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潰敗

襲擊樑軍的吳軍騎兵,其實數量並不多,並不是一開始安排的三千騎兵,而是僅僅一千人,而且其統領也不是侯瓚,而是年輕的騎兵將領柴克宏。

之所以讓柴克宏領兵,卻是因爲出兵之前侯瓚突然感到身體不適,雖然他堅持想要親自領兵,但楊渥怎麼會同意呢?所以最終就讓柴克宏代替。

至於爲什麼只用一千騎兵,而不是之前計劃的三千人,其中的原因卻是爲了儘量保持隱秘。

畢竟按照計劃,這次突襲極有可能需要深入到樑軍控制的區域。

而三千騎兵的動靜實在太大,想要隱秘靠近敵軍的難度實在太大,所以柴克宏主張只用一千騎兵。

他的這個主張也得到了侯瓚的同意,所以最終動用的就是一千人。

當樑軍撤回樑國控制的區域後,就像楊渥等人之前預料的那樣,樑軍各部將士的警惕性都迅速下降,雖然高層將領心中還有些戒備,但下面的那些將士們卻思鄉心切,都在想着如何儘快回去,對於即將來臨的突襲一點防備都沒有。

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那些普通的將士,就是那些負責外出偵查敵情的斥候們也放鬆下來,對自己的差事草草應付。

就這樣,當牛存節統領的主力已經快要抵達宋州時,柴克宏率領部衆對位於後方的賀瑰發起了進攻。

大軍撤退的時候爲什麼容易被敵軍所趁?或者說爲什麼歷史上有那麼多的軍隊在撤退時遭到大敗?說到底無非是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指揮上的不靈通。

這個時代不像後世,有各種各樣的通訊方式,電話、電報,甚至是網絡,通信衛星等等,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將命令發佈到各部去。

這樣一來,某一部的將士遭到敵軍突襲,其他各部就能很快得到消息,並且通過各方面的消息,判斷出敵軍的實力等,從而做出最適當的應對;同時各部將領的命令也能夠及時下達下去。

但現在這個時代可不同,在現在這個通訊手段還極爲原始的時代,若是某部將士遭到突襲,其他各部是不可能迅速得到準確消息的,指揮官的命令更無法及時的傳達到各部去。

這樣一來,在遭到突襲時,那些將士們在搞不清敵軍實力的情況下,極有可能產生恐懼心理,而這種恐懼心理往往還會迅速蔓延,傳遍整個大軍。

若是那些將領能夠有效指揮的話還好些,但實際上在遭到突襲時,將領很可能無法有效指揮各部,只能任憑各部將士各自爲戰。

而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將士們的心態問題。

因爲大軍原本正在處於撤退之中,大家心中想的都是如何返回家鄉等,根本沒有意識到戰鬥的來臨;等到敵軍突襲時,將士們在恐慌之中所做得第一個反應肯定不是反身去抵擋敵軍,而是立即逃跑。

再加上撤退中的軍隊往往處在行軍狀態,受限於道路的寬度,全軍往往拉得很長,這就更加不利於戰鬥和指揮。

這樣一來,當受到敵軍突襲時就很容易導致整支軍隊的潰逃。

歷史上那些著名的大潰敗,無不是這樣發生的。

比如兩年前朱溫的那次大敗,他統領着號稱五十萬,實際上也有十五萬左右的大軍前去攻打趙國,結果李存審僅僅統領八百騎兵趁亂突襲了樑軍的營地,雖然給樑軍造成了一些傷亡,但並不致命。

不過混亂之中,樑軍根本不知道晉軍的實力,再加上之前被晉軍俘虜後放回來的幾個樑軍士兵聲言晉軍主力已經到了,於是在一片惶恐之中,朱溫分不清敵軍虛實,最終選擇連夜遁逃。

