮。”
“而是因爲你們越想掐滅,它便越懂得如何燃燒。”
她回頭深深望了一眼遠處陰影籠罩的街巷,確認那些少年早已安全逃離,隨後身形一躍,融入無邊霧夜。
而就在夢燈重新燃起的這一瞬間,聖母殿的穹頂之下,夜間的晚禱仍在莊嚴而平靜地進行着。
“純潔者讚歌”的詠唱縈繞於聖堂迴廊之中,瀰漫着神聖而令人窒息的秩序之力。
梅黛絲端坐在聖座之上,身披象徵着神權與審判的七環金紋聖袍,手中緊握着神育權印。
她本該沉浸於聖母降世的冥想與祝福之中,但此刻,她的雙眸卻忽然睜開。
命紋驟然劇烈震顫,法袍上的七環金紋猛然泛起奪目的銀紅光輝。
她感知到了一縷與教會“心律網”劇烈衝撞的異樣夢燈之火。
這不是普通的夢燈。
這是血族的火焰——異端中的異端,禁忌中的禁忌。
她的聲音緩慢而危險,如同即將落下審判的鋒刃:
“塞莉安……”
一旁侍奉的聖裁主祭疑惑地擡頭:
“殿下?”
梅黛絲緩緩起身,望向聖堂穹頂上的“聖母抱嬰”壁畫,那原本溫柔慈悲的神像,此刻在她冰冷的視線之下彷彿也染上了肅殺與寒意:
“異端中的異端。”
“褻瀆中的褻瀆。”
“血族,竟然試圖用‘燈’來向神祇贖罪?”
她緩緩展開雙臂,腳下的銀紅色命圖如洪流般向四周擴散開去:
“那麼點燈之人,就用他們的生命,來償還這份所謂的‘光’吧。”
“當火焰照亮罪人,
有人稱之爲希望。
但在神明眼中,
那是贖罪未竟者的——回光。”
——引自《繁育聖母正典·異端燼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