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謀劃(四)

當初在選擇時,張格認爲應該依靠像淮南楊行密、河東李克用這種強大藩鎮來對抗朱全忠,畢竟這兩個藩鎮不僅實力強大,而且與朱全忠都有大仇,讓他們出兵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然而沒想到的是張浚最後卻選擇了王師範這個實力相對較弱,而且和朱全忠關係較好的藩鎮。

張浚搖了搖頭道:“不然,楊行密六月份出兵宿州無功而返後,如今他的心思完全放在了南方,只想着如何爭奪土地,心中哪裡還有半點忠義之心?至於李克用,嘿,那就更不用說了!”

提到李克用時,張浚明顯有些不屑。當初李克用便是天下最早起兵造反的勢力,時間甚至在黃巢起義之前,乃是那時候最爲桀驁不馴的藩鎮。

所以當年天子李曄威信尚存時,爲了削弱地方藩鎮他第一個選擇的討伐目標便是李克用。而張浚那時候也是力主討伐李克用的,深知此人也不是什麼忠臣。

更何況李克用現在已經被朱全忠打殘了,目前正在抓緊時間恢復實力,短期內哪裡敢再去挑戰朱全忠。

至於說王師範會不會起兵,張浚覺得是有可能的。

一來張浚瞭解到王師範雖然一直都與朱全忠保持良好的關係,但雙方的關係實際上並沒有外人想象的那麼好,至少王師範就經常擔心朱全忠會吞併他。

二來則是王師範文雅好儒,愛慕名利,對於“起兵勤王,報效天子”這種口號或許難以說動楊行密、李克用這些梟雄,然而對王師範這種人卻很有吸引力。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王師範實際上心中也有起兵逐鹿中原的野心。如今朱全忠主力尚在關中,中原空虛,再加上爲了牽制淮南,朱友寧率領中原剩下的軍隊主力駐屯在宿州,造成了靠近青州地帶州縣的進一步空虛,這正是起兵偷襲的大好時機。

所以張浚相信王師範一定會忍不住起兵的。爲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一面僞造了一封讓王師範勤王的聖旨,一面又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親筆信,爲王師範陳說利害。

“好了,這件事你就不要多想了,咱們張家世代忠良,飽受皇恩,自然要爲我大唐效忠。這次若是能夠說服王師範起兵也就罷了,若是不能,那也是天意如此!”

******

同一天,誰都沒有想到的是,一直以來都被認爲是朱全忠附庸的平盧節度使王師範的府宅上正在上演着一出好戲。

只聽一位身着錦衣,儀表堂堂,年約三十歲的青年人正在堂上嚎嚎大哭着:“我等諸多藩鎮之所以各自擁有大軍,那都是用來護衛天子的;如今天子有難,即將受辱於朱全忠,而諸多藩鎮卻只想着擁兵自保;我青州雖然兵力不多,但不管成敗如何,我都要起兵討伐逆賊!”

原來此人便是平盧節度使王師範。就在剛纔他收到了一封“密詔”,詔書中既沒有罷免王師範任命朱瑾爲平盧節度使,也沒有斥責王師範與朱全忠沆瀣一氣,反而熱情洋溢的讚揚了王師範對天子的忠心,並表明天子如今正在鳳翔受難,朱全忠有弒君自立的野心,希望王師範能立即起兵討伐朱全忠。

而張浚的書信中更是勸王師範立即興義兵,做當世郭子儀、李光弼,匡扶社稷,再造大唐,建不世之功。

得到詔書和張浚的書信後,向來喜好儒學經典的王師範深受感動,不禁淚流滿面。

“節帥,這……”聽了王師範的話,下方肅然侍立的平盧諸將紛紛色變。

雖然剛纔天子的詔書他們都聽到了,不過,這關他們什麼事?而且過去平盧鎮不是一直都對朱全忠恭順的嗎?