而這個最終被證實爲謠言的假消息,也讓朱溫在羞怒之中病重,最終去世。

如今樑軍遇到的局勢就是如此,在一片恐慌之中,遭到突襲的將士們根本不知道吳軍實際上只有一千騎兵,他們還以爲吳軍的主力已經抵達,頓時各部將士紛紛潰逃。

等到消息傳到牛存節這裡來的時候,後面的賀瑰統領的一萬大軍早已經潰逃乾淨,初戰告捷的柴克宏並沒有選擇收手,而是統領麾下繼續向樑軍主力發起進攻。

而這個時候,由牛存節統領的樑軍中軍同樣處在行軍的狀態,許多將士還沒有做好迎戰的準備。

這時候,從賀瑰所部逃出來的潰兵就已經將吳軍突襲的消息傳遍了樑軍的中軍,各部將士立即恐慌起來,許多將士出現騷動,一時間人心惶惶。

牛存節雖然迅速下達命令,試圖安撫住將士們,讓各部將士做好應敵的準備,然而他的命令尚未下達,吳軍騎兵就已經殺了過來。

眼見得遠處依舊沒有什麼準備的樑軍中軍,此時正顯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許多將士們擁擠在一起,各個小隊的士兵相互推擠,混亂得不成陣型。

眼見得如此良機,柴克宏哪裡還會猶豫。

他將手中帶血的馬刀高高揚起,大聲朝着周邊將士們喊道:“隨本將殺過去……”

一千早已經被之前的戰鬥激得熱血上頭的將士們此時更加熱血沸騰,一個個眼珠則瞪的溜圓,嘴裡彷彿野獸一般大聲呼喊着“殺啊”。

雖然這僅僅是一千騎兵,但他們造成的氣勢卻絲毫不比上萬大軍衝鋒時的氣勢要差。

面對這種程度的衝鋒,牛存節卻是急得對周邊的傳令兵厲聲大喝道:“傳令給王魯值,讓他立即率部立與大軍後方督戰,敢有臨陣脫逃者,立斬!”

“傳令給劉鄩,讓他立即整頓前軍將士,做好應敵準備,並且派兵前來支援我軍。”

“再傳令給謝顯,告訴他,若是他膽敢後退一步,本將就斬了他!”

……

牛存節殺氣騰騰的下達着命令,此時的他彷彿擇人而噬的野獸一般,神色猙獰,完全沒有平時的那種大將風度。

這個時候的他,極爲後悔自己爲什麼同意了讓謝彥章帶着騎兵先一步回去。

若是他再留住謝彥章一天時間,此時遭到突襲後就不至於這麼被動,各部將士在一片恐慌之中,又要調整陣型,又要安撫軍心,只怕即便是擋住了敵軍的突襲,也必然會損失慘重。

但若是謝彥章統領的騎兵還在的話,一來騎兵速度迅捷,即便遭到突襲也能迅速做出反應;二來樑軍騎兵因爲缺馬的關係,所以士兵們都是挑選的最精銳的將士組成,他們的士氣極高,在這種情況下是應對敵軍突襲的最好選擇。

牛存節心中有些後悔,不過此時卻沒時間讓他去想這些。

他轉頭見到幾個傳令兵還沒有行動,不由得大怒,揮起手中馬鞭就抽了過去:“還愣着幹什麼,還不去傳令?”等到傳令兵離開後,他的臉色已經鐵青得嚇人。

雖然牛存節的應對還算及時,而且各部將士在他的嚴令督戰下紛紛力戰,但依舊不能挽回局勢。

在一場氣勢恢宏的騎兵衝鋒下,一千騎兵如狼似虎一般衝進了樑軍軍陣,寬大的馬刀如同死神手中的催命符一般,不斷的收割着人命。

藉助着戰馬飛奔時的力量,那些騎兵將士手中的馬刀有時候只需要輕輕一揮,就能輕易的將敵軍士兵的擋格劈開,將對方砍殺,甚至有時候直接將對方砍成兩段,那種血雨漫天飛舞的情景,讓人感到彷彿進入了地獄一般。

樑軍因爲之前還處在行軍陣型,此時匆忙間變陣,就成了各營將士一波一波的衝上來抵擋,這種有些類似添油的戰術,自然不能擋住吳軍的衝鋒,他們的鬥志很快就在吳軍騎兵的衝鋒下瓦解崩潰,即便是後方的督戰隊也不能讓他們停下來。

這種崩潰引發的恐懼,一開始還只是在最前方的幾個營裡蔓延,不久之後就迅速在整個中軍之中蔓延,並且愈演愈烈,到處都出現了潰逃的士兵。

見此情形,牛存節氣得大罵:“混賬,廢物!這點事情都做不好,本將留着他有什麼用?”

