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條件

其實這也很正常,避免兩面受敵,這是每一方勢力都需要注意的事情。

事實上,朱全忠當初還很弱小時,在外交方面就做得很好,他總是採用拉攏一方,打壓另外一方的手段,這才使得他能夠以汴州這塊四戰之地奇蹟般的崛起。

然而等到他的勢力逐漸強盛了之後,過去的這個外交手法卻漸漸被他拋棄。

因爲缺乏一個穩定有效的戰略方針的緣故,這幾年裡朱全忠一直都在東征西討,李克用、李茂貞、楊行密、王師範、趙匡凝等等。

看似朱全忠取得輝煌的勝利,奪取了大片的地盤,但同時也得罪了不少勢力,而且依舊處在四面受敵的狀態。

如今除了南方馬殷、王審知等距離較遠的藩鎮,以及王鎔、王處直這兩個牆頭草外,其他藩鎮基本都與他爲敵。

在這種情況下,朱全忠之前還能憑藉一系列的勝利來震懾住諸多藩鎮,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然而這次對淮南的戰爭的連續失敗,卻最終導致瞭如今的困境。

不過朱全忠畢竟不是傻子,既然像之前那樣四面爲敵的策略不能維持了,那就重新撿起當年的手段吧!

所以便有了這次派使者與淮南接觸的舉動。

在向淮南提出了第一個求和條件後,唐令回又代表朱全忠提出了第二個條件:他願意每年以三十萬貫的價格向淮南採購三百萬斤食鹽。

嚴格來說這個條件更像是一場交易,不過朱全忠給的價格卻比較高。

當初唐朝時期的產鹽區從海州一直到海陵的江淮鹽場,完全被淮南佔領,不過朱全忠的地盤上同樣有不少產鹽區,再加上戰爭使得人口大量減少,所以朱全忠的食鹽差不多是能夠做到自給自足的,即便有缺口也可以通過私鹽得到彌補。

所以與淮南交惡以後,朱全忠就沒有購買過淮南的鹽了。

而這一次朱全忠主動提出向淮南以遠高於市價的價格購買食鹽,顯然是向淮南示好的舉動。

當然,這其中也不乏拖延時間的目的:在淮南的鹽沒有運輸到達之前,如果朱全忠就解除了北方的威脅,那麼他自然能夠拒絕執行這個條件。

至於說每年都按照這個價格購買,那就更是紙上畫餅,讓淮南眼饞一番罷了。

以朱全忠那狡詐性格,這麼吃虧的條件怎麼可能一直遵守下去?楊渥若是相信他纔是腦子有病了。

當然,即便是不可能長久執行下去,但若是能夠執行一年,那也能多賺不少錢,所以這一條一說出來,張訓等人對於和談就更加意動了。

接下來唐令回又提出了第三條和第四條,不過相比於前面兩個條件,這兩條給淮南帶來的好處就不怎麼多。

其中第三條是以唐朝天子的名義給楊渥的母親、夫人、兒子等人進行加封,同時淮南的諸多將領也得到了加封。

可以說,這一條完全就是口頭上的,如今唐朝衰敗如此,而且完全被朱全忠所控制,甚至他立的那個皇帝如今都還沒有被淮南等藩鎮承認,自然這一條也就沒有什麼吸引力。

更何況,如今的淮南早就開始自行封官加爵了,若是真要給衆人加封,又何必朱全忠控制下的那個傀儡皇帝出手呢?

至於第四條,雙方以如今佔領的地盤爲界限,各自罷兵,保持和平。這算是朱全忠承認了淮南對宿州的佔領。

總共四條,除了前面兩條可以給淮南帶來一定的實利外,其他兩條基本沒什麼好處。

當然,以朱全忠的性格,以及如今樑軍依舊是天下最強藩鎮的地位來看,朱全忠能夠提出這四個條件也很不錯了,畢竟若是和談能夠達成的話,光是直接獲利就能達到四十萬貫,這對淮南來說已經是一筆很大的收入了,對於朱全忠來說同樣如此。

