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伏擊

“諸位將軍,剛剛本將得到消息,王彥章率部突襲了效義軍的營地,差點就突破我軍防線。雖說最終他們擊退了王彥章,但此事也給本將提了個醒,咱們還遠遠沒有到勝利的時候,敵軍援軍隨時都有可能到來,各位將軍必須小心謹慎纔是,不可有絲毫怠慢!”

吳軍營地裡,夜色深沉,昏暗的燭光中,李承鼎一臉肅然的對衆將道。

王彥章的突襲不僅王彥儔和劉仁贍沒有想到,就是李承鼎也沒有想到。

在他們看來,王彥章的五千軍隊再加上霍彥威的萬餘殘兵,根本就起不到什麼大作用。

所以王彥章肯定要等到後續援兵趕到後才發起進攻。

但他們顯然對王彥章還不夠了解,所以被他擺了一道,好在最後的結果還不算壞,樑軍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反而折損了不少將士。

“都督,王彥章這麼急着爲宋州解圍,這足以說明宋州對樑國的重要性還在咱們之前預料之上。既然王彥章能這麼快出兵,那麼其他方向的樑軍也有可能迅速趕來。都督不可不防。”刁彥能站出來提醒道。

話音剛落,就有侍衛進來道:“啓稟都督,各位將軍,剛剛李興將軍派人來報說,有幾個樑軍士兵主動向他們投降,經過審問後得知,曹州的董璋率軍南下了。”

“董璋?”李承鼎連忙站起來,取出地圖,一邊在上面找到曹州的位置,一邊詢問道:“可知道具體的消息?”

“據那幾個降兵交代,董璋在今天下午就已經南下了,李興將軍派人來請求支援。”

李興乃是右鎮國軍的一個指揮使,如今領兵兩千人負責防守楚丘,防備曹州方向的樑軍援兵。

“今天下午就南下,樑軍主要是步兵,以他們的速度,最多行走三十里,目前距離楚丘應該還有五十里的路程。若是他們連夜行軍的話,明天早上可以趕到楚丘。”李承鼎計算了一下距離,當即做出判斷。

“都督,末將以爲董璋的兵力不過萬人,而且距離宋州還有一百多裡,都督無需在意,只要派三、五千人增援楚丘,必然能擋住樑軍。”老將李章當即站出來道。

“嗯,其他諸位有什麼想法嗎?”李承鼎不置可否,轉而看向其他人。

李章的建議在他看來太過保守了,寧陵的王彥章有城池可以防守,所以吳軍暫時奈何不了他,但董璋若是率軍南下的話,正好就給了吳軍在野戰中將其消滅的機會,若是還採取被動阻擊策略,那就有些保守了。

“都督,末將以爲這對我軍來說是一個機會,宋州守軍爲什麼能堅守到現在?無非是他們對援軍還抱有希望,認爲只要堅守下去,援軍必定能趕來。若是我軍先集中兵力將敵軍援軍擊敗,城中守軍得知消息後,必然士氣大減,到時根本不需攻城,守軍就不戰自潰了。末將願領兵北上,消滅董璋!”這時,刁彥能站出來大聲請命道。

“說得好!”李承鼎臉色大喜,對刁彥能的看法極爲滿意。

“守軍如今正在勢頭上,咱們再怎麼猛攻也難以將其拿下,不如先消滅援軍;等援軍一敗,守軍見沒有希望自然會投降。就算那全彥還想堅守,但在沒有任何希望的情況下,他的手下難道願意一直跟隨他嗎?”李承鼎沉聲道。

“都督,末將願領兵北上,消滅董璋,請都督下令!”

“末將也願領兵北上。”

衆將連連點頭,很快就想明白這其中的道理,頓時許多人都站出來請命。

李承鼎搖了搖頭,看向柴克宏道:“要消滅董璋何必興師動衆?只需柴將軍統領騎兵前去就足夠。其他將領還是留在這裡加緊攻城吧。”

“將軍的意思是?”柴克宏疑惑道。

“柴將軍,你率部趕到楚丘後,可以將騎兵埋伏起來,命李興將軍率領少量軍隊前去挑戰,而後詐敗而逃;董璋所部以步兵爲主,他們爲了儘快南下解圍,必然競相爭先。將軍明白本將的意思了嗎?”

李承鼎的話都說得這麼明白了,柴克宏若是還不明白那他就是傻子了。

他連忙答道:“將軍妙計,末將佩服!”

李承鼎點了點頭,楚丘與宋州距離六十多裡,若是調遣步兵趕去增援的話,不僅費時間,而且將士們來回奔波難免疲憊;而騎兵在這些天的攻城戰中派不上用場,正好趕去楚丘。

以柴克宏的三千騎兵,再加上楚丘的兩千步兵,只要運用得當,取得勝利應該不難。

他接着道:“將軍連夜出兵,明日上午就能抵達楚丘。本將在這裡等候將軍的捷報。”

“是,末將這就領兵出發。”

柴克宏的職務雖然和李承鼎一樣,都是都督,不過地位和資歷都不如李承鼎,所以甘願以末將自稱。

他匆忙帶着幾個騎兵部將出了營帳,回去準備出兵事宜。

營帳裡,李承鼎接着問道:“可有朱虔佑將軍的消息,他們現在到哪裡了?”

