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封賞

六月初,廣陵。

吳王楊行密的世子楊渥率軍平定叛亂,大獲全勝,在返回廣陵的第三天,楊行密下詔冊封其爲淮南節度留後,正式成爲淮南的接班人。

而在冊封儀式上,楊行密還特意宣佈了由楊渥擬定的各有功將士的封賞,其中像陳璠、範思從等人正式提拔爲指揮使;而像朱思勍、米志誠、李德誠等將領則或是因爲功績還不夠,或是因爲資歷有所不足,所以沒有得到進一步提拔,只是賞賜了一些良田美宅與金銀財帛;唯一從指揮使提升爲都指揮使的是秦裴。

然而,作爲平叛副使的兩位大將王茂章與臺濛的封賞卻沒有宣佈,讓人感到疑惑。

淮南節度使府書房中。

“父親,對於王茂章、臺濛兩位將軍的封賞,孩兒有些拿不定主意,還請父親代爲決斷。”剛剛被冊封爲節度留後的楊渥恭敬的問着。

對於他來說,之前被冊封爲世子固然讓他身份變得更加尊貴,但其重要性說到底還不如如今的淮南節度留後這個指揮。

畢竟對於楊行密來說,他的吳王爵位是因爲他乃是淮南節度使而得到冊封的,而不是反過來;同樣的,對於楊渥來說,只要他是節度留後,將來繼承節度使之位,那麼不管他是不是世子,吳王的爵位都跑不了。

“你有什麼拿不定主意的?說來聽聽。”楊行密看着身子又長高了許多的長子,欣慰的問道。

“王將軍那邊還好說,他的資歷畢竟還淺,雖然有攻破潤州的功勞,但多賞賜一些良田美宅也能說得過去;不過臺將軍就不好決斷了,他的資歷太老,多年以前就當過刺史,後來才被貶爲漣水制置使的。這一次攻打宣州,以他的功績和資歷,如果賞賜太少,只怕諸將都有些不服啊!”

“更重要的是宣州這個地方,剛剛得到平定,加上地處邊疆,周邊局勢複雜,隨時都可能與錢鏐發生衝突,所以必須派一員猛將前去鎮守,而最好的人選自然是臺將軍。”

“不過孩兒顧慮的是,臺將軍到了宣州該擔任何職務?若是擔任刺史,這與逐步用文士擔任地方刺史的方針未免有些不符;若是不擔任刺史,那麼又該讓他擔任何職務才能讓衆將信服?”楊渥虛心請教着。

逐步改用文士擔任地方刺史的方針早在去年武勇都之亂後便已決定,那時候戴友規還沒有退隱,他主動提出來會去勸說李神福和李承嗣二人在合適的時機主動提出放棄刺史之位。

不過用文士取代武將的過程顯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用武將擔任地方刺史也未必都有問題,比如歙州刺史陶雅,他便是武將出身,但在治理地方上卻做得非常不錯,得到當地百姓的擁戴,而陶雅本人又是一員不錯的將領,加上他爲人謙遜,沒什麼野心,即便讓他擔任地方刺史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此外,一些邊疆地區,隨時可能打仗,若是用文官擔任刺史,只怕不能有效應對錯綜複雜的戰事。

楊行密點了點頭,這些問題他也考慮過。任用武將擔任刺史的情況在這個時代普遍存在,一方面是習慣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因爲亂世之中戰事頻繁,讓武將擔任刺史可以集中全州的力量作軍事鬥爭。

“既然如此,那便讓臺濛擔任宣州刺史便是,宣州需要保持穩定,用一員大將鎮守才能讓人放心。”

楊渥點了點頭,也沒有太多在意。他現在的打算,是先讓已經變成內部州郡的潤州、常州、升州、和州、滁州、廬州等地,用文士取代武將擔任刺史,至於邊界各州,暫時繼續用武將擔任刺史,等到淮南開疆拓土,將邊疆州郡變爲新的內部州郡後再用文士取代。

另外,如今淮南有足夠資格擔任刺史的文士也有些不足,想要一次性把所有州郡的刺史全部改爲文士擔任也有些困難。

“那麼潤州刺史的職務呢?你打算讓誰去擔任?還有用文士取代武將擔任地方刺史的事情你打算如何進行?”楊行密又問道。

“潤州刺史的位置,孩兒打算讓升州長史王令謀擔任。此人在升州長史的位置上已經坐了好幾年了,足夠提拔爲刺史了。”