對於朱全忠提出的條件,張訓等人並沒有什麼意見,而楊渥同樣沒有反對,畢竟如今的淮南軍本來就已經做好了撤兵回去的準備,而朱全忠也遠遠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另外,若是增加條件,且不說朱全忠會不會答應,便是他答應了只怕也難以實際保證條件的實行。

畢竟朱全忠的目的肯定只是爲了度過目前的難關,一旦他面臨的局勢緩和了,撕毀合約就是必然的事情。

換言之,合約能夠維持的時間不會太長,那些指望長久獲利的條件即便提出了也沒有多少意義。

而短期獲利的條件,以朱全忠的實力來看,暫時能夠拿出四十萬貫出來保證前兩個條件的實施就不錯了,再提條件也沒多少意義。

畢竟如今朱全忠各方戰事激烈,需要花費大量的錢糧,想來能夠用來“收買”淮南的也不多了。

所以楊渥決定見好就收,直接答應了朱全忠的求和條件,不過卻拒絕了其中的第三條——因爲淮南如今還沒有承認朱全忠所立的那個傀儡皇帝。

合約達成後,雙方約定先行把補償淮南的十萬貫茶錢支付了,之後淮南軍主力就要開始撤離宿州。

而與淮南的食鹽交易,則分三次進行,每次交易一百萬斤。

這種大宗貨物的交易,顯然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光是淮南準備三百萬斤食鹽就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

好在,以楊渥的估計,朱全忠要擺平北方的亂局,尤其是平定魏博五州的叛亂,至少也要四五個月的時間。

而四五個月的時間,已經足夠完成今年的食鹽交易了。

至於來年,那就不是現在需要管的了。

達成了和談條件後,唐令回又表示,朱全忠提出願意以每個士兵十貫錢的價格從淮南那裡贖回一批被俘的樑軍,至於軍官的價格則視其官職給予相應的價格。

對於這個條件,剛提出來就被包括楊渥在內的所有人給否決了。

雖說這些戰俘因爲家人都在朱全忠的領地上的緣故,很難被淮南收編利用,他們到了淮南更是需要花費大量糧食將他們養着,但他們如今在爲升州城牆的營造以及捍海堰的修築充當免費勞動力,若是少了他們,這兩項工程的進度肯定會大大減慢。

此外,如果允許朱全忠將這些被俘的將士贖回去,那麼他的實力豈不是瞬間就恢復了?那麼淮南這幾次大戰又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不僅張訓等人反對,便是楊渥也同樣反對。

當然,楊渥雖然不同意在這個時候讓朱全忠將俘虜贖回去,卻同意在將來某個時候達成這個條件。

在楊渥看來,當朱全忠被李存勖的大軍打得損兵折將時,那些被淮南軍俘虜的樑軍就可以還給朱全忠了,不僅能迅速恢復樑軍的實力,同時,到那時候升州城牆和捍海堰這兩大工程估計也差不多完成了,繼續留着這些俘虜也沒多大意義。

確定了雙方的和約之後,楊渥又命人直接去了一趟汴州去面見朱全忠,當場和他確認了和約的各項細節條件。

等到這一切都完成後,已經是三月中旬了,楊渥命張訓爲主將,繼續統領大軍與樑軍對峙,自己則在控鶴軍的護衛下迅速返回廣陵。

此時的吳王府中,楊行密的病情已經非常嚴重了,可惜當初爲他治病的蜀中名醫李珣,在完成了出使任務後便回去了。

如今淮南的這些醫者,在醫術上雖然也算非常高明的,其中有一個甚至還當過唐朝皇室供奉的御醫,不過與李珣這種名醫相比,其醫術依舊差了一籌。

崔先生等人在看了楊行密的病症後都紛紛臉色難看,顯然沒有什麼好辦法。

剛出了楊行密的臥室,幾個醫者便被以高勖、李神福二人爲首的淮南衆官圍了起來。

“大王的病情現在如何?可有比之前變得好些?”