當初平盧節度使因爲太過強大,所以被朝廷一分爲三,其中鄆、曹、濮三州爲天平節度使,淄、青、齊、登、萊五州仍爲淄青平盧節度使,沂、海、兗、密四州爲泰寧節度使。

而天平節度使朱瑄和泰寧節度使朱瑾早就被朱全忠消滅了,朱瑾更是和李承嗣率軍南下投靠了楊行密,而王師範的平盧節度使之所以能生存下來,所依靠的不就是一直以來對朱全忠的恭順嗎?

如今要是按照詔書所說的起兵討伐朱全忠,這不是去送死嗎?更何況,在他們眼中,王師範也不像是對天子這麼忠心耿耿的人啊?

當初王師範剛剛繼承平盧節度使位置時,天子李曄以爲找到了收回平盧鎮的機會,於是立即下旨派太子少師崔安潛爲新的平盧節度使,在不服從王師範的棣州刺史張蟾的接應下來到棣州準備就職。

如果王師範真是個忠誠的人,那麼那時候他就應該接受朝廷任命纔對;但王師範不僅拒絕了天子的詔書,反而命都指揮使盧宏率兵攻棣州。

沒想到,這個盧宏也叛變了,準備率軍回襲青州。王師範得知後,遣使重賂盧宏,告訴他說:“我只是因爲先父的關係,得到衆人的推舉,才居於今天的位置,這並非我的本意。您也知道,我年紀幼小,什麼事也幹不好,盧公您如果還記念與先父的情意,不讓王家斷絕後祀,那就是您的大仁大義了;如果您認爲我不適合繼續在位,那我也情願讓位,把軍府的事都交給您來主持,只求您不要殺我,讓我能爲先人守靈就行了。”

盧宏見他言詞懇切,年紀又輕,便喪失了戒備,只以爲王師範是心中害怕了。然而他沒想到的是,等他進入青州城想要接位時,王師範暗中命牙將劉鄩將他於座上,並誅殺同亂者數人。然後,王師範以劉鄩爲副手,又犒賞士卒,親自率大軍攻棣州,擒斬張蟾,迫使崔安潛遁還長安。之後李曄也被迫任命王師範爲平盧節度使。

若說王師範是個忠臣吧,當初李曄下那封旨意時,至少天子權威還有,聖旨的意思也可以肯定是李曄本人的意思,然而王師範當初卻選擇了武力討伐;這樣一人怎麼看都不像是個忠臣,至少在場的這些平盧鎮大將們沒有一個相信。

不過如今的王師範卻對着一封明顯代表着李茂貞的意志的聖旨嚎嚎大哭,這不能不讓衆人詫異。

“諸位難道對天子的遭不遇感到痛心嗎?天子蒙難,我等豈能坐視?”上方王師範依然痛哭着說道。

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十章 王茂章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十二章 合議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
第四百二十七章平定福建第三百七十六章完勝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三十一章 討伐朱全忠第二百八十四章 風波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一百零一章 嘉興之戰(四)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五百四十一章使者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二百八十八章 籌謀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六百四十四章擊契丹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六百五十一章直攻洛陽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十章 王茂章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三百八十三章確立制度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六百零一章劉崇景案第三百二十章 羅紹威的催促第五十八章 對峙第五百一十四章攻城第二百九十章調兵遣將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十二章 合議第二百一十八章 光州平叛第一百二十四章 安仁義第五十五章 第三次相遇第六百五十三章五日滅樑(中)第五百六十章馮道的悲劇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一百七十章 潤州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一百九十七章 討論(再續)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八十四章 奪軍(上)第二百五十七章 錢鏐的驚喜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八十一章 蘇州之圍(十四)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二百七十九章第一百八十章 戰局已定第四百九十三章憤怒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三十六章 行刺(上)第二百四十七章 鍾傳的提議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二百九十九章 反擊第三百三十三章 江西第五百八十二章朝議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三百九十五章病逝第七十五章 蘇州之圍(八)第一百一十六章 使者(下)第二百四十六章 陳璋第十六章 第一次相遇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四百六十章原因第二百八十一章 父子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二百零三章 同意第二百七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第一百六十二章 出擊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六百零四章樑國局勢第六十九章 蘇州之圍(二)第七十一章 蘇州之圍(四)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四百三十一章騎兵與北方局勢第一百四十七章 撤軍第四百二十二章平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