王令謀這人歷史上乃是徐知誥(也就是徐溫的養子,後來南唐開國皇帝李昪)的謀主,不過他這人老來無恥,年紀一大把了,臥在病榻上好幾年都不願致仕回家養病,說什麼要在任上看到徐知誥成功篡位登基才行,結果最後還是沒等到,在徐知誥篡位前不久病死了。

“至於用文士取代武將擔任地方刺史的事情,孩兒的意思是,過一段時間,對我淮南軍隊做一次大的整編,藉着整編的機會,將內部各州擔任刺史的將領調離刺史之位,以後專注於帶兵打仗,不再過問地方民政。至於邊地各州,可以暫時讓武將繼續兼任刺史。”楊渥將自己的打算大致說了一下。

“而這個整編軍隊的事情,可以以李神福、李承嗣二位將軍帶頭,引導其他內部州郡刺史放棄民政之權。”

楊行密沉吟了一下,又問道:“整編軍隊?你打算如何整編?”

“孩兒以爲,目前我淮南軍的編制太過混亂,而且級別設置過少,結果就是許多資歷、功績相差較大的將領,級別卻是一樣的。比如說都指揮使,同樣是都指揮使,有的將領只能指揮兩三千人,而有的手底下卻有上萬大軍;所以孩兒的想法是將全軍整編爲幾個軍,軍下可以設立師這個單位,再下面爲衛,再往下便是都、營等。這樣一來,不僅級別更加清晰,而且有更多的職務可以安排那些如今擔任刺史的武將。當然具體如何進行,目前還沒想好,等過些天孩兒再給父親稟報。”

“嗯。”楊行密點點頭,他也感覺淮南軍隊的級別設置過少,這是因爲這些年淮南軍隊規模急速擴大的原因導致的,當年清口大戰時,楊行密東拼西湊也不過找出了三萬精銳,開赴北方與朱全忠交戰;但如今的淮南卻可以輕易動用五六萬大軍,規模比當初幾乎翻了一倍多。

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五百章盧枇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五百九十章戰後
第五百九十章戰後第三百九十六章破局的關鍵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十四章 校場之上第三百九十七章戰局第七十七章 蘇州之圍(十)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七百零五章財政改革第二百章 柴克宏第四百零八章疑雲第三百六十七章大計劃(續)第八十六章 攻城第三百二十六章 大風第六十一章 武勇都之亂(二)第五百三十七章降雨第三百八十八章李克用之死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五百章盧枇第一百五十六章 兩軍陣前第六百三十章突襲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四百七十八章任命第二百五十二章 科舉第三百零一章後路已斷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三百零三章撤軍第五百九十四章晉與樑第六百七十七章進軍第四百八十七章偷聽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四百八十五章輕鬆第一百九十一章 初步設想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二十三章 任家莊之戰(上)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罪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四十三章 功成第三百二十九章和談第二百零一章 宴席第七十九章 蘇州之圍(十二)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五百二十四章戰前佈置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六百九十七章商議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五百零二章慈禪寺第八十七章 投石機的威力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一百零五章 嘉興之戰(八)第四百二十四章絕望第五百五十五章朱溫之死第六百二十六章寧陵第四百零七章五溪蠻第二百一十五章 劉金的告誡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四百三十九章商議第二十五章 任家莊之戰(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爆破(上)第七十章 蘇州之圍(三)第三百九十九章學兵法第六百一十四章風起(續)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一百五十九章 全軍進攻(中)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五十六章 甜蜜第六百八十三章朱虔佑死於此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一百八十四章 田覠的突襲第二百六十一章 保守與激進第一百六十六章 伏擊(上)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五百七十六章劉鄩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三百四十二章樞密院的策略第四十二章 發難(下)第五百四十九章騎兵出動第六百章楊渥的撒手鐗第四百九十九章希望第六百零八章換個地方?第二百五十四章 洞房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三百六十九章內閣的雛形第一百六十五章 休整第六百一十八章襲取亳州第三百四十八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第五百零三章清理佛門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六百零六章敬翔的建議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三)第五百三十九章取勝的關鍵第五百九十章戰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