朱虔佑統領左騰驤軍兩萬人負責支援宋州,若是他能及時趕到,宋州這邊的吳軍兵力將會更加充足。

“啓稟都督,左騰驤軍大概在後天上午就能趕到。”負責情報的長劍都軍官答道。

“很好。”李承鼎更加高興起來:“若是一切順利的話,到後天咱們就能得到捷報,同時還能得到左騰驤軍的援軍。到時宋州必破!”

……

第二天一大早,楚丘城外的樹林中,三千騎兵就隱藏在這裡。

楚丘距離宋州六十多裡,以騎兵的速度自然是一個晚上就趕到了,目前士兵們或是坐地休息,或是專心餵馬,一個個臉上雖然有些疲憊,但大家的士氣卻非常高昂。

能夠被選入騎兵的自然是吳國最優秀的將士,在各個方面都有過人之處才行,昨夜這種奔襲對他們來說自然沒什麼難度。

“柴將軍,你們來得真快,根據我軍剛剛打探到的消息,目前樑軍距離楚丘還有三十多里路程,顯然他們昨夜安營休息了,沒有連夜趕路。”

說話之人是個滿臉絡腮鬍子的中年人,一口湖南方言讓柴克宏聽得很不習慣。

這人就是李興,原本馬殷手下的一個都頭,投降吳國後因爲作戰勇敢,逐漸得到升遷,如今成爲指揮使,負責鎮守楚丘。

“早點趕來早點做準備嘛。既然樑軍還沒到,那咱們也要好好合計一下該如何對付他們。”柴克宏聞言笑了起來。

“李將軍,我軍的計劃你也清楚,不知將軍認爲,楚丘這附近的地形哪裡最適合我軍伏擊?”他接着問道。

“這個……”李興低頭沉吟,隨即答道:“或許劉家集比較適合,那裡距此地八里,地勢相對平坦,附近沒有河流或者樹林擋路,利於騎兵衝擊,同時又有山坡適合隱藏大軍。當然,具體的還需要將軍親自去看看。”

“好,若是將軍有空,咱們這就過去看看吧。”戰場的挑選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柴克宏自然不敢馬虎。

他當即帶着李興等人騎馬向劉家集趕去,到了之後,一番查看,果然如李興所說,此地極爲適合騎兵設伏。

“李將軍,戰場就是這裡了。我軍不久之後就會轉移到這裡來,將軍也要爲誘敵做準備了。”柴克宏當場作出決定。

劉家集北面,曹水湯湯,川流不息。

河面上,一座石橋貫穿南北,乃是附近十多裡唯一的一座橋樑。

此時正是午時,九月的陽光依舊很強,像一團烈火炙烤着地面。

在河的北面五里,一支八千多人的大軍正在緩緩前行,他們的臉上都帶着疲倦之色,陣型早已散亂,不少人更是熱得解開了身上的鎧甲。

這支軍隊正是從曹州南下的樑軍中軍,經過近一天的跋涉後終於趕到這裡。

“傳令下去,各部就地休整!”

見時間已經不早了,而且將士們臉上都有疲倦之色,董璋這才下令停下來休息,並且安排埋鍋造飯。

得到休整的命令後,早就累得不行的衆將士頓時歡呼一聲,紛紛衝進樹林裡面坐下來休息。

“呼!累死了!”

靠着一顆三丈高的樹坐下來後,何成忍不住對自己的老搭檔抱怨道:“打仗打仗,打了這麼多年的仗,到底什麼時候纔是頭嘛,還不如直接投降吳國算了!”

“你還算好的,畢竟老家就在滑州,我的老家卻在亳州,如今已經被吳軍佔領了,也不知道那裡現在怎樣了。”他的老搭檔苦笑起來。

也不怪他們抱怨,何成在樑軍之中已經征戰了十年時間,雖說他作戰算不上驍勇,但平時也算忠於值守,但這麼多年下來,他的職位卻只是一個隊長,始終無法晉升上去;他的老搭檔和情況差不多,反而是不少擅長逢迎的人先後得到了提拔。

賞罰不公,這個問題在朱溫時代還不明顯,受到重用的一般都是有能力的將領,使得樑軍戰力強大,對外征戰時往往能取得勝利。

然而到了現在樑軍軍中的各種不公早就讓底層軍官失去了晉升之途。

若僅僅是難以晉升也就罷了,偏偏樑軍這些年對外征戰連戰連敗,折損了太多將士,底層軍官和士兵們都對樑國的前途不抱期望。

對他們來說,活着纔是最重要的。

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再加上常年征戰在外,這支軍隊的上層將領還好說,但底層將士早已有了厭戰情緒;偏偏現在的局勢極爲緊張,樑國朝廷不可能給將士們任何休整的時機,所以何成二人的抱怨就是極爲正常的事。

就在這時,二人的直屬上司營指揮匆匆趕來,大聲宣佈道:“都起來,準備戰鬥!”