崔先生等人相視一眼,滿臉憂慮的搖了搖頭。

見此,高勖等人紛紛臉色一沉,都有了不好的預感。

自從楊行密再次病重以來,高勖等人便天天前來問疾,可惜每次得到的答覆都是如此。

如今十多天過去,楊行密的病情依舊沒有絲毫好轉,衆人自然感到憂慮。

好在如今的楊渥已經完全能夠獨自支撐起淮南,即便楊行密不在了,淮南也不會發生內亂。

更何況,這段時間從北方不斷傳來的勝利消息,更是讓每一個淮南官民神情振奮。

勝利是凝聚人心的最好方式,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不斷的勝利已經讓楊渥的聲望極大提高,便是與楊行密相比也絲毫不差。

然而,不管楊渥的表現如何優秀,卻不能改變一個事實:在個人魅力上和與淮南衆官員的感情上,楊渥依舊遠遠比不上楊行密。

無論是高勖、李神福等老將,還是王茂章、秦裴等新將領,這些人無不是對於楊行密都有着深厚的感情,這與對楊渥的忠心可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層次。

楊行密既沒有過人的勇力,又沒有出衆的智謀,指揮打仗的本領也只是一般,卻能夠得到這麼一大批能臣猛將真心的效忠,光是這一點楊渥就不如他。

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三百零八章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二十八章 逃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五十章 悠閒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七百章伐蜀(上)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十三章 溫馨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
第五百一十三章進兵第四百八十二章勸降第三百零八章第二百七十四章 震驚第六百一十五章出兵第四百九十四章憂慮第五百九十五章劉龑入朝第二百二十七章 謠言第一百九十二章 回到原點第六百五十七章各方反應第三百六十章佔領第六百八十二章夜攻第一百章 嘉興之戰(三)第四百一十二章禁佛第三百零二章 教訓第四十四章 劉氏的擔憂第六百二十章冒險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第二百五十章 鄂州城陷第八章 父親召見第二百二十三章 鍾傳第三百二十二章 叛亂第四百三十七章勾結第六百六十三章攻打楊劉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四百三十四章高季昌的擔憂第一百七十九章 截斷第六百六十九章長期圍城第五百七十八章意驚訝第四百六十九章決斷第六百七十三章遷都洛陽第二十二章 夜襲第七十三章 蘇州之圍(六)第六百一十章託付後方第五百一十章抵達鄂州第六百六十六章意外第五十九章 殺人第六百三十一章董璋南下第二百二十八章 應對第六百一十九章溫韜第三百八十六章軍銜與封爵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一百九十六章 討論(續)第五百零六章逃離第三百九十二章劉崇景的冒險第三百六十八章大舉調兵第五百三十三章夜襲第八十章 蘇州之圍(十三)第一百零四章 嘉興之戰(七)第一百一十四章 杭州第三百八十五章封官與擴軍第五百零一章聯盟第二十八章 逃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四百一十六章迎接第六百九十三章突圍第六百三十五章鎮州第二百八十二章 接位第六百七十五章渡河(上)第六百八十八章渡河第六百五十九章屯田第五十章 悠閒第三百九十六章奪取辰州第七百零七章離心第三百五十一章高季昌第二百九十八章淮南軍的撒手鐗第三百八十四章閱兵第一百五十五章 臺濛之計第五百三十一章求援第四百五十四章救援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一百八十八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二百六十七章 杭州攻略第七百章伐蜀(上)第四百一十八章爭奪建州第七十八章 蘇州之圍(十一)第三百八十一章勸進(上)第三十四章 驚喜(下)第三百九十八章議和第三百七十五章半渡而擊第六百六十章鄆州失陷第一百四十八章 夾崗第六百四十六章大舉西進第十三章 溫馨第一百九十五章 討論第六百九十一章大獲全勝第一百一十三章 撤軍第六百零二章晉王第二十六章 任家莊之戰(終)第五百二十九章消息第六十八章 蘇州之圍(一)第一百二十九章 兵變(中)第二百五十六章 朱全忠的怒火第一百零八章 謀劃(一)第三百零五章 挖牆腳第二百四十四章 羅隱的計策第四百七十七章潭州城破第五百九十八章六年變化(下)第二百零四章 後續反應