好在他還算有點理智,沒有直接下令將前方臨陣指揮的將領謝顯斬殺。

他穩住了心緒後,這才下令道:“傳本將的命令,指揮使謝顯指揮不當,立即予以革職!命其副將代替指揮。”

然而不等傳令兵前去傳令,就有信使前來彙報:“啓稟將軍,謝將軍剛剛親自率領侍衛上陣抵擋敵軍,卻不幸戰死了……”

牛存節默然,戰事的慘烈讓他沒有想到,敵軍的突擊之迅猛同樣讓他沒有想到。

不過在現在這個時候,他的中軍已經到了最爲關鍵的時候,若是沒有轉機的話,接下來大軍一旦潰敗,那損失就真的難以想象了。

然而現在的他,連指揮各部都難以做到,面對此時的局面,他除了設法集結更多的軍隊,然後回去遲滯阻擋吳軍,爲大軍重整爭取時間外,他所能做的並不多。

但他的努力收到的效果並不大。

又過了不久,他渴望的轉機並沒有出現,雖然督戰隊死命的阻擋,甚至接連砍死了一大羣潰逃的軍官,但大軍的潰敗依舊不能避免。

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二十章 詢問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九章 夜談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
第二十七章 戰後第四百九十一章投降第五百五十二章進軍襄州第四百七十六章起誓第二十章 詢問第四百八十九章心中冰涼第四百八十三章王定保第五百零九章各方備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五百零八章監國之爭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一百八十三章 定下策略第三百八十章各地建國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四百七十四章張承業的建議第六百七十九章鼓動士氣第二百二十五章 科舉第四百四十九章晉與燕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三百四十三章沖天怒火第九十四章 冊封世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騎兵突擊(上)第三百二十五章等待時機第五百七十四章憂慮第四百二十六章夜襲第五百五十七章北伐的兵力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三百二十一章 魏州之變第一百一十八章 商議第九十章 夜戰(上)第五百四十八章中路突破第九十八章 嘉興之戰(一)第九十七章 南征第六百六十二章吳軍的反擊第九章 夜談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混戰(下)第二百一十三章 人事安排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五十三章 腹黑第四百九十六章謀劃虔州第六百四十三章襲營第四百五十三章騎兵的優勢第三百七十七章擊潰楚軍第二百一十七章 各處戰局第三百三十八章勸說第二百三十五章 國債第六百一十一章李茂貞第五百六十七章封賞第五百七十七章康懷貞第四百四十二章感慨第二百九十五章追擊第一百二十六章 宣州第一百八十九章 駱知祥第六百三十三章宋州投降第二百三十一章 幕後之人第六百五十四章五日滅樑(下)第五百一十八章恐嚇第六百一十七章霍彥威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六百二十九章攻略山東第四十章 發難(上)第五百四十四章聯軍的部署第三百四十五章出兵耽羅島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式施行第五百八十七章定策第二百零八章 應對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五百一十五章擔憂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婚第一百一十七章 回廣陵第五百七十五章遷都之議第二百一十九章 光州平叛(續)第五百一十二章軍議第六百九十二章震動四方第六百四十一章遭遇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況第四百章朱溫的手書第五百五十章鎖定勝局第一百三十六章 壽州(下)第四十八章 宿州之戰第一百四十五章 騎兵突擊(下)第二百四十章 伏擊與被伏擊第四百四十七章野心第二百七十二章 病倒第一百零七章 湖州之變(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奇襲第六百二十四章發現敵軍第七百章伐蜀(上)第五百四十三章吳軍的部署第二百九十二章 進軍方略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四百九十章同意第二百九十六章嚴陣以待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六百七十二章主動進攻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五百四十二章大戰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