“難道敵軍打過來了?”衆將士一片譁然。

“不是吳軍打過來了,而是咱們要打過去。前鋒在曹水遇敵,敵軍駐守在一座橋的南岸;將軍有令,命我部立即出擊,協同前鋒擊潰敵軍,奪取橋樑!”

“什麼?怎麼又是我們?”許多人心懷不滿。

那營指揮解釋道:“糊塗,敵軍兵少,不過數百人罷了;這可是咱們將軍好不容易纔得來的立功機會,諸位可不要自誤!”

衆軍官的臉色纔好了一些,若是敵軍的兵力真的只有數百人的話,以他們這支軍隊一萬多人的軍力來說,要擊潰敵軍的確不難。

換言之,眼下就是一個有勝無敗的戰機,這種立功的機會可不是那麼好爭取的,只有董璋的親信將領纔有機會得到這種機會。

受此鼓舞,吳軍將士們不顧疲倦,開始列陣,準備出擊;就算那些沒有得到命令出擊的將領們也都放下了原本的休整計劃,打算等擊潰吳軍之後再來休整。

然而他們卻沒想到,擺在他們前面的並不是什麼輕鬆可得的功勞,而是一個沉重的陷阱,其目標正是他們這支兵力近萬人的大軍。

當身爲前鋒統領的王巖率部攻打吳軍時,由李興親自統領的五百吳軍將士奮勇作戰,將樑軍死死的擋在河的北岸。

之後,當樑軍中軍主力趕到,並且再次派兵發起進攻時,這一次他們的攻擊行動進展得非常順利。

在兩軍交戰的第一時刻,吳軍就迅速敗退,開始向後潰散。

“追擊!一定要追上這些吳國人,讓他們明白這裡是中原,不是他們南人應該來的地方!”董璋大喜過望,滿臉興奮的下令道。

雖說以上萬人的大軍對付五百吳軍就算勝了也難免有些不光彩,但現在樑國局勢艱難,每一次勝利都顯得尤爲可貴。

若是能將眼前這五百吳軍消滅掉,那麼將士們就會明白,吳軍也並非不可戰勝,他們一樣有缺點,一樣有畏懼,一樣可以被擊敗。

所以在董璋看來,追擊敵軍這件事關重大,就算讓將士們勞累一些也無妨。

只要能取得勝利,提振大軍的士氣,他可不會去管勝利到底怎麼得來的。

“追擊!一定要追上敵軍。”眼見董璋都下令了,下面那些一心想要爭功勞的將士們更是早就撒丫子的追在吳軍“潰兵”身後,將吳軍“潰兵”碾得落荒而逃。

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二章 人選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三百章 崩潰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六百五十章勸說更新計劃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
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五百四十章步步緊逼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六百五十八章擴編軍隊第一百三十七章 斃命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二百七十七章 錢鏐之死第四百八十四章條件第三百五十五章混亂第三百七十九章虔州歸順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六百四十章悲憤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二百零五章 徐溫的上書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九十三章 李儼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五百五十一章大獲全勝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五百八十五章轉機第二章 人選第一百三十九章 勸說第四百九十七章馮道的決定第六百三十七章張全義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四百五十七章得逞第三十九章 醒來第三百章 崩潰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四百五十二章沙盤推演第六百九十章攻破防線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七百零八章兵亂第三百三十四章 馬殷的喜悅第五百八十章燕國滅亡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四百三十二章生財有道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五百七十九章劉守光第一百六十二章 攔截第四百六十七章逃離第六百零九章北伐計劃第一百二十五章 決定第五百二十一章風寒第五百六十四章致歉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六百五十六章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一百八十五章 刁彥能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六百四十九章全勝第二百八十三章一年之後第二十九章 升官第八十八章 商議第四百四十五章虔州第三百五十七章安排第六百四十二章生擒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七百一十六章傳位(大結局)第一百九十九章 楊渥的憤怒第五百八十八章襲擊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七百一十五章盛世第二百二十章 政策落實第二百二十四章 出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全軍進攻(上)第三十七章 行刺(中)第二百六十三章 科舉第二百三十九章 撤退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六百二十五章霍彥威的反擊第十七章 升州之叛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五百五十九章北方亂象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二百三十八章 援軍抵達第四百六十一章無奈第十五章 六月的雨第五百九十二章朱廣德第三百零六章 楊渥的震驚第六百五十章勸說更新計劃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六百六十五章正面交戰第一百零九章 謀劃(二)第五百零四章鑄幣之論第五百七十章謀劃徐州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六百二十一章衝突第二百三十四章 怒火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四百四十八章戰場初見第三百零九章 郭崇韜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